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照顾好出牙期的宝宝

出牙前(0~6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牙床上光突突的,但是乳牙其实已经在里面孕育着了。这个时期,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给宝宝充足的营养。

妈妈要做的

多晒太阳

虽然大多数妈妈会“谈紫外线色变”,但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使宝宝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正是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当宝宝1个月大了,妈妈就应该多带宝宝外出晒太阳。

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后。出门前要为宝宝做好防晒准备;晒太阳时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如果是在室内晒太阳,就应将窗户打开,因为紫外线很难透过玻璃,让宝宝吸收到“营养”。

及时添加加辅食

宝宝4个月大后,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蛋黄、果泥、米粉都可逐渐给宝宝吃了。因为宝宝营养不良,就会妨碍乳牙的发育和生长。

诞生齿

如果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可不用管它,但要注意观察,有异常及时看医生。

出牙时(6个月)

这是父母要多观察宝宝口腔的时期,一不留神,小牙牙就露头了。但在出牙前,宝宝的表现也透露了秘密。

秘密1:流口水

由于婴儿唾液腺不发达,正常情况下口水量比较少。但在6~7个月时,你会发现宝宝的口水量突然多了起来,这就说明宝宝的口腔已经处于出牙状态。由于牙齿的萌出使牙床发痒,刺激唾液分泌量增加,而婴儿口腔的又不够深,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就出现了总是流口水的现象。

秘密2:吮手指和咬乳头

出牙期小孩爱咬妈妈乳头、奶嘴及自己的手指。这是由于牙齿萌出时,刺激牙龈充血、水肿,小孩总有牙床发痒等不适感所致。通过咬乳头,吮手指以解除发痒的不适感。

妈妈要做的

保持口腔清洁

宝宝的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牙床锻炼进行时

出牙时牙床痒,爱咬东西,此时父母可以给宝宝多提供磨牙食物,如饼干、水果条等,或者给宝宝使用牙咬胶。让宝宝的牙龈得到锻炼,有利于牙齿萌出,同时也能减轻出牙的不适症状。

安抚宝宝情绪

宝宝由于不适,爱烦燥、哭闹,此时父母可采取转移宝宝注意力的方法,比如给他一件新玩具,带宝宝看小朋友玩游戏等,尽量让宝宝忘掉不适。

出牙时可能出现的状况

发热: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8°C,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5°C,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腹泻:有些宝宝出牙时会有腹泻。当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停止给宝宝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烦躁:当出牙前的宝宝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一般只要给以磨牙饼让宝宝咬并转移其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

每个宝宝有自己的成长 间表,不能强求一致。儿保医生建议,只要不晚于10个月出牙都属正常,如果10个月仍无任何出牙的征兆,则应该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找到迟迟不出牙的原因。

出牙后

看着宝宝那一口可爱的小白牙,欣喜之余,千万不要以为牙齿长出来就万事OK了,正确的口腔护理,是日后宝宝拥有整洁、漂亮牙齿的关键。

妈妈要做的

正确的口腔清洁护理

宝宝吃过食物后,再喝些白开水,清洁口腔。每天早晚,妈妈最好用纱布裹手指,沾清水擦宝宝牙齿,养成爱牙的习惯。

为牙齿做保健操

有了牙齿,一定要利用它锻炼它,否则牙齿长不好。这时可以有意给孩子吃些较为粗糙、干硬或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烤馒头等等。这些食物在口中咀嚼,有明显的磨擦洁净作用,既可以刺激牙齿生长,还能增强牙周组织结构,使窝沟变浅,从而减少和防止龋齿发生。

不接触含糖类食物

不主张给宝宝吃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块。因为此时宝宝还不会自己清洁牙齿,吃糖后口腔酸度迅速增加,发酵产酸,溶解牙齿表面的钙和磷,易促进龋齿的形成。

不含奶瓶睡觉

还要避免婴儿含奶头睡觉。孩子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大大减少,留在口腔的奶汁便为腐蚀性细菌繁殖提供了充分养料,反而助长了龋齿形成。

