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平平也不怕!6妙招让你轻松有位坐

【妈妈网特稿】传说有个胖妹子上了公交车,她腹部很“突出”,于是车上有人指责坐在孕妇专座上的一个瘦妹子说:“为什么不给孕妇让座?”胖子马上澄清:“我没有怀孕啊(人家只是胖)!”瘦妹子委屈地说:“我已经怀孕3个月了。”

这是胖纸的福利吗

这是欺负我们胖子吗?言归正传,在怀孕头三个月,肚子一般是不怎么明显的,但很多孕妇在孕早期妊娠反应非常强烈,疲劳、乏力、嗜睡、恶心、呕吐等是极正常的。这种情况下很多女汉子还是坚持上班,上班就难免要挤公交车挤地铁。

如果是大着肚子,一般都会有人让座的。但是,此时如果你还是小腹平平,但又脑袋发昏、浑身无力,每站一秒钟,你都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局外人不要觉得夸张,此种感受亲历才会知道!),你只想坐下来,缓口气。而且车上人多的时候,站着的你还要担心别人挤到你,伤害到你和宝宝,可惜不够“突出”的腹部帮不了你啊,怎么办?

孕妇“被让座”有技巧

小编根据这么特殊的状况搜罗了一些方法,不要觉得邪门,不要觉得丢人,这仅仅是为了提高人们为孕妇让座的觉悟,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不要怕!Comeon!

本文为妈妈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链接回www.mama.cn,违者必究!

一、孕妇装穿起来

即使你的肚子不够大,即使你平时的衣服仍然可以穿,即使你平时的一些衣服宽松到就可以当孕妇装,但是!每天挤公交或者地铁的你完全可以穿上孕妇专门的服装:宽松甚至肥大,棉质,显眼的孕妇装标志……这些都会给带给车上的人一种讯息:“我是孕妇,我是孕妇……”再搭配上用手扶着后腰挺着肚子的动作,就不信没有人让座!

穿成这样何愁没有坐位

二、让司机或售票员帮忙

曾有新闻报道,有位公交车司机由于车上没有人给孕妇让座,拒绝开车前进的报道。孕妇如果确实不舒服需要座位又没有人让座,大可以跟司机或车上的售票员说明,让他们协助调节座位。司机发话谁敢不让?不让不开车看他们怎么办!

司机大哥吼一声胜过我们吼十声

三、实在不舒服可以直接求助

如果实在不舒服,可以直接和坐在坐位上的人说一说,一般了解情况后都会让座的。自己不知如何开口可以让和自己同行的人帮忙开口。这个一定要厚着脸皮,不要硬撑。

四、敢于表露自己的不舒服

上车之后没有人让座?那就用手撑自己的后腰,或者摸摸自己的肚子,假装抚慰自己肚子里的宝宝。如果你本来就想吐,那就大胆做呕吐状,如果你只是不舒服,也可以做呕吐状!这样不仅能让别人让座,而且!下一个影后就是你!

五、敢不敢让自己肚子“变大”

如果不是真怀孕可不许这样做哦

像电视剧里面一样,垫个东西把自己肚子变大,他们垫的什么竹箩筐、炒菜锅,我们放个小枕头就行了,肚子一大,目标就大了,被让座是十拿九稳的事。

六、直接给自己贴“我是孕妇”标签

我是孕妇可不可以照顾我

先前有新闻报道,有位孕妇穿着一件T恤,她的丈夫在上面手绘“请帮我照顾下,我老婆怀孕了。”的字样,还加了几个红色的心,被封为“史上最有爱老公”。怀孕了就应该受到特殊照顾,但是孕初期肚子不明显,那就自己贴点孕妇标签吧!

可以在衣服后背处手绘“我怀孕了,求照顾!”或者在衣服肚皮的地方写“谢谢大家照顾我妈妈。”或者做一个孕妇徽章给自己戴上,上面写类似“我是孕妇,需要照顾”的话。

七、另辟蹊径,不是只有公交 和地铁两种交通方式

1、打车,怀孕了可以搞特殊

打车无疑是最安全舒适的乘车方式,但价格比公交车和地铁要贵,作为孕妇可以偶尔搞特殊,实在不舒服就不要去挤公交了。但要注意上下班高峰期一般比较难打车。

今天你让座位给别人,明天别人也会让给你

2、搭顺风车

如果有车的同事或熟人跟自己是一条路线,可以商量搭乘顺风车。但事先一定要和别人约好时间地点,自己要守时,并且要付给一定的酬谢。

怎么样?知道孕妇在小腹平平又反应剧烈的孕早期怎样可以“被让座”了吧?而在平常,我们也应该把坐位让给需要的人。

我有妙招让你轻松教孩子算术

但是孩子太小,不可能有很好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兴趣,所以第一步:就是让他们有记忆和印象。这个方法就是不停的念给他们听,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我听过一句话,要让孩子记得某些事,要念5遍,虽然没有真的那么夸张,可是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说明让孩子去记忆一个东西是很难得的。言小猪(化名)现在数数能数到1,其中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学习,还有每天的坚持,这些都很重要。

