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早产儿的眼睛

  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王强夫妇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虽说早产两个月,但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招人喜欢。但不知为什么,这孩子总有点不对劲。都快一岁了,还不会辨认爸爸妈妈,不会抓玩具,但却经常用手抓眼睛。这些异常的现象开始并没有引起夫妇俩的注意。直到最近,小王发现宝宝的眼睛里长出了两个白点,夫妇俩这才感觉事情不妙,赶紧抱上宝宝去了医院。

  眼科黄教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给宝宝测试视力时,黄教授发现宝宝的眼睛左右摆动,不能注视物体,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探察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教授还从王强夫妇处了解到:宝宝是个早产儿,体重不足1500克,又遇难产,经过吸氧并在温箱内抢救10天才转危为安。根据这些情况,黄教授肯定地对王强夫妇说:“你们的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今后很可能会看不见东西。”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吓懵了王强夫妇,他们紧追着问:“教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能够治愈吗?”

  黄教授耐心解释说:“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所以,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像王强夫妇这样的父母,对这种新生儿眼疾认识不足,不注意早期观察。实际上,只要父母平时多加注意,很多孩子可免遭厄运。

  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呢?一般地说,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2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3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会用手去抓跌落的物体,并开始认识母亲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1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物体,能区别物体形状,开始喜爱看图画。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生长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如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尽早求医。

  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国内外专家建议,对有发病危险的新生儿,如同时有胎龄不足38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必须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胎龄大于32周或出生重在1500~20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四个星期检查。胎龄大于28周或体重在700~15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二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一次。胎龄小于28周或体重小于700克,应在出生后第一个星期进行初步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两次。上述检查要持续到视网膜发育成熟,检查中一旦发现有病变,应及时进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治疗,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避免悲剧的发生。

如何护理早产儿的眼睛

盼望已久的宝宝看不见东西

一年前,刘氏夫妇盼望已久的宝宝终于降生了。多年来,小两口为婚后不能生育伤透了脑筋,他们几乎跑遍了全国大小医院,用的草药、偏方足有几箩筐,但妻子的肚子始终都没有动静。最后在广州一家医院采用试管婴儿的方式让妻子怀了孕。这一消息让全家上下高兴了好久好久。

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夫妻俩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虽然早产两个月,但是经过护理,还是长得白白胖胖,每个人看到都万分喜欢。但不知为什么,这孩子总有点不对劲。都快一岁了,还不会辨认爸爸妈妈,不会抓玩具,但却经常用手抓眼睛。这些异常的现象开始并没有引起夫妇俩的注意。直到最近,爸爸发现宝宝的眼睛里长出了两个白点,夫妇俩这才感觉事情不妙,赶紧抱上宝宝去了医院。

教授一席话,惊呆准爸妈

眼科教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给宝宝测试视力时,教授发现宝宝的眼睛左右摆动,不能注视物体,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探察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教授还从夫妇处了解到:宝宝是个早产儿,体重不足1500克,又遇难产,经过吸氧并在温箱内抢救10天才转危为安。根据这些情况,教授肯定地对王强夫妇说:“你们的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今后很可能会看不见东西。”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吓懵了刘氏夫妇,得来有易的宝宝可不能出什么事囝。他们紧追着问:“教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能够治愈吗?”

黄教授耐心解释说:“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

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所以,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像刘凡凡夫妇这样的父母,对这种新生儿眼疾认识不足,不注意早期观察。实际上,只要父母平时多加注意,很多孩子可免遭厄运。

怎样避免悲剧再发生呢

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呢?一般地说,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2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3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会用手去抓跌落的物体,并开始认识母亲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1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物体,能区别物体形状,开始喜爱看图画。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生长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如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尽早求医。

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国内外专家建议,对有发病危险的新生儿,如同时有胎龄不足38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必须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

胎龄大于32周或出生重在1500~20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四个星期检查。胎龄大于28周或体重在700~15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二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一次。

胎龄小于28周或体重小于700克,应在出生后第一个星期进行初步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两次。上述检查要持续到视网膜发育成熟,检 查中一旦发现有病变,应及时进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治疗,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避免悲剧的发生。

