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家长应做什么准备

转眼又是开学季,一批小朋友即将在九月份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只是他们在接受新生教育之前还必须完成一项“考验”――迎接老师家访。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为了迎接新来的学生纷纷派出老师家访,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和老师先有个初步接触了解,等到真正上课的时候彼此不陌生。当老师来家访时,为了让老师对你家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你会不会事先做些准备?

接待工作交女儿(皮皮爸35岁采购)

那天和同事们吃饭的时候无意间说起,过几天女儿皮皮的幼儿园老师将来家访。一个同事问道:“你们家做好准备了吗?”我一头雾水,原本觉得家访是老师的事情,是为了和小朋友们变得更熟络一点,方便以后的教学。可同事觉得家访更主要是家长的事情,应该让老师对孩子以及父母都产生好的印象,这样孩子上幼儿园才不会吃亏。听了同事一番话之后,我如醍醐灌顶,一下子觉得应该从战略和战术上都要对这个家访活动有所重视。

回家和老婆商量之后,我们先把家里里外外地收拾了一遍,再把几本幼儿教育的书摆在书架显眼的位置,以显示我们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遗余力。然后我们开始强化训练皮皮的待人接物能力,让她学会礼貌地询问客人需求,并给客人倒水、上水果。这两天我们把这一套训练得很好,皮皮犹如小淑女一般。我们决定,老师来的时候把接待工作交给皮皮,这样不仅可以显示出她的礼貌和教养,也可以让老师迅速和皮皮有话聊,我想老师应该会对她有好印象的。情况到底会如何,还得老师来了之后见分晓。

让老师吃了两次闭门羹(roro)

我有一朋友说她碰到了学前家访的尴尬事。她的女儿今年九月份要上幼儿园啦,但她根本不知道有老师登门家访这事,害得老师两次家访都吃了闭门羹。

如果不是那天同一小区的另一个妈妈打电话来,说起当天要开新生家长会,她估计连宝贝女儿的第一次家长会都错过了。

朋友去开家长会,在签到时,老师说:“哦,原来你就是XX的妈妈呀,你们是不是工作很忙啊,连续两天到你们家都没人,电话也没人接”。朋友只好尴尬地向老师解释其中原因。

老师倒也没有多说什么。但是朋友紧张得不得了,事后跑来问我怎么补救。我告诉她,学前家访不过是提供一个机会,可以让老师先了解一下每个学生的状况,错过固然可惜,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这变成家长的一种心理负担,家长生怕不经意间的怠慢了老师,由此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求学道路,学前家访就会变味。

虽然我现在是这样劝慰朋友,但却暗自下定决心,等我的孩子上学时,不管家访前夕我有多繁忙,也决不会让老师扑空。毕竟,第一印象还是很重要的!

好印象和伪装不是一回事(月羿)

今年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自从放暑假以来,我们就一直期待着老师的到来,可是老师却至今未来,作为家长,心里着实忐忑不安。

我们在心里反复排演老师上门的情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家里打理得整洁干净些,至于老师对孩子的印象么,我觉得还是让孩子在老师面前展现她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才好。

虽然第一面印象很重要,但是有些家长在老师家访前把孩子“武装”得面目全非,甚至娇揉造作,我觉得实在不可取。因为老师家访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真实的一面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以便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因势利导。家长和孩子在此时的一切“伪装”,不但不会给孩子接下去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助,反而会混淆老师的判断力,不利于孩子在新环境的成长。< /p>

邀上特别嘉宾(尹女士36岁会计)

儿子的调皮捣蛋有时候让我抓狂,所以在得知他的小学老师要来家访时,我很怕他到时候人来疯,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还好儿子有个小克星,就是我妹妹的女儿,比他小三岁的比比。因为是哥哥,所以儿子在比比的面前总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耐心地陪她玩,态度好得更是没话说。所以我早就和妹妹说了,老师家访的那天把比比送来,算是特别嘉宾。

老师来的那天,儿子和比比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不吵也不闹,当比比说要吃东西的时候,他一个箭步就跑去冰箱拿,甚至还不忘问老师要不要。老师和我们聊了一会,临走的时候还笑着对我说:“他很懂事。”我真是暗自庆幸,还好把比比请来了,否则就得不到这样的评语了。