第二步:让孩子认数。这个过程不容易,怎么样让虚幻的数字和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大脑需要一段时间。我们不妨这样,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响,比如说给孩子吃饼干要告诉他这是几个,喝水喝了几口,桌子上有几个茶杯,这些生活中的渗透是很重要的。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步骤需要的是很大的耐心和毅力,不停的告诉孩子,让这些数字化的东西影响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真正的对数字感兴趣。言小猪这段时间比较迷恋数字,喝水每次自己都要数,规定几口就喝几口,有时候不仅能达到让他多喝水的目的,也能锻炼他对数字的兴趣。

第三步:记忆算术。这一步可以和上面一步同时进行,就是不停的念那些加法表,从1+1=2开始,一直念到9+9=18。但是注重的还是1和2的这两排。让孩子先背过那些所谓的加法,让他们心里至少有一个“加”的概念。言小猪第一次就是先背过那些算式的,因为是孩子,所以只让他背了1的加法。

第四步:运用算术。这一步就需要孩子会真的把数字和实物对上了,这样比较容易理解算术的概念。从简单的1+1=2开始教他,比如拿出两个苹果,分别问他这是几个,然后说放在一起是几个?当然这个结果是要孩子亲自数出来的。孩子数正确以后告诉他这就是加,1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当然,动作要跟上哦,这样很重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基础,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加的概念,所以每天都要重复,需要很大的耐心。

第五,教算术小窍门。这个要分出来写的原因是有个小窍门,希望大家能注意起来。在孩子的眼里数学是很难的,也许1的加法还比较容易教,可以通过数手或者数物来达到。可是如果2以后呢,一只手可以比划2,可是另外一只手比划5以上的数字就有点困难了,那么怎么办呢,需要有一个方法。婆婆的方法是“叫大数”“数小数”,所谓的叫,要让孩子分清楚哪个大哪个小,然后让孩子叫一下大数,然后再引导孩子接着大数继续数后面的小数。例如:2+6=?首先要让孩子分出大小,然后用手比划2这个数字,让孩子喊出大的数字,然后引导孩子:6完了数什么呢?对,是7,然后呢,是8.那么2+6=8.这个过程当然也要动作跟上的哦。

目前言小猪其实也就学完了2的加法,所以我所了解的方法也就是这样了,如果哪位亲有不懂的可以再问,下次回家我再录个视频回来让大家分享。但是一定要记得一个关键:耐心是最重要的,对待孩子如果没有耐心就打不好基础,只有坚持才能让孩子的基础打得最好!

我有妙招让你轻松教孩子算术

但是孩子太小,不可能有很好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兴趣,所以第一步:就是让他们有记忆和印象。这个方法就是不停的念给他们听,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我听过一句话,要让孩子记得某些事,要念5遍,虽然没有真的那么夸张,可是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说明让孩子去记忆一个东西是很难得的。言小猪(化名)现在数数能数到1,其中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学习,还有每天的坚持,这些都很重要。

第二步:让孩子认数。这个过程不容易,怎么样让虚幻的数字和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大脑需要一段时间。我们不妨这样,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响,比如说给孩子吃饼干要告诉他这是几个,喝水喝了几口,桌子上有几个茶杯,这些生活中的渗透是很重要的。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步骤需要的是很大的耐心和毅力,不停的告诉孩子,让这些数字化的东西影响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真正的对数字感兴趣。言小猪这段时间比较迷恋数字,喝水每次自己都要数,规定几口就喝几口,有时候不仅能达到让他多喝水的目的,也能锻炼他对数字的兴趣。

第三步:记忆算术。这一步可以和上面一步同时进行,就是不停的念那些加法表,从1+1=2开始,一直念到9+9=18。但是注重的还是1和2的这两排。让孩子先背过那些所谓的加法,让他们心里至少有一个“加”的概念。言小猪第一次就是先背过那些算式的,因为是孩子,所以只让他背了1的加法。

第四步:运用算术。这一步就需要孩子会真的把数字和实物对上了,这样比较容易理解算术的概念。从简单的1+1=2开始教他,比如拿出两个苹果,分别问他这是几个,然后说放在一起是几个?当然这个结果是要孩子亲自数出来的。孩子数正确以后告诉他这就是加,1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当然,动作要跟上哦,这样很重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基础,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加的概念,所以每天都要重复,需要很大的耐心。

第五,教算术小窍门。这个要分出来写的原因是有个小窍门,希望大家能注意起来。在孩子的眼里数学是很难的,也许1的加法还比较容易教,可以通过数手或者数物来达到。可是如果2以后呢,一只手可以比划2,可是另外一只手比划5以上的数字就有点困难了,那么怎么办呢,需要有一个方法。婆婆的方法是“叫大数”“数小数”,所谓的叫,要让孩子分清楚哪个大哪个小,然后让孩子叫一下大数,然后再引导孩子接着大数继续数后面的小数。例如:2+6=?首先要让孩子分出大小,然后用手比划2这个数字,让孩子喊出大的数字,然后引导孩子:6完了数什么呢?对,是7,然后呢,是8.那么2+6=8.这个过程当然也要动作跟上的哦。

目前言小猪其实也就学完了2的加法,所以我所了解的方法也就是这样了,如果哪位亲有不懂的可以再问,下次回家我再录个视频回来让大家分享。但是一定要记得一个关键:耐心是最重要的,对待孩子如果没有耐心就打不好基础,只有坚持才能让孩子的基础打得最好!

本文Hash:78364e9e32ccd35116c8f9796ba10c09ba0aa26a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