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福音:新生儿九大护理难题全解答

“新生儿期”主要是指胎儿从母亲子宫内挽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宝宝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成了家庭的重点呵护对象。其实有些新生宝宝的异常生理现象,比如吐奶、打嗝、生理性黄疸、打喷嚏等,并不是病理性的,家长不用过分惊慌,重在处理得当。

眼部清洁

问题1:怎样清洁眼部区域

如不慎将肥皂水或任何刺激性液体流入婴儿眼内要及时进行眼部冲洗。

准备用品:细颈小茶壶一把,内盛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护理要点:需两人协同,一人将婴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的壶嘴距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处,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眼睛。注意冲洗时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温不可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如果还有需要,再用同样的方法冲洗另一只眼睛,冲毕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问题2:怎样清除鼻内分泌物

新生婴儿鼻黏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来较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而致呼吸不畅,烦躁不安。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儿鼻堵的重要原因。

准备用品:消毒棉棒一包,清水。

护理要点:清理鼻腔分泌物时,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蘸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其拔出,或用软物刺激鼻黏膜引起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耳部清洁

问题3:怎样清洁耳部

足月新生儿耳部已完全成形,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发生炎症后,对由于局部组织肿胀刺激,压迫神经,新生儿会感到疼痛较剧烈,往往不停地哭闹,夜间难以安睡。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按时给宝宝服药、滴药,局部热敷。

准备用品: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

护理要点:妈妈洗手后,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轻擦净外耳道分泌物,如分泌物过于黏稠不易清理时不要粗暴用力操作,要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或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廓,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廓,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按摩耳廓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以377℃为宜,以免引起婴儿产生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廓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问题4:怎样清洁口腔

正常新生儿无须进行口腔护理,喂奶后擦净嘴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黏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腔炎症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

准备用品:一个干净的消毒小碗,内放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球6个,消毒液体石蜡油1瓶,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镊子一把,棉棒一包,装有温水的小茶壶一个,小毛巾两块。

护理要点: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一个盐水棉球,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 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次棉球。注意不要触及咽部,以免引起孩子恶心呕吐,造成窒息。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部根据需要涂药。注意做口腔护理时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后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造成窒息。

新生儿喂药

问题5:如何给新生儿喂药

由于新生儿对药味的反应轻微,所以给新生儿喂药较大些的小孩相对容易,尽管如此,也应十分慎重地对待。首先用手固定新生儿的头和手,不让其过度活动,然后用小勺将药液放在舌根部,让其自然咽下,切勿捏鼻灌药,以防药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呛咳、窒息。

如果药液过浓、过苦,可在药液中加适量白糖,缓和苦味。

不可将药物与乳汁搅拌后同时喂服,因为乳汁中的蛋白质会使许多药物的药效降低。喂药后要注意观察小儿10分钟左右,以防因药物刺激胃部而发生呕吐。

一定要遵医嘱给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品种。

问题6:怎样给新生儿滴眼药水

新生儿如患眼部炎症,则需按时点眼药水。准备用品: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块,眼药水,盛污物小盘一个。

护理要点:先洗净双手,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分开婴儿的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至距离眼睛2厘米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用消毒棉棒轻轻擦拭眼周药液双眼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眼睛。

注意,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如有絮状物或药液混浊均不可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滴药时切勿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

胎垢

问题7:宝宝牙板上的黄白色小点是怎么回事

在新生儿的牙板上,常会出现一些凸起的黄白色小点,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俗称“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不适感,但个别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咬奶头、摇头,甚至出现拒奶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局部发痒所致,不需任何治疗,随着齿龈的生长发育在数周内可自行被吸收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针挑或用布用力擦拭。由于新生儿口腔黏膜十分细嫩、血管丰富,机体免疫机制尚未发育成熟,如将“马牙”弄破,则细菌极易通过此处而进入体内,引起口腔炎,甚至发生败血症。

问题8:怎样清除胎垢

新妈妈小提醒尿布的选择——一次性纸尿布方便卫生,易于整理,透气性差;如果宝宝尿湿了没有及时更换,很容易出现尿布疹或红臀。所以我们还是建议有条件的孕妇准备些柔软的棉布质地的尿布,如:大人贴身的棉质保暖裤,在充分消毒后剪成合适的形状使用,这样宝宝用着会更加舒服。