但愿像刘宝宝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发生。准爸爸准妈妈可要注意了,如果孩子早产,一定要精心呵护宝宝的眼睛哦。

关注早产儿的眼睛

  注意保护早产儿的眼睛

  由于现代社会生育年龄的推迟,造成高龄产妇增加,人工授精比例增多,再加上一些孕妇在孕期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早产儿发生率上升。有报道说,在今年生育“金猪宝宝”的高潮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较往年明显增多,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里,新生儿icu病房的病床出现爆满情况。另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6%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该出生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医学专家指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发育不成熟、脏器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可能为成年期的一些疾病埋下隐患。其中,眼睛损害是危害早产儿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娅丽35岁,今年年初终于如愿生了个“金猪宝宝”。全家老小欢天喜地,将小宝宝视为掌上明珠。虽说早产两个月,但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能吃能睡,很是招人喜欢。不过娅丽总觉得孩子有点不对劲:都四五个月了,还不会辨认妈妈,也不会抓玩具,而且经常用手抓眼睛。近日,娅丽又偶然发现宝宝眼睛里长了两个白点,这才感觉事情有些不妙,赶紧抱上宝宝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去看医生。

  眼科裴博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给宝宝测试视力时,发现宝宝的眼睛左右摆动,不能固视物体,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探查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裴博士询问病史了解到,孩子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克,经过吸氧并在温箱内抢救10天才转危为安。根据这些情况,裴博士不无遗憾地告诉娅丽,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今后很可能会看不见东西。娅丽感到很迷惑,孩子好好的怎么会得这种怪病呢?

  裴博士耐心地解释说:“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物体的感光层。早产儿容易出现玻璃体内的异常增殖。这种异常表现一方面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阻止光线到达视网膜;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婴儿失明。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

  此外,裴博士接着解释说,吸氧不当也可能是造成、加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之一。因为早产儿出生时,其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延伸至视网膜边缘部位,因此这些无血管的视网膜常处于缺氧状态。若给早产儿长时间持续吸高浓度氧,可能使尚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发生收缩、阻塞,继而膨胀、变粗、打结,乃至发生渗出、出血等一系列改变,血管因而不再向视网膜边缘部延伸。与此同时,视网膜新生血管周围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这些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伸入玻璃体内,并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出现医学上所谓的白瞳症(即孩子瞳孔上显现的白斑)。最后,增生的纤维组织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患儿失明、眼球萎缩。

  娅丽迫不及待地问裴博士,这种病能不能治好?裴博士回答说:“这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分为五期。第一二期视网膜无血管增殖,患儿不需要治疗,仅需要定期检查,有80%左右处于此期的患儿视网膜可以正常发育成熟。第三期开始出现视网膜血管增殖,如此时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视网膜冷凝或激光光凝治疗,可使约90%患儿病情好转。第四五期时已经出现严重视网膜增殖并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即使采取手术治疗,也很难恢复患儿的视 力。经发展到第四期,即使手术,复明的希望也不大,真的是非常遗憾!”

  尽管娅丽夫妇一再请求裴博士救救孩子的眼睛,裴博士也深知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的失明对这小家庭意味着什么,但他已回天乏术。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实际上,只要父母平时多加注意,就可以使孩子在三期以前得到确诊,这样很多孩子可免遭噩运。

  那么,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呢?一般来说,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两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3个月时,开始出现头眼协调,视线可以随物体移动180°;4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会用手去抓物体,并开始认识母亲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生人;1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玩具,能区别物体形状,开始喜爱看图画。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如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

  除了家长的观察外,国内外专家建议,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要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对有发病危险的新生儿,如同时有胎龄不足38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必须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选检查。检查的具体时间:⑴胎龄大于32个星期或出生体重在1500~20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四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以后每隔两个星期检查一次。⑵胎龄大于28个星期或体重在700~15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二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一次。⑶胎龄小于28个星期或体重小于7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一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两次。上述检查要持续到视网膜发育成熟,检查中一旦发现有第三期病变,应及时进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治疗,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最后,笔者再次提醒,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否则,一旦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可能酿成孩子终身失明的遗憾。娅丽夫妇如能及时密切观察,宝宝也许可避免今天的悲剧。

本文Hash:99f3e730b183c8392f30acdce7dabd76215312bc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