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易中铅毒揭密

  研究表明,儿童发生铅中毒的机会超过成人30多倍。

  通常人们是以铅尘的形式大量摄入铅的。吸入的铅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成人可以通过正常的生理反应――――吐痰排出去大部分,而儿童由于发育不成熟,形不成这种反应,就全吸收入人体了。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决定了儿童吸铅多,排铅少:

  1、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铅从口入;

  2、儿童对食物和氧的需求量大,铅摄入多;

  3、儿童组织稚嫩,铅毒极易透过肺和胃肠吸收入血;

  4、80%以上的铅流动在离地面1米以下,这正好是儿童的生活圈;

  5、儿童经肾脏仅能排除2/3的铅。

  儿童对铅毒的损害作用十分敏感。由于儿童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通透性大,血铅很容易透过脑屏障对大脑产生毒害。有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通过血脑屏障的铅量,小儿是成人的18倍。血脑屏障铅中毒的功能障碍严重后果之一是血管内的水分渗透人的大脑间质,引起脑水肿,从而使脑细胞调零,造成智能低下。如不及时清除铅毒,随着血脑屏障的发育完善,储留在脑中的铅便很难排除。最为可怕的是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永久性的。

我国儿童铅中毒大揭密

当前,各种对儿童铅中毒的宣传铺天盖地,“驱铅”、“铅魔”、“排铅”等字眼充斥某些平面媒体。到目前为止,遍布大中小城市的“铅防中心”、“排铅指导中心”等数不胜数。早在去年下半年,北京就出现过大面积的“血铅筛查”,许多孩子服用了“排铅保健品”。

在上海,“免费测铅”的网点多达数十个,以此推销“驱铅保健品”的保健品的厂商有7——8家。上海某繁华地带的商务楼,一层楼面就有2家“排铅中心”,推销的排铅保健品一个疗程花费最高达4、5千元,而且生意兴隆。

面对愈演愈烈的“铅恐慌”,针对“大多数儿童需要排铅”的误导宣传,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教授表示:我国儿童的铅中毒状况被有意夸大和利用,实际需要使用药物乃至住院治疗的儿童比例不到1%。

揭开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真相

铅中毒被称为儿童的隐型杀手。通常认为0—6岁的儿童对铅的毒性高度敏感,以后随着年龄增大,对铅毒性的抵抗力也就越强。

近年来,儿童铅中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一般来说,重度以上铅中毒,也就是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以上时,可对儿童全身多系统造成损害:如损害造血系统引起严重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导致严重腹绞痛、便秘和恶心呕吐;损害神经系统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产生头晕、头疼,甚至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昏迷和死亡等。

中度儿童铅中毒,可能产生轻微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儿童产生冲动、暴力、孤癖等异常行为;损害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干扰儿童体内维生素D代谢,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影响体格生长;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处于这一水平还可增加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甚至损害成年后的生育能力等。

对于轻度铅中毒儿童,大量的研究证实:这样的血铅水平仍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等存在一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智商要下降6——8分。

经过10年的努力,尤其是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北京、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从1997年起率先推广使用无铅汽油,环境中的铅浓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上海市1998年就实现了城市家庭液化气率100%的目标,意味着消除了因家庭燃烧煤所造成的室内小环境铅污染。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在50—90微克/升,高于100微克/升的比例在10——40%,而高于200微克/升的比例小于1——2%,儿童血铅水平高于450微克/升、需要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的比例则更低。

某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是我国开展铅中毒研究和临床防治的主要机构。很多孩子在忧心如焚的父母携带下前来门诊就医,他们曾经在一些商业单位接受免费测铅,查出孩子体内铅含量“严重超标”,并被告知需要接受所谓的治疗或者服用数千元一个疗程的保健品。

但经过正规的静脉血铅检查,这些孩子的血铅90%以上均在目前公认的可接受范围内。在最近两年铅中毒专家门诊就诊的近3000个孩子中,真正需要排铅治疗的只有8个。

沈晓明教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铅”世界内,铅几乎无处不在。目前出现的夸大“铅中毒”的现象,不排除有些企业出于经济利 的目的。

制造“铅恐慌”的三招手段

在鱼龙混杂的队伍中,某些厂商甚至医疗机构是通过怎样的招数,利用铅中毒“生财有道”的呢?

