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护理新生婴儿的六大要素

  1.保暖

  为新生儿做检查及护理时,必须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中间温度下(24℃~25℃),身体只需通过血管舒缩的变化即可维持正常体温,不需出汗散热或加速代谢产热,此温度最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2.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产母休息室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

  3.皮肤护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软的毛巾将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香粉。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寒冷季节臀红明显时,还可用电吹风在红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电吹风不可离皮肤太近,以防烫伤)。

  4.五官护理

  应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经常用劲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针、特别是不洁针去挑碾牙龈上的小白点——上皮小珠(俗称“马牙”或“板牙”),以防细菌由此处进人体内而引起败血症。

  5.衣服

  新生儿皮肤又细又嫩,所以要给新生儿柔软、宽松的衣服,旧衣服可能会更好一点,但一定要洗干净。衣服不宜扎得过紧,以防损伤皮肤。

  6.哺乳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新生儿娩出后如母体状况良好,应尽可能在产后半小时内给予母子皮肤接触并让新生儿及早吸吮,这不仅使得出生后的宝宝较早地获得营养的供给,同时也可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

  (实习编辑:苗皓)

新生儿的护理六要点

导读,还是对父母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新生儿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发热、脱水以及惊厥等症状。那么护理新生儿要注意什么呢?

  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以内的小儿叫做新生儿。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要注意精心护理。

  第一、注意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温度为60度—65度左右。

  第二,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第三、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第四,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第五,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第六,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儿科医生教你新生儿面部护理要点

  第一次与宝宝见面--新生儿的特殊外貌(面部)

  面部

  面部皮肤:新生儿的脸通常会略显浮肿。受母亲体内雌激素影响,新生儿皮脂腺分泌旺盛,脸颊、下巴、鼻头上都会有一些白色或黄色米粒大小的粟粒疹——粉刺。不要挤压和过度擦洗,通常会在2 ?3 周内自行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耳:新生儿的耳朵很软,甚至皱巴巴的,过不了多久就会自动展开。耳道内会分泌出淡黄色黏稠的油脂,医学上称“耵聍”,它具有抗菌与保护作用,不须挖耳清洁,只需清洁耳廓内外侧周围即可。

  眼:宝宝出生后眼睑都略显浮肿,出生数小时后浮肿自然消退。新生儿一出生就能立即睁开双眼,但无法持续太久。他不喜欢在平躺时睁眼,通常只有在清醒并且被竖抱的 时候,你才可以看到他美丽的瞳孔。由于整个头部在通过产道时受到挤压,眼白部位可能会有少量血点或血丝,这些都会在出生后的几天内消失。

  鼻:新生儿的鼻腔狭窄,分泌物较多,这种情况不同于感冒流涕,是正常现象,几天后就会消失。

  口:

  “螳螂嘴”:每个新生儿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民间俗称“螳螂嘴”。这种生理现象有助于宝宝吸吮,不需任何处理。

  “马牙”:有 些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4?6周后,口腔腭中线附近和齿龈边缘出现表面光滑的乳白色颗粒,少则1?2粒,多则10余粒,看上去很像刚萌出的牙齿,民间俗称 “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脱落不全所致,不影响宝宝吃奶,也不会影响乳牙和恒牙萌出,常在几周内即可逐渐脱落,不须做任何处理。

  “吸奶疱”:婴儿哺乳后,上唇中心会鼓出一个水疱,又叫“吸奶疱”,这也属于吮吸动作后的正常生理反应,断奶即会消失。

  下巴:有些新生儿的下巴不对称,这与胎宝宝在子宫内的头部姿势有关,会慢慢自行矫正。

  脖子:新生儿的脖子很短,有很多皱褶, 容易滋生痱子,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爽。

  TIPS :宝宝为什么泪眼汪汪、眼屎多

  人的眼睛每天都会产生眼泪,正常情况下,泪腺一天大约会分泌0.5 ?0.6 mL(约十几滴)泪液,主要起湿润眼球表面和杀菌的作用。

  眼 泪是液体,待水分蒸发后,便形成了白色、浅黄色或浅黄绿色的分泌物。这是正常现象,不要一看到分泌物就以为眼睛被感染了。只要分泌物不是非常黏稠,颜色不 是绿色或者深黄色,结膜(白眼球)没有发红,就不必担忧。如果结膜越来越红或者分泌物性状发生改变,请尽快就医,不要自行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或眼药膏。

