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个案-小心心妈妈(1)

主题:心心第一次看电影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34:2908月04日

昨天带心心去看了《海底总动员》,因为是第一次看电影,怕她坐不住,怕她影响别人,怕她会哭......可小家伙真是枉费了我的担心,一路表现得很“老茄”,好象三天两头往影院跑的样子,小小的身子斜在椅背上,两只脚极尽放松之态,横陈在坐椅上,给我的感觉是如果她的腿够长的话,一定会搁到前排小哥哥的头顶上去的,一边看,一边一只手象长了眼睛一样熟练地捞着她爸身上的爆米花往嘴里送,时不时还起身吸几口芬达(怕她倒翻,我规定她不能拿着喝),真是太享受了!!只可惜电影讲的是个小鱼儿找爸爸的故事,引不起心心的共鸣,今天早上还在问我:“干什么小鱼要去找爸爸呀,爸爸有什么好找的呀?”(上星期带她去看《丑小鸭》的木偶剧,分上下扬,中场休息时,小鸭子还没找到妈妈,心心哭得泪涟涟的可怜模样还犹在眼前)。105分钟的电影,剧场里还真时不时能听到小孩子的叽喳声和哭声,心心倒是除了爆米花吃完了的时候欠了欠身问了我一声还有没有之外,一点没让我操心。

不过,我觉得电影好象没木偶剧来得能抓住孩子的眼睛,木偶剧的形式更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专注力。至少在看木偶剧时,心心是不会象看电影时那样想吃想喝的,小身子挺得笔笔直的,目不转睛,一刻也不愿错过。

主题:[作文]印象中的香港

版权所有:雨点爸原作提交时间:10:33:2808月04日

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正好是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港台文化大举涌进大陆的时代。

我的家乡是大陆的一个小县城。我的那些中学同学,放学后一个重大的享受,就是到街边的录像厅看来自香港的各种录像作品,其中尤以武打、警匪的最为喜爱。每当看了以后,总是要掀起一阵互相切磋武功的热潮,要兴奋上很多天。其间,就不知道谁要伤了谁,又私下里“约”了多少场架喽。

当然,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电视连续剧也是同学们的最爱,不过,美国不如香港好,人家香港是系统完整地搞这个,总是推陈出新,总有新片让你看。

那时,同学中对于香港的印象,就是黑帮林立,不停打打杀杀,警察不太管事。香港也没有什么实业,要说实业,也主要是赌场(也许愣拉上了澳门的特长),或者干脆就是实质上贩毒的所谓公司。香港人都很凶,很霸道,杀人如麻。

人家香港暴力它自己的,本来和我无关,可是周围的同学朋友受到了巨大影响,我也在这个激动而混乱的环境下生活了多年,就不能说和我无关了。所以我一直对于香港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初期是厌恶(现在开始原谅它了)。

上大学以后,我才反思了一下。人家香港,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平时见惯了谦谦君子,难怪心理上对于暴力作品有这么大的需求,原来是什么没有就欠什么--欠打。此外,电影和录像也是一种工业,需要输出的,输出到哪里呢?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内地,你总不能让人家把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输出到美国,让美国人民去欣赏。

可怜我和我那些同学,当时年龄还小,不知道香港人民也是热爱和平的,要是香港真的如电影中那样,恐怕,嘿嘿,早逃难到大陆来了。

载北京混了多年,偶尔因为生意见到香港来的客人,我总是有一种潜在的冲动,特别想按照小时候看见过的场景和人家切磋一通武功,尽管连想想有些失望--这些香港人比我还文弱有礼。我的想法有点类似拍摄现场外的Fans因极度崇拜而以中国功夫进攻李小龙或成龙。

本来这些都是久远的记忆了,现在想起来,也许源 于去年回老家的一次经历:在长途客车上,我们一家3口又被迫看了一次精彩的打斗录像片,不过这次似乎是大陆拍的。故事是说,几个大陆的武警,武功特别高,混乱中不知道怎么搞的帮助了一个被追杀的香港黑帮老大,被香港黑帮看上了--无论是关注武功、还是出于报恩。这几个傻乎乎的武警,到了香港,发现只要通过拳头,就可以得到金钱美女,还顺便重新整顿了原来的黑帮内的秩序,真是青出于蓝。

