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教育要注意表扬孩子

孩子并不只需要父母供应物质上的一切,他还需要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周围人的鼓励,所以在早期家庭教育,爸爸妈妈的鼓励更是孩子最在意的。一个合格的母亲,必须学会夸奖你的孩子。你也许会说:“夸孩子谁不会啊,拣好听的说呗!”其实还真有的母亲不会夸孩子。她们更多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毛病,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我认为再不好的孩子也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候,学会夸奖你的孩子是母亲的必修课。早期家庭教育要注意表扬孩子母亲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和最常接触的亲人。母亲的夸奖,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得到的鼓励,在孩子一生中作用最大,是一个孩子长大后自信、成功的基础。有的孩子已经尽力去学习,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甚至只是与满分失之交臂,可家长仍不满意,原因是有别的同学得了满分。有的妈妈听到孩子考得不好时,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直至对自己丧失信心。这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她对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他做对了90%的试题,只错了不到10%。母亲不但没有表扬孩子,反倒说了一大堆的不是。如果说这个孩子以后不愿意学习了,那么这位母亲应该负很大的责任。这位母亲使孩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丧失了努力取得好成绩的信心。曾看到很多家长,孩子没考好不是去安慰孩子,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回自信,而是一顿批评甚至辱骂,一句“真笨,没脑子!”就把孩子的自信心一下子打垮了。殊不知父母的这一句话已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本来很脆弱的自信,再重新树立起自信就需更费一番工夫了。父母如果经常批评孩子,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甚至留下“爸爸妈妈看不上我,别人什么都好,我什么都不好”的心理阴影。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我是不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孩子”的疑问。孩子一旦产生自卑心理,人生成功的几率就大为降低。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啊,一切为了孩子,操心又费力,怎么还闹了一身的不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孩子并不只需要父母供应物质上的一切,他还需要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周围人的鼓励,而爸爸妈妈的鼓励更是孩子最在意的。我喜欢夸孩子,冬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是我夸奖他的理由。而每一次夸奖又都成为儿子前进的动力。小编总结: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我们要记住,有时候孩子的行为虽然是错误的,但动机是好的,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否定,应该是肯定正确的方面,引导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让他接受教训并迅速想办法改正。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当我们鼓励孩子经过努力达到新的目标时,就是在培养他们从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正确的人生之路。切记:一定要适当夸奖你的孩子。(兼职编辑:邹利军)

早期家庭教育注意不要给孩子出难题

在早期家庭教育中,不要给孩子制造环境的问题。我们常常让孩子置身于一个适合成人存在的环境,比如:我们不想把那些易碎品从一个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手边拿开,但如果东西被打碎了,我们便会怒不可遏。不久前,我看到一个父亲在看足球赛时,打了他两岁的孩子一个耳光,原因是孩子站在他的座位上,向前排的人扔爆米花。其实这位父亲应该意识到,实际上是他自己导演了这种行为的上演。不管怎么说,如果让这位父亲出席一天会议,被迫让他坐在比他高出两倍的人们的身后,聆听一个他丝毫没有兴趣的话题,他还会听得津津有味吗?不会的,身为成年人一样还是用发脾气的冲动,更何况一个孩子了。早期家庭教育注意不要给孩子出难题要事先考虑到孩子在什么时间可能感到厌烦,或容易发脾气,傍晚常常是情绪低落,精力下降的时期,这时父母和孩子都比较容易冲动。为了帮助孩子应付环境,你可以准备一份有益健康的快餐,建议做些安静的活动,对优良行为给予鼓励,如果你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不了几分钟就会闹矛盾,那就不要强迫他们在一起玩。要尊重孩子的独处心理,如果几个孩子合住一个卧室,那就用东西隔开,给孩子每人一只抽屉或一个柜子,让他们存放他们特别心爱的东西。在旅游之前让孩子们献计献策,提出一些打破旅途单调的主意,带上玩具和录音机,做些视觉的或是文字的游戏,这样可以把乏味的乘车变得饶有兴趣,拿出地图,让孩子们帮着找出沿途的里程碑,这样孩子们会觉得他们在领路,会感到兴奋和自豪。一个小孩子的的家长跟我讲:“哎呀,我的这个孩子太捣蛋了,我的派克笔他都拿来撞。”我说:你怎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谁让你把派克笔放那里啊?他说:“我平常就放在办公桌了。”“你不知道你的孩子会走路了?”“那我没有想到。”孩子重要,还是派克笔重要?因为一个小孩子他没办法鉴别这只笔是一块钱的,还是一千块钱的。他一看两个都很好玩,就拿着往桌子上捣。因此,这个时候是家长提供了制造问题的环境。不要给孩子提供制造问题的环境。还有些家长就做的更不好,她把钱随处乱放,抽屉里都是钱,孩子放学回家一看,“呀,都是钱!”,孩子会说:“妈妈,我想吃冰淇淋。”“不让吃,昨天才吃过!”一会儿,孩子看妈妈不在,去偷钱。时间长了,老是丢钱,家长就会问孩子拿钱了没,孩子肯定说“我没有”。家长就躲在门后面,哪一天就发现孩子去偷钱,上来就捉住:“你就是个小偷!还说不是你拿了?!我看这半个月丢钱,全是你偷的!你说你是不是个贼,你说!”孩子从小就得出个结论:我爱偷钱,我长大可能成贼!这些家长的做法实际上很弱智,很恶毒,他们故意制造了犯罪的环境,让孩子去做。小编总结:因此,早期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在谈感情的时候,在挣钱的时候,都会去想,都做了一些准备,下了功夫,但他们在教育子女时压根没有仔细想。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没有问题呢?所以,作为父母可要花费一定的心思啊。(兼职编辑:邹利军)

