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注意四大点

1.体重下降

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到了第10天,体重就会增加。若在10天后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

2.吐奶

未到3个月的宝宝,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后,家人可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避免宝宝过度哭闹。随着月龄的增长,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奶水若是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就需进一步检查。

3.头顶肿起

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在产道内受压引起的。有的婴儿出生后头部出现柔软的肿块,这是分娩时受压而引起的头皮水肿或血肿,一般在出生后6~10周可消失。但是如果肿块进行性增大或在10周后仍未消失,要及时就医。

4.长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中线附近,常会长些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十颗不等。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新生儿口腔护理要注意四大点

【妈妈网特稿】新生儿还没有长牙齿,他们需要像成年人一样早晚漱口吗?新生儿如此娇嫩,妈妈应该如何为宝宝进行口腔护理呢?新生儿口腔护理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呢?老一辈的做法会不会对宝宝日后长牙造成影响呢?......这一连串的问题相信很多新手妈妈都非常想知道答案,不多说,下面赶紧来学习吧!

新生儿要勤喂开水

宝宝刚出生是没有牙齿的,要在几个月过后才能长出,所以在新生儿还没有长出牙齿的情况下,他们自身的口水是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爸爸妈妈们最好能谨记以下护理常识,让你的宝宝远离疾病,有个好胃口。

1、勤喂温开水。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2、母乳的妈妈要严格保持乳头的卫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证奶具的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父母们还要知道一点,不要过分的亲吻宝宝的嘴,否则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宝宝。宝宝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疾病。

喂奶时要注意卫生

3、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

宝宝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含着奶嘴入睡,而父母也为了安抚宝宝,也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这种错误方式是造成宝宝奶瓶龋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让宝宝含空奶嘴入睡,这会限制宝宝口腔内正常的唾液分泌,还会对宝宝日后牙齿的生长造成影响。

4、对于护理新生儿口腔卫生,做父母的要知道的禁忌。

首先说说什么是“马牙”。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叫牙板。而牙胚则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锁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当宝宝出“马牙”时,最好咨询医生,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口腔护理的禁忌

禁忌一:挑“马牙”

有些父母采用不洁的针去挑刺“马牙”,结果常引起口腔感染,甚至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全身疾病,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

禁忌二:擦拭口腔

由于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如果用不洁之物擦拭口腔,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增生。

孩子不会说话,如果不舒服只能用哭来表达,而做父母的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哭声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孩子有应该喝奶但不喝的情况,只是一味的哭,父母就要看孩子是否有了口腔疾病的发生,自己不能分辨就一定找儿科医生给予诊断,找出原因,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护理新生儿要注意四要点

预防感染

新生儿卧室应尽量减少人数,谢绝或减少探望,尤其不能让病人进入新生儿卧室。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做到定时开窗换气。在接触和护理新生儿时应要认真洗手。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大便后应清洗臀部,平时经常给宝宝洗澡,尤其要注意腋窝、大腿根部、肘弯及大腿皱折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重要门户,必须保持脐部清洁。在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消毒棉棍蘸75%酒精擦拭,应避免用各种粉剂。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并用粘膏粘好。要时时注意,防止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如果脐部被尿湿,必须立即消毒及更换敷料。脐带一般要一周左右脱落,脱落后就不再用纱布覆盖,但仍然要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

保持体温

新生儿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过冷和过热都容易生病。新生儿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摄氏度,早产儿则要保持在24—26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不宜太大。除室温适宜外,还应注意衣被的增减、观察室温及衣被是否适宜,最好的指标是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如能使其保持在36—37摄氏度之间(腋下)就比较理想。如果新生儿面红耳赤、出汗、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则说明室温太高或保暖过度,应及时采取措施。除环境温度外,新生儿还要求适宜的湿度,冬春季节,一般居室均太干燥,应勤用湿布擦地,暖气上放置水盆或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如能使用空气加湿器,就更为理想。

