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父母尊重

早教模式强调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当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时,这种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0岁婴儿,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仅是一个需要我们照顾才能生存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尊重吗?

其实,答案需要你去选择。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

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还是处处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接受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孩子从一出世,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学习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断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尽办法去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如,他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饥饿、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也会用伸手、蹬脚和各种动作去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作用力。瞧,他与我们成人一样,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设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

但婴儿又与成人不同,他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从婴儿成长的初始,就随时满足他这种主动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儿初期,虽然他还没掌握语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给他充满关爱的语言,以满足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在他能够伸手抓握时,给他设立一些游戏,像一抓绳就能有玩具飞到眼前或有变化出现,这样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的作用,增加他发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兴趣等。假如我们这样尊重婴儿的发展需要,一点一滴的满足着婴儿的发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励;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会从认识世界一开始,就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种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们仅把0岁的婴儿看成是吃饱喝足就够了的被动接受者,无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在他不会说时就不提供充满爱意的语言,对他各种能力的萌芽也只当作无意义的动作予以忽视,那么,孩子的探索热情总是受到压制,能力发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励,他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就会消退,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不支持他,他是无助的。与处处受到鼓励的婴儿相比,这种在无助感中成长的孩子,会大大降低对外界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长大后,无论怎样重建自信,根基总是摇摆的。

早期教育大师蒙特梭利告诫我们:儿童的成长“没有一样是由母亲来完成的,它属于儿童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承认儿童这种不同寻常的能力,父母要说服自己从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他们对儿童的帮助就显得更有价值。如果这种帮助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的话,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让孩子成才。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尊 重孩子的重要意义,抛掉做孩子的权威,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确立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样才会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稳固基石。

父母要了解婴儿的心理需要

婴儿还不会说话,所以父母要更加注重婴儿心理的需要。从下面的文章可以了解的更多一些,对父母会有一些帮助。

满足婴幼儿情感上的需要

婴幼儿对母爱特别需要。有研究证明,孩子出生后经常裸体与母亲皮肤接触,互相注视,母亲经常抚摸孩子的皮肤、头发,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孩子就会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促进心理发育。因此,母亲要多抽一些时间对婴幼儿进行爱抚,给予孩子较多的皮肤接触,使其有安全感。当然,这种抚爱要适度。如果每时每刻都不让孩子离开自己,长大之后也会变得依赖性强,毫无主见,反应迟钝,难成有用之才。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独断式家长的子女表现为拘束、不满足、忧虑不安,纵容式家长的子女常会出现不安全感、幼稚、无自信心的性格,民主式家长的子女表现为成熟、自信、喜欢探索并且能自我约束。当然,孩子的智力与判断水平有限,家长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指导好,尊重孩子的人格,纠正其不良的一面。

避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些教育学家认为,不要过早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例如,过早要求婴幼儿控制大小便,会引起孩子情绪紧张;过早、过严地要求婴幼儿学习,会使其产生焦虑、恐惧感和厌学情绪。在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恐吓的方法使孩子就范,因为婴幼儿常常将想像加以夸大,会造成恐惧心理,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平时对孩子的管教过严,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限制孩子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溺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在困难面前退缩,而且容易发生神经衰弱症。

满足婴幼儿的生理需要

主要表现为吸吮与营养。吸吮是婴幼儿的一种本能行为,是婴幼儿脱离母体后的半年中获得营养的主要方式,同时吸吮又能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因此,应该予以满足。若不能满足,婴幼儿易产生口腔疾病,以后还会变得特别馋。但吸吮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婴幼儿长大后难以改掉吸吮的习惯,产生吸吮手指等现象,还会造成厌食、睡眠不好、爱哭,甚至变得神经质。充足的营养对婴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养成定时、定量喂养的习惯,既有利于婴幼儿的消化与吸收,又可以从小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满足婴幼儿社交上的需要

1岁多以后,孩子开始独立行走,语言迅速发展,能用语言与周围人交往。这时要尽可能让孩子与周围环境接触,多同小伙伴玩,增进知识,开扩眼界。如果孩子生活在孤独的环境呈,时间一长,会产生自闭心理,不仅对周围一切不感兴趣,还会在语言发育上产生障碍,甚至口吃。由此而造成孤独、迟钝、羞怯和自卑的性格,并伴有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等。

婴儿需要父母均衡的爱

妈妈出差才5天,1岁的宝宝突然寝食难安,情绪激动,喜欢惊叫。经过了5天的闹腾,父亲不得不带孩子去医院向专家求助。经诊断发现,孩子的精神、身体发育皆正常,体格检查也无异常情况,只是怕生人。另外,据孩子父亲介绍,由于他长年在外出差,孩子一直由妻子抚养。上周五,妻子因公出差,孩子便由自己看护。

专家由此作出诊断:这是由于亲密喂养人的离开而导致幼儿患上了“情感依赖症”。

专家解析,孩子的童年期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出生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妈妈照理。妈妈的一切,他都习惯了,包括妈妈的行为、气味与生活方式。生活的突然改变会使孩子感觉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的敏感性增强,从而引起上述婴儿寝食难安情况的发生。

抚养孩子并不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父亲也应参与进来,使孩子得到父母均衡的爱。

本文Hash:8f59d5da93d3d4cadf3f94e199aa8a2cb6a89bfb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