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误诊耽误孩子一生

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患,目前我国有600万脑瘫患儿,新生儿脑瘫的比率从0.18%上升到0.59%,也就是说,每1000名婴儿就有5个脑瘫儿童。脑瘫儿常常有紧握拳、头后仰、肢体紧张发硬、用脚尖走路、剪刀步等异常姿势。如果由于家长不重视或医生不认识该病,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会造成孩子终生肢体残疾,白白耽误孩子的一生。

1、不相信自己孩子有病

9个月大的明明是父母瞒着爷爷奶奶偷偷抱来看病的,据妈妈说明明四五个月时头还竖不起来,如今扶他站立时他喜欢用脚尖着地。而孩子的奶奶却说:“我们明明眼睛忽闪忽闪的,逗他会笑,能有什么病?”可现实是残酷的,经检查他四肢肌张力高,有异常姿势,确诊为脑瘫。

专家点评:许多家长因缺乏育儿知识,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病的,等来就诊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康复期。作为父母应当了解正常孩子的发育月龄,如3个月孩子头能竖稳,4个月左右能翻身,5个月能主动伸手抓物等。

2、脑瘫儿误诊为“缺钙”

脑瘫误诊为缺钙是最常见的,秀秀1岁半时不会走,爷爷带她到当地就诊,一当地老专家告诉他孩子缺钙,可一直补钙到3岁,还是走不了,才到专业儿童康复机构就诊治疗。提起误诊,爷爷很气愤地说:“应该对下面的医生进行培训。发现不对劲,早点到大医院检查。”

专家点评:脑损伤的孩子往往存在钙磷代谢障碍,加之户外活动少,所以脑瘫合并“缺钙”是很常见的,但基层医生由于对这个病不了解,或没有做神经系统的检查,只看到缺钙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考虑到根本原因。

3、麻痹大意,侥幸等待

康康是个早产双胎儿,出生时才2千克。他6个月时因脖子软、抬不起头到医院看病,医生明确告诉他父母康康目前的表现,很可能是脑瘫,要抓紧时间治疗。康康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早产,要比别的孩子弱、发育晚一些,等他长长再看吧。结果到3岁,康康还不能坐,父母才急了,带他来看病,然而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点评:康康很可惜,如果第一次就诊时开始治疗,这个时候可能已完全康复了。现在治疗即使能康复,时间要花得更长,难度也增大了。存在这种侥幸心理的家长有很多。其实只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黄疸、难产、窒息等高危因素,运动发育落后的同时又伴有头后仰、拳头紧握、肢体发硬等神经学发育异常,一般就要引起警惕。

4、评估不准,过度诊断

杏杏4个月时因抬头不稳到某医院就诊,医生看后对其父母说孩子是重度脑瘫,将来可能残疾。回去以后,一家人抱头痛哭,寝食不安,经人介绍后到专业治疗中心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智力、听力、视力正常,仅有轻度运动落后和姿势反射有些异常,遂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经2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完全康复。

专家点评:孩子出生后6个月以内有轻度脑损伤表现,有的可自行恢复,不能轻易下脑瘫结论。中枢性协调障碍是指有轻微脑损伤的患儿还不能达到脑瘫的诊断标准,但有发展成脑瘫的可能。所以诊断脑瘫一定要到专业医院,经专家或专业医生进行系统的评估后才能确诊。

5、依赖医疗康复,忽视家庭康复

8个月的成成在一家医院治疗了3个月,头还是向后仰,手握拳很紧,两上肢内旋后伸。就诊时妈妈很随意地抱着他,对于他的异常姿势没有任何纠正和抑制。医生问她平时在家中给成成做了什么训练?怎么抱成成的?妈妈只有一句话“我什么也没有做,就这样抱的”。

专家点评:对于脑瘫患儿,特别要强调 疗康复、家庭康复和社会康复相结合。在医疗康复的同时,须指导家长掌握相关康复知识和训练手段。如抱成成这样的孩子时,就不要面对面地抱,要让孩子脸朝向前方,妈妈的胸部抵住孩子的头,双手抱起孩子,这样可控制孩子头后仰及上肢的后伸。

别让早教误区耽误孩子一生

早教是对孩子早期的学习及心理的启蒙,可以说是孩子受教育生涯的开端,在这个开端打好基础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早期教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以下就是其中8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别让早教误区耽误孩子一生

1、不准掰手指数数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 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别让早教误区耽误孩子一生

早教是对孩子早期的学习及心理的启蒙,可以说是孩子受教育生涯的开端,在这个开端打好基础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早期教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以下就是其中8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别让早教误区耽误孩子一生

1、不准掰手指数数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 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本文Hash:ef3c65c514ff2673106cc8178235b203217f54a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