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组合游戏帮助宝宝建立“秩序感”

【妈妈网特稿】有不少妈妈经常抱怨自家的宝宝有多不乖,总是乱丢东西,不讲究整洁干净。其实谁都不喜欢混乱的环境,只不过是宝宝太小,不知道东西如何放才是正确的。宝宝认识事物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所以秩序感还会影响宝宝的情形的。所以,这时需要家长的引导,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什么是宝宝的秩序感?

如果妈妈每天下午4点左右都会带着12个月左右大的宝宝到小区花园散步,用不了多久,虽然宝宝还不明白时间概念,但是差不多到了出门的时候,他就会要求出门,或者干脆自己往外面走了。这是“有规律的行为和生活”带给宝宝的秩序感。

根据1岁前宝宝秩序感建立的4个重点,设计了一组生活游戏,供爸爸妈妈参考。

什么是秩序感?

宝宝的秩序感游戏

建立宝宝秩序感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4岁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宝宝从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变化和规律中,习得秩序。如果这种秩序感被打乱,宝宝可能会变得情绪不安且容易发脾气。无秩序性在人生命的初期,不仅会影响“规则意识”的学习,还会因为缺乏安全感和有不确定感而引起情绪障碍。

婴儿从出生时就具有对秩序规则的敏感,熟悉的环境、整洁的房间、固定的看护人等等都能让他们对秩序和规则产生感受。1岁前宝宝秩序感的发展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琐碎事情的安排上,如睡觉、饮食、游戏等,有序的生活安排会让宝宝感受到安全踏实,情绪更加稳定。

1岁前宝宝秩序感发展的重点

睡眠的秩序;

饮食的秩序;

游戏的秩序;

生活的秩序。

小小思辩:

给年龄这么小的宝宝建立秩序感,和宝宝讲规则,会不会用条条框框束缚了他,扼杀了宝宝的创造力呢?

这里所讲的“秩序感”并非要求父母严格地控制宝宝的生活作息和日常行为,更不是刻板地要求宝宝遵循某种行为规则,而是鼓励宝宝对有秩序感的生活产生愉快的期待,使他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慢慢适应符合年龄的秩序,使宝宝能更容易融入社会环境。

建立睡眠秩序

组合游戏一(帮助建立睡眠秩序)

白天与晚上(1~6个月)

活动方法:

1、宝宝晚上睡觉时,周围保持适当的安静,卧室关灯或只开夜灯。睡觉前,将宝宝放在小床上,亲亲宝宝:“晚上了,关灯了,宝宝要睡觉了”,可轻轻做一下按摩,帮助宝宝入眠。

2、宝宝白天睡眠的时候,睡房保持半明状态(打开部分窗帘),让宝宝感受白天跟夜晚的不同。宝宝睡醒了,抱起宝宝:“看,天气多好,太阳公公跟宝宝打招呼了。”

你知道吗?

白天和夜晚的变化,可让宝宝很具体地感受时间的不同,逐渐地调节生物钟。

让宝宝的日常生活接近常态就可以了,不必过分强调安静或光亮。

切忌把宝宝抱在大人怀中摇晃着入眠,这会妨碍宝宝形成独立的睡眠习惯。

睡前仪式(4~12个月)

活动方法:

1、睡觉前,和宝宝一起把玩具收起来。

2、最好让宝宝看着你替他铺床。

3、和宝宝一起把灯关上,“关灯了,睡觉了”,然后让他躺在小床上。

你知道吗?

秩序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父母的引导。大人发出睡觉前信号,建立睡前仪式,其实就是提供了睡觉的暗示给宝宝,这会更有利于宝宝控制兴奋感,产生睡意。

秩序感的作用:宝宝出生时身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物钟就是一种秩序感。睡眠是宝宝成长中的重要内容,爸妈要重视有目的的引导,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作息困扰。

组合游戏 (帮助建立进餐秩序)

在哪里吃?(3~6个月)

活动方法:

1、给宝宝喂母乳或奶粉时,离开小床,选择一个大致固定的位置,最好是餐桌边。

2、先跟宝宝聊一聊,逗一逗:“宝宝饿了吗?宝宝在餐桌边吃奶啰!”一来让奶不至于太烫,二来让宝宝有一个延迟满足的机会。

你知道吗?

