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孩子的非理性因素

记者:如今的每个家长都是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了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父母花钱越多就等于给孩子爱越多?父母花钱越多孩子就越有出息吗?

陶宏开: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爱得都很深。从我的分析研究来看,父母的爱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理性的爱,另一种是非理性的爱。

我在全国做了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93.5%以上的中国父母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都存在着太多的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的爱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私的爱,另一种是有害的爱。

什么是自私的爱呢?就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孩子。“我想给你穿什么就给你穿什么,想给你吃什么就给你吃什么,想让你上什么样的学校就让你上什么样的学校。”他们不是把孩子当人,而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想雕成冬瓜就雕成冬瓜,想雕成白菜就雕成白菜。

孩子还在母腹中,六个大人(祖辈四人、一对父母)就兴奋而急切地为孩子策划未来。从婴儿时代开始,长辈们在物质、金钱上极其慷慨大方,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的最佳的物质条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普通家庭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条件好的家庭,给孩子买最好的钢琴,请最好的老师,甚至花重金送孩子出国留学。

无休无止的物质投入、金钱投入、情感投入――不管孩子需不需要,愿不愿意接受。父母自己没能实现的意愿,一股脑地都让孩子替自己去实现,因为这是家庭唯一的希望,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求胜心切、志在必得的家长,一开始就在家教问题上表现出了“三过度”: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过度期望。

这些家长以物质、金钱为“胡萝卜”,以高分、高要求为“大棒”,对孩子宠爱至极、高望至极。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心情也一天天急迫:你长大了,该懂事,该努力,该出成绩了。然而,“骄娇”二气十足的孩子是很难承受父母的这份压力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教子方式,不仅不能使孩子理解父母的“至爱亲情”,还使孩子丧失了对父母的尊敬和信任。父母越焦虑,孩子越反感。亲子之间渐行渐远,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接近冰点。

很多家长都大惑不解:“我们给了孩子一切的一切,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不理解,甚至仇恨我们?”我对他们说:你们只是给了你们认为该给的“一切”。真正该给的,你们没有给;不该给的,你们却给了。你们爱得太自私,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

父母爱孩子的非理性因素有哪些呢?

记者:如今的每个家长都是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了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父母花钱越多就等于给孩子爱越多?父母花钱越多孩子就越有出息吗?

陶宏开: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爱得都很深。从我的分析研究来看,父母的爱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理性的爱,另一种是非理性的爱。

我在全国做了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93.5%以上的中国父母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都存在着太多的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的爱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私的爱,另一种是有害的爱。

什么是自私的爱呢?就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孩子。“我想给你穿什么就给你穿什么,想给你吃什么就给你吃什么,想让你上什么样的学校就让你上什么样的学校。”他们不是把孩子当人,而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想雕成冬瓜就雕成冬瓜,想雕成白菜就雕成白菜。

孩子还在母腹中,六个大人(祖辈四人、一对父母)就兴奋而急切地为孩子策划未来。从婴儿时代开始,长辈们在物质、金钱上极其慷慨大方,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的最佳的物质条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普通家庭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条件好的家庭,给孩子买最好的钢琴,请最好的老师,甚至花重金送孩子出国留学。

无休无止的物质投入、金钱投入、情感投入――不管孩子需不需要,愿不愿意接受。父母自己没能实现的意愿,一股脑地都让孩子替自己去实现,因为这是家庭唯一的希望,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求胜心切、志在必得的家长,一开始就在家教问题上表现出了“三过度”: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过度期望。

这些家长以物质、金钱为“胡萝卜”,以高分、高要求为“大棒”,对孩子宠爱至极、高望至极。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心情也一天天急迫:你长大了,该懂事,该努力,该出成绩了。然而,“骄娇”二气十足的孩子是很难承受父母的这份压力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教子方式,不仅不能使孩子理解父母的“至爱亲情”,还使孩子丧失了对父母的尊敬和信任。父母越焦虑,孩子越反感。亲子之间渐行渐远,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接近冰点。

很多家长都大惑不解:“我们给了孩子一切的一切,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不理解,甚至仇恨我们?”我对他们说:你们只是给了你们认为该给的“一切”。真正该给的,你们没有给;不该给的,你们却给了。你们爱得太自私,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

父母不仅爱孩子还要管孩子的原因

第二个秘密:不能只有爱孩子,还要管教孩子

现在我们来看案例二,小英的爸妈都是彬彬有礼的高级知识分子,照孩子成功方程式秘密一的道理,父母亲给予的身教应该会感化小英,让小英也变成懂得为其它人着想的小孩,可是事实是小英十分自我中心,为什么她这么不顾其它人的想法?

