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饮豆浆可使宝宝早说话

  专家认为,在提高婴幼儿语言能力的众多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滋养大脑神经的物质,以促进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

  蛋白质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脑干重量的30%—35%,在促进语言中枢发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孕妇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使胎儿脑发生重大障碍,还会影响到乳汁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导致乳汁减少;婴幼儿蛋白质摄入不足,更会直接影响到脑神经细胞发育。因此,孕妇及婴幼儿要保证摄食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食物。而大豆蛋白不仅不含胆固醇,更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并且配比均衡,非常适合人体需要。但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率是和食用方式有关的。其中,干炒大豆的蛋白消化率不超过50%,煮大豆也仅为65%,而制成豆浆,蛋白消化率则高达95%左右。因此,每天喝一杯豆浆,对于优质蛋白的摄取真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好方法!

宝宝多大可以喝豆浆孩子多大可以让他喝豆浆?

宝宝多大可以喝豆浆豆浆,豆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食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一直以来是是非非的评论很多。妈妈们在为宝宝选择豆浆的时候也难免心存顾忌,到底豆浆对宝宝都有什么好处?

宝宝多大可以喝豆浆?未满周岁的婴儿不宜喝豆浆。由于婴儿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豆浆中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却是婴儿所不易消化的,所以最好不要给未满周岁的婴儿喝豆浆。

一岁以后的幼儿可以喝豆浆。豆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脂肪和蛋白质,孩子经常饮用好处很多,但也要防止一次喝得过多,以免蛋白质过敏。

豆浆是属寒性的,所以有胃寒,比如吃了饭以后消化不好、爱打嗝、碍气的人,还有脾虚的,比如有腹泻、胀肚的人不要喝。同时,因为豆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当中,会在细胞里产生核酸、尿酸,所以患尿酸增多症的病人也不能喝豆浆。另外,肾脏功能不好、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的病人不要喝豆浆,因为豆浆中的植物蛋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豆浆的4大特点

1.豆浆适合肥胖宝宝代替牛奶食用

豆浆对肥胖宝宝来说,比喝牛奶更有利健康,因为大豆血糖指数为15%,而牛奶为30%。但是,如果是生长发育时期的宝宝,对脂肪的需求量还是很大,不建议用豆浆代替牛奶给宝宝喝,最好牛奶、豆浆都喝。

2.豆浆适合对乳糖过敏的宝宝食用牛奶含乳糖,在亚洲黄种人中有70%的人不吸收乳糖,而豆浆含寡糖,它100%被人体所吸收。

3.豆浆可以增强宝宝抵抗力

豆浆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皂甙、卵磷脂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功能,另外,豆浆里还含有5种抗癌物质。

4.豆浆不能完全代替牛奶

豆浆与牛奶蛋白质质量相等,铁质是牛奶的5倍,而脂肪不及牛奶的30%,钙质只有牛奶的20%,磷质约为牛奶的25%。所以不宜用它直接代替牛奶喂养小宝宝。

喝豆浆的7忌

1,忌不彻底煮开

豆浆要彻底煮开。因为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就饮用,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如今,许多家庭里购买了打磨豆浆的工具,一般都有“豆浆烧开后才能喝”的意识。但是很多妈妈认为既然“豆浆烧开后就能喝”,往往豆浆刚烧滚就立即关火。对此专家指出:在饮用家庭自制的豆浆前,应将豆浆烧开煮透。通常豆浆在煮沸过程中,当锅内豆浆出现泡沫沸腾时,温度只有80-90度,这种温度尚不能将豆浆内的毒素完全破坏,此时应减小火力(以免豆浆溢出),再继续煮沸5-10分钟,才能将豆浆内的有毒物质彻底破坏。

2,忌冲入鸡蛋

有的妈妈认为既然牛奶煮鸡蛋营养很好,那么在豆浆中冲入鸡蛋给宝宝吃,营养肯定也不错。其实,恰恰相反。因为鸡蛋中的黏性蛋白(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鸡蛋和豆浆均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3,忌空腹饮豆浆