当时,我有一个冲动,特别想给我当年的同学一人买一片这个“电影”的CD,送给他们,以纪念那个流金岁月,因为这简直是我们同学当年的梦想的一个翻版,实在太让人激动了。也许此时,我们那些同学,都在不同的单位工作多年了,也都成家生了孩子吧,也许此时正在被老婆数落呢。我想,如果他们不能立即辞职去修炼武功,也要培养下一代高超的武艺,不为别的,就为了将来“打”到香港去,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到时候,我过去,就算是黑帮老大的爸爸的兄弟了,辈分挺高的,不用亲自打,就可以直接享福了。

嘿嘿,我真的害怕,这样的电影现在还有人入迷,在偏僻的山乡,还继续成为一代一代少年的梦想。可笑的是,这种片子也许不是香港人自己在拍了,而也许是大陆的艺术家在拍,这样就注定青出于蓝。不光是观念更加贴近大陆少年们的梦想,可以按照咱们自己的调子拍,而且,咱们大陆不是富裕了么,拍个把电影,咱们到香港拍外景,根本不算什么事情了,甚至花大价钱拉香港名人出面演个把角色也可以的,延续香港人没有延续下去的梦想。

类似的,还有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上海滩,永恒的主题。香港导演心中的上海滩,就更加出色了,简直是原来值的平方。也没有少看香港导演眼中的大陆人,特别是大陆公安的形象,还不分年代地说着文革的话语,嘿嘿,有意思。

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多年以前回去,看到古老的小城,还是一如既往不断增加着各种怪样的建筑,街上游荡着崇拜暴力的青年。听说每天在那些歌厅舞厅里面都有打伤杀伤人的事情,男青年们,在不停的排定自己在模拟黑帮中的座次,女青年们,在以自己的价值观指挥男青年们继续奋斗。我于是很害怕回到老家。父母退休以后,也离开了那里,到别处定居了。我梦中的小城,只能永远在梦中了,我不忍再破坏这一点残存的印象。

香港,你、你还我一个故乡小城的古朴氛围;香港,你小心这一堆人将来去香港用暴力建造他们心中的真香港。这一切,也许不能单单责怪香港。但是,香港作为一个特定的代表符号,是注定了无法抹去的。

(本文纯属乱说,请香港政府、黑帮均不要太介意)

主题:暑期日记(心心:两岁八个月)--请张教授和妈妈们指教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2:21:4408月27日

上篇暑期日记,没怎么整理,有点乱。请张教授和妈妈们看看这孩子是不是象她爸和爷爷说的那样一定要做规矩,他们都说象我这样溺爱孩子的妈妈不行,说这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太倔强了再加上妈妈的纵容,更是没边了。我有时候道理说不通就恨恨地说:“即使真搞坏了这小囡,也是这孩子的命,谁叫我是她妈呢!”

2003.6.25

“冷空气碰到热空气会怎么样啊?”“会不会打架啊?”

“风为什么有时候吹得重重的,有时候吹得轻轻的呀”

“为什么呀?”“为什么呀?””“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会打雷呀?”“为什么云会是黑的呀?”“为什么鱼妈妈会给梭鱼吃掉呀?”无数个为什么,心心,妈妈招架不住了!真要找百科全书来了。

可恨 每每心心这么多的“为什么”的时候,她的动脑筋爸爸都不知所踪,只剩下讲故事妈妈,大宝贝妈妈我一个人留守招架,心心,你知道妈妈有多不容易吗?

不过,没关系,不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嘛。

心心趣语二则:

一:

妈妈,我们去爸爸的房间吧,我去占他的位置,去抢他的位子

那爸爸呢,爸爸睡到哪去呢

爸爸睡到阿姨床上去

那阿姨呢

阿姨睡到公主床上去

二:

妈妈去把阿姨吃到肚子里去吧

爸爸呢?

快吹一阵大风,呼,一阵大风吹来吧,就把爸爸吹走啦!哈哈哈。。。对自己的创想意犹未尽,得意不已

7月18日

我一直有这方面的担心,别因为零食这点小事反诱发出孩子偷偷摸摸或是撒谎的品性,那多不值呀?所以决定索性明了告诉她:零食能吃,得吃完饭才能吃,吃饭时不可以到处走。先利用零食来养成她吃饭的好习惯。

我昨天和心心干了一仗,真累啊。缘由是心心心系着一根棒棒糖和一盒雀巢的咖啡牛奶而不肯好好吃饭。吃一口得把屋子几间房给跑个遍,还得又哄又骗,我看了立刻让阿姨把饭和奶都收了,很明确地告诉心心:一吃饭不能到处跑,否则就不要吃了;二不吃饭可以,但也不能再吃任何零食;三吃饱了就说吃饱了,妈妈不会逼你吃完的;(这一点我正在想修改方案,因为她太活学活用了)四吃完饭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零食,爱吃多少吃多少。