[卓先生]老师来家访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我不会做特别准备,也不会让孩子特别准备来迎合老师,一切照旧,表现出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就好。

[小强]入托前的第一次家访很重要,我会列出比较详细的清单,询问老师一些我不是很清楚的事宜,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告诉老师宝宝的一些习惯,以便老师在幼儿园能给予比较全面的照顾。我会要求老师今后和我们家长及时沟通,彼此能够更好地掌握宝宝的情况。总之,我觉得第一次家访,既是我们把宝宝托付给老师的过程,也是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老师和幼儿园的过程,对双方都很重要。

[山抹微云]每次新生入学前的家访,我们看的都是比较重要的,毕竟这是老师第一次和小孩子以及家长接触,希望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们,以方便日后的教学。

做这样的家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回遇到的都是精心准备过的家长。有的是列出孩子的一些毛病,希望我们在学校能够帮助督促改正;有的专门让孩子表现一些才艺,希望能给我们留下好的印象;当然也有塞红包和卡的,希望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特殊的照顾。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对所有孩子都会一视同仁,我们最希望从家长那里得到的只是他们的积极配合及孩子的一些信息。

[黄伟明may]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基本上在对一个人的总体感觉上占了80%,以后在慢慢相处中只能改变20%,所以孩子给老师的第一感觉特别重要。但我不会因此让一个顽皮的孩子装成乖孩子,那等老师上课时发现性格差异如此大,岂不感觉被骗,反而印象不好了。所以老师来家访之前,我会有点准备,但不会为了讨好老师,而让孩子在性格上有所佯装。

[杨蕾]如果事先的准备只是想给老师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的话,倒不如平时注重一下对孩子的良好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有礼貌的、能给人以良好印象的孩子,又何必在老师家访时佯装呢?顽皮、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应该不会因此而对孩子有不好的印象吧。但如果所谓的准备是指给“红包”的话,我会感觉很恶心。