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让妈妈从容不迫地照料宝宝,同时也会带给宝宝心理上的舒适与安全。有些宝宝会边吃边睡,你不能任由宝宝含着乳头睡觉,既影响睡眠,也影响进食。

建立就餐秩序

餐前仪式(6~12个月)

活动方法:

1、将宝宝爱吃的食物,如面条、条形蔬菜等加工成宝宝可以用手抓着吃的条状,烧熟后,凉一凉,摆到矮一些的餐桌或茶几上。

2、“宝宝吃饭了”,第一步:一起关电视;第二步:一起洗手;第三步:一起坐到餐桌旁。

3、每次给宝宝一小点食物,让他和大人一起吃饭。

你知道吗?

尽量鼓励宝宝自己吃饭,不要怕宝宝弄脏餐桌;

大人提供的帮助太多,宝宝不好的进餐行为未被制止,大人有不良的进餐榜样等,都可能造成宝宝今后的“吃饭难”;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适当控制进餐时间,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

秩序感的作用:良好的用餐习惯包括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卫生习惯;吃饭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餐前准备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的好习惯等等,这些需要大人引导。当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秩序感的建立而成为习惯时,约束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行为。

组合游戏三(帮助建立游戏秩序)

每次只玩一个(7~12个月)

活动方法:

1、拿出一个玩具跟宝宝玩。观察宝宝,若发现宝宝对这个玩具失去兴趣时,再另换一个玩具,“我们换一个玩具吧!”然后一手拿出玩具,另一手收回玩具。

2、引导宝宝了解“交换”的概念。

建立游戏秩序

你知道吗?

每次只玩一个玩具,可以帮宝宝建立游戏的秩序感,避免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还可以帮助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撕纸的乐趣(6~12个月)

1、选择干净的餐巾纸或白纸。

2、先在纸上用手或者剪刀弄出几个小口,方便宝宝撕开。

3、让宝宝随意撕纸,然后一起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

你知道吗?

宝宝身心发展有一些特别敏感的时间段,在此期间宝宝会特别热衷于某些事情,或者对某件事情特别敏感。在宝宝手指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让宝宝学会撕纸,享受撕纸的乐趣,既锻炼了手的动作,而且还能避免宝宝“爱上”撕书。

秩序感的作用:宝宝学会一种本领,他就会不断重复,不断练习,享受快乐。在宝宝学习初期就教给他某种方式或规则,一旦今后遇到同样的学习或事情时,他可能会试着运用同样的方法和规则来处理。这就是最初的秩序感。

组合游戏四(帮助建立生活秩序)

听一听,找一找(5~12个月)

活动方法:

1、准备一个专门的柜子来收藏宝宝的日常生活用品。

2、每次使用前,都问一问:“宝宝奶瓶在哪里?”鞋子或伞在哪里等等。

3、观察宝宝饥饿时、想要出门时,会不会朝所需要物品的方向看望,或自己能目标准确地去搜寻它们。

建立生活秩序

你知道吗?

物品管理也是一种秩序感的表现。如在婴儿期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宝宝3岁左右就可以形成管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可给宝宝买一个专属的玩具架,用来分层放置不同的玩具或物品。能否用好一个置物架,也可看出宝宝是否有良好的秩序感。

爸爸的、妈妈的,还是我的?(8~12个月)

活动 法:

1、将全家洗好的袜子放在一起,让宝宝找一找哪些是他的。和宝宝一起,把他的袜子放在他专属的抽屉里。

2、用同样的方法整理、摆放全家的鞋子,和宝宝一起,把他的鞋子放在固定地方。

你知道吗?

通过生活小细节,引导宝宝知道,哪些物品是他的,怎么使用以及如何摆放,逐渐使宝宝明白整理物品的方法。

秩序感的作用:引导宝宝将自己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让宝宝知道使用后要整理这些物品。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种秩序感。

通过游戏让宝宝建立起秩序感

通过平常的游戏,让孩子遵守一些禁忌或规矩,让孩子学习一些他该学习的习惯,让他在效果上能更听话一些,不失为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希望妈妈们亲身经验以下游戏,也多点原创游戏,建立孩子的规则感。

用游戏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时长:427

播放:22453

来源:腾讯视频

用游戏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收起推荐视频:取消自动播放

正在播放

1、如果他老是无视你的“不”