心心听了便走开了,拿着雀巢的咖啡牛奶让阿姨帮她打开吸管(她会插,不会撕吸管纸),阿姨看了我一眼摆摆手,心心又走到外婆那里,外婆只问了一句:“心心饭吃完了没有?”小家伙一听就知道没戏,一声没吭径直去找外公了,嗲声嗲气地对外公撒娇:“外公,帮帮我嘛,帮我打开好不好呀,好外公。”我在厅里一听,就知道老爸是抵受不住这样的诱惑的,赶着跑进老爸的房间,叫了一声:“心心!”,老爸倒也拎清,无奈地对心心说:“外公要睡了,找你妈妈去吧”

于是心心只得又兜回了客厅,在我身边转悠,每每她依在我身边,乞怜地看着我时我就对她说:“一吃饭不能到处跑,否则就不要吃了;二不吃饭可以,但也不能再吃任何零食;三吃饱了就说吃饱了,妈妈不会逼你吃完的;四吃完饭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零食,爱吃多少吃多少。”这样大概有四五个来回,磨了一个钟点,心心又粘到我身边:“妈妈,我吃饭了”我听了真是很意外,欣喜之余,又把我的四点方针重申了一遍,心心都点头了。这顿饭心心吃得很爽快。留了最后一口,说:“我吃饱了”我一听就意识到这是利用了四点方针的软档。(果然,今天早饭只吃了两口,就说:“我吃饱了。”阿姨再多说两句,她马上回嘴:“妈妈说吃饱了就可以了”)因为一言既出,就收了碗。还大大地夸了小东西一番。

心心这时候才不理戴我的“高帽子”,她急急地去找了咖啡奶出来,让我打开,一口气享用完了后,对我说了句话,我听了几遍才听明白:“我还有的零食上哪去了?”于是再拿出她爸从刚北京带回来的叫茯苓饼,吃完了她又发话了:“棒棒糖呢?妈妈,我吃完饭啦”结果不用想,她居然含着棒棒糖又把屋子跑了个遍,看到每一个人都高举在手:“看,棒棒糖,我的棒棒糖!”

7月28日(一)

认字:我,会,绘,糖,唐,溏,爸,巴,把,吧,妈,马,骂,吗,吃,这是心心有生以来,第二次比较正规地认字了,第一次是七个月到十个月时,当时的想法是让孩子建立符号和实物间的关系的概念,认了六十来个字,想来现在也只能记个一半?第二次是现在,我是想建立同边字同音的汉字 的规律概念,这个概念建立得好的话,我想会方便以后心心认字的速度和猜字:所谓“秀才读字读半边”,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认字不就是连猜带蒙,再加个一知半解地玩呗。心心真是个机灵孩子,从“糖,唐,溏”开始,仅十分钟不到,她就能触类旁通,到“爸,巴,吧,把”“妈,马,骂,吗”,已经可以猜个差不离了。我也没再多教,只要建立想这样一个规律性的概念就好。

7月30日(三)

自心心一周岁生日过了以后,每周三,周六都是铁定了去爷爷奶奶家吃晚饭的。心心对爷爷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爷爷家的“吃物”,恨的是爷爷急吼吼的“不要”声,小东西私下还很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阿姨,外公,外婆,奶奶都喜欢我,就是爷爷不喜欢我,还有爸爸,也不喜欢我。”做妈妈的听了能说什么呢?只能说些孩子尚不能理解的“道理”:“爷爷,爸爸都喜欢心心,都打心眼里喜欢心心,你看,好吃的,好玩的,他们都想着小心心,心心慢慢长大了,要懂得规矩方圆,”

其实爷爷对心心的管教的确是疼在了妈妈心里,80岁的老人的观念陈旧,动不动就“不可以”,妈妈很想提醒爸爸和爷爷能够上心数一数,在他们和心心相处的仅仅几个小时里,会对小东西吼多少声“不要!不可以!”可是爸爸反倒理直气壮地跟妈妈说:“你只要拿出给心心做规矩的姿态,爷爷就不会管了”

