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BB不想要让父母外出工作

关键词:黏着你分离的不安感发牢骚

情境

每个早晨我准备好去上班的时候,我的儿子都会发牢骚,以及抱怨,我必须去上班,而且我想要上班,但是我儿子的态度让我感觉糟透了,我讨厌以这种方式来展开新的一天。

思考

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够注意到父母对于去上班的矛盾心理,若你有着混杂的心情要离开孩子并去上班,很有可能孩子会注意到你有这些感觉。若你离开,让孩子和一位相当称职的照顾者在一起,事实上,有些人因为去上班而给了他们一些休息的空间,才能成为较好的父母。调整你自己的感觉,让你可以开始带着自信及热情的态度迈向新的一天。

解决方法

1试着传达给孩子你对于这个情境有着沉着的自信,带着你的笑容、挥挥手,让你告别孩子的话语正面一些:“在我回家时,你可以给我看用新的颜料组所画出的图画,我会很期待看见它的,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2简短地说再见,每次离开都使用相同的方式。对于年幼的孩子,这样的例行事务也许就意味,好像你给了孩子一个“小巧可爱的妈咪”可以放在他的口袋里,并且将你孩子的想象迷你版本放进你的口袋带着走。有些孩子喜欢成为你的“小帮手”来帮你的上衣扣上扣子,帮忙提你的公文包到门口,或者打开你的车门,他们可以送你上路,而这些动作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对于整个情况更有掌控感。

3让孩子参观你上班的地方,他就可以知道你白天会在哪里,让他可以坐在你的位子上,使用你的电话或者计算机,见到你通常都跟什么人在一起工作。然后,若可能的话,在一天中特定的时间,让他可以和你一起打卡,之后,你就可以解说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而他以后对你的工作场所有一个心理图像。许多孩子有这样的经验之后,在让你离开时,他们会有更好的感觉。

4接受他的感觉,并帮他了解这些感觉,但同样重要的是,协助他再确认并处理这些感觉,同时学习走过这些感觉,“当我去上班时,我知道你会很想念妈咪,我也会想念你,那是因为我们很爱彼此而会想要能够在一起,但我的确需要每天去上班,我喜欢我的工作,我不在时,你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我回家时,你就可以告诉我今天都做了些什么。”

父母失去工作了要不要和孩子说?

在家里,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难言之隐。为了保护孩子,我们把那些事情当作秘密保守心底,怕孩子知道了会受到伤害:爸爸失去了工作……孩子迟早会问起这些事,是该给他描绘一个美好的场面,还是告诉他事实的真相?怎样把家里的秘密告诉孩子,让他不至于受打击而坦然接受呢?妈妈网育儿知识专家为大家解答如下:

1、失去工作:

金融危机一不留神就来到了身边,几个月前,孩子的爸爸丢掉了工作。虽然大人们都不会刻意告诉宝贝发生了什么,谁都会认为5岁的孩子不会懂工作和失业的意义。大人的烦恼就让大人们自己承担吧,谁都不想让小孩子承担压力。可是情绪这东西,还真是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了,拦也拦不住。要怎样把爸爸失业这件事情和孩子讲?需要讲得多清楚?

2、怎么办?

对于孩子来说,当生活状态发生变化,让他们感到难受的时候,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先把过错放到自己身上。“我不该把这个汽车拿给爸爸看的,惹得他好不开心。”发完了脾气,觉得有点过分,还是勇敢一些,坦然告诉孩子:“爸爸最近不开心,是因为爸爸失去了工作,而不是你做了错事。”妈妈可以在一旁安慰孩子:“爸爸只是暂时不开心,过不了多久,爸爸就能找到新工作了。”只要和孩子说明这些状况,告诉孩子,他并没有错,那么一切就又可以进入正常的轨道了。

要想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应当怎么做?

适度的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行为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支持的、安全的心理氛围。适度的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行为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支持的、安全的心理氛围。家长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1950年曾提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人格发展最主要的课题是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婴儿如果能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进而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呢?1不对孩子撒谎诚如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一样,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撒谎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而且由于家长自身也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有时尽管家长明知对孩子撒谎不好,但还是会寻求这种看起来速效的方法来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无论如何,如果家长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就会给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幼儿对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来自对父母教养行为的感知。如果幼儿感知到身边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幼儿就会将这种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虑恐惧的状态下(例如害怕打针的状况)发现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会骗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幼儿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相应地受到损害。2全身心地关注幼儿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一天24小时几乎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就应该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实未必。度量幼儿安全感被满足的程度不能仅仅看家长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总量,更应该看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质量。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有些家长虽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赖,相处融洽。决定家长和孩子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家长要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后面的心理意义。对孩子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很敏感,这样的家长就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基于彼此信任的默契。细心的母亲可以分辨出婴儿因为饥饿、困倦或疼痛所发出哭声的细微不同,进而准确地识别、满足婴儿的需要,获得婴儿对自己的信任。而婴儿不管因何发出的哭声,在粗心的母亲耳朵里都是同一种声音,这样的母亲只能靠猜测来满足婴儿的需要,时间长了亲子之间就会缺少基于信任而形成的默契。想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家长只需和孩子相处时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地对待孩子,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孩子发出的信号。3不拿幼儿当出气筒如埃立克森所述,幼儿需要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贯的、可靠的爱,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有些家长在处理幼儿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这种方法的长久使用会使幼儿对家长给自己的爱产生怀疑,因为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难免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某些情况下, 些负面情绪就会有意无意地由家长传递给幼儿。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父母在自己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当出气筒。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通常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但就是惹得父母不高兴甚至还招来严厉的惩罚。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幼儿茫然失措,进而损害幼儿已经形成的对父母、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本文Hash:d6c2c6b558e9e98b37fbf02ee7f002a22919470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