母乳喂养

产妇生后4—8小时即可开始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头两日母乳不足可用糖水补充,一般应在吃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轻易用牛乳或糖水代替母乳。要鼓励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尤其是生后第一次喂奶时的初乳,其中含有多种抗体,一定不要丢弃。喂养新生儿可以定时,即每3小时喂奶一次;亦可不定时,即新生儿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喂,这样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要求,在确实无母乳时才可以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严格用药

各种药物进入身体以后,一般均需经过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其困难,因此绝对不能自行用药,必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剂量、疗程应用,否则易出现不良后果。

新生儿皮肤护理注意2大重点

新生儿皮肤娇嫩,一点细微的不适都足以令他们寝食不安,更使父母忧心不已。为免宝宝受罪,父母应从日常的护理中多加注意,尽可能地降低宝宝染病的概率。广东省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刘沛珍指出,新生儿常见的皮肤不适主要有头垢、湿疹两种,护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头垢

头垢在婴儿中非常普遍,会存在一段时间,属于暂时性现象。头垢虽然不会为宝宝带来不适,但如果在宝宝头皮停留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表现为头皮上可见许多米粒大小的小红疹子,甚至还会形成片状分布的黄褐色斑片,不但对宝宝的头发正常发育非常不利,同时还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因此,要及时为宝宝去除头垢,切莫留下健康隐患。

专家指路:

由于头垢在宝宝头上已有一段时间,一般的清洗方法是无法去除的,更要兼顾宝宝脑部皮肤的安全,所以妈咪在动手之前,一定要准备充分。婴儿润肤油具有软化和清洁初生婴儿胎脂的作用,可以帮助妈咪快捷去除宝宝头垢。

1、用干净的棉球将润肤油均匀涂抹于宝宝头垢,不要马上洗头,婴儿润肤油通常会使顽固的头垢软化,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妈妈千万不能因为心急而用手去抠宝宝的头,这样会伤害宝宝的头皮;

2、当头垢松脱时,妈咪应使用齿软而钝的婴儿专用小梳子为宝宝梳一梳,头垢将会顺势脱落下来;

3、头垢脱落后,再用洗发露为宝宝清洗头部。为免宝宝不适,妈咪可选用“无泪配方”的婴儿专用洗发露,洗净的同时,可有效保护宝宝皮肤和头发上的天然保护层;

4、清洗过后,用毛巾包住宝宝的头部,轻柔地吸干头发的水分,千万不要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湿疹

俗称“奶癣”,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多为满月后发病,两个月至两岁之间的宝宝常见。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极易发病或者加重病情。患有湿疹的宝宝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而皮肤发糙、脱屑,抚摸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也可能是一些轻微的红肿、水泡或渗出性液体。

由于湿疹伴有奇痒,孩子会用手抓皮疹的部位,造成皮肤破溃。患儿常因瘙痒而烦躁不安,夜间哭闹以至影响睡眠,有的用手抓痒甚至引起皮肤细菌感染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如果宝宝患上湿疹,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皮肤科就诊。

专家指路:

为有效预防湿疹,妈妈们也要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护理。

1、避免皮肤干燥,及时给宝宝使用专门的婴儿护肤产品清洁和保湿。建议选用专为宝宝皮肤设计的婴儿护肤产品,如婴儿润肤露和润肤霜。临床证明纯正温和,可深入滋润宝宝的肌肤,配合药物治疗,使皮肤得到滋润的同时可有效预防湿疹;

2、给宝宝穿一些天然纤维的衣服,比如棉质的,内衣要宽松透气;

3、注意添加衣物,并保持房间内的温度,别让宝宝骤冷骤热;

4、保持室内环境的干净清洁,减少尘螨的滋生,并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潮湿;

5、如果您或医生怀疑宝宝的湿疹是受某种食物影响(最可能引起湿疹的食物是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和鱼),对已经吃辅食的宝宝,您可以试着不给他吃这些食物,而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就要尽量避免吃这些食物。

本文Hash:f1b4f33175eef2500ae1455ad939ff7b083d4e4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