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肠炎的致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肠炎是肠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少数孩子还会出现呕吐和肠道出血。肠炎发生时经常是“来势汹汹”,令人又着急又不知如何应对。现在,对它来个全程解析吧。

病毒、细菌——最主要致病原因

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病菌后引起的,导致肠炎的病菌种类繁多,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不过,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由细菌引发的肠炎则症状较重,其中常见细菌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阿米巴等寄生虫、霉菌、真菌等也能导致肠炎。另外,某些药物也能引起肠炎,如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炎。

致病的病菌大多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餐具或直接通过手进入人体。由于致病的病菌种类繁多,虽然有针对某些病毒和细菌的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但目前大多数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进行主动免疫。因此,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以及预防被这些病菌感染,是预防肠炎发生的重要环节。

洗手——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是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经常洗手,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所沾染的各种病菌,不仅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也切断了病菌传播的途径。另外,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也很重要。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充分清洗并尽量去除外皮;食物准备过程中必须做到生熟分开。

还要提醒家长的一点是,要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和冰箱中的食物,千万不要把冰箱当作保险箱,以为食物放进冰箱就没问题了。

季节、性状——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医生诊断肠炎主要是根据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以及肠炎发生的季节、腹泻的大便性状来大致判断引起肠炎的原因。

出现的2岁以下孩子的流行性腹泻,粪便呈蛋花样或白色水样,那么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大;如肠炎发生在夏季,则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可能性大;如果大便中含有黏液、脓血,则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等。

当发生严重肠炎或局部有传染性肠炎流行时,需要做大便培养和病毒分离等检查,以明确致病微生物,同时选择敏感的药物。

止泻——不能马上进行

看到孩子腹泻,家长都迫切地想马上止泻。其实,医生一般不主张马上使用止泻药物,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延迟病菌从孩子的体内排出,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大多数孩子的肠炎都属于中轻度,可以在家中护理。但是当肠炎伴发严重的全身症状,如高热持续不退,呕吐频繁,腹泻严重并持续,大便带脓血,出现口唇干燥、小便减少等脱水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发生肠炎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脱水的症状,如出现精神萎靡、前囟凹陷、连续6个小时没有小便,必须马上去医院。

脱水——最容易出现的“副产品”

肠炎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容易出现脱水,所以,预防和治疗脱水是肠炎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足水分。口服补液盐适合在家庭中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肠炎患儿脱水,可以少量多次地让孩子喝,特别是在每次腹泻或呕吐后,要让孩子喝10~15毫升。

在肠炎腹泻时和腹泻后的短时间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可以减轻和缩短腹泻病程,预防再次发生感染性肠炎腹泻,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等大力推广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禁食——没 必要

在孩子腹泻期间,不必禁食和限制饮食,而应该基本保持原来的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一般也不需要换奶,除非发生迁延性腹泻,也就是腹泻持续7~10天以上,才需要暂时改用抗腹泻配方奶。已经添加辅助食品的孩子,可以继续喂辅食,但要适当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

在肠炎发病初期,孩子食欲会明显减退,特别是伴有呕吐的孩子。此时不必强迫孩子进食,但要保证水分的供应,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地饮用口服补液盐或者白开水。不要喝甜饮料,纯果汁要稀释4倍以上才可以让孩子饮用,否则有加重腹泻的可能。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很多宝宝,都喜欢这样“浪费”妈妈的乳汁,好不容易吮吸过去,又一不小心吐了出来,让妈妈惊慌失措。有些宝宝吐奶,是因为喂奶时候喝得太饱,又忽然从抱着的姿势换成了躺着,于是,水满则溢,奶水就又淌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新妈妈要注意,不要喂奶结束后就把宝宝平放在床上,可以再抱一会。但也不要抱着宝宝四处乱转,因为,如果晃动太大,同样会导致宝宝吐奶。

当然,新生儿吐奶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胃和喉咙的发育还不完全。新生儿的胃部跟成人相比,呈现水平状,对食物的“收留”能力低于成年人。

而且,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器官,贲门。贲门是胃部的“门神”,守在胃的入口,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当我们进餐的食物进入胃部,贲门就会很自觉得收紧.以防食物倒流。可是,新生儿的贲门还不能收放自如,有时候,“门”关得不够紧,到了胃的乳汁,就又原路返回,被宝宝吐出去了。

而且,由于宝宝吸奶时候,很容易把空气一起吸进去,造成胃部不适,再加上引发的打嗝,或者身体的摇晃,也很有可能导致宝宝吐奶。

预防吐奶,首先是,在宝宝吸吮乳头或者奶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含入过多的空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可以让宝宝含得深入一点,而选择奶嘴的时候,则要注意,奶嘴和奶嘴上的孔,都要大小适宜。

如果宝宝吐奶,新妈妈要提高警惕,把宝宝的上身提高,不要让吐出的奶汁进入气管,以免引起窒息。孩子吐奶之后,体力和脸色都会变得不是很好,在半个小时之内,妈妈不要再给宝宝喂食,以免造成胃的负荷,导致再次呕吐。半个小时之后,可以尝试给宝宝喂一点温水,不要太急。等宝宝的情况稳定下来了,妈妈可以慢慢重新给宝宝喂奶,不过要注意,分量要减少,让宝宝少食多餐,缓解消化器官的压力。

如果宝宝只是吐奶,没有其他的异常状况,新妈妈就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宝宝吐完奶后,有发烧、腹胀、拉稀等情况发生,就有可能是生病了,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

提示:宝宝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原因会引起宝宝腹泻。

你的宝宝拉肚子可能是病毒感染(比如胃肠炎)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寄生虫、抗生素或牛奶过敏等原因造成的。对大一些的宝宝来说,还可能是因为喝了太多果汁。

1、细菌感染。严重腹泻(有时伴有呕吐),同时有腹痛、血便、发烧,往往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

2、胃肠炎。可以引起婴儿、儿童和成人的腹泻。胃肠炎很常见,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

3、食物因素。喝太多果汁或太多含糖饮料也可能会使宝宝肚子不舒服,大便变稀;另一个是牛奶过敏。宝宝对牛奶过敏也能引起腹泻,有时候还能引起呕吐。

4、抗生素。如果宝宝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发生腹泻,可能与药物有关。

如果正确治疗,腹泻通常不会很严重。如果你的宝宝还不到3个月,一发生拉肚子就要立刻去看医生。如果宝宝3个月以上了,出现呕吐、脱水(如小便次数减少,尿的颜色加深,眼眶凹陷,不愿意喝水等)、大便带血或有黑便、发高烧或不愿意吃东西等现象,就需要去看医生。

二、对于宝宝感染性腹泻,可以做以下预防措施。

1、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以免着凉。不要带宝宝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公共场所。家中可用酸醋熏一下,不要与患腹泻病的患儿接触;

2、注意卫生。宝宝及其看护人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奶瓶、汤勺等食具使用前要用开水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玩具也要经常消毒;

3、注意宝宝的饮食起居,避免冷食、冷饮;

4、小心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能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5、母乳喂养。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肠道有害菌毒素,有预防肠道感染的作用,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

本文Hash:e856b6b93e4f90e5bc2267cf09326531c275089f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