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胎动的模式和本体感觉的认知

随着宝宝的长大,胎动不再那么频繁了,但是孕妇能更明显的感觉到它。在怀孕晚期,孕妇可能感觉到宝宝猛烈地踢自己的肋骨和膀胱,以证明他的存在。胎动次数的减少部分归因于宝宝的长大,也归因于更精细的动作需要加强以及神经系统内神经连接的发育。

活动模式

孕妇可能会注意到,进食时宝宝变得更加活跃,可能是甜的食物为宝宝提供了能量而引发一阵胎动,另外情绪激动时,或只是变换体位,感觉比较舒服时,宝宝也会变得活跃。夜间,不受白天的纷扰,静静地躺下来,舒适安详,这时胎动会更多一些。研究表明,大约在午夜前后宝宝的活动达到高峰,这可能预示着宝宝的睡眠和清醒周期,就像新生宝宝的睡眠周期一样。

本体感觉的认知

运动使宝宝具有了本体感觉,即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理解。通过宝宝自身的运动、母亲的运动以及子宫的收缩,宝宝对自己身体各部分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连接的、在何处开始又在何处结束等具有了感觉。

在特定的时间里,我们都需要知道我们的肢体在何处,例如:要捡起一个茶杯,我们需要知道手、臂的位置、茶杯的位置以及如何将手臂从现在的位置移向茶杯。对宝宝而言,将腿掠过子宫壁这个动作,也需要重要的信息。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激活一个感觉通路,强化正在形成的本体感觉。

另外,宝宝还要学习位置感觉。大约到第25周时,大多数宝宝具有了“正位反射”,使他们在子宫内釆取头朝下的姿势。即使在充满水的世界里,宝宝也能感受到重力。当孕妇走来走去时,宝宝也在感受这种运动,坐、躺、走、跑和弯腰--孕妇所做的一切,宝宝都能感受到。

宝宝的感知觉发育敏感期

初来这个世界,小宝宝正通过感知觉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觉的良好发育将为宝宝今后的认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天生的探索者

通常来讲,不同的感知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各不相同,其敏感期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听觉的发展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0~0.5岁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触觉发育的敏感期则在0~2岁;3岁左右是方位知觉发育的敏感期;2.5~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时间知觉的敏感期会更晚一些,大概在7岁左右;而观察力则是更高级的感知觉形态,在各项感知觉陆续发育的基础上,3~6岁将迎来孩子观察力发展的敏感期。

感知觉有多重要

感知觉虽然是宝宝最初级的认知本领,但决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感知是宝宝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人的认知过程如同一个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环节,而人们接受信息就是靠感知觉来进行的。

感知觉虽然是较低级的认知活动,但没有感知觉,就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从宝宝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宝宝各方面感知觉的发展,积极引导宝宝通过感知觉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训练促感知

视觉训练

——注视不同颜色(大小)的玩具

妈咪准备:不同颜色(大小)玩具若干。

感知训练:在宝宝胸部上方60~70厘米处悬挂任一颜色玩具,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抖动以引起宝宝注意。当宝宝开始注视时,可记录下其注视的时间。3~4天后如宝宝不再注视该玩具,即可换另一颜色玩具。如此依次替换。

特别提示:如果宝宝对同一颜色玩具注视时间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下去,以免引起视疲劳。

听觉训练

——聆听不同的声响

妈咪准备: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音乐CD等若干。

感知训练:当宝宝精力较旺盛的时候,找出各种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依次为宝宝“奏”响,比如小铃铛、口琴、杯子等,当宝宝寻着声音的方向望过来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继续发出声响,一边清晰地说出物品的名称或乐曲的题目。这也有助于宝宝言语的发展。

特别提示: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要离宝宝的耳朵太近。不同声响之间要作适当间隔,给宝宝休息、接纳的空间。