有些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在头顶部前囟门部位逐渐出现黑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硬痂,不易去掉,称为“胎垢”。这是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类物质堆集而成,一般不痒,对孩子健康无任何影响;但看上去很脏,而且新生儿自身可能会感到不舒适,因此应该将其去掉。最好的方法是用消过毒的植物油或石蜡油局部涂擦后予以包好,让胎垢充分软化,一般在12小时后即可用纱布轻而易举地擦掉,这样既不会对皮肤产生任何不良的刺激,亦不会擦伤皮肤。

防烫伤

问题9:防止新生儿烫伤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所以,我们通常用热水袋帮助其取暖,但如果保暖方法不当或水温过高,则容易导致新生儿烫伤 最好的方法是将室温提高,一般使室温保持在24℃~26℃最好,在这种温度下,不用保暖,新生儿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

如室温低于20℃时,可用热水袋保暖,水温为20℃左右(成人用手背试后不觉烫),用毛巾包好后放在两足部的棉被外。要经常查看热水袋是否漏水或者水是否凉了,以便及时更换。如果不慎将新生儿烫伤,则应立即予以治疗。

当仅是皮肤发红时,可涂些花生油或凡士林后用干净纱布包裹烫伤的局部,一般4~6天就好了;如烫伤起泡,可在起泡处涂油后包裹,让水泡被自然吸收;当水泡破溃并继发感染时,应立即到医院予以治疗,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以防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小编总结:宝宝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成了家庭的重点呵护对象。其实有些新生宝宝的异常生理现象,比如吐奶、打嗝、生理性黄疸、打喷嚏等,并不是病理性的,家长不用过分惊慌,重在处理得当。

新生宝宝护理难:解惑新手妈妈的5大困扰

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小宝贝,吃喝拉撒,每一样都需要你的照顾。他还时不时的哭闹一次,表达着让你难以理解的需求。而听到老人传授经验时,经常提到“黄疸”、“攒肚”这些让新手妈妈闻所未闻的词汇,“烦恼”的宝妈你是否已经开始抓狂了呢?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小编在这里为你一一疏解。

护理宝宝疑问多解决问题要知因

妈妈问:为什么小宝贝四五天也不排大便?

小编答: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孩子2~3天,4~5天不排大便也无痛苦表现,待到排便仍为黄色软便,无硬结,量也不是特别多。这种现象称为攒肚。当孩子满月前后至两个月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2~3天或4~5天一次大便。

攒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其次要在新生儿后期就开始把大小便,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健抚触中,其中一节为按摩腹部,一天可做2~3次。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刺激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应该说对攒肚的改善也是有效的。

宝宝生理上各种反映疑惑众多

妈妈问:为什么刚出生的小宝贝周身发黄?

小编答: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

病理性黄疸可能有很多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母乳性黄疸。是因为妈妈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宝宝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如果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症状继续加重,且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则提示母乳性黄疸的可能。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可暂停母乳喂养,用配方奶代替,待宝宝黄疸症状好转之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妈妈问:为什么宝宝总是要哭闹?

小编答:新生宝宝的一切需求都是用“哭”来表达。渴了、饿了、冷了、热了、生病难受了等等,此时,妈妈需要从哭声中辨别出宝宝的指令。

有的宝宝明明吃饱喝足,睡得也不错,却也没事儿找事的哭,挑战妈妈的极限。事实上,只要排除了疾病原因,又解宝宝诸如尿不湿了的实际问题,妈妈不妨让小宝贝哭一会儿。通过“哭”宝宝学习如何向外界传递消息,通过“哭”宝宝的肺部得到锻炼,达到增强肺活量的目的。

新手妈妈疑惑多宝宝需求要懂得

妈妈问:怎样才能让宝宝用了纸尿裤之后不长尿布疹呢?