心心这个夏天也蛮开心的,先是在浦东外婆家,把沙,水都玩疯了,再回来重新玩游泳,她现在是从游泳中尝到乐趣了,因为她带着臂圈已经在泳池自如了。孩子也是在成功中确立自信,找到价值,发掘兴趣的。这两个星期(7.28-8.8),我帮她报了个十天的“鹅妈妈”暑期活动,都是以玩为主的,只是多找几个玩伴,有点组织性地玩罢了,还会有些木偶剧,芭蕾之类吸引孩子。心心这两天天天缠着我要帮她去买个鹅妈妈回来。

8月1日周五

下午带心心和瑶瑶去了美术馆,这是心心,瑶瑶和阿姨四个人平生第一次正尔巴经去美术馆看的画展,在美术馆里看画展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庆幸正逢一个西班牙画家的画展,画的表现形式比较国画更能抓住孩子的心灵(色彩艳丽,主题鲜明,有想象空间)。

很合心心的胃口,心心为找西瓜在展区来回跑,对画也有自己的理解:西瓜我喜欢,牛屁股和牛尾巴在一起,人的屁股和腿,笔要在水里洗一洗(倒蛮有意思的),爸爸的皮箱――我们家也有的,(母牛,裸体和水果静物是该画家奉献给女性的三部曲)二楼为国画为多,让心心见识了画的浩瀚,真是一幅幅“大”作呀,两个小朋友在其中穿来走去显得真是渺小。

8月2日周六

心心游泳只是到了不怕水,乐于皮水的阶段,离会还远着呢。不过她是不用我操心了,自己爬上爬下,忙来忙去,很能自得其乐。昨天光是一个“搬海工程”(把小泳池的水勺起来往大泳池倒),心心一个人就忙乎了至少半个小时,我因为在这个夏天常要带心心去泳池,她又到了不用我在边上护着,看着了阶段,所以我找了个教练,在学自由式和仰泳,也想有点突破和提高。这样子想来,等心心到六岁,她老妈可能也能多会不少招式呢。

8月3日星期天

带心心去看了《海底总动员》,因为是第一次看电影,怕她坐不住,怕她影响别人,怕她会哭......可小家伙真是枉费了我的担心,一路表现得很“老茄”,好象三天两头往影院跑的样子,小小的身子斜在椅背上,两只脚极尽放松之态,横陈在坐椅上,给我的感觉是如果她的腿够长的话,一定会搁到前排小哥哥的头顶上去的,一边看,一边一只手象长了眼睛一样熟 地捞着她爸身上的爆米花往嘴里送,时不时还起身吸几口芬达(怕她倒翻,我规定她不能拿着喝),真是太享受了!!只可惜电影讲的是个小鱼儿找爸爸的故事,引不起心心的共鸣,今天早上还在问我:“干什么小鱼要去找爸爸呀,爸爸有什么好找的呀?”(上星期带她去看《丑小鸭》的木偶剧,分上下扬,中场休息时,小鸭子还没找到妈妈,心心哭得泪涟涟的可怜模样还犹在眼前)。105分钟的电影,剧场里还真时不时能听到小孩子的叽喳声和哭声,心心倒是除了爆米花吃完了的时候欠了欠身问了我一声还有没有之外,一点没让我操心。电影我去的是美罗城的柯达影城,没买心心的票,可是很好运,相邻位没人,就给心心享用啦。觉得幸好有个座,心心才能这么自在!我也在疑惑,不是每次都那么好运的,难道以后要多花50元?

不过,我觉得电影好象没木偶剧来得能抓住孩子的眼睛,木偶剧的形式更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专注力。至少在看木偶剧时,心心是不会象看电影时那样想吃想喝的,小身子挺得笔笔直的,目不转睛,一刻也不愿错过。

2003-8-4(一)

我真觉得是孩子给了我一份童心和一点疯狂,我从来没哪个夏天象今年夏天那样渴望玩!:)

上海美术馆是真值得一去的,光是馆所就很有味道,很开阔,漂着陈年的柚木香,相信有画廊和一般的画所所不能具备文化和历史沉淀,所以我是打算以后没事就带心心去溜溜,南京西路上也方便,20元也便宜。博物馆应该也有美术馆的气概的。城建馆,科技馆和海洋水族馆都是现代建筑,身临其境,历史和现代的转换的味道真是不一样了,相信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感性认识。

这样的西洋画展会经常有的,我打算平时多上它的网站瞧瞧。我的确觉得西洋画不论是静物还是抽象,现代等(只要不是古典)都比较适合孩子的口味,贴近他们的生活,鲜丽的色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二楼的国画,反倒是让我很震憾,那么大!真是巨作啊。