触觉训练

——摆弄带盖子的小罐

妈咪准备:一个有装饰图案带盖子的小罐(其他合适的代用品也可以)。

感知训练:妈妈手拿小罐站在距宝宝半米处并设法激起宝宝接近它的愿望。宝宝爬过来试图拿走小罐时,不要立即给他,而采用能使宝宝拿住并打开盖子的握姿,协助宝宝将盖子打开(一般要尝试几次后,宝宝才能做到)。任宝宝把玩盖子(圆盖滚动会引起宝宝特别的兴趣)。1~2分钟后,妈妈可将盖子重新盖好,让宝宝自己试着打开。

特别提示:宝宝如能认真观察小罐,并打开盖子2~3次,同时转动小罐,游戏就算成功!游戏可持续若干天,每次进行5~10分钟。

大小知觉训练

——抓握大小不同的物体

妈咪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具若干,但要保证形状统一,可用套环(直径为3~5厘米,厚度0.5~1厘米)、积木等(颜色丰富更能引发宝宝的兴趣)。

感知训练:先将宝宝俯卧,把最大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注意防止宝宝将玩具塞入口中),观察他如何摆弄这一玩具。当宝宝能摆弄大环后,再放一个小套环 然后将所有大小不等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让他自由摆弄。游戏进行5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妈妈可以温柔地同宝宝交谈,游戏结束时,可表现出肯定、赞许的表情与动作。可每隔3~4天进行一次。3.5~4个月起可训练宝宝同时摆弄并抓握不同形状的玩具。

特别提示:给宝宝的物体直径不能小于3厘米,以防止误吞或塞进鼻孔和耳朵里;套环中间的孔很有意义,宝宝抓握时可能会把个别手指塞入孔中,不仅练习了抓握还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的动作。

形状知觉训练

——拿放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玩具

妈咪准备:一个10~12厘米高的带盖小桶、易于抓握的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小型物体(如积木、彩蛋、小球、圆柱体、小蘑菇等,直径约3~5厘米)。

感知训练:妈妈先向宝宝出示盖着盖子的小桶,并告之里面有玩具,然后打开盖子让宝宝看到里面的玩具(桶里玩具的摆放如下:上面一层是容易放稳的玩具,下面一层则是易滚动的玩具如彩蛋、小球、圆柱体等)。妈妈引导宝宝从桶中拿出一样玩具并给予及时鼓励。随后,妈妈可以建议宝宝观察玩具是否可以放稳并提醒他继续从桶里拿其他玩具。引导宝宝摆积木(他会发现圆形物体放不稳,可以滚动)。宝宝玩完所有玩具时,妈妈可以开始收拾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一起把玩具放回小桶。

特别提示:收拾玩具时,如宝宝失去兴趣就不要强迫他,重要的是保持宝宝良好的情绪。游戏时间不超过5~8分钟,每种材料可使用3~4次,而后更换。

空间知觉训练

——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妈咪准备:一面镜子。

感知训练:把宝宝抱到镜子面前,依次指着宝宝的头、脖子、身体、上肢、下肢对他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注意在说的时候要用上方位词,例如“头的下面是脖子”、“嘴的上面是鼻子”等。说的时候吐字要清晰,语速要适中。不用镜子,让宝宝和妈妈面对面坐着进行也可以。

特别提示: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重复使用“下面”,反复几次后再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重复使用“上面”,不要毫无规律地一会儿说“上面”,一会儿说“下面”。

游戏提升观察力

花花绿绿看地图——地图是一样训练宝宝观察力的绝好工具,空闲的时候,妈妈便可以将地图平展开来,母子二人的地图探索之旅就可以开始了。地图的挑选可以按照本市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依次升级;观察的目标也可以从宝宝最熟悉的自己家所处位置开始,慢慢扩展到幼儿园、小朋友家、奶奶家、动物园等等。这种训练对锻炼宝宝观察力的持久度很有帮助。

水少了吗——找两只杯子,一只“瘦高”,一只“矮胖”,先在其中任意一杯中倒入半杯水,让宝宝看清楚,然后再将水倒入另一只杯子,由于两只杯子底面积有差异,所以水的高度会有明显不同。引导宝宝仔细观察妈妈操作的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先后两只杯子的水面高度有何不同,并请他思考: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比第一只里的少了吗?也许宝宝会对此感到很迷惑,没关系,实际上,科学实验表明,大约7岁的孩子才能充分理解液体守恒概念。但对于幼儿,这绝对不失为一种在宝宝观察事物过程中促进其思考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好方法。

