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父母的溺爱 淹没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许多孩子都有依赖的心理。在家里,没有大人一口一口地喂饭,孩子就不肯自己吃;没有人陪着睡觉,就又哭又闹怎样也不肯上床;就连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要人陪;还有早晨起床后总不叠被子、吃完饭也不懂得帮忙洗碗;上学忘了带文具也要责怪是父母没有提醒他们。

  如果孩子有这些类似的问题,父母就不得不思考孩子的依赖性是否太强了。依赖性强的孩子,大多数缺乏责任感,遇到一点困难就全丢给父母替他们解决,这种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父母感觉孩子站在自己面前,个头甚至比自己还高大,可是依然像个刚出生的小鸟离不开父母,更谈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

   一般来说,父母包办的事情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孩子的潜力其实很大,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

  譬如,孩子的学习也是他们自己的事,靠自己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课业,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大人陪读陪写甚至帮忙写作业,都是在帮倒忙,是在辛辛苦苦地培养懒惰的孩子。当然,如果孩子很勤奋却仍不清楚课题,一起讨论或者请家庭教师都可以,但必须以孩子独立学习为前提,切忌包办所有的事情。孩子从小独占父母给他的爱,也就是中国父母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制造了一个个家庭“小皇帝”“小女王”。当孩子渐渐长大,毛病突显时,弄得父母们焦急万分,其实只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开始。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无法重来,因为已经吞进肚子里,它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一般任性、有依赖心的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时好时坏,反复无常。父母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有耐心、毅力、信心,不能表现出无可奈何、唉声叹气的模样,另外还要制定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执行。

  人非草木,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能根据孩子各自的特点,教导有方,“成龙”“成凤”的愿望也能实现。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出:“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是符合教育原则的至理名言。有依赖心的孩子,首先是娇气,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父母发现孩子过分依赖时,就要采取行动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一定要耐心教导孩子做事情。

  父母可从简单的事教起,例如教孩子洗手,先把手打湿,再抹上香皂,两手搓揉,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开始时即使简单的步骤也要一步一步地教。类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手帕、洗澡等都要先教步骤,也可先做示范,再让他们亲自练习。此时,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动作慢或做不好而生气地帮他完成。我们知道,有依赖心的孩子,多数是在优裕的生活环境养成。帮孩子创造有益的生活条件,可以改变他们的依赖性。

上一篇

1/2

下一页

父母请不要溺爱你的孩子

我来中国已经9个月了,近4个月来我认识了一家中国人。他们是北京人,家里有3口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女孩儿。女孩儿现在上小学五年级,已经跟妈妈一样高了,她的脸真像她爸爸,我第一次见她还以为是个男孩儿呢!

他们3个人忙忙碌碌地过日子。夫妻俩双职工,小孩儿上学和补习。每天下午五六点钟他们回到家。一到家忙着做饭,吃完饭大家看电视,孩子做作业。

令我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对她父母的态度。如果她不同意或不愿意做什么,她就对父母大叫大嚷表示抗议。她父亲实在太溺爱她了。有时她父亲买回菜,如果女儿不喜欢这个菜,她就对父亲说:“讨厌!”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呢?真让我吃惊!

我听说很多中国夫妇溺爱他们的孩子,因为在中国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这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父母把爱都给了这个孩子。

父母当然应该爱他们的孩子,可是如果孩子从小不爱他们,对他们不好,长大以后怎么办呢?人年纪大了,不能再工作了,需要由他们的孩子来照顾,孩子不愿意照顾怎么办,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

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让孩子明白当父母是不容易的。对孩子的要求不要百依百顺,不能孩子要什么就想方设法满足他的要求,尤其是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满足。要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不要什么都靠父母,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爱别人。

所以从幼儿开始作为父母要充满爱心地扶养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

爱得过分只会害了孩子。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本文Hash:9074774c8792c20da45728f5d83ad058cd267b44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