老师体罚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宝宝调皮捣蛋时,幼儿园的老师会有适当的体罚。那么,作为家长,大家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体罚呢?听听本文专家的说法。如何与老师沟通父母把自己的宝宝送到幼儿园后不会撒手不管,一定会向老师询问宝宝的情况。这时问题就来了:问得太多担心老师不耐烦,不问又实在不放心。所以,如何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家长的问题抱有什么样的态度,都是父母关心的话题。其实父母想了解孩子离开家庭之后的表现,这种心情很正常,假如什么问题都没有,老师反而会感到不安。所以家长不仅应当问,而且在某些时候还要多问、勤问。老师也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还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当宝宝刚入园时宝宝刚上幼儿园时会有一段适应期,父母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父母应该向老师了解的情况包括:宝宝的情绪怎么样?午睡时有没有哭闹?和小朋友玩得好吗?上课时能坐着听讲吗?吃饭时的表现怎么样?能不能自己去小便?今天有没有在幼儿园里大便?别人能听懂宝宝说的话吗?所有问题都与宝宝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有关,父母必须尽可能多地与老师交流,听听老师给出的建议。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轻宝宝因为不习惯而产生的焦虑感。?当宝宝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时宝宝在新的环境中生活难免碰到困难,当宝宝出现某一方面的问题时,父母必须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要等问题严重了才去解决。宝宝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咬了小朋友;和小朋友打架了;抢别人的玩具;不肯乖乖睡午觉;上课不习惯;不能听从集体命令;尿裤子了;不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待着;动不动就哭。如果宝宝集中表现出某方面的问题,父母就需要向老师了解情况,双方配合解决问题。关于这一点,本书后面有章节专门讲述。除了以上两种情况需要向老师勤提问、勤沟通外,平时应当怎么做?最好多了解宝宝近期的表现,谈谈宝宝在家里的一些进步,互相交换看法,这样才能使双方对宝宝的情况掌握得更加全面。父母有时会怀疑老师面对提问时的态度。其实,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对家长的所有问题都很欢迎。可有时老师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与父母谈太多,只能有针对性地谈上几句,这可能使家长产生了“老师对我的孩子根本不关心”的误会。试想,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而不是一个,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变化都记在心里。判断老师有没有用心,只需观察老师在谈起孩子时是否能够指出“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这表明了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是否熟悉。园长有话说家庭教育和集体教育是互补的,两者要保持一致,避免交流渠道不畅带来的误解。一方面,老师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彼此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主动地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当然,家长也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讲话尽量简单、明了,把事情说清楚;同一件事不用反复地问;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尽量多让老师谈谈看法,毕竟老师见的孩子多,经验也更多,而且多听老师的意见是很有必要的;抓住接孩子的机会,与老师交谈几句,问问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如何;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告诉老师孩子的一些特别情况,比如早上出门前的情绪不太稳定,或者提醒老师孩子昨天没有大便,让老师多留心;等等。只要简短的几句就足够了。父母小课堂1.在宝宝入园适应阶段,老师非常欢迎父母提出问题。2.当宝宝出现某些成长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与老 的沟通一定要及时。3.父母平时应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表现。4.父母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怎样与老师相处仔细想想,家长与老师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家长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宝宝,不敢提出过多的意见,同时又担心老师的不当行为会伤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师既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时又感到来自家长的压力。这大概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的现状。对父母来说,想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这对不少家长来说可并非易事。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于两个字“尊重”,即能不能相处融洽首先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老师。“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是让老师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师无能。”家长抱着类似的想法,把孩子送来后一切都不再过问,看上去似乎是对老师完全的信任,其实是把身为父母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职责,谁也无法替代。假如把这么重要的责任交给别人,让老师代替父母来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因为他无法得到父母爱的关怀和教导,将来可能会对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与老师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工作并认可对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长能够尊重老师,与老师的沟通从一开始便不会有障碍。“为什么我的孩子比不上别的孩子呢?”面对类似的问题,老师恐怕一时很难回答。孩子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领先,一旦落后就去质问老师,认为老师对孩子没有用心、没有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那么家园之间沟通的大门就将被关闭。全盘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对老师而言,孩子的每个表现都有意义,好与不好都是幼儿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稍弱的方面过于紧张甚至责问老师,便会给老师带来很多压力。“我孩子很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尽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错,但孩子在家中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况,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么以后老师可能就不会再多讲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实情况的机会。