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母体里的时候就会出现性反应

孩子手淫怎么办?如果发现家中宝宝手淫,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件天大的事。为什么孩子会有“手淫”的行为?这么小的孩子也有性反应吗?专家指出,个体的性反应早在子宫阶段就有出现,孩子的自慰行为是常见的、正常的行为反应,有时这种行为出现后又在不知不觉中自动消失。

孩子性教育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难题,怎样跟孩子进行性教育还没想好呢,就碰上宝宝“手淫”了。这时,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做呢?

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难以启齿又束手无策。我女儿今年6岁半,一年前,我注意到她总是用手去摸下身,问她是不是痒,她说不痒。因为孩子小,我也没往其他方面去想,以为可能是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刺激她去抓痒,于是每天晚上洗澡时更加仔细地为她洗屁股。

然而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在她这样的年龄不该发生的事,使我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只见她趴在床上,两只手放在大腿内侧屁股下面不停地抽动、身体在扭动着,脸憋得通红,眼睛闭着。当时她没看到我。我惊呆了!但没敢吱声,怕吓着她。我只觉得当时全身血液冲上了头,险些晕倒。她好像察觉到什么,赶快把手拿出来,闭上眼睛假装睡觉。

终于,我慢慢冷静下来。我想不能粗暴地对待这件事,否则会适得其反,对她造成伤害。于是就采用说服、教育的办法,边吓唬、边说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现她有类似的行为,我以为她改掉了,就没有继续再说她――我怕反而又给她提醒了,想让她自己慢慢忘记。可是,我不可能每天都盯着她,我要上班,她要上学。中午她在学校午睡(没时间接她回来),总会有看不住她的时候。

就在我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发现她又犯了老毛病。气急之下,我打了她。这件事使我心力交瘁,也曾试着使用各种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想让她忘掉,但收效甚微。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我想不通,好好一个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这跟她生殖器发育有关吗?难道这就是成年人才会有的手淫?为什么才五六岁的小女孩就会有这样的习惯?发展下去,将来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学习吗?她平时可是个活泼可爱又好动的好孩子呀。我很爱她,可是作为妈妈,我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她改正不良习惯。我很担心,怎么办呢?

医生点评:一个6岁不到的女孩有手淫行为,当母亲的难免感到吃惊,毕竟我们身处性文化开放程度相对不高的中国文化环境中。

让我们先来看看性学专家的研究结果:个体的性反应早在子宫阶段就有出现。有研究者透过B超的检查发现,在子宫内的男性胎儿已有阴茎勃起的现象,而新生的女婴也有生殖器肿大及阴道润滑现象。这些都属于不自主的生殖器反应。

婴儿在其他状况下,比如在吸奶、被拥抱或洗澡时,也会有生殖器反应,只是这时的反应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表达由衷喜悦和满足的方式,而和成人的性欲望、性反应不同。

当婴儿可以控制手部动作时,他们会仔细探索自己的身体,有的孩子会因此发现抚弄自己的生殖器的感觉比吮吸手指或玩玩具更好。因此,婴儿就有可能在感到焦虑或兴奋时,以这种方式抚摸自己,让自己安心满足。但有计划地获得高潮的行为一般在一两岁后才出现,更多的在稍后几年才有。专家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并且认为这与青春期之后的个体性行为不同,具有更多的是感情和情绪的因素。

两岁之后孩子出现拥抱、亲吻、观看彼此生殖器乃至玩性游戏,是相当普遍 现象。研究认为,在6~10岁之间是孩子产生性游戏最多的时期。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的行为会加以制止。当这种制止达到一定强度时,孩子会注意到家长的训诫而停止这些行为。另一些孩子则会秘密地持续这种行为,因此会感到有罪恶感。这种感觉对将来成长之后的心理健康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所以,发现子女有手淫的行为,最好以温和而不露声色的方式加以制止,比如通过其他孩子喜欢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处理孩子背后的情绪,消除孩子的焦虑;给孩子选择衣服要注意挑不给生殖器增加刺激的宽松衣服等等。总之,最好不是直接靠强力阻止孩子,要知道这是一种冒险,孩子有可能中止手淫行为,万一因此产生了负罪感,将进而出现自卑心理,对她一生有不利的影响。如果孩子在你的高压下仍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那么负面的自我情感将会更严重,有可能会妨碍孩子在成年后接受和给予性爱愉悦的能力,而且最后会干扰到建立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

性学专家金赛对家长的建议是,以承认性欲取代禁绝性欲。他认为这样能够增进孩子的自尊,建立肯定的身体形象,而且能激发能力及果断性。他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的自慰行为后教导他们在隐私状态下进行。此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们有关他们的个人价值,如性和隐私是相关联的。还可以借此告诉孩子一些卫生常识,比如女孩上完厕所后的擦拭方式,并就卫生的角度提示孩子尽量减少自慰行为。

总之,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自慰行为是常见的、正常的行为反应。有时这种行为出现后又在不知不觉中自动消失,只是我们的家长没有发现而已。重要的是,要避免将孩子的这种行为和成人世界的道德感直接相联系,给孩子造成过重的、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然,这首先需要家长自己懂得相关的知识,先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才行。

在孩子讲述的时候要表现出听的兴趣

在孩子讲述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兴趣听,孩子会很受打击,也就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动力和积极性。