早期家庭教育注意孩子的教育方法

不知道是不是父母们在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宠得太厉害了,如今孩子们的脾气越来越大,不少孩子甚至动不动就拳脚相向,打人、咬人、抓起东西就砸,这种暴力倾向不但吓跑了同龄的小朋友,也让父母头疼不已。哄过、劝过、打过、骂过,“十八般武艺”通通用上了,却还是不奏效。“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有不少妈妈如是说。可是,在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尚杰的眼里,等待孩子自动去纠正他们的坏脾气,无疑是不太靠谱的。早期家庭教育注意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常情况―――麻烦的2岁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不用太紧张原因:很多孩子在1岁半左右就学会了打人、咬人、砸东西,有的延续到两岁多,这个阶段总体被归纳为“麻烦的两岁”。孩子这时之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几个原因: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年龄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好像抢玩具、推人等,这是很正常的表现。2、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导。3、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比如打小红,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还哭不哭,或者打小红旁边的小兵,看小兵会不会也哭。另外,孩子的学习交往很多时候就是从争夺、抢夺开始的。4、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提要求,总是语气急促,不耐烦,要么拎着就走,不听就打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并当成理所当然、可以接受。5、家长无意中的暗示。比如一个妈妈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不打人”,结果宝贝听到以后立刻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试探:你说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么反应?会怎么对我?6、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为想引起关注。因为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对孩子好的行为鼓励不够,总是关注不好的行为,也会恶化攻击行为。对策:尚杰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般会维持几个月时间,家长首先不要太紧张。越是唠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强调它,反而会强化打人的行为和习惯。家长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当地表达情绪。比如在宝贝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你的玩具被抢了,我知道你很不高兴,你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吗?”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就要带孩子去把玩具要回来,教孩子礼貌地对对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或者适时地引导孩子交换分享:“我们再找一个玩具,你们可以一个人拿一个。”或者转移注意力:“那边有什么东西,我们去看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会干坏事”,以免形成提示。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一味批评指责反而不利于改正,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原则,又要态度柔和。比如,1岁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不好的,妈妈不喜欢,而且你打别人,别人会痛。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很严肃,但声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样就好。为了让孩子明白“痛的感觉”,还可以轻轻捏一下孩子,让他体会“痛”是什么感觉。对于两岁多的孩子,父母的态度要更加坚定,孩子打人要及时制止他,同时警告他再有同样的行为就要有惩罚,比如再打人就不能在游乐场玩了。如果孩子再打人,就要马上把他带离游 乐场作为惩罚。如果只是随口说说,不坚决执行,孩子不引以为戒,今后就会继续这种行为。Tips:对家长的四个忠告1、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也不要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一下子全改好,要逐个问题地改正。2、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生气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他是个孩子,他是个好孩子,孩子没有错,是家庭教育的错”。3、要尊重孩子,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4、不要一味讲自己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小编总结:其实,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学会常常反省自我,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宝宝才会比较听话哦。(兼职编辑:邹利军)

本文Hash:86747d45f63cfdd9e26e998b4c5a0fb02cbfe08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