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护让小宝宝远离流脑

摘要:加强防护让小宝宝远离流脑,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了解一些疾病知识,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流行性脑膜炎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多见于儿童。流脑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了解一些疾病知识,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流行性脑膜炎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多见于儿童。流脑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流脑高发季节,对宝宝加强防护,让宝宝远离流脑。

流脑表现,初起鼻咽

冬春季节是流脑的多发期,2-4月达到发病高峰,5月份迅速下降,6-10月发病处于最低水平。冬春季室内活动多于户外运动,人们之间接触频繁密切,流脑易传播和扩散。同时受气候寒冷、干燥或忽冷忽热的影响,一些病原菌孳生,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局部抵抗力减弱,形成了感染流脑的诱因。

流脑的感染起自鼻咽部,然后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因此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的症状表现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数小儿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之病人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这时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患儿烦躁不安,睡中尖声喊叫或嗜睡,神志恍惚,往往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暴发流脑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分为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还有一种轻型流脑,较多见流行后期,起病较缓,病势亦轻,发热不高,神志清楚,亦无瘀斑,仅为鼻咽炎症状,有少量小的出血点。

亲密无间,造成传染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已具有传染性,因此应该早期隔离病人。带菌者分为恢复期带菌和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者为大部分病人,病后鼻咽部排菌不超过三周,约有10%一20%的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排菌,极少数病人排菌可达数月。健康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这部分人比病人约多10-20倍,因为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咳嗽、喷嚏、说话等将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病原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来说,很容易被传染。人口稠密、居室拥挤、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人口流动均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治疗彻底,终身免疫

早期、全程、足量地使用抗菌素是治疗流脑的关键。一般疗法: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抗菌疗法:青霉素做静脉持续滴注,疗程5-7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口服、肌注或静点,疗程5-7日,也可用复方新诺明。暴发型的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抗休克,消除脑水肿,防止脑疝,防止呼吸衰竭。

流脑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普通型病儿早期采用适应药物能够彻底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见。对不典型病例或诊断不及时,又延误了 确治疗,易发生后遗症。因此小儿患流脑后,一定要彻底治疗。一旦患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此病。

拒绝流脑,预防第一

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消毒剂的作用都可以将其杀灭。冬春季节应勤换衣被,经常开窗通风,在“流脑”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外出要戴口罩,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幼儿园、学校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用0.3%的呋喃西林或2-3%的黄链素溶液滴鼻、喷喉,每天2次,连用3天。中草药用藿香、佩兰、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旦发现流脑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通过多年观察,流脑菌苗保护率为80%以上,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预防接种,注射吸附流脑菌苗。菌苗应用于6个月-15岁儿童,初免年龄从6月龄开始,6-12月龄婴儿用30mg剂量,初免2针,间隔3个月,在2、4、7、10岁龄时用此剂量各复注射一针,初免及复种均于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

文/刘建忠

加强防护让宝宝远离流脑

  据有关临床资料报道。该病一般好发于3岁以下的小儿,可由不同的病因所引起。

  生理特点:

  从婴幼儿的特点来看,容易发生腹泻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较低,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较大变化:(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如胃内的酸度低,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液中和胃肠道内的免疫球蛋白均比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相对比较低;新生儿尚未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使用抗生素时正常的肠道菌群容易造成失调;人工喂养的婴幼儿不能从母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

  两大原因:

  导致腹泻的原因一般可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性腹泻是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和气候突然变化所引起;感染性腹泻是由

  病毒和细菌等引起。据临床统讦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占85~90%,细菌及共它感染占10~15%。细蓖等感染多发生在温热地带和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中。常见症状:

  婴幼儿腹泻常表现为每日排便10余次,甚至数10次,大便呈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混有黏液,量多,向外喷射,可致肛周皮肤发红。有的为黏液脓血便,有里急后重现象,常伴有腹痛、呕吐及发热等。腹泻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萎靡、脸色发灰等酸中毒症状。

  腹泻最大危险就是排掉小儿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引起脱水、酸中毒。脱水程度一般分为3度:

  (1)轻度脱水,精神稍差,皮肤稍干燥,眼窝及前囱稍凹陷,口唇稍干,小便量稍少,哭时少泪;

  (2)中度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及前囱凹陷,口舌燥,尿量明显减少,哭无泪,

  (3)重度脱水,精神极差,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窝及前囱明显凹陷,口唇极干燥,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无泪,手足发凉。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治疗方法:

  腹泻治疗的关键是从腹泻一开始就必须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液体,防止或及时纠正脱水。最适合于幼儿腹泻时补充体液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盐(ORS)。它由氯化钠3.5克,枸橼酸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配制而成。目前,

  医药药房和市场药店都已有各种成分配制而成的混合药粉,使用时只需按照说明书加温开水即可。如果无口服补液盐时,也可自己制备一种简便饮料,即在10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白糖40克和食盐3.5克。

