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哭闹可能是疾病的先兆

宝宝啼哭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或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常以哭闹表达要求或痛苦,

最近,不少年轻家长抱怨,宝宝乖巧的时候很可爱,可最近不知为啥哭闹不停、老抓喉咙、烦躁不安,不愿吃饭。粗心的父母以为宝宝在闹脾气,自己干着急,直到宝宝出现了咳嗽、低烧才警觉宝宝生病了。

专家提醒,早晚温差大,宝宝容易受凉,诱发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由于宝宝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只能通过哭闹来传达,当小儿经常出现莫名哭闹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可能是宝宝生病了。

宝宝经常哭闹可能是疾病的先兆

据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陆瑾主任中医师介绍,初冬季节,天气的骤变,温差较大,是扁桃体发炎、支气管炎、哮喘、感冒等疾病的高发期,一些婴幼儿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只有通过哭闹。

还有些稍大点儿童因为害怕吃药打针,故意不说,粗心的家长往往忽视宝宝身体的症状,等到发展到比较严重时就医,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陆主任指出,一些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出现咳嗽、低热反复发作现象,家长很担心,急切找药恨不得一下子就能把宝宝治好,但过了发作期,又以为万事大吉。事实上,没有症状的缓解期治疗更为关键,运用耳压、艾灸等方法健脾益肺,往往能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频率。此外,考虑到婴幼儿皮肤比较娇嫩,两岁以上儿童比较适合艾灸、拔火罐等方法。

专家提醒,感冒容易导致扁桃体发炎,很多家长认为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就可以赶走疾病,事实上儿童一般属于阳热体质,加上好动,容易出汗,层层衣服包裹着汗水的小身体,冷风一吹很容易诱发感冒,不注意就会导致扁桃体发炎。

小编总结:宝宝哭闹时,应首先鉴别哭为病理性或非病理性。对于一时难以鉴别者,应继续观察哭的性质,规律和伴随症状等,细心查找原因。

宝宝莫名大哭可能是先心病的警报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婴儿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动不安等,而且很难被“安抚”下来。专家称,不要以为这是婴儿“不懂事”,这些行为预示着他们的心脏可能有问题。

宝宝莫名大哭可能是先心病的警报

据相关资料统计,先天性心脏病如今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怀孕后的头三个月是胎儿心脏内结构发育成形的关键时期,此时不能有任何干扰,如果在发育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心内结构发育出现停顿、混乱或出生后应该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即可形成心脏内出现缺损、各部分连接异常、发育不良、闭锁或出现异常通道,即为先天性心脏病。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加上没有经过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一岁时有一半死亡,到两岁时有2/3死亡。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该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

婴儿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动不安等,而且很难被“安抚”下来。专家称,不要以为这是婴儿“不懂事”,这些行为预示着他们的心脏可能有问题。平时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就应警惕患有先心病:

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皮肤持续地出现紫绀,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能走路的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较年长的小儿手指及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较差,平素多汗、口周发青、咯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孩子出现胸痛、晕厥。

小编总结: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确诊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旦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应尽早去心脏外科就诊,由医生决定手术时机,现在心脏外科发展很快,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宝宝睡觉异常表现可能是疾病的预示!

玩耍了一天的宝宝终于进入梦乡了,妈妈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妈妈看着宝宝睡着的样子,充满着满足感和幸福感。但是你可别开心得太早,宝宝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象,这可能告诉你“我生病了”,那哪些异象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一、宝宝睡觉打呼噜

有的宝宝在入睡之后,很快就打起了小呼噜。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宝宝睡得香才这样,可要注意了:打呼噜并不意味着宝宝睡得香、睡得沉,而是疾病信号。

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朱晓华介绍,宝宝的呼吸道不通畅才会出现打鼾。呼吸道不通畅,就会造成宝宝在睡眠时大脑慢性缺氧,导致宝宝第二天困倦嗜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和智力发育。

宝宝睡觉打鼾

应对措施:

睡觉时姿势不对,可能造成宝宝打呼噜。这种情况引起的打呼噜,只要别让宝宝枕头太高,注意不要让宝宝的脖子“窝”住就可以了。但如果经常打呼噜,那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暂停,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就诊。

可以让宝宝在医院睡一夜,做一次睡眠呼吸检测,看看血氧饱和度啊、脑电图啊。如果睡眠中血氧饱和度低于某个指标,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去掉影响呼吸道通畅的组织。

二、宝宝睡觉易惊醒

忙了一天之后,只有等宝宝睡着了,妈妈才能松口气,让自己休息。谁知道有些宝宝,睡觉时不老实,容易惊醒、喜欢来回翻腾,搞得妈妈休息也不踏实。其实,这也是宝宝在告诉妈妈:我不舒服了。

朱晓华说,如果宝宝睡着后来回翻腾或哭闹,妈妈首先要看看宝宝的睡眠环境是不是舒适,比如说是不是冷了或热了,被子是不是裹得太紧了,光线是不是太强,周围是不是太吵,等等。如果排除这些外在原因,宝宝睡觉不踏实,就可能是缺钙导致的。

宝宝睡觉容易惊醒

应对措施:

缺钙会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加,让宝宝睡觉时稳。缺钙的宝宝还容易夜惊、多汗、烦躁、哭闹,出牙晚而少,严重的还有肋骨外翻。这样的宝宝,需要补充钙质,平时可以多晒太阳,夏天在阴凉处接受太阳照射,两岁以下的孩子还要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以帮助钙质吸收。

另外,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让孩子再做大量活动,或做一些容易引起宝宝情绪兴奋的事,以免宝宝睡觉前过度兴奋,身体休息了,大脑还处在兴奋中,影响睡眠质量。

三、宝宝睡觉吮手指

宝宝在睡觉时总是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才能睡得安稳,也是让不少妈妈头疼的问题。育儿专家说,嘴里咬着东西睡觉,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宝宝睡觉吮手指

朱晓华介绍,断奶过急、妈妈过早上班,都会造成宝宝缺乏安全感;如果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宝宝渴望爱抚的正常心理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宝宝来说,某个阶段照看人的突然改变,或者送入幼儿园后对环境不适应,都会造成安全感的缺乏。心理上的问题,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喜欢咬手指头、喜欢咬着东西睡觉,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

但是这种安慰,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宝宝的健康。一是不卫生,容易让致病细菌“病从口入”;二是会影响到宝宝的牙齿和颌面部发育,影响外貌,妈妈切不可掉以轻心。

应对措施:

对于这种宝宝,最好的办法是“替代治疗”。不要批评孩子,强化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可以让宝宝手里拿个小玩具啊,或者抱一个玩具入睡,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但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增 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陪陪宝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文Hash:93a7d3e9fcaa8a3572b8381b6967df27345d08c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