其实小孩子刚生下来时都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婴儿肚子饿了就哭,也不管现在是半夜三点钟,大人都在睡觉。一岁的小孩想玩什么玩具,就直接抢过来,也不管这个玩具是否是别的小孩的。换句话说,小孩子一出世,是被当下的欲望所牵引着,奉行着唯乐原则:不管外在环境如何,都会努力去获致快乐,逃避痛苦,佛洛伊德称之为本我。

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充满着本我,受当下基本生物冲动支使,大家都可以理解。可是如果一个十岁的大孩子或者是二十岁的青年,还完全受本我驱使,不管现实环境的限制,也无视是非对错的准则,我们就会摇头说,这个孩子十分自我中心,这个孩子被宠坏了。小英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没错,小英的父母都是十分有教养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是他们误解爱的教育的本质,处处顺着小英,以小英的需求为不可忤逆的圣旨,因此在小英成长的过程中,本我得到充分满足,一直没有太多机会去发展人格另外两项重要成分,自我及超我。

什么是自我?当孩子抢别人玩具而遭到阻止,他的自我便逐步发展出来了。他开始学习到,虽然我想要,但是现在不能要。这就是自我所服膺的现实原则:冲动必须延宕至适当的情境才能获得满足。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前途真的堪忧。虽然父母很爱小英,可是小英这个样子以后有老板敢用她吗?所以即使父母为人和善,但未能及时纠正小孩子犯下的错误,一味纵容反而阻碍了孩子自我的发展,而任其本我肆虐,这真的是古谚所云:爱之适足以害之。

而什么又是超我?超我是在响应父母赏罚中发展出来的。一开始父母藉由赏罚控制孩子的行为,之后小孩子再把父母的标准纳入自己的超我,藉由因而形成之道德理念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超我对孩子的未来重要吗?答案绝对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一个同事判断行为对错的标准与众不同,譬如说他认为说话不算话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经常出尔反尔,你敢信任他吗?不能被信任的人,能够在职场上成功吗?

所以,如果父母未能给予孩子适当的管教,孩子会一直顺着本我恃宠而骄,无法发展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自我及超我。所以除了身教之外,适当的管教绝对是培养成功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是小英的父母始料未及的一点。

像当年我与内人在教育孩子时,虽然是采民主开放式的教育,但是对于不可妥协的事情,我们不会轻易让步。以用钱概念为例,虽然老大、老二比较懂事,从小就不会乱花钱,可是众人疼爱的老三总是会被一些新奇的玩具所吸引,像是可以重复写毛笔字的宣纸版等等。内人发现她似乎不能够像两个姊姊般节约,于是带她去邮局开个户头,每次考试名列前茅我们就会给她一笔一两百块的小奖金,让她自己存入邮局,并鼓励她储蓄。每次发放利息时,她很高兴户头的钱自己会增加。藉由这个方式,她逐渐能够控制本我当下想要购物的欲望,她开始懂得享受延缓购物冲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了自我的功能。

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我们还跟孩子说,虽然看着钱一直增加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能捐出一部分帮助比我们更需要钱的人,这是更伟大的行径。可能因为我们 鼓励,加上孩子看我本身也非常投入仁爱工作,于是她从小到现在,只要行有余力,总是持续捐款给一些她支持的慈善机构。所以藉由储蓄所得到的成就感,她增强了服从现实原则的自我。然后藉由激发她的恻隐之心,我们发展了她的超我。

所以小英缺的是,自我与超我的发展。小英的父母不应该一味顺着小英的本我要求,任其予取予求。应该引导小英去了解,有些冲动必须等到适当情境中才能得到满足,甚至必须在不同本我冲动中做抉择。然后更进一步,带领小英建立一套判断行为对错的准则。这样小英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本文Hash:d7b240c10a83467a5b8fa881940915ae82aee61a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