家长要知小儿厌食症症状?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儿厌食是不少孩子在小儿时期出现的问题,严重者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症状,让家长们都头疼不已。那么,小儿厌食症的表现有哪些?

小儿厌食症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小儿食欲减退抗拒进食,除此之外,厌食症患儿还会出现频繁呕吐、便秘、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小儿厌食症其实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种症状。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小儿厌食症会有一系列症状表现,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如下:

1、年龄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特别应注意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幼儿和年长儿要特别注意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和情绪等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

2、家庭环境情况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女,因过分溺爱,过分担忧小儿健康和营养,采取诱骗,打骂,多给零食等方法,企图让小儿多吃,结果常适得其反;一些父母对子女不够关心,影响小儿情绪和食欲。

3、食欲减退的程度轻度食欲不良可能是正常个体差异或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所致,严重食欲减退或拒食常提示潜在疾病的存在。

4、有无伴随症状虽有轻度食欲不良,但小儿活泼,愉快,精神饱满无症状者,多为正常,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不要要清楚厌食症的表现,家长还要能够正确的进行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小儿得了厌食症?

1、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小儿是否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疾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疾病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就会跟着改善,所以必须对上述疾病进行。

2、真正意义上的厌食症是指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3、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4、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1)看年龄,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由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年纪稍大的小儿要特别留意其饮食的习惯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等等;因为家庭环境较好的家庭,小儿容易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喜欢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厌食症

(2)看食欲不振的程度如果是轻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零食过多或者天气、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厌食症或者其他潜在疾病

(3)有无症状出现若小儿有轻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泼、愉快,多属正常情况。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 、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家长要当心小儿麻痹症做到正确的治疗

很多人都知道小儿麻痹症这个疾病,此病会让孩子的肌肉萎缩,严重的会导致瘫痪,行动不便,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的疾病,此病一般在儿童时期发病,发病时,孩子会不明原因的发热、全身都不舒服,那么,小儿麻痹症的病因有哪些呢?

引起小儿麻痹症的原因:

1、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2、多种因素可影响疾病的转好,如受凉,劳累,局部刺激,损伤,手术(如预防注射,扁桃体截除术,拨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瘫痪的发生,孕妇如得病易发生瘫痪,年长儿和成人患者病情较重,发生瘫痪者多,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

3、脊髓灰质炎最突出的病理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本病毒具嗜神经毒性),病灶有散在和多发不对称的特点,可涉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最显著。

小儿麻痹症知道了其病因,下面看看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型差异很大。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1、轻型小儿麻痹症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此外,患者还出现流感样症状和关节、肌肉酸痛等。

2、重型小儿麻痹症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发病后发热、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此后,病情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方法:

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治疗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1、卧床休息

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隔离40天,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 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

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有条件可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天),连用2~3天,有减轻病情作用。早期可应用干扰素,100万U/d,肌肉注射,14天为一疗程;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如何正确判断小儿多动症

本来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不能因为孩子好动就判断其患有多动症,应根据多项标准来自测。下面这篇文章则讲述了如何判断孩子患有多动症,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帮助。“我的孩子做作业时老是坐不住,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是不是有多动症啊?”“我儿子上课时老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还离开座位走动,离开教室……”“我的孩子话多,大人说话爱插嘴……”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病”,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该怎么治疗。“多动症”属于行为异常据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科长朱晓华介绍,“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在学龄儿童患病率为3%~10%,“儿童多动症”起病于7岁之前,约一半儿童多动症的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一些多动症儿童的部分症状甚至会持续至成年期。孩子多动症据介绍,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刘俊德说,“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属于注意缺陷障碍范畴。多动症有的在孩子两岁左右就出现症状,多见于八九岁前。轻度行为训练可治愈朱晓华说,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有些找不到病灶”,目前认为其原因有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组织器质性损害、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等。此外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可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刘俊德认为,多动症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大多数可自愈。即便随年龄增长可自愈,但医生们仍然认为儿童多动症需要治疗。“尤其学龄儿童,正是快速成长的时期,如果不加治疗,任由病情发展持续,影响到学习,荒废了学业,等到年龄大了病好了,成长的时机也错过了。”目前国际通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以药物、行为联合治疗。轻度的多动症通过感觉统合训练等注意力训练即可治愈,临床症状严重的,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了。刘俊德刚刚参加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精神科年会,他说,会上有不少人士提出了一些新的提法与治疗概念,但目前尚缺乏充足的临床验证,没有成熟的经验和足够的病例,尚未获得广泛认可。比较稳妥的治疗,目前仍延续以往的诊断标准与经典的治疗方法。多动症孩子对照以下标准自测儿童有顽皮好玩的天性,从临床接诊的情况看,几位医师均表示,很多父母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将孩子学习不好、贪玩好动与“多动症”画上等号。其实,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有严格的标准。据刘俊德介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诊断标准是,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并至少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2、容易兴奋和冲动。3、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4、做事常有始无终。5、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9.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10.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刘俊德说,注意力缺陷障碍是多动症的主要问题,有的孩子看似注意力难以集中,但对于感兴趣的事,比如电脑游戏,可以坐那儿 几个小时不动弹,就不是多动症。孩子多动症大多数可自愈,及早治疗多动症有利于孩子抓住学习、成长的时机,使孩子不会输在最初的起跑线上。(兼职编辑:布倩茹)

本文Hash:c295b2e9444876680887939f8ff9755ec86339d5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