不可嚼食喂宝宝

患有龋齿的家长,不可用嘴嚼食物喂给孩子,以免将自己口腔中容易引起龋齿的细菌传播至孩子口中(顺便说明,因为不卫生,即使无龋齿,也不宜如此)。孩子1岁半左右,即可教他们饮食后或睡前用温开水刷牙或漱口。2~3岁的孩子,20颗乳牙出齐后,应该培养刷牙习惯,注意方法正确:刷牙时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将牙齿前后、内外都刷到。晚上刷牙后、睡眠前不吃糖果和其它甜零食。小婴幼儿可由家长用清洁纱布或棉签擦洗牙齿。一旦发现孩子乳牙龋洞应给予及时治疗。

爸妈如何照顾正在出牙的宝宝

爸妈如何照顾正在出牙的宝宝?这是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幼儿乳牙护理非常重要,但却被很多父母所忽略。如果牙齿不好,会影响幼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妨碍健康成长,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容貌和发音。

人一生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乳牙总共有2颗,出牙有先后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腭的2颗中切牙,然后是上腭的2颗中切牙。出第一颗牙的月龄每个婴儿都不一样,早的4个月就开始了,迟的要到1~12个月,平均是在7~8月龄时出牙,以后陆续萌出,到2岁半时2颗乳牙出齐,6岁以后开始脱乳牙换恒牙。

一般地讲,只要在周岁前能萌出第一颗牙齿来,就不算出牙太迟。

如果1岁后还未出牙,就应该去检查是否有缺钙、缺碘等毛病。因此,父母在平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补钙和补碘。

婴幼儿乳牙的好坏取决于母亲妊娠期的营养。无论乳牙或恒牙,在形成过程中都不可缺少下列元素:钙和磷(推荐食物:奶酪、鱼肉、海产品等)、维生素D(推荐食物:鱼、蛋、香菇等)、维生素C(推荐食物: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B(推荐食物:柠檬、谷物、芋类等)、维生素A(推荐食物:紫菜、胡萝卜、青椒等)。因此,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亲、以及长牙期的幼儿都应多吃富含上述元素的食物,做到膳食平衡,以保证和促进幼儿乳牙的健康发育。

如何照顾出牙期的宝宝

导读:  刚出生的宝宝,牙床上光突突的,但是乳牙其实已经在里面孕育着了。这个时期,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给宝宝充足的营养。
刚出生的宝宝,牙床上光突突的,但是乳牙其实已经在里面孕育着了。这个时期,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给宝宝充足的营养。

  出牙前(0~6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牙床上光突突的,但是乳牙其实已经在里面孕育着了。这个时期,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给宝宝充足的营养。

  妈妈要做的

  多晒太阳

  虽然大多数妈妈会“谈紫外线色变”,但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使宝宝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正是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当宝宝1个月大了,妈妈就应该多带宝宝外出晒太阳。

  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后。出门前要为宝宝做好防晒准备;晒太阳时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如果是在室内晒太阳,就应将窗户打开,因为紫外线很难透过玻璃,让宝宝吸收到“营养”。

  及时添加加辅食

  宝宝4个月大后,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蛋黄、果泥、米粉都可逐渐给宝宝吃了。因为宝宝营养不良,就会妨碍乳牙的发育和生长。

  诞生齿

  如果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可不用管它,但要注意观察,有异常及时看医生。

  出牙时(6个月)

  这是父母要多观察宝宝口腔的时期,一不留神,小牙牙就露头了。但在出牙前,宝宝的表现也透露了秘密。

  秘密1

  由于婴儿唾液腺不发达,正常情况下口水量比较少。但在6~7个月时,你会发现宝宝的口水量突然多了起来,这就说明宝宝的口腔已经处于出牙状态。由于牙齿的萌出使牙床发痒,刺激唾液分泌量增加,而婴儿口腔的又不够深,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就出现了总是流口水的现象。

