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份起,小俊因为反复腹痛,随父母奔波于各大医院。吃药、打针、挂盐水都不见效,最后不得已住进了医院。做了血液、B超、脑电图、CT等一大堆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最后,内科医生请儿保医生会诊,诊断为“学校恐怖症”。原来,小俊有一天上学时,因作业没带受到老师责问。之后每天早晨,他都称身体不适不愿去学校;有时在去学校的途中腹痛、恶心发作;有时勉强送进学校后,在学校也多次腹痛、恶心发作。每次发病后去医院挂些盐水就好了,回家一切正常。这是一种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的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由于“恐怖症”给人以精神病理学的印象,因此国外较普遍使用“拒绝上学症”这一名词。“拒绝上学症”指的是更为常见的不适应行为。新学期开学近在眼前,从自由自在的暑期一下子转到忙忙碌碌的学习生活,孩子们是否能够适应?在这段暑期最后的收尾阶段,调整好孩子们的心态,是让他们开开心心上学的极为关键的一步。在临床医学中,不愿意上学也能致病。这种病名为拒绝上学症,严重的可称为学校恐怖症。【健康新知】不管是“学校恐怖症”还是“拒绝上学症”,都是一种疾病,有时也将其作为社交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形式。每学期开学初往往是“学校恐怖症”的高发时期,因为经历了一个宽松的假期和无忧无虑的日子,心理得到一定的调适,一下子要面临紧张的学校生活,这鲜明的反差造成孩子们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其次,老师的更换,升学和转学以后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教学方式的改变,都可使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出现“拒绝上学症”。据国外报道,“拒绝上学症”在所有学龄儿童中的发生率约为5%,中学生的发生率为1%左右。我国学者曾经在260例情绪障碍儿童中,确诊13.8%为“拒绝上学症”。“拒绝上学症”可发生于所有学龄期,但较好发于5~7岁和10~11岁。“拒绝上学症”的症状表现常常是上学日的早晨最明显,而过了上学时间或呆在家里,一系列症状都会消失。家长如果再次提起上学,则症状又出现。突出的症状就是拒绝上学,可表现为对上学厌倦,以各种理由推诿不去上学,或不能在学校待上一整天。最常见的主诉不是焦虑、紧张、不愉快,而是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出汗、尿急等。正是由于这些躯体症状,导致父母带着孩子反复就医,却又难以发现任何异常,进行有效的治疗。这些儿童常伴有明显的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如特定的恐怖,情绪不稳定,睡眠异常,同伴交往障碍,胆小拘谨,过分敏感,行为退缩等。“拒绝上学症”儿童并没有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差,可在中上水平。学业压力大并不是导致“拒绝上学症”的主要原因,但可以促使一些有发病危险因素的易感儿童发病。相反,一些学习有困难,成绩不佳,经常遭老师和同学指责的儿童并不一定患“拒绝上学症”,他们仍然愿意去学校。【病因】“拒绝上学症”的原因主要与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有关,但发病往往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类儿童以难养型气质占多数,性格多倾向于内向,胆小、任性、孤僻,不善交友,过分依恋家庭,过分在乎自我形象,喜好他人表扬,常夸大对学校威胁的感受;家庭养育方式倾向于过分保护、溺爱型,或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但缺乏温情和足够的情感支持
学校方面主要是学业负担较大,老师比较严厉,曾有批评、责骂或冷嘲热讽学生,同学欺负、嘲笑,师生和同学冲突等等。刚入学的年幼儿童往往因与父母的分离而焦虑,或不适应有一定约束的学校生活而拒绝上学。已入学一阶段的儿童,往往因某些经历而产生对学校的恐惧。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小俊,因为一次作业没带遭老师责问,之后因担心再没带作业遭受同样的经历而逃避去学校。【应对】面对已经有“拒绝上学症”征兆的儿童,家长该怎么办呢?1、充分了解拒绝上学原因在一阵病急乱投医的忙乱之后仍没有明确诊断,家长不要武断地认为孩子没有病,只是想偷懒、逃学;也不要粗暴地打骂逼迫孩子去上学,而是应该真正地了解孩子拒绝上学的原因。可与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纠正对一些问题的不正确认识,提高孩子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与学校老师、同学和相关人员沟通以了解情况,争取得到老师的配合;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和儿保医生的帮助。2、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心理治疗是“拒绝上学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它可以减少或消除患儿对学校的恐惧,解除可能引起儿童心理压力的因素;帮助家长和老师改变教育方式,以关心、鼓励等积极的教育方式代替惩罚等可能加重儿童心理压力的教育模式,改善患儿与同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针对小俊的例子,首先是发现其拒绝上学的原因。通过医生与小俊的交谈,了解到忘带作业后,他担心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受到影响,害怕再次忘带作业而遭受同样的经历。了解原因之后,医生对其进行了认知行为治疗。第一,改变孩子的错误认识。告诉他:老师只是正常询问,并不是批评;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第二,提高孩子的沟通技能。告诉孩子,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可当即向老师说明;第三,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每天晚上,家长会跟孩子一起将次日要交的作业放入书包。这样三步曲的治疗,小俊当场表示可以放心地去上学了,但家长回家之后仍要配合医生认真贯彻这三件事。3、行为干预对于一般咨询和心理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采取特殊的心理行为干预,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大力配合。①脱敏疗法:在家长陪伴下,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到学校去。如开始在周六、周日到学校“散步”或打球等,此时学校老师和同学少,能使其对学校大门、教室、校园的恐惧逐渐减轻,每次滞留时间逐渐延长,从几分钟、几小时到半天、一天;从开始的家长陪伴逐渐过渡到无家长陪伴。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即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②暴露疗法:强制儿童留在学校,这种办法主要适用于刚上学不久的孩子,但要注意配套的安全措施。
本文Hash:2374cf63060fd50a6c16d27cc8ed495127cc5b3e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