另外,父母平常接送孩子的时候,与老师聊天也是维护关系的一个办法,同老师聊聊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新闻,或最近最新的流行资讯,甚至就谈谈天气。总之,好好找一找,话题是很多的。实在不善于与人交谈也不要紧,仅就育儿的一些问题征求老师的意见,也是保持愉快沟通的方式。“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家有宝宝上幼儿园,每到逢年过节都得考虑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不送吧,老师对自己宝宝不好怎么办?送吧,贵的送不起,便宜的又怕老师看不上。反复思量之后还是难以决定,对这个问题家长们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妈妈有疑问:我从来不送,都交了那么多赞助费了!再说教孩子是老师的工作,为什么还要送礼?幼儿园老师工作量大,很辛苦,过节时理应受到褒奖。其实家长给老师送礼,除了表示慰问,更希望老师日后能够多多关照孩子。妈妈有疑问:别人都送,你不送,那你不是被列入“黑名单”了?我给老师送礼根本不求老师特别照顾孩子,只求老师别对孩子太差就行。持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当大多数家长选择送礼的时候,不送礼就成为“个例”,谁不担心自己被集 排斥在外?家长害怕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有时送礼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被老师另眼相看。妈妈有疑问:最近工作太忙,忘记买礼物了,结果宝宝放学回来后对我说别人家送的什么,而我们什么也没有送,老师今天就对他不好了。仅仅因为没有收到礼品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这个老师至少在人品上是不合格的。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他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件事,记住“送礼”带来的好处。妈妈经验分享:教师节的时候老师收到了好多卡片,都是孩子们送的,也没人送多贵的礼物,最多也就是送鲜花。我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过节时送一张贺卡、一束鲜花,就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情谊。许多老师也很珍惜孩子送的贺卡,比起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礼物,写上祝福的卡片才是独一无二的。有的老师还会把卡片收藏起来,等以后翻看时说不定还能想起这个孩子呢!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会因为某位家长没有送礼而对孩子不好,事实上,老师也会因为收礼(特别是贵重的礼品)而感到烦恼。对老师而言,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更加重要。这是因为老师不可能天天都过节,可是老师每天都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若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当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再贵重的礼物也无法解决,甚至还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焦点。园长有话说家园沟通需要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让孩子记着每一个节日,本身就是幼儿教学中的一项课程,而不是为了提醒家长给老师送礼。我们并不提倡送礼,但孩子送卡片之类的小礼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不过分铺张,就是对老师的尊重。其实为了和老师处得更好一些,就算不送礼或不送贵重的礼品,如果家长平时能够多用些心思一样可以办到。比如,接孩子的时候别急着走,与老师多聊聊;老师生病的时候,表示一下关心;周末找时间和老师通个电话;多向老师请教怎样教育孩子;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出差回来带些当地的特产送给老师尝一尝等。关系需要长久的维护,并不在于逢年过节送不送礼物,更不在于礼物的贵重与否。在家长同老师相处的秘诀中,“送礼”并不是关键词。父母小课堂1.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2.和谐的关系需要精心维护。3.不给老师送礼很正常。4.没有礼物就对孩子不好,这种老师不合格。5.比起礼物,老师更愿意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老师体罚孩子怎么办体罚,是对孩子的身体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如果老师体罚了孩子,父母能接受吗?相信不少家长都无法认同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妈妈有疑问:这种事绝对不能姑息!老师要有相应的素养。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贝,怎么能交到这样的老师手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师做出体罚的行为?无非有两种可能:孩子错了或老师错了。如果是孩子错了,就要先教育孩子。但是很多家长持有质疑:幼儿犯错实在很正常,老师却为此惩罚孩子,这样对吗?犯错了就应当受到惩罚,这一点毫无疑问。批评是一种方式,体罚是另一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才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许多家长都同意孩子有错需要通过惩罚来改正,但不同意老师体罚,而希望老师采取其他较为温和的方式。相比于批评,体罚更容易与暴力、伤害等字眼儿联系起来。因此,父母对老师体罚自己的孩子持有否定的态度是情有可原的。妈妈有疑问:昨晚我家宝宝睡觉前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老师打我了,好疼呀!“我听了难过死了!现在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啊?直接找老师 怕沟通效果不好,孩子遭到报复。找园长?事情会不会闹得太大了?当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立即站出来维护,勇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尽快找老师问清楚,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该怎么解决。如果确实是老师错了,而老师却不承认、不配合,家长可以直接去找园长谈谈情况。就事论事,冷静地把问题谈清楚,看园方怎么处理。要是园方不问缘由包庇老师,那么这个幼儿园也不值得再待下去。园长有话说正规幼儿园绝对不允许老师体罚孩子,克制力、注意力、集中力相对较弱和容易犯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老师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手段。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应当十分清楚和了解,对教育方式和各种技巧也应了如指掌,如果只能通过体罚来让孩子听话、服从自己,那么老师的业务水平实在不怎么样。所以就算是孩子的错,老师也不应当采取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因为这种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引发的后果很难预料。父母小课堂1.家长一定要问清楚为什么孩子会被老师体罚。2.家长希望老师采取温和的惩罚方式。3.孩子因为受到体罚而感到不安,非常需要父母的安慰和保护。4.体罚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老师体罚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宝宝调皮捣蛋时,幼儿园的老师会有适当的体罚。