  秘密2

  出牙期小孩爱咬妈妈乳头、奶嘴及自己的手指。这是由于牙齿萌出时,刺激牙龈充血、水肿,小孩总有牙床发痒等不适感所致。通过咬乳头,吮手指以解除发痒的不适感。

  妈妈要做的

  保持口腔清洁

  宝宝的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牙床锻炼进行时

  出牙时牙床痒,爱咬东西,此时父母可以给宝宝多提供磨牙食物,如饼干、水果条等,或者给宝宝使用牙咬胶。让宝宝的牙龈得到锻炼,有利于牙齿萌出,同时也能减轻出牙的不适症状。

  安抚宝宝情绪

  宝宝由于不适,爱烦燥、哭闹,此时父母可采取转移宝宝注意力的方法,比如给他一件新玩具,带宝宝看小朋友玩游戏等,尽量让宝宝忘掉不适。

  出牙时可能出现的状况

  发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8°C,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5°C,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腹泻。当宝宝大便次 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停止给宝宝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烦躁、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一般只要给以磨牙饼让宝宝咬并转移其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

  附:

  6~8个月。

  8~10个月。

  12~16个月。

  16~20个月。

  20~30个月。

  每个宝宝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不能强求一致。儿保医生建议,只要不晚于10个月出牙都属正常,如果10个月仍无任何出牙的征兆,则应该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找到迟迟不出牙的原因。

  导读:  刚出生的宝宝,牙床上光突突的,但是乳牙其实已经在里面孕育着了。这个时期,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给宝宝充足的营养。
刚出生的宝宝,牙床上光突突的,但是乳牙其实已经在里面孕育着了。这个时期,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给宝宝充足的营养。

  出牙后

  看着宝宝那一口可爱的小白牙,欣喜之余,千万不要以为牙齿长出来就万事OK了,正确的口腔护理,是日后宝宝拥有整洁、漂亮牙齿的关键。

  妈妈要做的

  正确的口腔清洁护理

  宝宝吃过食物后,再喝些白开水,清洁口腔。每天早晚,妈妈最好用纱布裹手指,沾清水擦宝宝牙齿,养成爱牙的习惯。

  为牙齿做保健操

  有了牙齿,一定要利用它锻炼它,否则牙齿长不好。这时可以有意给孩子吃些较为粗糙、干硬或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烤馒头等等。这些食物在口中咀嚼,有明显的磨擦洁净作用,既可以刺激牙齿生长,还能增强牙周组织结构,使窝沟变浅,从而减少和防止龋齿发生。

  不接触含糖类食物

  不主张给宝宝吃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块。因为此时宝宝还不会自己清洁牙齿,吃糖后口腔酸度迅速增加,发酵产酸,溶解牙齿表面的钙和磷,易促进龋齿的形成。

  不含奶瓶睡觉

  还要避免婴儿含奶头睡觉。孩子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大大减少,留在口腔的奶汁便为腐蚀性细菌繁殖提供了充分养料,反而助长了龋齿形成。

  不可嚼食喂宝宝

  患有龋齿的家长,不可用嘴嚼食物喂给孩子,以免将自己口腔中容易引起龋齿的细菌传播至孩子口中(顺便说明,因为不卫生,即使无龋齿,也不宜如此)。孩子1岁半左右,即可教他们饮食后或睡前用温开水刷牙或漱口。2~3岁的孩子,20颗乳牙出齐后,应该培养刷牙习惯,注意方法正确,下牙向上刷,将牙齿前后、内外都刷到。晚上刷牙后、睡眠前不吃糖果和其它甜零食。小婴幼儿可由家长用清洁纱布或棉签擦洗牙齿。一旦发现孩子乳牙龋洞应给予及时治疗。

  本文授权PCkids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编辑:赵春婷)

本文Hash:06df759549aae1a683d71087d027bc2fd6577cf9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