当淘气的宝贝直冲向大街,而你在后面喊破了嗓子“停停停”,他也毫不理会,当好奇的宝贝拿起拿案板上锋利的尖刀,尽管你在一旁快要吓死了地“不不不”,对他来说却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战”欲望……必须承认,当“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时候,它们便无异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和孩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儿这个游戏:随着音乐,大家做各种事情,看书、跳舞、蹦跳等等,突然,关掉音乐,并喊“冰棍儿”,此时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必须保持当下的状态不能动,就像冰棍儿冻住了一样。在他们喜欢并习惯这样的“速冻”之后,尝试去掉音乐,直接喊“冰棍儿”来“速冻”他们。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即便在非游戏时间,他们也愿意因为“冰棍儿”而保持不动。于是,把“不行”“不许”这样的词留给那些非紧急的情形,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块饼干或者他在玩闹的时候头发。而“冰棍儿”则变成了安全词——因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而更是因为它和有趣的游戏联系在了一起。每当喊“冰棍儿”的时候,果果就不会再忽略了。最重要的是,这使得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止他企图触碰的危险爆发出来。

2、如果他不太喜欢分享

孩子不喜欢分享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分享”或者“轮流”通常出现在他们正在拥有一样自己很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不愿意松手,因为不愿意松手,于是出现了“该×××玩儿一会儿了”的情形……

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拿出果果爸爸那条很牛仔的腰带,向全家宣布,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戴一会儿这个腰带,但向别人要的时候,一定要说:“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这样的话。于是,爸爸先戴着。一会儿果果就会去找他:“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他就戴上了。过一会儿我去找果果:“宝贝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果果很高兴地把腰带解下来。没有几分钟,他就跑过来用同样的话请求,也欣然地还给他。还会选用属于一条围巾,或者属于果果的一个毛绒小熊来做这样的游戏。后来,当果果在幼儿园或者小朋友聚会的时候,当遇到“轮流”问题时,尽管他仍然不很情愿,但至少他已经能够给出去,并且知道他喜爱的东西还能“轮流”回他的手里。

3、如果他好奇心太强

家里有孩子,当然,一定会把消毒液、洗涤剂这类东西锁在柜子里。但像锅啊、面粉啊、调料啊这类东西,它们虽然不是因为危险而必须要锁起来,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宝贝乱动。而且,如果所有的东西都锁起来,那也太夸张了。孩子喜欢去发现、去“挖掘”,怎样能够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够不让人头疼、不乱糟糟,不让我们因为孩子只是做一个孩子该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当果果再次趁不备冲向厨房的抽屉时,叫住他,领着他,走到刀具的抽屉前对他说:“这个,果果不能动!”然后转向后面搭着几块抹布的绳子对他说:“这个,果果可以动,可以用来擦桌 。”指着装放碗筷的柜子告诉他不能动,指着存放一些草稿纸的整理箱告诉他可以动,告诉他爸爸妈妈的书桌抽屉不是果果的,告诉他书架上任何一本书他都可以拿。整个屋子走了一遍之后,发现,当他再走向某个封闭的抽屉或门时,就会顿下来想一想,口中念念有词“果果可以动”或“果果不能动”。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样的做法,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当然,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数目的许可——介绍给他,什么他可以动,什么他不能动。这可以为你节省很多为了把他从他不该触碰的东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4、如果他出手过于鲁莽

朋友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带着孩子去看展览,那3岁的男孩儿顽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结果拧掉了。可你知道吗,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着、坐着专用飞机从比利时运来的……想起来,就让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纠缠了很久……

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要避免这类严重的绝对不该发生的“事故”,想到了看过的一个动画片,那里面的仙女为一只受伤的小兔子疗伤,用她的手指轻轻地点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乱跳了。于是,外出到某个地方,就会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为小兔疗伤一样轻轻地、轻轻地、只用一个手指触摸的东西指给他,并随时提醒他:“这个,要用仙女的手指摸!”开始孩子还会有兴趣,可需要他小心的东西太多了,他就会腻烦了——因为这样太累!不符合他们粗鲁的“风格”。这样,他就会转移其他的关注点,而不会再有兴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们“摸坏”的东西了。

本文Hash:04075943fc0f027f5a91884e9e3284f4d8c0d97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