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目前,儿童听力损失已成为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如果孩子出生后听不到声音,听觉-言语的“突触演变”就会丧失,将直接影响日后的语言发育,造成学习、心理及社会交流的障碍。因此,分娩后的新生儿必须进行……

为何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

目前,儿童听力损失已成为严重威胁孩子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济南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康复中心的数据库资料统计分析,我国每2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单耳或双耳听力损失者,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双耳听力损失影响正常生活者。如果孩子在出生后听不到声音和谈话,听觉-言语的“突触演变”就会丧失,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语言发育,造成学习、心理及社会交流的障碍。因此,需要在所有分娩后的新生儿中进行听力筛查。

1、只要宝宝安睡,几分钟就可完成听力筛查。

好多家长认为,听力筛查是让孩子睁着眼听声音,通过孩子的反应来判断,其实不然。测试中需要孩子安睡,通过仪器测试指标判断。吃奶,吸吮都会因产生声音影响测试。

整个筛查时间实行两阶段筛查,未通过者于28-42天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听力检测中心,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筛查仍应结合听性行为观察法,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对有些新生宝宝不是筛查一次就能说明问题的。

复筛阳性的患儿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听力学和耳鼻咽喉科的进一步检查,包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声阻抗、行为测听等项目。

确诊听力损失之后还要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一般在6个月做出诊断。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随访中发现听力障碍应进行进一步诊断。

2、进行听力筛查的设备对新生宝宝有伤害么?

孩子只会感觉耳朵被小软塞子轻轻塞住了,这种感觉也会伴随着他甜甜的睡梦消失。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很多新生宝宝都是在睡觉时不知不觉完成测试。此项检查和随后的听力检测都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伤害。

目前国际通用的无伤害稳定筛查技术(ABR或AABR)和耳声发射技术(OAE)。

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筛查,需要用软耳塞和传感器(放在额头、耳后等部位)以便能引出宝宝的脑电波型,以确定宝宝是否有正常的听力,一个正常的ABR波形反应从外耳到中位脑干听功能是正常的。能检出新生儿听觉神经病或者神经传导异常。

应用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需要应用特制的“软耳塞”,可以向耳内发声并收集耳蜗对此声音所产生的能量反应,以便判定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测试耳的听力状况。OAE测试结果正常说明从外耳、中耳到内耳外毛细胞的外周听功能是正常的。具有听觉神经病或者单纯神经传导异常不合并感音性功能障碍的婴幼儿,使用耳声发射方法将不能被检出,尽管它的发病率极地。

3、小宝宝没有通过听力初筛意味着什么?

小宝宝没有通过住院时的听力初筛,不一定宝宝听力就有问题,导致您的宝宝初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也许您的宝宝由于分娩,使外耳道内存留较多羊水、血性物等以至外耳道受阻,中耳积液,耳蜗发育不好或处于病理状态;测试时不安静,环境及体内噪声等等。所以需要在生后1个月后进一步测试。

4、小宝宝通过筛查意味着什么?

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在宝宝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和听性脑干反应正常,说明其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具有听力损失家族的儿童,反复发作的耳部炎症或自 身严重疾病将导致儿童期听力损失,所以既是宝宝通过听力筛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宝宝的听力、言语-语言发育水平感到怀疑,就要及时找有关医生(听力学、耳鼻喉科或儿科),以便进行听力学测试,在任何年龄段都能进行听力学测试。

5、什么样的宝宝生后易发生听力损失?

新生儿双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一般在2-3/1000,如果母亲和宝宝(生后20天以内)生后有如下情况,则提示需要对宝宝要进行重点听力监测: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住院超过24小时。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的形态异常;

(4)具有伴发听力损失综合征的特征者;

(5)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弓形体病,风疹。最易发生在怀孕初期的3个月内,经脐带使胎儿得病毒血症,或其他物质的毒性作用,妨碍内耳正常发育,常为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6、什么样的宝宝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也应注意以后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由于遗传与变异的原因,如耳硬化症、Alport综合征等耳聋并非在一出生就表现出听力障碍,有可能表现为迟发性听力损失,以后随年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所以在新生儿1个月甚至2个月内进行的筛查仍不能发现全部具有进行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必须动态检测,特别是对有以下情况的婴幼儿进行随诊,仍需在3岁前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学监测。

(1)家长对其子女的听力、语言发育表示疑虑者;

(2)永久性听力损失家族史;

(3)具有伴发听力损失综合征的特征者,或者咽鼓管功能异常者;

(4)出生后患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相关的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

(5)孕母宫内感染如如巨细胞病毒,疱疹,弓形体病,风疹,梅毒;

(6)新生儿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进行换血治疗)或严重缺氧用过呼吸机治疗;

(7)患有与进行性听力损失有关的综合征;

(8)有神经退行性疾病;

(9)颅脑外伤;

(10)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渗出性中耳炎超过3个月者。

7、宝宝有听力损失该怎么办?