心心参加的鹅妈妈班每周五都有木偶剧看,是上海木偶剧团的,上周心心邀请了丫丫去看(鹅妈妈那里搞的:每回可以邀请几个小朋友一起看,培养孩子的友谊),她妈妈当天就帮她报了个名(鹅妈妈的暑期活动),这星期心心又多个伴了。

上午我打电话去热带风暴问了,7.1-9.10(?记不清了)每天9点到晚十一点,听吟妈介绍地铁莘庄站一出来加个起步费就能到。还找到个室内冲浪的叫夏园泳宫,也不知道牡丹江路在哪,正在心动中。

说实话,心心要抱,我真是怕怕。想带她去玩的念头,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退缩了。虽然有阿姨带她,抱她,可是随着她的长大,我不大愿意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阿姨。所以跟孩子事前也有约法三章(1.自己走2.走累了可以叫妈妈抱的)的,可是小东西答应得好,走走就说:“我累了”(由此也让我体会到和孩子的《约法三章》是需要从实践中见真知的,孩子的心透亮着呢)。其实也不能全怪孩子,也怪我力气不够大,她才27斤,可要我抱她走路,我是吃不消的。:(

新约法三章:(还是关于自己走的老问题,这次是下决心来解决了)

1.自己的路自己走(走累了,休息一下继续走)

2.自己的包自己背

3.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有了这约法三章,还要变着法儿先让心心认同,再引导她能自觉自控(在引导自觉自控的过程中一开始利诱还是需要的)。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颐和茶馆到十一点才回家,由此再强调:要爸爸妈妈单独带心心出去玩,可以,先要遵守约法三章。今天早上去逛了整个的虹桥吉盛伟邦家具城,下午去环艺影城看第二遍的《海底总 员》(中间因为时间排得紧的关系心心连午觉也没睡),心心尝到了和妈妈出去天地会更广的甜头,而妈妈也尝到了心心自己走的天伦之乐,虽然小哄小骗还是有的,但心心真的已经表现得很棒了。

从下星期开始,心心自己背小包去鹅妈妈处的暑期活动(大概有一公里),为以后每天养成自己走去幼儿园作思想上的准备,行动上的预演。妈妈更要特别关照小严阿姨,多带双眼睛,少动动手,多口头鼓励,少包办代替。

几天前,心心拿香烟草做药,嘴里念唠着:“我做药给爸爸吃!爸爸回来,看到我做药给他吃,一定开心死了!”阿姨在一边看着穷笑,小东西眼梢一甩,不解地问:“又不是做给你吃的,你笑得那么开心做什么?”

今天,心心在拿酒精擦照相机,很认真。边擦边自言自语:“快点,我擦得很干净的。爸爸回来一看见就会高兴的。”妈妈在心中纳闷呢,怎么这段时间以来,心心这么关心爸爸的情绪呢?真的是长大了?接着心心又说了:“他一高兴就很可爱了”“那么他不高兴呢?”我好奇地问。“他不高兴?那就不可爱了,他会打我!”心心答得很是理所当然。哦,原来如此,妈妈听后不由心中戚戚然,真是个孩子!

8月5日(二)

和心心来一道亲子色拉

准备材料:黄瓜一条,红萝卜一钉,小土豆一个,白煮蛋一个,牛奶少许,沙拉酱

过程:心心切大块,妈妈切小块,切完统拌即可。

经验:

1.可以做两顿,中午一小碗,晚上再来拌上一小碗。如果一次拌完的话,会弄得更乱,孩子也未必有耐心,她急着要看结果。(大孩子可能没这个问题,心心两岁半)

2.拿小刀给她切,教她正确的姿势,提醒她小心。

3.沙拉酱少些,最好是倒在一个空的深口瓶里,教孩子努力“刮”干净,越深越难把握勺子,我觉得这对孩子对手的把握,经验的获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当然,这也是针对三岁以内的孩子而言,大孩子也许不是问题)

8月7日

约法三章初有成效、阿姨说:“妈妈说了,阿姨抱了就是犯错误”外婆外公产:“我们老了,抱不动你”爸爸妈妈说:“心心,说话要算数,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记得我们拉过的勾勾吗?”总之,不论大家怎么对小人儿说,关键都是忍住不去抱她,由她哭过,求过,闹过都没用后,就知道唯有“走”一条道。

洗澡:每天妈妈陪洗澡,心心已基本能脱衣,涂沐浴露。虽然是玩,但已玩得很象样。所以孩子是一定要放手让她去“玩”

