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微量元素检测认识的误区

宝宝微量元素检査主要是半岁以后,每年检査一次。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捕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査不是医生下达的“圣旨”---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宝宝做。

误区一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

微量元素检测一般是在孩子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被医生推荐使用的。如果孩子身体情况良好,能吃、能玩、能睡、大便正常,就不一定要做检测。

很多家长在检测时只要数字上稍不达标,就非常紧张,以为孩子营养不良。其实,要判断孩子是否营养不良,除了看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外,还要看身高、头围、胸围、体重是否达到标准,以及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判定。

另外,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稍有偏差是很常见的。例如宝宝对锌的需求特别大,但从食物中摄取锌的量往往不足够,加上锌容易流失,因此,缺锌的情况很普遍。然而,这只能说明孩子可能有微量元素缺乏症,并不等于营养不良。

误区二检测方式:剪发与抽血?

不少妈妈感到疑惑,为什么査钙、磷、锌、硒、铁等微量元素,有的医院要抽血,有的医院只要剪下一撮宝宝的头发?

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测一般为头发检测和血液检测两种:头发反映的是几个月内的情况;而且受头发洁净程度、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很难取得准确的结果。现在,不少城市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很多宝宝头发中的蛋白质可能已经变性。血液反映的是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现状,结果相对来说较为准确。血液检测需要抽2~3毫升的静脉血,如果只采一滴血,很难准确检测出宝宝微量元素的准确含量。

需要指出的是,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査手段,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来看,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筒单地靠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做判断,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定论。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原本含量就极少,仅仅靠一滴血做出的检测,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

本文Hash:f8f30a68e2ae29abf38eb8c4101625e13ba648f9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