那么,作为家长,大家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体罚呢?听听本文专家的说法。如何与老师沟通父母把自己的宝宝送到幼儿园后不会撒手不管,一定会向老师询问宝宝的情况。这时问题就来了:问得太多担心老师不耐烦,不问又实在不放心。所以,如何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家长的问题抱有什么样的态度,都是父母关心的话题。其实父母想了解孩子离开家庭之后的表现,这种心情很正常,假如什么问题都没有,老师反而会感到不安。所以家长不仅应当问,而且在某些时候还要多问、勤问。老师也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还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当宝宝刚入园时宝宝刚上幼儿园时会有一段适应期,父母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父母应该向老师了解的情况包括:宝宝的情绪怎么样?午睡时有没有哭闹?和小朋友玩得好吗?上课时能坐着听讲吗?吃饭时的表现怎么样?能不能自己去小便?今天有没有在幼儿园里大便?别人能听懂宝宝说的话吗?所有问题都与宝宝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有关,父母必须尽可能多地与老师交流,听听老师给出的建议。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轻宝宝因为不习惯而产生的焦虑感。?当宝宝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时宝宝在新的环境中生活难免碰到困难,当宝宝出现某一方面的问题时,父母必须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要等问题严重了才去解决。宝宝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咬了小朋友;和小朋友打架了;抢别人的玩具;不肯乖乖睡午觉;上课不习惯;不能听从集体命令;尿裤子了;不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待着;动不动就哭。如果宝宝集中表现出某方面的问题,父母就需要向老师了解情况,双方配合解决问题。关于这一点,本书后面有章节专门讲述。除了以上两种情况需要向老师勤提问、勤沟通外,平时应当怎么做?最好多了解宝宝近期的表现,谈谈宝宝在家里的一些进步,互相交换看法,这样才能使双方对宝宝的情况掌握得更加全面。父母有时会怀疑老师面对提问时的态度。其实,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对家长的所有问题都很欢迎。可有时老师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与父母谈太多,只能有针对性地谈上几句,这可能使家长产生了“老师对我的孩子根本不关心”的误会。试想,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而不是一个,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变化都记在心里。判断老师有没有用心,只需观察老师在谈起孩子时是否能够指出“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这表明了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是否熟悉。园长有话说家庭教育和集体教育是互补的,两者要保持一致,避免交流渠道不畅带来的误解。一方面,老师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彼此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主动地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当然,家长也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讲话尽量简单、明了,把事情说清楚;同一件事不用反复地问;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尽量多让老师谈谈看法,毕竟老师见的孩子多,经验也更多,而且多听老师的意见是很有必要的;抓住接孩子的机会,与老师交谈几句,问问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如何;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告诉老师孩子的一些特别情况,比如早上出门前的情绪不太稳定,或者提醒老师孩子昨天没有大便,让老师多留心;等等。只要简短的几句就足够了。父母小课堂1.在宝宝入园适应阶段,老师非常欢迎父母提出问题。2.当宝宝出现某些成长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与老 的沟通一定要及时。3.父母平时应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表现。4.父母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怎样与老师相处仔细想想,家长与老师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家长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宝宝,不敢提出过多的意见,同时又担心老师的不当行为会伤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师既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时又感到来自家长的压力。这大概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的现状。对父母来说,想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这对不少家长来说可并非易事。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于两个字“尊重”,即能不能相处融洽首先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老师。“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是让老师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师无能。”家长抱着类似的想法,把孩子送来后一切都不再过问,看上去似乎是对老师完全的信任,其实是把身为父母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职责,谁也无法替代。假如把这么重要的责任交给别人,让老师代替父母来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因为他无法得到父母爱的关怀和教导,将来可能会对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与老师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工作并认可对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长能够尊重老师,与老师的沟通从一开始便不会有障碍。“为什么我的孩子比不上别的孩子呢?”面对类似的问题,老师恐怕一时很难回答。孩子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领先,一旦落后就去质问老师,认为老师对孩子没有用心、没有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那么家园之间沟通的大门就将被关闭。全盘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对老师而言,孩子的每个表现都有意义,好与不好都是幼儿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稍弱的方面过于紧张甚至责问老师,便会给老师带来很多压力。“我孩子很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尽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错,但孩子在家中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况,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么以后老师可能就不会再多讲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实情况的机会。