  排除过敏因素,宝宝一侧或双侧眼睛眼泪多、分泌物多,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鼻泪管畅通不良和倒睫。

  鼻泪管是眼泪从眼睛排到鼻腔的通道,宝宝出生时鼻泪管还没有完全畅通,眼泪积在眼睛内排不出来,眼睛的分泌物就会比较多。大多数宝宝的鼻泪管会在1 岁前后自然畅通,需要做眼科

  手术解决的情况非常少。平时可以经常按摩同侧眼内眦下鼻梁两旁的部位,来促进鼻泪管畅通。

  倒睫刺激到角膜,也会使眼睛分泌较多的眼泪。3岁内的宝宝出现倒睫的原因与鼻梁发育有关。宝宝的小脸胖乎乎的,鼻梁低、眼距远,容易出现下眼睑轻度内翻,形成倒睫。经常轻扒下眼睑可以暂时缓解倒睫的症状。3 岁前后随着鼻梁长高、眼距变近,倒睫的情况通常会逐渐消失。

  以上两种导致眼泪和分泌物多的情况都是婴幼儿期的常见问题,通过耐心积极的护理即可改善,不必过分担忧。

  及时清理眼睛的分泌物是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的好办法,父母平时要给宝宝做好眼部护理:

  1.双手清洗干净,防止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宝宝的眼睛。

  2.脱脂棉球或一次性纱布用温水沾湿,湿敷眼睛。

  3.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拭,清除分泌物。注意,用不同的棉球/纱布擦拭双眼,以防眼部细菌交叉感染。

  4.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TIPS :宝宝为什么总是揪耳朵

  宝 宝揪耳朵,父母一定会联想是不是耳朵内部有感染(中耳炎)。其实,宝宝揪耳朵有很多原因,未必是耳朵内部有感染的信号。比如,宝宝感到疲劳困倦的时候会揪 耳朵,感到又热又痒的时候会揪耳朵,开始认识自己身体(认识耳朵)的时候也会揪耳朵??如果你对宝宝揪耳朵的行为有特别强烈的反应,他们还会觉得揪耳朵是 个能与爸爸妈妈一起玩的游戏,

  很有趣。

  如果宝宝使劲揪一侧的耳朵或拍打一侧的脸颊,并同时伴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要排除耳朵内部感染的可能性。因为感冒时耳内压力增大也会让宝宝感到疼痛,这种情况不代表耳朵内部一定存在感染,需要请有经验的耳鼻喉科医生通过耳镜来检查内耳。

  如果确诊是化脓性中耳炎,耳朵流脓、流血时千万不要向耳朵里填塞任何东西,因为脓液、脓血流出来后,耳内压力有所减小,宝宝就不会觉得那么疼了。

  父母平时要给宝宝做好耳部护理:

  1.洗澡时将浸湿的纱布缠在手指上,仔细地擦洗宝宝的耳廓内外侧及周围。

  2.洗澡和游泳后检查耳朵是否有进水,及时清除残留在耳廓、耳道内的水珠。

  3.注意,宝宝会向身上的各种“洞洞”里塞东西,耳朵也不例外,父母平时要注意观察。

  Q:需要给宝宝清理耳垢吗?

  A:耳 垢(耳屎)是我们身体产生的对耳朵有保护作用的分泌物,可以防止灰尘、飞虫和其他外来物进入我们的内耳。正常来说,耳垢会随着身体的移动自行脱落,排出体 外,并不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影响。如果在耳廓内发现耳垢,只需要用手指或清洁的棉签把它弄出来即可,千万不要自己用工具给宝宝掏挖外耳道中的耳垢,否则, 容易一不小心损伤脆弱的耳道和鼓膜。如果耳垢真的多到影响到听力等其他健康问题,可以请耳鼻喉科医生人工排除一下。

本文Hash:0d011910facbe829a523a2496898b1eca2c7517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