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护理全攻略新手妈妈必备锦囊

炎热的夏季,30几度高温天气热得让人难受,饮食不当很容易引起上火、出汗多摄水少就晕倒又容易引发中暑;以为呆在家里吹着空调就舒服,其实一冷一热最容易引发感冒。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在这个夏季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在炎热的夏季,护理更是重要。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外,妈妈还要为宝宝做好防腹泻、防蚊虫、防痱子等措施,

为此,育儿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关于宝宝夏季最常见疾病护理小知识,供各位妈咪们参考哦。

首先,夏季气温高,出汗多,所以一定要多注意多补水,每天最好喝150~200毫升的白开水。如果晚上睡觉蚊子多的话,建议不要用蚊香片,用蚊帐是最安全的,但宝宝可能会把身体贴在蚊帐上。可在床上放置高度约50厘米的防护围,以免蚊子隔着蚊帐咬宝宝。

夏天,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很容易长痱子。痱子粉防痱子不是最好的选择,勤洗澡是最有效的。使用痱子水、痱子膏比使用痱子粉更好。如果宝宝臀部发红,或已经有了尿布疹,用清水洗后涂上鞣酸软膏,不但可以治疗臀红,还能起到预防尿布疹的作用。

夏季容易患细菌性肠炎,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不吃隔夜饭,不喝隔夜水,生吃瓜果梨桃应该在洗净后,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让残留的农药和洗涤剂充分溶解在水中并用清水洗干净。

宝宝上火了怎么办?

症状“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是宝宝上火最明显的表现,此外还有发热、口腔溃疡、糜烂、厌食、便秘、口臭、腹胀、腹痛、烦躁易怒、易哭等。

护理小贴士:

要给宝宝吃儿童专用的去火药,药性相对温和,效果较好。不要乱吃大人的药。

保证宝宝睡眠质量,睡得好身体才能好。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清新,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要考虑劳逸结合,不可让孩子过度疲劳。

宝宝上火后要注意忌口,不吃辣的、油腻的,要给宝宝做一些清淡的蔬菜、白粥,多给宝宝喝水、吃水果。喝奶粉的宝宝要搭配奶伴侣之类。

夏季宝宝中暑了怎么办?

症状宝宝先是肤色发红,触摸宝宝的皮肤能感觉到干燥发热。宝宝烦躁不安,有的会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时可高达39℃以上。

护理小贴士:

控制室温:有效调节室内温暖、保持四周环境通风,温度适宜。

注意防晒:注意不要带宝宝在炎热的户外长时间晒太阳。

将宝宝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要赶快送去医院诊治,不要给宝宝乱服退烧药。

夏季宝宝腹泻了怎么办?

症状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可多达10次,大一点后可能会从一天几次到一周一两次不等。轻症腹泻,每天大便5~8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中度腹泻,每天大便10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重症,腹泻频繁,每天大便8~15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皮肤及嘴唇干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护理小贴士:

夏季宝宝玩水等活动比较多,难免接触到很多细菌,妈妈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手;宝宝的餐具、食物要单独存放,还要及时消灭苍蝇和蚊子这些可恶的病毒媒介。

夏天食物保质期会很短,所以奶品要新鲜,奶瓶用 完了注意洗净煮开消毒。

饮食护理,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注意观察呕吐及腹泻物的性质并记录次数和量以及排尿时间和尿量。要勤换尿布、勤洗臀部,预防尿路感染和尿布性皮炎。

夏季宝宝感冒了怎么办?

症状较轻时仅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头痛、乏力等,一般经治疗大多可以很快治愈。但如果宝宝体质较差,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并发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护理小贴士:

预防宝宝夏季感冒要注意经常让宝宝在较阴凉的地方休息,室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

及时给宝宝多喂淡盐凉开水,经常给宝宝用温水洗澡。

宝宝要是出现体温过高或烦躁不安,可用温毛巾蘸水给宝宝轻轻擦身,给宝宝物理降温。必要时也要用些退烧药,可选退热成分为布洛芬药物或乙酰氨基酚,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用的两种退热药,退热平稳持久。

(/)

宝宝乳牙护理全攻略!宝妈必学

  什么是乳牙?

  宝宝出生后第一口长出的牙齿称为乳牙,俗称“奶牙”。宝宝的乳牙一共有20颗,通常在6~7个月长出人生的第一颗乳牙。不过宝宝的乳牙萌出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第一牙萌出的时间早的宝宝4个月就能长出,而出牙较晚的宝宝11个月才会长出第一颗牙。如果宝宝周岁还未萌出第一颗乳牙,那么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乳牙会在宝宝6岁左右就会脱落而换上恒牙。

  乳牙的作用什么?

  1、乳牙是宝宝咀嚼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

  宝宝生长发育旺盛,在快速生长期需要营养的支撑,这一切都需要乳牙的咀嚼,如果乳牙受到了损害则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进食,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2、乳牙的健康会影响宝宝颌面部的发育

  宝宝利用乳牙进行咀嚼,从而对面部肌肉进行锻炼,促进宝宝颌面部的发育。

  3、乳牙对恒牙的萌出起到“向导”作用

  宝宝通常在6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换牙,萌出的恒牙是在乳牙的基础上长出的,如果乳牙过早的脱落则会导致恒牙失去“向导”,发生位置的偏离,最后长出的牙齿就不能整齐的排列。

  忽视乳牙的护理有何危害?

