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轻松搞定恐怖的2岁儿

摘要:妙招:轻松搞定恐怖的2岁儿,宝宝满2岁啰!各项能力都大有长进,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能力,似乎在瞬间就强大了很多。但脾气也是说来就来,活脱脱像个小恶魔,让家长又爱又怕!一般来说,2岁之后的宝宝好奇心很强,常常觉得自己已经..

宝宝满2岁啰!各项能力都大有长进,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能力,似乎在瞬间就强大了很多。但脾气也是说来就来,活脱脱像个小恶魔,让家长又爱又怕!

一般来说,2岁之后的宝宝好奇心很强,常常觉得自己已经是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但偏偏实战经验不足,不仅常把事情搞砸了,还给身边许多人造成其他的麻烦,因此常被形容为“Troubletwo”,意为“恐怖的2岁”!

到底2岁的幼儿有多恐怖,又会为亲子关系带来多少冲突和紧张呢?

让人又爱又怕的“2岁”

2岁幼儿活动力渐强,反抗性也渐强,常常会要求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完成某些事情,一旦效果不如意,可能就会惹得他非常生气。

反抗性渐强,凡事都要自己来

当孩子成长至2岁时,由于各项能力逐渐精进,他可能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会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会要求自己来,但往往做得不是很好,所以容易造成家长的紧张。

依附感增强,经常出现分离焦虑

2岁的孩子正是对依附关系产生需求之时,因此会对最亲的人(家长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只要他们一离开视线,就会哭闹不休,简直像个橡皮糖一样。

过于自我,容易变成小霸王

看到别人有,自己就想要,这就是2岁儿的特性。他们有时很难和他们小朋友友好相处,比如抢玩具。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先别急着责备孩子,因为他刚从家庭进行团体生活,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建议您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去适应团体生活,并慢慢从生活教育里教导他学习与人分享。

3妙招搞定2岁儿

妙招1.故事教育

“和小孩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人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很不错。许明珠老师建议尽量简化语言的复杂度,以说故事、比喻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与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妙招2.教养方式要一致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托儿所,那么多与学校老师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的情况记录下来,带到学校与老师讨论。当碰到类似的难题时,与老师建立一套相同的教育模式,不要让教养方式因时因地而改变,如此孩子才不会无所适从,比较容易矫正偏差行为。

妙招3.建立原则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搞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家长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性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化解争执,让孩子乖乖闭嘴。但如此反而可能让孩子更加任性妄为,想要什么就非得拿到手,否则就以吵闹方式直到父母妥协、答应为止。

合适的教养方式应该是建立正确的基本概念,疼爱宝宝,但应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有时孩子是在试探父母的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他可能就会如法炮制。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得厉害,一时真的没办法沟通,为避免造成他人的困扰(或惹来白眼),也可先将孩子抱走,带到其他人少的地方,先试着安抚孩子,让他安静下来,再继续进行教育。

文/陈研苓采访咨询/许明珠幼儿园园长

关键字:两岁2岁

2岁宝宝爱闹腾3个教养小妙招轻松搞定

两岁宝宝开始进入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一个心理关键期,如何有效地向宝宝传达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你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重要考验!

如何跟2岁宝宝“讲道理”

想让宝宝将来顺利融入社会并成为有用之才,父母需要从小规范宝宝的生活,引导他健康成长。对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两岁宝宝,应该用什么方式让他理解你传递的内容,接受你的意见呢?掌握以下3个关键,将让你事半功倍!

2岁宝宝爱闹腾3个教养小妙招

NO.1宝宝爱刨根问底

宝宝两周岁以后,语言掌控能力开始显现出来,你会发现他爱问问题了。宝宝常常会瞪着好奇的眼睛,看到什么问什么,一脸期待地等着你的“标准答案”。

心理学称这个阶段为“第一个成长关键期”。通俗地说,就是宝宝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为了快速了解周围的世界,宝宝通常会不放过任何发问的时机,甚至喋喋不休地追问到底。没有心理准备的父母起初会积极配合宝宝的提问,给出自己认为最正确、最合理的答案。然而,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回答得越有深度,宝宝对这个问题的疑惑也就越多,从而陷入大人宝宝皆迷茫的境地。

教育对策:太深的问题最好别给出“正确答案”

宝宝喜欢问“为什么”,只代表他开始有了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并不表示他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解力”!两三岁的宝宝还处于直觉思维阶段,靠感知获取信息的方式并没有变化。因此,你把他问的问题回答得过于“正确”,反而加深了宝宝心里的迷惑感。

有些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最好不要直接给宝宝“正确答案”!他并不会把这个得到的答案太当回事儿。而你不知道的是,宝宝只是想问问题而已,至于答案嘛,似乎没那么重要。

NO.2常常无理取闹

两岁的宝宝依赖直觉思维,行为大多受情绪支配,不理智,在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常常无理取闹。在教育方式上,你要适应这一特点,通过感受来教育他。如果违背了这个特点,总给宝宝讲道理或批评教育,那是无法被他理解和吸收的。

就好像宝宝刚出生时肠胃脆弱,就算再有营养、再好消化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不适宜的。教育也是如此,你要根据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进行引导,才会获得教育效果。

