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突然的念头

摘要:如何对待孩子突然的念头,两岁左右年龄的孩子,容易被突然冒出来的念头所控制,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当孩子突然产生新念头时,他们还不会分析这种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突如其来的念头,对孩子来说是乐趣,对父母来说是为难,孩子脾气很大..

两岁左右年龄的孩子,容易被突然冒出来的念头所控制,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当孩子突然产生新念头时,他们还不会分析这种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突如其来的念头,对孩子来说是乐趣,对父母来说是为难,孩子脾气很大,不停地与大人纠缠,可大人无法办到。大多数孩子的念头,不一定是他最感兴趣的事,只是突然产生一个念头,过一会儿就会忘掉。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无多大害处时,父母可以做些让步,可以满足他的要求,让孩子尝试后得出结果。如:冬天时孩子突然想穿绸裙子,父母就让她穿(在屋里),穿得发冷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告诉过你,冬天穿绸裙子会受凉而生病的。”让孩子由此知道我行我素会有麻烦。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有危险不能接受时,父母应坚持原则,坚定地说“不”。此时如果让步,会引起不良后果,如穿凉鞋到路旁堆的碎石头上面走,会碰伤脚,应向孩子说明,并拒绝。是非分明,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帮助。

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首先,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给他们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辆小卡车,你可以再拿一辆来,让两个人都高兴。如果两个人争夺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议“轮流玩”。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再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

其次,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级到暴力(打、咬、掐等等),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家长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救出并且安慰受伤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击者,先把被攻击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后把你的孩子带到一边。平静地、毫无怒气地、简单地解释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丁丁,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击他人的后果:“要是你再这样,我们就回家了。”发出这样的警告后,一定要说话算数。

最后,不要偏袒任何一方。有些家长会在冲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则为对方小朋友说话、还有一些家长要追究到底是谁先动的手。虽然可能出于好心,这些举动却不恰当。袒护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没有必要追究谁先动的手。介入孩子矛盾中时,家长应该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审团。谁先动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这场冲突。

如何对待孩子的“哭”?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

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商量,遇到困难就会哭的话,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和别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处。

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再次,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责和无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舒展的眉眼和绽开的笑脸。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总之,当孩子哭泣时,父母应该查找原因,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本文Hash:f4e5adff51d1a851a444c983424dd4274a841b9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