我爱蔬菜——去菜市场或超市的时候别忘了带上宝宝,你可以预先和他商量你们要买哪些蔬菜,然后引导宝宝依据他平时的观察和记忆说出这些蔬菜的特征,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有说错的地方,妈妈可以先不断然否定,只是表示怀疑,进而引起宝宝的注意;选购蔬菜的时候,妈妈别忘记提 宝宝对刚才说错的地方进行特别关注。这样的观察就更有目的性也更情境化了.

宝宝感知觉的开发

正常的婴儿都有惊人的学习能力。实际上,还在母腹时,他就是一个小小的“窃听者”,并能用胎动的次数和特点对周围事物发表“意见”了。出生后,他就会日益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刺激,是他那远未成熟、正在急速发育的大脑最重的“营养素”。因此,年轻的父母们,应当给宝宝营造一个美妙的小乐园——一个丰富感知的训练环境。

视觉训练:

1、注视活动:可用硬纸片自制黑白两色的卡片,约为一块方瓷砖大,内容可有靶心图、棋盘图等对称性的图谱,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等汉字或放大的父母彩照,也可以把拆开的《婴儿画报》等放在距离宝宝眼前20厘米处,让孩子注视。笔者曾让一名出生51天的女婴注视靶心图,她竟然一次注视了15分钟,前8分钟甚至没有眨眼。注视活动是训练宝宝对颜色、图形的感知和注意力的好方法。图或字卡可3—5张为一组,每天2—3次,每隔4—5天轮流更换。

2、追视活动:用直径约10厘米的红球或大吹气动物或你的笑脸,距宝宝眼前20厘米处,待其注视后,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成环形缓缓移动,让他的视线追随你移动的物体。

听觉训练:

1、言语:出生后,就可以在宝宝耳旁10厘米处轻轻呼唤他的乳名,使他听到声音后转过头来。每天都要给他念节奏短小,朗朗上口的“三字儿歌”,或轻轻哼歌谣。无论是给孩子喂奶、洗澡、换尿布或抱起孩子时,都要在他眼前用温柔亲切、富于变化的语调反复地和他说话,告诉他你正在做什么。

2、音乐:把宝宝在胎儿时听过的音乐再放给他听,音量比大人在室内说话的声音稍大些为宜。你可以结合宝宝的生活起居(如起床、喂奶、做操、游戏、入睡前)播放适当的固定音乐,既可增强宝宝的音乐记忆力,又能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给宝宝听模仿的动物叫声和大自然中某些音响的音乐,若再配上相应的实物或图片,让宝宝看一看,摸一摸,就能使宝宝的听觉、视觉、触觉得到综合的训练。

3、追声寻源:用哗铃棒、八音盒、钟表、小杯和小勺、橡皮捏响玩具等多种发声体训练宝宝的听觉辨别力和方位听觉。可先将各种发声体在宝宝视线内弄响给他听,并告诉他名称,待其注意后,再慢慢移开,让宝宝追声寻源,当宝宝辨出声源后,再变换不同距离或方向。

触摸抓握:

宝宝出生后1—2个月内,可用不同质地、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物品如拨浪鼓、海绵条、绒布头、纸卷、小瓶盖或小积木、芹菜根或者你的手指,放在他的小手里,让他握一会儿,使他获得各种触觉经验。2个月后,可以在他眼前悬吊一些半固定的玩具,让他击打、够取、抓握,还可以给他做手指按摩操,从手心到手背,到每个手指头,每天2—3次。

逗笑发声:

宝宝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因为逗笑是你“逗”他才“笑”的行为。逗笑是宝宝的感觉系统(视、听、触等)与运动系统(微笑)之间建立神经联系、形成条件反射的标志,是宝宝对你的音容笑貌、逗引、爱抚做出综合性的主动回报,是宝宝最初的智力萌芽。

本文Hash:a1ac4b00b8127977277f1c53416baa86f8ac1436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