两岁的宝宝依赖直觉思维,行为大多受情绪支配

教育对策:寓教于乐

宝宝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往往会激发他愉快的情绪,并愿意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你如果想要跟宝宝讲道理,就要使宝宝对你讲的道理感兴趣,而且还要使用宝宝容易理解的方式和内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最适合两岁宝宝的教育方式!你不妨抽出时间带着宝宝一起玩一些小游戏,通过大人参与游戏的示范作用,传授给宝宝对和错的判断标准。

NO.3好模仿大人

两岁宝宝的模仿行为日渐明显,三岁以后会更加突出。宝宝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的外部的活动或动作,简单易懂。因为处于“自我意识”的启蒙期,他们仿佛觉得自己长大了,所以成人做的事会引起宝宝的新鲜感,他们就想尝试一下,模仿一下。

两岁宝宝的模仿行为日渐明显,三岁以后会更加突出

教育对策:父母发挥好榜样的作用

宝宝通过模仿获得感知和学习体验,你需要善于利用这个年龄的模仿特征,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让宝宝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逐渐形成稳定的性格特质。为此,父母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常会被宝宝模仿而形成种种不良行为习惯。

宝宝犯错时,你可 通过简单的重复行为来教育和影响他,切忌把教育概念化、复杂化,因为宝宝不可能理解你嘴里的概念,也不可能记得住你复杂的行为。例如,你告诉宝宝“打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对这句话中的“不道德”,宝宝就很难理解,而应改成“打人是坏事,因为被打到是很痛的”这样简单易懂的内容。此外,让宝宝在你的带动下先体会到自身言行的错误,然后再去引导他道歉,事后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并对宝宝勇敢承担的行为进行肯定,一定能强化他有更多的正确行为。

妙招:轻松搞定宝宝看病难的问题

  带孩子看病过程中,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遇到孩子突然生病,38%的人会不假思索马上带孩子去医院。

  84%的人走出医院的大门之后,才想起来很多应该问医生的问题还没有问。

  63%的人在孩子的一次病程中,去过2~3家医院或看过2~3个医生,不但频繁换医院,还频繁换药。

  44%的人不关注医生开了什么药,搬回家才发现许多药家里就有。

  38%的人以为孩子的病不轻,但医生却说没事。

  20%的人回到家里就忘记了药该怎么吃,孩子该怎么护理……

  孩子明明烧了两三天,医生为什么还说不要紧?要不要换家医院去看看?是不是挂个专家号?输液会不会让孩子好得快一些?去看病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宝宝总是很恐惧医生,该怎么解决哭闹问题?……太多的问题,都是爸爸妈妈们带孩子看病时产生的疑惑。其实只要掌握这些窍门就能让你和宝宝快乐就诊,宝宝早日恢复健康。

  窍门1:分析病情决定就诊时间

  CASE:一个妈妈抱怨,说孩子深夜突然发烧到38℃,儿童医院的急诊却人山人海,足足等待了3个小时才看上病,等返回家中时天已经快亮了。这一夜孩子又累又饿又烦躁,反而加重了病情。这位妈妈也直后悔:还不如先给孩子退烧,让孩子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再去看病呢!

  问题:什么状况下孩子需要马上去医院?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症状。不是说宝宝有点发烧就必须上医院,宝宝的体温本来就比成人稍高,还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热。所以当宝宝体温不太高时不必急着上医院,多喝白开水、物理降温、加强护理就可以了。只要宝宝精神好,就可在家观察。如果发热同时伴有呕吐、腹泻、咳嗽、气喘等,应及时就诊。孩子患急重症时,会有一些特殊表现,如嗜睡、拒绝吃奶、拒绝喝水,或者一喝水就呛。更严重的如抽搐、昏迷、口吐白沫,这些症状出现时,上医院就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窍门2:照顾好生病宝宝的心理

  CASE:东东天生胆小,怕见生人。这天东东得了肺炎,被爸爸火速送往医院,又是验血又是输液。之后的几天东东只要一看到白大褂就吓得哭了。爸爸说东东一点也不勇敢,还告诉东东输液一点也不疼,再哭就不是男子汉。可是东东不但没有变得勇敢起来,反而哭得更委屈了。

  问题: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就医过程中的恐惧情绪呢?

  很多家长带孩子看病,都是二话不说,抱着孩子就走。到了医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身体的不适,让病中的小宝宝对医院充满了负面印象。更何况在这里,宝宝要遭受验血、输液等种种身体痛苦,小小的心灵难免抗拒和恐惧。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用“打针一点也不疼”的假话来骗宝宝,而是应该告诉孩子“打针有点疼,但会让宝宝的病变好”,这样的话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要借看病的机会教给孩子如何面对疾病,克服恐惧,让孩子理解治疗和疾病的因果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接受疼痛。家长要有耐心,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勇敢面对各种检查和治疗。当孩子恐惧和哭闹时,家长应该帮孩子消解恐惧,而不是大声呵斥或吓唬孩子。

  (编辑:苗皓)

本文Hash:8751e42b63f2e632cf8a5e0d8e100cb3580ab316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