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要出来认清分娩信号

分娩像一场舞蹈的高潮,领舞的演员恰恰是自己。虽然分娩期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日子,但是出生前宝宝会给妈妈许多信号。

子宫底下降

初产妇到了临产前两周左右,子宫底会下降,这时会觉得上腹部轻松起来,呼吸会变得比前一阵子舒畅,胃部受压的不适感觉减轻了许多,饭量也会随之增加一些。下腹部有受压迫感

由于子宫底下降,分娩时即将先露出的部分,已经降到骨盆入口处,因此出现下腹部坠胀,并且出现压迫膀胱的现象。这时你会感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现尿频。

见红

妊娠最后几周,子宫颈分泌物增加,自觉白带增多。正常子宫颈的分泌物为黏稠的液体,平时在宫颈形成黏液栓,能防止细菌侵入子宫腔内,妊娠期这种分泌物更多,而且更黏稠。

随着子宫有规律地收缩,这种黏液栓随着分娩开始的宫缩而排出;又由于子宫内口胎膜与宫壁的分离,有少量出血。这种出血与子宫黏液栓混合,自阴道排出,称为见红。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兆。如果出血量大于平时的量,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异常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腹部有规律地阵痛

一般疼痛持续30秒,间隔10分钟。以后疼痛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规律阵痛。破水

阴道流出羊水,俗称破水。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胎儿头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从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降生已经不远了。

当宝宝的小脑袋已经向下进入产道,羊膜囊破了,羊水流入产道,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医院了。如果破水来得太早,比预产期提前很多天,还没有进入准备降生的位置,就比较危险了。因为这个时候脐带会先于宝宝滑向阴道,在后面的脑袋压迫着脐带,阻碍血液的流动。因此,这个时候产妇应该平躺着被送往医院,以保证不压迫脐带,使胎儿的供给得以继续。

宝宝即将出生的信号学习分娩的先兆

准妈妈最好了解一些临产的先兆,这样不至于到时让你感到惊慌失措。不过,并非每位产妇都会经历所有的临产先兆,分娩的启动并不是总是遵循某一特定的模式,一般来说,临产前会出现以下五个征兆:

分娩的先兆

见红:“见红”是指临产前有少量暗红或咖啡色血夹着黏白带从阴道排出,叫做血先露,俗称见红,这是正常的。若血很多或有鲜红血,或暗红或淡红不黏水样分泌物时,也应去医院。

羊水外漏:就是羊膜囊破了,有清晰的淡黄羊水流出。一般是临产后羊膜囊才破,如果在临产前胎膜先破,羊水外流,则应立即平卧,并赶快去医院待产。羊水往往一开始流得很多,内裤,被褥都有可能被浸湿,但有时每次只流出一点,那也应去医院检查,以确定究竟是羊水还是增多变稀的白带。如果羊水是血样或绿色,混浊,则更应注意。

宫缩:宫缩就是子宫收缩。孩子出生的日子快要到了,腹部往往一天好几次“发紧”的感觉。当这种感觉转为很有规律的下腹坠痛或腰部痛(通常每6-7分钟1次)时2-8小时后就应去医院检查,因为这就可能是要临产了。如果通过医院检查宫颈口没有开大,数小时后这种感觉也停止了,这也不用紧张,因为这种“假临产”的现象,也是正常的。

腹泻并伴有抽筋发生。

出现有节律的腰背钝痛。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就应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做出相应处理。

随着分娩发生的逐渐临近,以上感觉将会进一步加剧,同时产妇还会产生压迫感增加、腹疼将会辐射至腰背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疼痛、腰背疼加剧,臀部感觉不适。此时产妇一般应进入待产室,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分娩。

由于多种原因,某些产妇会出现早产。早产先兆与临产先兆基本相同,只是时间提前。如果产妇在37周前出现以上临产的症状,那么极有可能会造成早产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每一个健康的女性都有能力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只要您充分了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建立分娩的信心,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您就一定能够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让分娩成为一个家庭美好的回忆。

决定到医院的时间

生产的征兆有哪些

入院待产的征兆是见红、破水、肚子痛,但这些只说明你此时应该到医院检查。

宫缩:子宫收缩,开始是不规则的,强度较弱,逐渐变得有规律,强度越来越强,持续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缩短,如间隔时间在5~10分钟,持续20秒,必须到医院看医生。

破水(阴道突然流出水来):是羊膜破裂而使羊水从阴道流出。羊水是无色略带鱼腥味的液体,妈妈用力憋尿也不能控制。

见红:当子宫颈慢慢张开时,阴道会排出少量带血的黏液。

另外,若怀孕超过40周未生产,就可以做胎心监护,如果超过预产期5~7天未生产,就必须到医院待产,这时有可能出现胎盘老化。

宝宝出汗有2种 宝爸宝妈要分清

细心的宝爸宝妈会发现,小宝宝其实是很容易出汗的,虽然宝爸宝妈已经尽量的减少了宝宝的衣物,但是宝宝出汗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让很多的宝爸宝妈都头疼不已。专家指出宝宝出汗主要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生理性出汗,一类是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

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
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没有能力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散发出去,热量积聚在宝宝体内,宝宝晚间体温可达38℃左右。宝宝入睡后,产生的热量减少,交感神经敏感性减弱,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除盗汗症状外,还有发热、消瘦、咳嗽等症状,化验血液,血沉值增大。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通过上面的介绍,宝爸宝妈对于宝宝生理性出汗以及病理性出汗应该是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宝宝是生理性出汗,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宝爸宝妈不用为此担心。但是如果宝宝是因为病理性的原因导致的出汗,那大家就一定不能大意了,要及时的带宝宝就医,接受检查,进行治疗。

本文Hash:f167d6a1b268b611e67f163ffb956a9bd180ca9b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