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该看的4个育儿误区

照顾宝宝是一件需要非常谨慎的事情,特别是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时候要避免进入一些常见的误区,那么为人父母应该要避免几个育儿误区呢?

误区一:不能及时的添加辅食。

个别宝宝到了两三岁的时候还不怎么懂得咀嚼,或者是咀嚼和吞咽的过程不能很好的进行,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这主要是新手爸爸妈妈们没有及时的为宝宝添加辅食,特别是在宝宝五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的添加辅食。在宝宝五个月的时候就算宝宝吃不习惯辅食,也要想办法让宝宝去接受。而有些家长则是觉得做辅食很麻烦,喂奶比较简单。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就会错过练习咀嚼吞咽的最佳时期,以后再锻炼就很困难了。

误区二:突然转换喝奶粉。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双方都要工作的,特别是上班族妈妈产假过后就要去上班了,没办法给宝宝喂母乳,所以只能给宝宝喝配方奶。有些家长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时间过于突然,没有给宝宝一个适应的时间,可能昨天还在和母乳,今天就变成喝奶粉了。这样的转换很多宝宝都是适应不了的,因为母乳的口味和配方奶粉的口味是很不一样的,乳头的感觉和奶嘴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突然的转换宝宝一是接受不了。所以如果上班族妈妈要去上班了,要在上班前的一个月左右让宝宝试着喝配方奶,让他有一段时间适应。

误区三:母子同睡可以促进感情。

很多家长为了半夜的时候方便喂奶,就让宝宝睡在大人中间,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意外,那就是大人如果熟睡的时候翻身刚好把宝宝压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个危险就是宝宝熟睡的时候如果是同一个被窝的可能会因为家长的翻身使被子盖住宝宝导致窒息。所以家长最好和宝宝分开睡,可以把宝宝的床放得离大人的床近点。

误区四:蛋黄补铁最好。

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给宝宝补铁,避免宝宝贫血,但是对于补铁的食物,家长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家长觉得蛋黄是最好的补铁食物。而对于另一种补铁佳品,动物的肝脏却遭到家长遗弃。有些家长觉得动物的肝脏是解毒器官,里面含有毒素,但是其实肝脏和血中的含铁量很高,而且是血红素铁,被宝宝吸收的效率很高,而蛋黄中的高磷复合物会影响到蛋黄补铁的吸收率。所以宝宝在补充辅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吃点动物的肝脏,这样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最好的就是鸡鸭的肝,可以压碎做成泥。(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轻父母育儿的4个误区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张晓东老师,在与家长的频频接触中,发现许多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出现误区,往往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品质。

  误区一

  一些家长,常常把学习看作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认为只要刻苦用功就一定能提高成绩,很少注意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家长常常在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着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背着负担去爬山,难免也就会启动内心的自我防御机制,如装病往往就是为了逃避压力。

  误区二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只有在快乐的心情中方可收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品质。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冷漠,缺乏热情,甚至有抑郁怪癖,是因为父母对他缺乏抚爱,对他冷淡;有的孩子性格消极,依赖,缺乏独立性和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多半是因为父母对他过分地照顾和保护等。

  误区三

  前不久,我对200个四年级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喜欢什么样的父母?”的调查。当问及“被父母打过的孩子有多少?”时,竟然有68%的孩子说自己在家庭中受到过父母不同程度的暴力体罚。而孩子们喜欢的父母则是、鼓励、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等。父母如果把孩子看成是发展中的社会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教育方法可能会更理性些。

  误区四

  我们对40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孩子有心理异常表现时,大多数家长还不承认孩子有心理问题,表示自己在家教育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儿童心理问题日趋突出,它已成为制约儿童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上一篇? 下一篇

每个父母必看的9大育儿误区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父母极富耐心,而且要了解必备的育儿方法。下面介绍的9大育儿误区,每个父母都必须清楚,看看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

抚养宝宝是一件非常需要谨慎的事情。特别是刚刚出生的宝宝,对宝宝的照顾时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有的时候父母照顾宝宝会踏进了一个可怕的误区,这可要提醒父母的注意了。纠正这些误区,才能抚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初为人父母的爸妈们快来看看专家指出的九大育儿误区吧!

育儿误区一:不能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还不会咀嚼,或者是咀嚼以后不会吞咽,最终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吐了出来,造成营养不良。这个问题要追述到儿童出生后五六个月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家长在这个阶段没有及时地为孩子添加辅助食品。

每个父母必看的9大育儿误区

食品的添加应该先从加米糊、菜泥,然后再到稀饭等。就是说孩子的饮食应该有“从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固体”这样一个过度阶段。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过程,直接让孩子从流质变成了固体食物,孩子一时不习惯固体食物,自然就会吐出来。

但往往有些家长认为吃奶非常方便,孩子喝奶既不哭也不闹,吃点米糊、稀饭则会恶心,就一味地给他吃奶,认为反正奶里面的营养成分已经是非常丰富了,不吃别的也没有关系。这样就会丧失训练吞咽咀嚼最关键的时机。关键时期过了,以后再训练就显得非常困难。

育儿误区二:突然转喝配方奶

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数都是靠夫妻双方赚钱维持的,产妇生产后过一阵子就要重返工作岗位,上班后的新妈妈们没有办法继续给孩子喂母乳了,就只能让孩子改喝配方奶。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转喝配方奶的过程太突然,往往是孩子上周还在喝母乳,这周妈妈上班了,突然就开始喝配方奶了。这样对绝大部分的宝宝来说,一时间适应不了,因为母乳的口味、香味和配方奶的不一样,乳头的感觉和塑胶奶嘴的感觉也不一样,这样就会使他们排斥配方奶,很多宝宝情愿饿着,也不喝配方奶,急得妈妈团团转,束手无策。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就是母亲在上班前的两三周左右,每天都尝试让宝宝喝点配方奶,让他逐渐适应新的奶味和新的奶嘴。

育儿误区三:营养全在汤内

如果问:“鸡汤的精华在哪里?”相信绝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在汤里。”许教授明确指出,这是错误的。

很多人煲汤,喜欢煲很长时间,吃得时候又喜欢多喝汤而少吃煲汤用的原料。因为他们觉得汤煲的时间长,营养就能全析出渗透到汤里,认为喝汤既不容易发胖又最有营养。由此家长们为了“宝贝”孩子,把汤让给孩子喝,自己则吃煲汤用的肉、鱼等。而这种“宝贝”方式,往往营养补充“错了位”。因为事实上,汤里面的营养只占到了所有营养的10%左右。孩子倒是没补充什么营养,父母吃的原料倒是补了不少。

123

本文Hash:a3c16771649b02a8e580aee720f3ad262b34602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