另外,父母平常接送孩子的时候,与老师聊天也是维护关系的一个办法,同老师聊聊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新闻,或最近最新的流行资讯,甚至就谈谈天气。总之,好好找一找,话题是很多的。实在不善于与人交谈也不要紧,仅就育儿的一些问题征求老师的意见,也是保持愉快沟通的方式。“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家有宝宝上幼儿园,每到逢年过节都得考虑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不送吧,老师对自己宝宝不好怎么办?送吧,贵的送不起,便宜的又怕老师看不上。反复思量之后还是难以决定,对这个问题家长们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妈妈有疑问:我从来不送,都交了那么多赞助费了!再说教孩子是老师的工作,为什么还要送礼?幼儿园老师工作量大,很辛苦,过节时理应受到褒奖。其实家长给老师送礼,除了表示慰问,更希望老师日后能够多多关照孩子。妈妈有疑问:别人都送,你不送,那你不是被列入“黑名单”了?我给老师送礼根本不求老师特别照顾孩子,只求老师别对孩子太差就行。持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当大多数家长选择送礼的时候,不送礼就成为“个例”,谁不担心自己被集 排斥在外?家长害怕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有时送礼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被老师另眼相看。妈妈有疑问:最近工作太忙,忘记买礼物了,结果宝宝放学回来后对我说别人家送的什么,而我们什么也没有送,老师今天就对他不好了。仅仅因为没有收到礼品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这个老师至少在人品上是不合格的。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他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件事,记住“送礼”带来的好处。妈妈经验分享:教师节的时候老师收到了好多卡片,都是孩子们送的,也没人送多贵的礼物,最多也就是送鲜花。我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过节时送一张贺卡、一束鲜花,就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情谊。许多老师也很珍惜孩子送的贺卡,比起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礼物,写上祝福的卡片才是独一无二的。有的老师还会把卡片收藏起来,等以后翻看时说不定还能想起这个孩子呢!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会因为某位家长没有送礼而对孩子不好,事实上,老师也会因为收礼(特别是贵重的礼品)而感到烦恼。对老师而言,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更加重要。这是因为老师不可能天天都过节,可是老师每天都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若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当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再贵重的礼物也无法解决,甚至还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焦点。园长有话说家园沟通需要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让孩子记着每一个节日,本身就是幼儿教学中的一项课程,而不是为了提醒家长给老师送礼。我们并不提倡送礼,但孩子送卡片之类的小礼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不过分铺张,就是对老师的尊重。其实为了和老师处得更好一些,就算不送礼或不送贵重的礼品,如果家长平时能够多用些心思一样可以办到。比如,接孩子的时候别急着走,与老师多聊聊;老师生病的时候,表示一下关心;周末找时间和老师通个电话;多向老师请教怎样教育孩子;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出差回来带些当地的特产送给老师尝一尝等。关系需要长久的维护,并不在于逢年过节送不送礼物,更不在于礼物的贵重与否。在家长同老师相处的秘诀中,“送礼”并不是关键词。父母小课堂1.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2.和谐的关系需要精心维护。3.不给老师送礼很正常。4.没有礼物就对孩子不好,这种老师不合格。5.比起礼物,老师更愿意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老师体罚孩子怎么办体罚,是对孩子的身体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如果老师体罚了孩子,父母能接受吗?相信不少家长都无法认同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妈妈有疑问:这种事绝对不能姑息!老师要有相应的素养。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贝,怎么能交到这样的老师手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师做出体罚的行为?无非有两种可能:孩子错了或老师错了。如果是孩子错了,就要先教育孩子。但是很多家长持有质疑:幼儿犯错实在很正常,老师却为此惩罚孩子,这样对吗?犯错了就应当受到惩罚,这一点毫无疑问。批评是一种方式,体罚是另一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才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许多家长都同意孩子有错需要通过惩罚来改正,但不同意老师体罚,而希望老师采取其他较为温和的方式。相比于批评,体罚更容易与暴力、伤害等字眼儿联系起来。因此,父母对老师体罚自己的孩子持有否定的态度是情有可原的。妈妈有疑问:昨晚我家宝宝睡觉前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老师打我了,好疼呀!“我听了难过死了!现在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啊?直接找老师 怕沟通效果不好,孩子遭到报复。找园长?事情会不会闹得太大了?当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立即站出来维护,勇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尽快找老师问清楚,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该怎么解决。如果确实是老师错了,而老师却不承认、不配合,家长可以直接去找园长谈谈情况。就事论事,冷静地把问题谈清楚,看园方怎么处理。要是园方不问缘由包庇老师,那么这个幼儿园也不值得再待下去。园长有话说正规幼儿园绝对不允许老师体罚孩子,克制力、注意力、集中力相对较弱和容易犯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老师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手段。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应当十分清楚和了解,对教育方式和各种技巧也应了如指掌,如果只能通过体罚来让孩子听话、服从自己,那么老师的业务水平实在不怎么样。所以就算是孩子的错,老师也不应当采取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因为这种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引发的后果很难预料。父母小课堂1.家长一定要问清楚为什么孩子会被老师体罚。2.家长希望老师采取温和的惩罚方式。3.孩子因为受到体罚而感到不安,非常需要父母的安慰和保护。4.体罚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本文Hash:b20cfbc8eef5f780dca2fdd31f5b510aee74071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