第一招:“地毯式”广告轰炸

在各种报纸和广播中进行大量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免费测铅”广告宣传,并在广告中罗列10条左右的铅中毒非特异性表现,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吃饭不香”、“听力、视力下降”、“学习不好”、“腹部疼痛”、“免疫能力下降,易感冒”等。这些非典型的表现总能让父母对上几条,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第二招:不恰当检测方法测铅

如采用国际上已经淘汰的儿童铅中毒筛查指标——锌卟呤法,或是对诊断铅中毒完全没有意义的尿铅、发铅检测。即使少数地方提供血铅检测,也多为“一滴血”末梢血铅检测。而要确诊孩子是否真的铅中毒,应该采用测静脉血铅的方法。

第三招:更改铅中毒诊断标准

提出只要血铅超过30微克/升就是超标,就要驱铅。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儿童都得驱铅,服用保健品的适用人群就大大增加,甚至要高达90%以上!

目前全球公认的儿童铅中毒标准为:血铅100—199微克/升为轻度铅中毒,200—449微克/升为中度铅中毒,450—699微克/升是重度铅中毒,高于或等于700微克/升是极重度铅中毒。

事实上,只有部分血铅为250—449微克/升的儿童才需要进行药物排铅,血铅水平在450微克/升以上的儿童则通常需要住院进行药物驱铅治疗。血铅在100—249微克/升之间的轻中度患儿完全不用服药或吃保健品,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防治细节就可以不治而愈。

炼就识别“铅中毒”的慧眼

某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颜崇淮教授,通过对四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后表示:父母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一方面应考察家庭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如果两方面的情况都有可能与铅中毒有关,才需要带孩子去测铅。

病例一:患儿李某,男,6岁,活泼好动,精力过人,平时吃饭挑食,爱啃咬指甲,几年都未剪指甲,饭前还不爱洗手,即使洗手也不用肥皂,父亲和祖父均吸烟。经静脉血铅测定为112微克/升,诊断为轻度铅中毒。医院通过高危因素分析,并进行行为指导和营养指导,纠正了孩子啃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孩子饭前洗手也认真了。大人在家中尽可能避免了孩子被动吸烟,同时纠正孩子挑食的习惯,每天喝两杯牛奶,保持均衡营养。3个月后复查,血铅为73微克/升。

病例二:患儿王某,女,4岁,无任何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口齿伶俐,智商测试在正常范围。经静脉血铅检测为169微克/升,诊断为轻度铅中毒。病史询问获悉家里平时爱吃皮蛋,孩子也经常吃,家中皮蛋有多种吃法,几乎每周要吃几次皮蛋瘦肉粥。在医生的建议下,

停止给孩子吃皮蛋,未经任何驱铅药物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铅水平下降到86微克/升(有些皮蛋中含铅量很高,特别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添加剂中含氧化铅)。

病例三:某男性患儿,10岁,患皮肤病3年,连续服用中医诊所自制的胶囊治疗1年半,时常出现便秘、腹痛、头晕,并伴有贫血。医生检查发现他有牙齿铅线,血铅水平350微克/升。经测定,孩子服用的一种胶囊中铅的含量非常高,诊断为慢性药物性铅中毒(中度)。立即停止服用此种中药(部分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含有高浓度的铅,长期服用会导致铅中毒),经驱铅试验检查呈阳性,后 一个疗程的排铅治疗后血铅水平下降到173微克/升。患儿现便秘、腹痛消失,贫血治愈。

病例四:某男孩5岁,父母均在一小型蓄电池回收工厂工作,回收蓄电池中的铅板,生产铅锭。自孩子出生半年后,全家吃住在厂里,孩子会走路后就天天在车间玩耍,现读幼儿园小班,不会数1-10,语言表达不清,智力明显落后,幼儿园体检时发现血红蛋白只有80克/升,曾因不明原因的剧烈腹绞痛住院诊治。来院体检发现有明显的牙齿铅线,智商检测结果明显偏低,X光片发现骨头上也有典型铅线,血铅784微克/升,诊断为极重度铅中毒,孩子立即住院治疗。经两个疗程后症状改善出院,但由于血铅水平还有可能反弹,仍需持续治疗。

远离“铅恐慌”的科学方案

如今,形形色色的“防铅”、“排铅”活动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蕴藏巨大商业利益的“新兴产业”。沈晓明教授等却为此泼起冷水: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药物排铅治疗,一个疗程药费在百元左右;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最有效的防治儿童铅中毒的方法是健康教育和生活中的行为干预,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