对患有任何听力损失的婴幼儿,立刻开始干预是最佳策略。

1)针对病因对可纠正性听觉障碍进行响应的药物、手术治疗。

2)听力补偿或重建

(1)对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患儿,应首选佩带助听器,一般可在6月龄开始验配并定期进行调试及评估,以达到助听器效果优化。

(2)人工耳蜗植入,应用助听器效果甚微或无明显效果,要进行人工耳蜗术前评估,考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3)听觉-言语训练。

4)社区-家庭康复指导。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

减少生活中的噪音,避免听过强的声音

过分暴露于噪音之中是导致听力损伤的首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85分贝是耳朵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能够容忍的最高噪音,人耳对声音超过85~90分贝就会感到不耐受。

婴幼儿时期大脑、神经发育都非常娇嫩,耳朵也很娇嫩,因此,给宝宝玩声音很大的发声玩具,势必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也应让婴儿远离娱乐,或者放爆竹等超高分贝的场所。

例如:洗衣机和吸尘器的声音(都低于85分贝),即使人在醒着的时候随时都能听到这两种声音都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但是,如果分贝数超过85,人的耳朵就会随着处于噪音之中时间的长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声音每增加10分贝,就意味着有损于耳朵的噪音增加10倍。有些婴幼儿的玩具的撞击声可以达到110分贝,儿童用的电吉他发出的声音会更高。这些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影响。

不要在孩子周围吸烟

研究表明,家长吸烟的孩子与那些不吸烟者的孩子相比,更容易患感冒及耳部感染,从而影响听力。

保持鼻咽部的清洁,预防感冒,预防中耳炎

一旦感冒应及时医治,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导致感染。此外,洗头、洗澡、游泳时,要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游泳时应该佩戴耳塞。如果家长会带宝宝去游泳或者不慎让水进入孩子的耳道或者鼻咽部,那么进入水后应立刻用医用棉球将耳朵擦干。尽量不要使用棉签,因为它坚硬的顶端极容易滑进内耳耳道,甚至刺伤耳鼓。

谨慎用药

孩子有时得了一些小毛病,做父母的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在不大了解药物的性能和病情的情况下,盲目地要求医生为孩子打针吃药,还认为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却不知道对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有些药物对孩子的听力有明显的毒害作用。所以,给孩子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尊医嘱,慎之再慎。

Tips:新生儿听力筛查(UNHS)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小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听力学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全体受试者分为通过筛查和未通过筛查两个群体。未通过筛查人群为可疑听损伤人群,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以及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仅用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测试。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以后,要接受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损伤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

“听力筛查”新生儿的必要性

目前,听力障碍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四大疾病之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主任麦飞说,先天性耳聋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医院的重视,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卫

生厅颁布的《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中要求对所有新生儿要进行听力障碍的筛查。

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等医院均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据2004年的调查统计,广州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02‰。麦飞说,近五年来,新发生的聋儿主要以先天性耳聋为主。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应该更加普及才行。

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要求,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出生3天左右初筛一次,未通过者则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若仍未通过,3个月大时还要复诊一次。若患儿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听力下降,那么,应在出生后4个月内采取干预措施并进行康复治疗。

除了先天性耳聋,在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这些“后天因素”一样会导致孩子发生听力障碍。中山二院耳鼻喉科教授郑亿庆说,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耳聋,80%是神经性耳聋,以目前的医疗条件还无法治愈这类患儿,所以只能进行听力补偿———配戴助听器,或者进行人工耳蜗手术。

在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记者看到有上百个聋儿正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邹建华说,据统计,目前广东省7岁以下患有听力障碍的聋儿有近240万人。专家认为,如果能够早发现,早干预,聋儿6个月开始就可配戴助听器,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聋儿也可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学习。

“可是,大部分患儿家长都期望能把孩子的耳朵治好,不用戴助听器”。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邹建华说,“很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戴助听器的事实,康复工作的难点在于家长的这种抗拒心理。”助听器就好比一个扩音器,对于听力下降的孩子来说,能够通过助听器获得听力补偿,就能够听清别人说话,能与人交流,语言功能就不会丧失,能听能说,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郑亿庆认为,打针吃药是治疗手段,配戴助听器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因此,家长应改变观念,既然近视都能戴眼镜,为什么听力下降就不能戴助听器呢?

给听力障碍儿童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之后,还应进行必要的听觉、语言训练。因为在没有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之前,孩子是听不到或者听不清,自然说话的能力也就受到影响。因此,家长还应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语言的兴趣,给听障儿童以乐声刺激,进行必要的听觉训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中,只有听到声音才能学习语言。

-相关链接:不同时期对声音的反应

刚出生突然声响有惊讶反射;突然声响会紧闭眼睑;睡觉时突然声响会睁开眼睑。

1个月睡觉时突然声响会觉醒或哭泣;哭泣或活动时,跟他(她)说话会停止哭泣或活动;靠近叫他(她)或摇铃铛,会将脸慢慢转过来。

2个月睡觉时突然锐利的声响会活动手足;睡觉时遇吵闹声、喷嚏声、钟声或吸尘器声会睁开眼;叫他(她)时会高兴地发出“啊”或“哦”声。

3个月睡觉时突然声响会睁开眼睑或动手指,基本无全身的惊讶反射;对录音机、电视机的开关声或广告声等有反应(将脸转向声源);对怒吼声、亲昵声、歌声、音乐声等表现出不安、喜悦或厌恶。

注意:孩子在1岁以内,如果突然或奇特的声音不能引起其注意力,应首先考虑听 障碍。2~3岁的孩子仍不会说话或只会简单发音,也应首先考虑听力问题。一旦发现或怀疑孩子听力有问题,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耳科或康复机构进行听力测试。

本文Hash:51bd2add46727c59ec335dd0ba90f44722a783d8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