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感冒的错误认识

  健康导言: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孩子容易患感冒,首先与他们机休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也有关系。一些家长在这方面欠缺相关的知识。

  孩子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早产儿、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的孩子,比如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患有先天免疫性疾病时,护理稍有失误却会发生感冒。

  错误一?

  尤其在幼儿,特别在一岁以下,常会听到鼻子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随呼吸穿梭,那便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妈妈们担心宝宝感冒了,其实多半是多虑的。因为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积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分泌物造成以上现象,尤其是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时,更不必担心,只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固定清洁好鼻内分泌物,便不会有以上情况发生了。

  至于什么情况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当医师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分泌物增多的鼻黏膜时,才能下此诊断。

  错误二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错误三?

  所谓的呼吸系统包括、喉咙、气管及支气管,还有肺脏,产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处,多半是由于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当听到幼儿呼吸声有痰时,应先自行判断或请医师协助了解,究竟有痰位置在上──即喉咙以上,或在下──即气管或肺部,若为前者,便不必要给予拍痰,反而需要认真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才是;当然,若确实有气管内痰声,则需要给予规则拍痰。

  错误四“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专家提醒,找出原因是关键,如维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风”;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则应考虑疾病因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也是爱频繁地感冒,这就需要先将疾病治好。

  错误五?

  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受到不当外物吸入或浸润发炎,便将此一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椎,就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除,因此咳嗽时会以猛烈速度,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

  从上述观点来看,咳嗽是个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除了先判别有痰的咳或无痰的咳之间 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份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适,如不能入睡、吃了便咳或呕吐,才需考虑用适当止咳药物。

  小编健康补充,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由于自身抵抗力差而更容易感染流脑。因此提醒广大市民,在该病流行期间,市民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和咽喉疼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而当孩子发烧时,父母应当密切注意其皮肤,一旦孩子在发烧的同时又出现皮疹,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随意给孩子吃药。

  更多儿童疾病防治:

  初夏预防宝宝感冒秘方

  科学饮食,预防小儿流感

  孩子看病,不能迷信专家

宝宝感冒的常见错误认识

谬误一:宝宝发高烧、呼吸道感染了,必须用抗生素。

专家纠误:普通感冒中在三、五天后继发细菌感染的约占40%,没有引起细菌并发症的普通感冒,有5-7天的自限性,即经过5-7天的发病过程,自己会痊愈。建议:如果宝宝确系普通感冒,只需有高热时对症服用退热药,给予大量喝水、多休息,家长不必紧张。如果三天后继发细菌感染,也不必用高级的抗生素,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

谬误二:宝宝发高烧,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为免高热烧坏宝宝,要用抗生素。

专家纠误:发热有时也是机体对自身的保护反应,有些病毒、细菌适宜在37℃时生长,而高热到39℃,60%的病毒和细菌可以被杀灭,反而避免宝宝受到更大的伤害。发热并不一定说明感染,有的宝宝感染了却并不发烧。建议: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没有特别的症状,发烧时对症退热,保持良好的休息,多饮水,不必急着上医院。如果3天后热度还没退,宜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谬误三:肺炎是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不必太在意。

专家纠误:肺炎是宝宝呼吸道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如果宝宝发烧、咳嗽的同时,出现气急(呼吸增快),特别是在安静(睡眠)时呼吸快,鼻翼扇动,胸廓部出现凹陷,嘴唇青紫,则肯定是肺炎。发高热的宝宝也会呼吸加快,与肺炎的区别是,发高热的宝宝体温每增加1度呼吸增快4-5次,而肺炎宝宝在任何情况下呼吸都很快。建议:如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或是肺炎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宝宝有异,应及时带宝宝上医院治疗,需要住院的话,必须住院。

谬误四:打吊针,能使抗生素通过血液尽快吸收,比服用效果好。

专家纠误:如果宝宝在呼吸道感染时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且宝宝的胃肠功能吸收良好,应掌握能口服就口服的原则,不应打吊针。

谬误五:遵医嘱,宝宝体温超过38℃(肛表38.5℃)才可吃退热药。

专家纠误:在宝宝发热急性期,即机体对感染反应初期,不应死板、教条地以38℃为限,退热药可每天给宝宝吃三次,退热药只是降低体温,不是治病。而宝宝体温热度不是很高,家长不致很紧张,宝宝身体感觉也会舒服一点。建议:成人发烧时每天三顿退热药,宝宝宜像成人一样。妈妈悉心地照料对宝宝恢复健康也是很有效的。

谬误六:哮喘和感冒是两回事,有哮喘的宝宝感冒了,只要注意治疗感冒就行了。

专家纠误:宝宝呼吸道感染与哮喘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一大诱因。肺炎也易诱发哮喘。

宝宝感冒的四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1岁以下的婴幼儿,常会听到鼻子里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里面随呼吸穿梭,其实那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很多妈妈们会担心宝宝是不是感冒了,其实往往过忧了。因为造成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累积了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如果没有发热、食欲降低、精神差、乏力等异常,就不必担心。只有当医师检查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时,才能下此诊断。

误区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事实上,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一般来说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只需要对症治疗,而不宜使用抗生素。不少家长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治疗作用的,既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原因,以为想办法买点“丙种球蛋白”静滴就能起到预防感冒作用。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可取。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健康人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并非绝对安全;半衰期仅25天左右,所以只管一时而非一世;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IgG)缺乏起作用,因此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有限的,也预防不了病毒感冒。

误区四: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射。当呼吸道吸入异物,或者有炎性分泌物阻塞,通过咳嗽反射,将气管内异物、分泌物排出体外,因此咳嗽是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除了先判别有痰的湿咳或无痰的干咳之间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分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影响了孩子的睡眠、食欲、精神等,剧烈频繁的干咳才需要考虑适当镇咳。而且镇咳药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必须向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本文Hash:2ec5249c2d820da41073c47b92e725271d44234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