最好不要让宝宝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掉,营养成分不能被宝宝充分吸收。妈妈最好让宝宝在饮豆浆的同时吃些点心、面包、馒头等淀粉类食品,这样可使营养物质被宝宝充分吸收利用。

4,忌放红糖

红糖里有机酸较多,如醋酸、乳酸等,它们能与豆浆里的蛋白质和钙质结合,产生变性物及醋酸钙、乳酸钙等块状物,这不仅有损豆浆的营养价值,而且也影响豆浆里所含营养素的吸收。

5,忌用保温瓶储存豆浆

把豆浆装在保温瓶内,会使瓶内的细菌 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3~4小时后,就会使豆浆变质。

6,忌过量饮豆浆

妈妈注意不要让宝宝一次饮用过多豆浆,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症,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感。

多看多听多交流助宝宝早说话

  语言能力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了最初的语言能力,才能进一步开展交流,沟通等社会行为。

  在婴儿期正确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不仅能早早为她的呀呀学语打下基础,也能潜移默化中加强她的与人沟通欲望和能力,对她的成长非常有利。很多父母都期待孩子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所以千万要重视宝宝呀呀学语前的这一段引导时期。在这一段时间为宝宝的开口做好准备,积累能量,需要父母只要做到以下“三多”:

  一、多看

  只有让宝宝多接触生活里的事物,才能调动宝宝好奇的神经,进一步产生说话的欲望。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宝宝坐在门前,看到一辆车经过,激动得手舞足蹈,嘴巴里哇哇乱叫。在这个过程中,车就是宝宝感兴趣的事物,她迫不及待想说点什么,这就是她说话的第一个诱因。宝宝的世界充满了惊奇,而且生活中很多平淡无奇的事物在他们眼中也充满了惊奇。所以细心的父母应多带宝宝出去看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调动她们的感知,为开口说话打下基础。

  Tip:避免混乱。有时候宝宝不太喜欢混乱的场面。人太多太拥挤的场面,很多宝宝都没有耐心多呆,动不动就扯开嗓子哭起来。所以父母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场地,不仅不利于宝宝的观察力的培养,也不是很卫生。

  二、多听

  宝宝的模仿能力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听力材料的丰富能大大加强宝宝头脑中的储备语言。宝宝的模仿能力让他最先记住简单的字和词,时机成熟,就能脱口而出。父母平时可以多对宝宝说话,倾听别人说话或者其他大自然的声音,如音乐,故事,大自然的风声,雨声,甚至鸟叫声。让孩子渐渐熟悉这些声音,也有利于宝宝早日开口说话。

  Tip:避免嘈杂。嘈杂的声音会让宝宝烦躁不安,有时候甚至会害怕,受惊。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宝宝接触这类声音。还有些声响太大的,譬如鞭炮声,雷鸣声也应该尽量避免,以免宝宝受了惊吓。

  三、多交流

  宝宝真正开口说话是源于交流的需要。让宝宝懂得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妈妈在照料宝宝的过程中多和宝宝交流,譬如:喂奶的时候和宝宝说话,问宝宝是不是饿了,吃得饱不饱啊。虽然宝宝不会开口讲话,但是也会慢慢熟悉这一种交流的模式,产生交流欲望。当宝宝能开口讲一些简单的字,与父母更多的交流能诱使宝宝进一步摸索更复杂的语言,对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大有好处,也为宝宝性格中的乐于交流注入积极因素。

  Tip:避免误导。宝宝说话由于特定的发声条件限制,说话比较幼稚好玩。但往往父母在说话时也会不知不觉带上儿语的影响,以为这样比较利于和宝宝交流。譬如,很多妈妈都会把“鱼”念成“wu”音,甚至故意创造一些叠音字,把鱼说成“鱼鱼”,肉说成“肉肉”。大人知道这是为了取悦宝宝而特意说着好玩的,但是在宝宝听来以为这些发音本来就应该这样。所以为了宝宝的规范发音,父母还是因为从规范自己的发音做起。

  (实习编辑:刘琴)

本文Hash:4234fd187ecbe8d6414b5eba58dd2af53fa73d5b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