国际上公认,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时才需要进行药物驱铅,血铅水平在250——449微克/升的儿童、如果排铅试验阳性也可以进行驱铅治疗,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脱离一切铅污染源。对无需使用药物驱铅的儿童滥用药物,结果有害无益;服用保健品同样需要十分慎重,因为许多此类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在促进消化道内铅的吸收。

由于铅在儿童血液中的半衰期为1个月左右,理论上讲,对于轻中度铅中毒儿童,只要切断了铅进入体内的途径,防止进一步接触铅和吸收铅,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月后患儿的血铅水平将减少一半;两个月后将只有原来的25%,而不需要用任何药物。

哪些儿童更易铅中毒

按照该院的调查显示,0~6岁儿童铅中毒流行率达42。7%,其中以Ⅰ-Ⅱ级的轻度铅中毒为主,症状多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Ⅲ级铅中毒数量则极其少,症状表现为智商、身高下降。

Ⅰ-Ⅱ级轻度铅中毒者居多

据执行该调查的主任医师提醒,对于铅中毒只能从铅源头上进行预防,药物排铅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平时儿童尽量避免使用铅袋装制品,而准备生产的女性在怀孕之前最好先做血铅检测,以免通过脐带将铅带给婴儿。

据介绍,通过对457名0~6岁的儿童进行血铅检测时发现,该年龄段儿童铅中毒流行率竟高达42。7%。一般轻度铅中毒的儿童行为上多表现出多动、厌食、智商下降、限制身高等症状。

此次根据工业污染的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代表性,选择了三个镇城乡共6间托儿所幼儿园349名儿童以及108个新生儿的脐血进行检测,并由家长填写儿童铅中毒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城镇儿童比农村儿童的血铅水平要偏高,而铅中毒水平大约高出6。8个百分点,脐血铅超标达42。6%。在此次参与检测的人群中,Ⅱ级铅中毒113人,Ⅲ级铅中毒82人。

工业污染为主要污染源

为了解环境铅污染情况,此次执行医师重点采集了四方面的样品,车流量大的大街边、主干公路边尘土及乡间田边泥土;工业区污水、鱼塘及乡村河涌水;铅袋与塑料袋外用药膏;3个加油站汽油等进行检测铅含量。

经检测,发现工业污染、鱼塘水,交通主干道、大街边尘土含铅量高,是主要的铅污染源,而且铅袋装药膏等包装中含铅量明显偏高。

而城镇儿童平均血铅浓度及铅中毒发生率略高于农村,这可能与工业化等有关。

血铅水平“涨跌”4岁是分界线

据调查人员介绍,该研究还发现4岁以前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4岁以后则又渐渐降低。其主要原因是4岁后的儿童消化道屏障功能逐渐健全,对铅吸收减少。

专家说法

轻度铅中毒勿恐慌

孕前先做血铅检测

铅是多系统、多亲和性毒物,对胎儿、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行为、智力的发育与潜能的发展等可产生不可逆的损害。相关医师认为,Ⅰ-Ⅱ级的轻度铅中毒比较常见,一般症状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Ⅲ级铅中毒数量则极其少,其症状表现为智商、身高下降等,但家长没必要恐慌。可从生活中找出铅源头进行杜绝。

按照调查,儿童可从五种源头上考虑并提前预防,包括父母从事铅暴露职业,下班前未洗头、洗澡、洗手、换衣服而将铅带回家;母亲对小儿不良行为习惯、饮食卫生等教育不当;常吃皮蛋、罐装食品及饮料,可能与采用铅锡焊缝造成罐装食品、饮料污染有关;儿童咬玩具、吮吸手指、进食前不常洗手等,直接将铅吃入消化道;家住车流量大的街边及公路边,将空气及灰尘中的铅经呼吸道吸入人体。

产前铅暴露对孩子影响大

“爸爸妈妈经常接触铅暴露的物品很容易影响到小孩,看似健康的准妈妈也有可能将铅通过脐带血带给婴儿。”据研究人员介绍,产前铅暴露比产后铅暴露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从接受调查的家长问卷调查显示,此次42。6%的新生儿脐血铅已达中毒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母亲与家庭成员从事铅暴露职业以及与环境、食品铅污染有关。因此,相关医师建议,准备生产的女性在怀孕前最好先做血铅检测,以免通过脐带将铅带给婴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暂时脱离铅污染暴露的环境

本文Hash:982de289a0d0ac07590e283cb201679a0ef81b39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