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手册:防治母乳性黄疸有妙招

【妈妈网专稿】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宝宝刚出生时皮肤红润,可是喂母乳不长时间后就出现了皮肤发黄的症状,而且久久不退,难道是母乳喂养惹的祸?没错,有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确实会发生这种情况,那是不是要停止母乳喂养呢?别着急,妈妈网小编一一为您解答。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这主要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真性母乳性黄疸)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一般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表现1、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2、肝、脾不大。3、肝功能正常,无贫血。4、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要停止母乳喂养吗?

母乳性黄疸要停止喂养母乳吗?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会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这个时候,很多妈妈就会考虑给宝宝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爸妈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因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另外,母乳性黄疸一般也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母乳性黄疸的防治为了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防治

预防: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治疗:1、停止喂哺母乳2-3天,用配方奶代替。假如胆红素在停乳后下降50%,即可确诊,若2-3天后再次哺乳,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上升至1-3mg/dl,但不会再达到上述高水平。2、少量多次喂母乳可使黄疸减轻。3、服用维生素C及B1、B6,保护肝脏 4、维生素B12注射液0.1-0.2毫升,在足三里穴注射,隔日1次连用2-3次即可。

防治母乳性黄疸妈妈有新辣招

近年来发现有一种介乎生理与病理之间的新生儿黄疸,其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长,黄疸程度比生理性黄疸重,发生在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这种新生儿哭声响亮,吃奶好、反应好、大便颜色与母乳喂养儿相同,除了黄疸程度稍深外,没有任何病态。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真性母乳性黄疸)两型。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0-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2-3周,然后缓慢下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文献报告可能是患儿的母亲初乳中含有2α-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不能与这种酶相结合,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现明显示黄疸。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

(一)预防:

(1)孕期绝对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及食品或饮料等。

(2)慎重服用中药人参类制剂及食品。

(二)治疗:

(1)停止喂哺母乳2-3天,用配方奶代替。假如胆红素在停乳后下降50%,即可确诊,若2-3天后再次哺乳,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上升至1-3mg/dl,但不会再达到上述高水平。

(2)少量多次喂母乳可使黄疸减轻。

(3)服用维生素C及B1、B6,保护肝脏。

(4)维生素B12注射液0。1-0。2毫升,在足三里穴注射,隔日1次连用2-3次即可。

母乳性黄疸的治防有新招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真性母乳性黄疸)两型。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0-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2-3周,然后缓慢下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正常足月新生儿,在出生3天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胆红素不超过12mg/dl,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这是生理性黄疸;至于因为溶血、阻塞或肝细胞损伤而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达一月以上,称为病理性黄疸。

近年来发现有一种介乎生理与病理之间的新生儿黄疸,其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长,黄疸程度比生理性黄疸重,发生在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这种新生儿哭声响亮,吃奶好、反应好、大便颜色与母乳喂养儿相同,除了黄疸程度稍深外,没有任何病态。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真性母乳性黄疸)两型。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0-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2-3周,然后缓慢下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文献报告可能是患儿的母亲初乳中含有2α-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不能与这种酶相结合,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现明显示黄疸。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

一、预防:

1、孕期绝对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及食品或饮料等。

2、慎重服用中药人参类制剂及食品。

二、治疗:

1、停止喂哺母乳2-3天,用配方奶代替。假如胆红素在停乳后下降50%,即可确诊,若2-3天后再次哺乳,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上升至1-3mg/dl,但不会再达到上述高水平。

2、少量多次喂母乳可使黄疸减轻。

3、服用维生素C及B1、B6,保护肝脏。

4、维生素B12注射液0。1-0。2毫升,在足三里穴注射,隔日1次连用2-3次即可。

本文Hash:be3d3c1aaeeb60da69f233c393937fb3ff81df8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