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味蕾对妈妈们的自诉

宝宝们的知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在小时候的成长都非常的重要,可是父母们往往忽略了味觉这一个重要的问题,青岛妈妈网网友妈妈NVDIA心情用味蕾为第一人称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要留意。网友NVDIA心情分享:小小味蕾我的名字叫味蕾,在人体中掌管着味觉感受器一职,因为长得很像花蕾,所以大家都叫我味蕾,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像花儿一样的名字。虽然我只生活在舌头这一片小的不能再小的天地里,但人们的酸甜苦辣都要能过我才能够感知得到,我为我的职责而感到自豪,也始终尽职尽责地向主人传达每一种味道的奇妙之处。我不像眼睛和耳朵那样直观看得到,而是隐含着的一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一个叫味蕾的我存在,以为对味道的感觉是原本就有的,殊不知如果没有我来传递味觉,那便真的是‘食之无味’了。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样事物在幼小的时期都是非常脆弱需要保护的,我也不例外,幼儿时期的我很柔弱,但因为少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在这个时期我总是受到很多无意的伤害,我的主人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有些缺钙,他的妈妈就给他买了各式各样的补钙产品,有些非常酸,有些又非常甜,正在发育期是不能食用过于刺激的味道的,因为小主人父母的无知,每天我都要被这些味道连续刺激,时间久了渐渐地我就发现我对味道的辩知力在下降,这个变化让我甚是惶恐,如果日后我的主人的日子将是无味的,这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所以味蕾今天冒死来向广大刚刚做了父母的菜鸟爸妈们说一些话,一岁之前的小主人很脆弱,在小主人身体里成长的味蕾也同样脆弱,这个时期是不能给小主人吃太过刺激味道的东西的,主要还是要以母乳为主,如果真的因为主人的身体里缺少什么元素而需要另外补的话,也尽量要选择跟母乳接近的淡奶味道的东西进行补,千万不要给他吃那些酸酸甜甜的东西,否则一不小心伤害了味蕾,味蕾就没办法为小主人传达人世间那些美妙的味道了,就算是全心全意地想做这些,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了,因为这个时期的伤害总是带有终身性的。一定要选择淡的口味,像小儿迪巧的钙剂就是淡奶的口味,有点接近母乳的味道,宝宝对奶味儿的东西是不会有排斥的,而且这种专门针对婴儿研发的钙剂,吃起来也更安全一些。网友好痛的领悟感想:我给我家小宝就是吃的小儿迪巧的钙剂,当时医生就是说这个是淡奶的口味,比较适合孩子吃,不会伤害孩子的味蕾,看来医生说的没错。网友母爱伟大感想:小宝宝的一切都是娇弱的,所以味蕾的保护很重要,这篇帖子算是给初为人父母的人一个警醒,一定不能忽视孩子所吃的任何一样东西。网友YY家的小宝贝感想:还真没在意小孩的味蕾,我总是弄些味重的食物给孩子吃。如果你对宝宝喂养有更多经验或经历,快来与我们分享吧。更多精彩回帖,请点击原帖链接:http://www.qdmama.net/thread-709067-1-2.html(兼职编辑:马辰霏)

对付自私自利宝宝 妈妈们的妙招

金萍 :同意用交换玩具的方法,还要家长从自身做起,在家里无论做什么先去给老人,以老人为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kuaileqiqi:首先就是父母要多在行为上感化孩子,在家里特别是吃的,玩的,一定要让孩子先和长辈分享,让他体会到分享的乐趣,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分享的习惯,也会从中尝到甜头,这是就会好了

  蓝色百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linda_10_2001:我觉得应该从家长做起。平时不要有什么吃的、玩的,都让宝宝一个人享用。应该让宝宝把吃的、玩的和家庭中的成员一起分享。养成分享的习惯。

  孩子王kiss:孩子自私、玩具、饼干都不情愿分给其他小朋友。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初是“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他们眼中没有别人其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孩子的利他行为,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大多数的幼儿在一岁左右,当他们看到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会跑去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他们。虽然孩子这样的想法,还是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但是已经具备了关怀、愿意付出心理。等到稍微长大以后,孩子会开始想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难过?对方需要什么?进而尝试按对方的需求给予。

  而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倾向以满足自我需求为主要行为目的。进入小学以后,才会开始考虑别人的需要,包括生理上(如饭了、渴了)、物质上(如想要玩具)的需要,不过他们仍然只能简单地来理解和表达,然后逐渐地会以人际关系取向,来进行利他行为。“老师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要日行一善。”因此,孩子会照着老师的话去做

  等到更大之后,孩子才会理解别人,从别人的立场去感受,愿意主动付出和给予。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懂得尊敬别人。

  此外,在孩子为他人着想的行为逐渐增加时,也需要父母的鼓励,才能帮助孩子继续维持这样的好习惯。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你把糖果分给妹妹吃,看妹妹吃得多开心呀,给她一个吧!”较大的孩子,可以跟他讲道理,分析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帮助他逐步学会理解别人。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对付自私自利宝宝 妈妈们的妙招

金萍 :同意用交换玩具的方法,还要家长从自身做起,在家里无论做什么先去给老人,以老人为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kuaileqiqi:首先就是父母要多在行为上感化孩子,在家里特别是吃的,玩的,一定要让孩子先和长辈分享,让他体会到分享的乐趣,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分享的习惯,也会从中尝到甜头,这是就会好了

  蓝色百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linda_10_2001:我觉得应该从家长做起。平时不要有什么吃的、玩的,都让宝宝一个人享用。应该让宝宝把吃的、玩的和家庭中的成员一起分享。养成分享的习惯。

  孩子王kiss:孩子自私、玩具、饼干都不情愿分给其他小朋友。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初是“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他们眼中没有别人其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孩子的利他行为,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大多数的幼儿在一岁左右,当他们看到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会跑去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他们。虽然孩子这样的想法,还是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但是已经具备了关怀、愿意付出心理。等到稍微长大以后,孩子会开始想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难过?对方需要什么?进而尝试按对方的需求给予。

  而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倾向以满足自我需求为主要行为目的。进入小学以后,才会开始考虑别人的需要,包括生理上(如饭了、渴了)、物质上(如想要玩具)的需要,不过他们仍然只能简单地来理解和表达,然后逐渐地会以人际关系取向,来进行利他行为。“老师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要日行一善。”因此,孩子会照着老师的话去做

  等到更大之后,孩子才会理解别人,从别人的立场去感受,愿意主动付出和给予。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懂得尊敬别人。

  此外,在孩子为他人着想的行为逐渐增加时,也需要父母的鼓励,才能帮助孩子继续维持这样的好习惯。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你把糖果分给妹妹吃,看妹妹吃得多开心呀,给她一个吧!”较大的孩子,可以跟他讲道理,分析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帮助他逐步学会理解别人。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411b94cf7d0a67e64eba7d47f693b123f3b0115c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