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积为什么会发热

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食积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时常会听到一些孩子的妈妈诉说,孩子因为乳食过量而出现发热。小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的许多功能还没有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薄弱,消化液分泌的少,胃肠道的吸收能力较差。

而小儿时期乳食又不能自节,如果家长对喂养稍有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乳食入胃以后,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滞于胃肠,会损伤脾胃而形成食积。

乳食积滞日久,会郁而化热,热与积滞相合,会产生内热,内热不能及时排除,势必会外发而导致发热。同时还伴有腹胀腹痛、嗳气、大便酸臭、排便不畅等症状,有的患儿还会伴有烦躁不安、睡眠不实、容易出汗等表现。

小儿食积发热一般热势不会太高,多表现为低热,口渴。对这种发热的治疗,应抓住病机本质,着重在于消导食积,食积得以消导,发热会自然而退。常用消导食积的中药有:鸡内金、神曲、麦芽、焦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半夏、炒枳壳、木香等。

对内热较重的患儿可加用黄连、生石膏、炒山栀、连翘等。此外,还可以用中医的推拿、捏脊等方法治疗,效果也很好。

需要提示孩子的妈妈,对小儿的喂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最好定时、定量,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不要过多进食肉类食品,要多吃青菜和水果。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发生食积。孩子一旦出现食积发热,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也不必急于应用退热剂,最好请中医来治疗。

小儿中暑为什么会发热

在炎热的夏季,时常会有一些孩子发生中暑。中暑是由于小儿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较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水盐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小儿为什么容易发生中暑呢?中暑为什么会发热呢?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这种恒定的体温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内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再加上通风不良,人体的辐射与传导对流散热方式发生障碍,外界温度反而通过辐射使体温升高,这时就主要依靠出汗蒸发方式散热。但当高温、高湿环境同时存在,出汗蒸发散热也受到影响,而使体内余热大量蓄积,体温便迅速升高。体温升高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蛋白质和糖类代谢亢进,体内产热增多,这样又会促使体温升高。下丘脑受高温影响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大量出汗又会使机体失水失盐,可使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衰竭。超高热中暑会引起脑膜血管充血和脑水肿,也会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小儿中暑时,最先表现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可达38℃-39℃,严重者甚至可达41℃,中暑患儿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久,预后就越差。因此,迅速降温是中暑治疗的关键。

小儿为什么会出现脱水热

新生儿脱水热是由于新生儿机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的发热。当呼吸、皮肤及大小便失去的水分超过了喂哺新生儿所得的液体量时,即可发生脱水热。当天气干燥与炎热,或室温过高、保暖过度时,均可使新生儿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如补充供给不足,即可致发热。

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于出生后2-4天。新生儿可表现烦躁不安及啼哭,但一般情况尚可。无感染中毒症状,体温可突然升高,有时可达39-4度,体重可下降,前囟稍凹陷,口唇粘膜干燥,皮肤弹性较差,尿量减少,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其他疾病,供给足量水分后体温迅速下降。

发热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能吃奶,精神状态也好。有个别小儿有轻度烦渴、不安、尿少。但是,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仅多喂几次葡萄糖水或白开水即可。

如仍不退烧者,可以用稀释一倍的75%的酒精擦腋、颈或大腿根部血管,热即可退。

小儿在出现脱水热的同时,往往伴有体重下降,这是由于小儿初生2-3天内进食少,加上呼吸、出汗、排便等显性和不显性的丢失、收入失稀所致。但体重的下降,一般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叫做“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小儿进食正常以后,体重会很快回升。

如果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而且回升较缓慢,则是不正常的。应查明原因,看是否有、拉烯入量不足或感染等病理因素,并及时予以治疗。

可注意观察他们的睡眠与排尿情况。发现婴儿未到喂奶时间就哭闹不停,睡眠不安或排尿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排尿量多,同时还伴有发热、口唇干燥、情绪烦躁等症状,那就可能是因缺少水所致的脱水热。这时就要及时给婴儿喂水,最好在两次喂奶中间喂些.5%的淡盐开水,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夏季更应多喂些淡盐水,以免发生脱水热。当然,喂水要注意清洁卫生,要新鲜,喝水用的奶瓶、奶嘴及水杯更要定时清洗消毒,以免传染疾病。

这是因为水是人体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儿体重的8%是水,婴儿体重的7%是水。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代谢,都需要水的参加。比如,食物的消化、吸收要靠各种消化液、消化酶,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水;营养物质及氧的运输是靠血液完成的,血液中的大部分是水;正常体温的调节,主要靠体液的循环和汗液蒸发,这也离不开水的作用;就连肌肉、关节、内脏活动时的润滑剂也由水组成,可见水在体内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体内比成人需要更多的水分。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量为15毫升,2岁以上的孩子至少也要1毫升。这些需要的水分除由进食供给外,还需要另外补充。

夏天气温高,婴儿排出大量的汗液,需要比其它季节补充更多的水。据测定,体温每升高1℃,体内的水分就要蒸发掉1%。这时如果不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就会发生脱水而发热,严重者甚至发生。由于婴儿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加上又不会说话,即使出现不适,也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有的年轻父母缺乏经验,往往以为孩子哭闹就是肚子饿了,于是就迫不及待地给他们吃奶、喂奶粉、粉糕或糖水,结果因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过多,水分相对不足,导致体内细胞缺水。这时孩子的体温就会升得更高,哭闹得更厉害。

本文Hash:85319d6b48af3103e54c7280e027afb05c509b4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