  1、影响消化,造成偏食

  咀嚼是宝宝消化的第一步,如果宝宝乳牙受到了损害,那么必然影响宝宝消化,各种消化不良的疾病必定会“接踵而至”。同时,宝宝会为了避免牙齿的疼痛而拒绝食用某些事物,长此以往很可能养成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2、不利于宝宝正确发音

  宝宝的乳牙特别是门牙脱落过早的话,对宝宝的发音影响也有一定影响的,据科学研究表明,拥有健康乳牙的宝宝比那些乳牙护理不到位的宝宝更早学会说话。

  3、影响宝宝恒牙的发育

  宝宝的乳牙是恒牙发育的“向导”,恒牙会沿着宝宝乳牙的轨迹进行萌出,如果不注意恒牙的保护而导致恒牙过早的脱落,那么恒牙的发育就得不到它应有的空间变得参差不齐。同时,乳牙的过早脱落会造成对牙根的使用过度,在此基础上长出的恒牙也不会牢固。

  4、乳牙龋齿危害很大

  不注意乳牙的保护,很容易造成宝宝的患上龋齿。很多妈妈觉得乳牙得了龋齿不重要,因为迟早要掉,但实际上乳牙龋齿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咀嚼能力,影响恒牙发育的美观,影响宝宝颌骨发育,严重乳牙的龋齿还可能是“变形链球菌”(龋齿的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宝宝的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健康。

  如何呵护宝宝的乳牙?

  1、正确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对宝宝乳牙的伤害较大,与其给宝宝喂果汁,不如给宝宝喂食可以咀嚼的水果(太小的婴儿除外),这样既可以锻炼宝宝乳牙的咀嚼能力,又可以减少糖分对乳牙的侵蚀。尽量不要给宝宝食用碱性离子饮料和碳酸类饮料。乳酸菌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酸性离子,也尽量少喝。

  2、注意宝宝手部卫生

  宝宝在乳牙萌出期喜欢将手等食物放进嘴里,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妈妈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手,这样才能保证手部健康,预防宝宝将手上的细菌带进口腔,影响乳牙的健康。

  3、戒掉宝宝含着奶瓶入睡的习惯

  无论如何,宝宝含着奶瓶 入睡的习惯要及早戒掉。奶类食品是细菌最好的繁殖养料,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很容易将细菌带入口腔,引起严重的奶瓶龋,所以让宝宝戒掉含奶瓶入睡的习惯对宝宝的乳牙保护极其重要。

  4、从小养成宝宝注意口腔清洁的习惯

  当宝宝第一颗牙齿萌出之后,妈妈最好在宝宝喝完奶后为宝宝清洁下牙齿,常规的做法是可以用柔软的纱布、口腔湿巾或者指套牙刷轻柔的为宝宝清洁牙齿;当宝宝一周岁后要养成每餐饭后清洁牙齿的习惯;宝宝两岁后就可以教宝宝刷牙了,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

  5、不能忽略宝宝乳牙龋齿的治疗

  乳牙是恒牙的基础,如果乳牙得了龋齿对恒牙也会产生影响,比如牙齿参差不齐影响美观、造成恒牙不坚固、影响宝宝自信等等。当发现宝宝有龋齿时,一定要重视,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解决方法,在乳牙阶段就消灭龋齿比以后的弥补更加重要。

  宝宝出牙时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支撑,此时应该让宝宝多吃虾仁、海带、紫菜、鱼松、谷类、牛奶、桔子、猕猴桃等,补充蛋白质、矿物质、钙铁磷等及各种维生素。预防宝宝龋齿也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有氟化物的食物,少吃甜食和零食。

新手妈咪夏季里护理宝宝须知

1、睡姿

新生儿在睡觉的时候会维持在胎内的姿势,四肢卷曲。宝宝睡觉时要经常给宝宝翻身,这次如果采用左侧卧,那么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是右侧卧。新生儿的头颅形状还没有形成,长时间同一姿势睡觉会让头型扁平。所以经常翻身,才能让宝宝的头形好看。

2、不要叫醒宝宝

新生儿的睡眠是很重要的,而且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很长。有些妈妈为了防止宝宝尿湿尿布就每隔几小时叫醒宝宝尿尿。这样是很不好的哦。宝宝的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如果新生儿需要尿尿会用哭声提醒你,其次选用优质的纸尿布可以防止新生儿小屁屁发红。

3、关灯睡觉

有些新手妈咪习惯给新生儿开灯睡觉,这个做法不仅影响他们的睡眠,还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发育。开灯睡觉会让宝宝焦虑、紧张,甚至不能睡觉。如果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系统,导致睡眠变浅,近视发病率提高。

4、不要穿太多衣服

新生儿的抵抗力虽然比较弱,但是夏季高温炎热,不要给新生儿穿太多的衣服睡觉。如果给宝宝盖被子,那么更加不需要穿太多衣服,被窝适度高,加上新生儿代谢旺盛,容易让宝宝大汗淋漓,甚至虚脱。

本文Hash:a14d24466a99c619c1d710ee20521cb949b9bdac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