曾经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剧中的小主人公抱着刚买的布娃娃,对妈妈说:“妈妈,佳佳也有一个布娃娃。”

“哦。”妈妈没有表情地应了一声,像是在想自己的心事。

“妈妈,佳佳的布娃娃没有我的漂亮。那是她爸爸给她买的。”小女孩继续蛮有兴致地说。妈妈笑了一下,但那笑容很快就消失了。

“妈妈,我要给布娃娃梳个小辫子,用红皮筋扎起来,还要每天给她洗个澡。”

妈妈是个严肃的女人,她觉得女儿的话题都很“幼稚”,没有兴趣听她说。

小女孩跑到妈妈的梳妆台前,拿来一把小梳子和一根红皮筋,“妈妈,给布娃娃梳小辫子要用小梳子,不能用大梳子。”

“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烦不烦啊!”妈妈皱着眉头,呵斥了一句。

女孩平白无故地遭了一顿呵斥,有些错愕。她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什么了,这么不招妈妈待见。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小女孩的生活中发生过很多次。当她高兴地跟妈妈讲事情的时候,妈妈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这常常让孩子的兴致顿减,情绪自然就低落了。

在孩子讲述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兴趣听,孩子会很受打击,也就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动力和积极性。

生活中,有些父母会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讲话表现得不耐烦,从而导致了双方的沟通障碍。这是一种不良的倾听态度,是需要父母避免的。

俩孩子小时候,姥爷在我们家住过一段时间。姥爷很喜欢姐弟俩,姐弟俩也和姥爷玩得很开心,尤其是小松,很喜欢给姥爷讲故事。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小松就拉着姥爷去卧室,要给姥爷讲故事。

“姥爷,姥爷,我给你讲故事。”

“好啊,讲什么故事呢?”每次,姥爷总是高兴地答应。

“就讲《芝麻开门》的故事吧。”这是小松给姥爷讲过的故事。

“好的,我就喜欢听你讲故事。”姥爷从来没有让小松扫兴过。

“从前,有个人叫阿里巴巴。有一天,他赶着毛驴去砍柴……”小松开始很认真地讲起来。

尽管已经听过两遍了,姥爷依然表现得很好奇。

“阿里巴巴在一个山洞门口停住了,他看到了四十个强盗,一个强盗的官儿对着山洞门念:‘芝麻开门,芝麻开门’,然后门就开了……”小松做着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那种情态让人忍俊不禁。

“啊,太神奇了!然后怎么样了呢?”姥爷总是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这让小松大受鼓舞。

父亲时常会这样,在小松讲到某个地方的时候,说一句“太有意思了”、“真好玩”,这让小松讲故事的兴致始终很高涨。

每次看着如此认真的祖孙俩,我都想笑,内心也很欣慰。孩子想要的就是这种快乐,自己的讲述被人认为是有趣的,这对孩子的话语就是最大的褒奖。

对小语和小松,我自信自己是个好听众,无论他们讲什么事情,无论讲多少遍,我都会饶有兴致地去听。也正因为如此,小语和小松都很乐意给我说学校的事情。

有一次,小松放学回家后,兴奋地跟我说:“老妈,告诉你一个特大新闻。”

“什么特大新闻?快告诉我。”我好奇地问。

“我们数学老师昨天结婚了,一个个头矮矮的、别人都说找不到好媳妇的老师居然结婚了……”小松兴奋地大声说着,那神情,仿佛他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

小松的数学老师也曾是小语的数学老师。昨天,小语已经将数学老师结婚的消息告诉了我,她还 声绘色地向我描述了婚礼是如何的壮观,如何的热闹。

看着小松的样子,我不忍扫他的兴,没有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了”,而是装作十分好奇、非常感兴趣的样子,对他说:“是吗?快跟我说说怎么回事。”

“我们数学老师个子很矮,总板着脸,蔫蔫的,大家都说他肯定找不到好媳妇。可谁知道,人家却找了一个漂亮媳妇,让那些未婚的男老师们嫉妒得不得了……听说婚礼那场面可给他长脸了,十几辆轿车,还有吹鼓手、舞狮队,那个热闹啊……”

小松津津乐道,我也不时回应着他:“你们数学老师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是啊。等我长大了,我也办一个体面的婚礼,嘿嘿。”已进入青春期的小松调皮地眨了眨眼。

我笑着说:“当然啊,我儿子是谁啊,长大了一定比他的数学老师还强。”小松笑着不住地点头。

任何人在讲话时,都希望有一个好听众,希望听者对他的话感兴趣,孩子更是如此。

表现出对孩子谈话的浓厚兴趣,对孩子讲话是很大的鼓励。得到鼓励的孩子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从而与父母有更好的沟通互动。

作为父母,要保护孩子说话、与人沟通的热情,促进孩子的沟通能力,就要表现出对孩子讲话的浓厚兴趣,并鼓励孩子说下去。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当宝宝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会严肃地批评。可是,妈妈知道该如何批评吗?妈妈网育儿专家来告诉你4条批评时应遵守的原则:

1、批评,制止都要在错误发生的瞬间进行,当场进行批评,才能让宝宝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2、用简短的语言,只说关键词,如“错了”、“不对”等,宝宝更容易理解。

3、批评时带上表情,如果不高兴就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

4、宝宝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即使批评也要有耐心。不要期待结果,有耐心地不断重复。

本文Hash:95fc005800c7b6a331790f1b48b6dd7b9af23516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