小编答:婴儿的皮肤极为娇嫩,若长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风而潮湿的话,臀部常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或皮肤变得比较粗糙,称做“尿布疹”或“红屁股”。如果婴儿长时间裹湿尿布或脏尿布,皮肤就会受到刺激,形成尿布疹。

时刻保持宝宝小屁屁的清洁与干爽,就可以远离尿布疹的困扰。所以,家长要经常更换尿布或纸尿裤,每次更换时,用温水为宝宝清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毛巾将局部的水分蘸干,并涂上一层护臀霜后再给宝宝垫上尿布或纸尿裤。如果尿布疹已经破损,可以局部涂上少许金霉素软膏并保持局部皮肤通风透气。另外,可以用新鲜的马齿苋煮水清洗小屁屁,或者用艾叶、薄荷煮水清洗,都可以减 宝宝的不适症状。

妈妈问:为什么宝宝的湿疹刚好了又来了,我要怎么护理呢?

小编答:宝宝长湿疹,父母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要照顾患病中的宝宝,二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免为了让宝宝尽快恢复而擅自用药。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宝宝,家长应在专业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随意用药否则适得其反。护理上,湿疹宝宝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水温也不能过热,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可能含有刺激成分的香皂或沐浴露。洗完澡后,趁宝宝皮肤没有干透,迅速将婴儿保湿乳涂擦全身,不可在局部反复涂擦。另外,过热和出汗都会增加痒感,并使病情加重,所以不要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

小编总结:第一次面对这刚出生的粉嫩小宝贝,你是否连手指头都不敢碰他?那更别提日常护理了。现实生活中,新爸新妈们遇到的护理囧事肯定不少。希望这份解答能给新手爸爸妈妈们解决不少护理宝宝的难题吧。

新生儿日常护理疑难解答

对于新上任的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的问题让他们很是头疼。虽然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宝宝刚生下来时各个器官组织都没有发育成熟,但是对于如何如理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针对日常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答。

相对成人而言,抵抗力差在新生儿中普遍存在。要提高新生儿的免疫能力之前,我们必须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查免疫功能、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还可以通过查血以判断孩子是否缺锌或缺钙。

新生婴儿一般在出生后就会给予疫苗接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会根据需要定期接种疫苗。各种疫苗接种的时间和程序:

(1)卡介苗在小儿出生时注射1针。

(2)灰髓炎疫苗共接种三次,第一次接种在小儿2个月的时候,3、4个月各注射一次。

(3)百白破三联疫苗共接种三次,第一次接种在小儿3个月的时候,4、5个月各注射一次。

(4)麻疹疫苗第一次接种是在小儿8个月的时候,到1岁时复种,在6-7岁、12-13岁和18-19岁各加强一次。

(5)乙肝疫苗共接种三次,在小儿出生时、1个月和6个月时各接种一次。

(6)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都是在小儿出生6个月时接种,到1岁时加强。

对小儿来说,接种疫苗相当于得过一次轻型感染,因此对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刚患麻疹或水痘不满一个月,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的孩子,是否要接种疫苗则应持谨慎的态度。

新生儿皮肤发黄真的没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多等原因,使大约5%的足月儿、8%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发黄,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常表现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发黄,4-7天黄疸最重,足月儿总胆红素应〈12mg/dl,早产儿总胆红素〈15mg/dl,此后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黄疸1-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疸期间精神及吃奶好,除皮肤黄染外一切正常,符合以上条件者诊断生理性黄疸。

还有一些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如果伴有贫血和网织红血球增多,应考虑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如果新生儿出生有窒息、肺炎、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等,黄疸常常程度较重,超过上述生理范围,而且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还有的新生儿出生时黄疸不重,2-3周黄疸加重,如果伴肝大和转氨酶增高,要考虑患有肝炎。还有的新生儿黄疸因母乳中含有一些抑制胆红素代谢的酶类所致,称之为母乳性黄疸;以上这些黄疸由于不符合生理性黄疸的条件,常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均属于病理性黄疸。

但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很难判断孩子的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后,最好抱孩子到医院,让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由于胃肠道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由于上述原因,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若在喂奶后将孩子轻轻竖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会避免呕吐发生。

孩子呕吐的另一个原因是喂养不当。如:喂得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温度不适(太凉或太热),使胃蠕动增加,导致发生呕吐。这种呕吐往往偶然发生,且呕吐量 多。对此就注意纠正喂养方法。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导致呕吐,如:先天性食道闭锁,胃扭转、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等,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本文Hash:ce76f56ceedb3eab907daed7f5b6e85122ef2d6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