  补液的具本方法可分为纠正脱水治疗和维持治疗两种。

  纠正脱水治疗是指口服补液的头4~6小时内,轻度脱水者每公斤体重服50~60毫升;中度脱水者每公斤体重服80~100毫升,最初的1小时内可适当多饮用一些。饮用时需少量多次喂服,每隔5~10分钟喂一次,每次1~2匙(10~20毫升)。初喂时可能会出现呕吐,但仍然可以继续喂给,不过喂的速度要慢,每次喂的量也应较前减少。倘若孩子出现持续呕吐,则应停止喂给补液,而应支医院用静脉补液。对于生度脱水的孩子,则应在医生或护士的监护下进行静脉补液。

  维持治疗是指口服补液4~6小时后,还应继续口服补液,即每次排出水样便后,2岁以下婴幼儿应服用口服补液盐1/4—1/2杯,2岁以上患儿应服用口服补液盐半杯至1杯。慢慢地喂,直至腹泻停止后立即停服口服补液盐。如果腹泻停止后仍然继续给孩子服用口服补液盐,则很容易引起水肿。

  腹泻时应继续给孩子喂食,因为这时孩子的消化道仍然能 消化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尤其是患有营养不良的腹泻患儿,或腹泻迁延不愈的患儿,更不能禁食,以免加重小儿营养不良。

  此外,对于婴幼儿腹泻时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的问题,许多家长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来说,婴幼儿腹泻时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来解决:

  (1)病毒性肠炎2岁以内的婴儿,大便呈水样蛋化状,这种肠炎通常称之为秋季腹泻,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都无效,但在5—7天内可以自然痊愈;

  (2)大肠杆菌肠炎、致病型及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两种,前者孩子的大便呈蛋化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便,一般称之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7天即可自愈;后者可有脓血便,与细菌性痢疾相似,这种肠炎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E治疗;

  (3)空肠弯曲菌肠炎40度,并可出现周身疼痛、腹绞痛、大便水样恶臭,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这种肠炎应首选红霉素治疗;

  (4)耶尔森菌肠炎,临床上使用复方新诺明效果较好;

  (5)沙门氏菌属胃肠炎,因此,无并发全身或迁徒性病灶的沙门氏菌属胃肠炎,抗生素应禁忌使用;

  (6)细菌性痢疾,较重的病例可首选氨苄青霉素口服,亦可使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新霉素为肠道不吸收药物,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有潜在毒性,目前临床上已不再使用这些药物来治疗腹泻。氟哌酸为儿童慎用药物,该药物会影响软骨发育,国内外许多医院都不主张用其治疗腹泻;

  (7)其它,可改用消胆胺或灭滴灵等药物治疗。

  总之,婴幼儿腹泻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发生酸中毒,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一页上一页12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前预防让宝宝远离流脑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了解一些疾病知识,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流行性脑膜炎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多见于儿童。流脑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流脑高发季节,对宝宝加强防护,让宝宝远离流脑。

  流脑表现,初起鼻咽

  冬春季节是流脑的多发期,2-4月达到发病高峰,5月份迅速下降,6-10月发病处于最低水平。冬春季室内活动多于户外运动,人们之间接触频繁密切,流脑易传播和扩散。同时受气候寒冷、干燥或忽冷忽热的影响,一些病原菌孳生,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局部抵抗力减弱,形成了感染流脑的诱因。

  流脑的感染起自鼻咽部,然后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因此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的症状表现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之病人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这时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患儿烦躁不安,睡中尖声喊叫或嗜睡,神志恍惚,往往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暴发流脑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分为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还有一种轻型流脑,较多见流行后期,起病较缓,病势亦轻,发热不高,神志清楚,亦无瘀斑,仅为鼻咽炎症状,有少量小的出血点。

  亲密无间,造成传染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已具有传染性,因此应该早期隔离病人。带菌者分为恢复期带菌和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者为大部分病人,病后鼻咽部排菌不超过三周,约有10%一20 %的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排菌,极少数病人排菌可达数月。健康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这部分人比病人约多10-20倍,因为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咳嗽、喷嚏、说话等将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病原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来说,很容易被传染。人口稠密、居室拥挤、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人口流动均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治疗彻底,终身免疫

  早期、全程、足量地使用抗菌素是治疗流脑的关键。一般疗法,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抗菌疗法,疗程5-7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口服、肌注或静点,疗程5-7日,也可用复方新诺明。暴发型的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抗休克,消除脑水肿,防止脑疝,防止呼吸衰竭。

  流脑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普通型病儿早期采用适应药物能够彻底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见。对不典型病例或诊断不及时,又延误了正确治疗,易发生后遗症。因此小儿患流脑后,一定要彻底治疗。一旦患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此病。

  拒绝流脑,预防第一

  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消毒剂的作用都可以将其杀灭。冬 季节应勤换衣被,经常开窗通风,在“流脑”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外出要戴口罩,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幼儿园、学校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用0.3%的呋喃西林或2-3%的黄链素溶液滴鼻、喷喉,每天2次,连用3天。中草药用藿香、佩兰、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旦发现流脑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通过多年观察,流脑菌苗保护率为80%以上,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预防接种,注射吸附流脑菌苗。菌苗应用于6个月-15岁儿童,初免年龄从6月龄开始,6-12月龄婴儿用30mg剂量,初免2针,间隔3个月,在2、4、7、10岁龄时用此剂量各复注射一针,初免及复种均于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Hash:ad9a3c590c472bd4e339163532df8b9dfecb1e36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