8月11日

世纪公园:妈妈,心心――划船,喂鸽子。(自己的路自己走)

8月12日

世纪公园:儿童乐园(自己走的)

8月13日

鹅妈妈,游泳

8月14日

鹅妈妈:芭蕾(心心上的第三节)

8月15日

上午:新国际博览中心:中国第十三届自行车展览会(三个展馆都是自己走的)

下午:热带风暴水上乐园

8月16日

思考乐:小小书友会(自己从河南中路地铁口走到思考乐书局)

全程自己付钱买票,买东西。(自助式的而非形式上的)

走下地铁楼梯战役:这是三断式的的坡度高梯,心心是一路分段哭下来的。事后,阿姨说,要是我老早抱了,这哭声大的,整个地铁站都可以听到,加上这楼梯这么高,往下一冲不得了!可是妈妈坚信,心心是有头脑的孩子,哭虽哭,闹虽闹,决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于是妈妈毅然走到楼梯的下面,一边鼓励她:“自己的路自己走!”一边提醒她:“看好脚下!踩一只脚!小心踩空!”妈妈注意到每喝一声,心心的撕心裂肺哭声都会有所间断,脚步明显会更留神些,这说明小东西蛮要命的呢,情绪并没有影响到 对形势的判断,这情形看在眼里倒是让妈妈提在嗓子眼的心放下不少。更让妈妈再一次深深体会到,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其实并不难,不就是一个坎,一咬牙过了就是碧海晴天!反倒是犹犹豫豫地折磨了自己也折磨了孩子,最后还是一事无成。所以第一要自己有决心,第二要给孩子看到你的决心,第三,让孩子体验到一哭二闹三上吊是没有用的,于是也最多闹不过三了。当然最后还那句话:要敢于放手!这个“敢”也要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个个击破。

8月17日

浦东新舞台:卖火柴的小女孩(木偶剧――上海木偶剧团)

8月18日

今个儿一大早起,小人儿开始只用“YES”和“NO”来回答问题,所谓问题,也无非是二老天天追着问的:“外公好不好呀?外婆好不好呀?”小人儿一律以“NO”回掉了,只有妈妈还有点“YES”的面子给,搞得二老很不甘心,想退而其次再教个“GOOD”来求个好字,妈妈旁见觉得不公,这哪是问问题啊,回答总要有个选择的余地啊,于是再教了“BAD”,这个可好,所有的人都是“BAD”,唯有妈妈幸免。

8月21日

乐天陶社:心心热衷于给面具做耳朵,把耳朵掏干净,挖呀挖,可认真了。老外就是老外“NICE!VERYNICE!”赞不绝口,不会象咱中国人,在一边看着心焦,敢情妈妈掏了80块钱来这一小时就让你给泥人掏耳朵来了?!可是你急也没用啊,我试过堵了一次,可马上又给心心掏空了:“妈妈,别动,还没掏干净呢!”在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和乐融融,简言之,别想钱了,掏就掏呗,反正横竖都要掏这个钱的,就让孩子先把耳朵给掏个够本吧。:)

8月22日

动物园:鹅妈妈组织

上海大剧院:中剧场――兔子和枪(儿童艺术剧团,儿童剧)

布景很漂亮,剧情也很简单,枪声很能抓住孩子的心神,很适合给小年龄的孩子看。心心坐在第一排,眼睛眨都没眨,我给她准备的饮料,零食,她都没动,就这样把一场戏看下来了。

看完戏,瑶瑶不愿回家(想逃避弹琴):“心心妈妈,我们出去吃点东西吧”〕

“好啊,只要不是麦当劳肯德基,你想得出来我们就去”

“心心,你喜欢吃什么?”瑶瑶问

“白饭,我最喜欢吃白饭了”心心的回答显然出于瑶瑶的意料,她疯笑起来“白饭,你怎么会喜欢吃白饭的啦?”

“我就是喜欢吃白饭!”心心很坚定呢。

8月26日

爸爸突来奇想,问心心:“说说爸爸的特点,就说一个”

“有毛的”

“好,心心说得棒极了!那再说说看妈妈的一个特点”

“白”

“噢,那心心,你自己有什么特点?”

“也是白”这次大家听了笑得更欢了,这显然是心心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爷爷呢?爷爷有什么特点?”妈妈插了一句

“没有胡子”孩子的回答总是那么出其不意!套用阿姨的话――“不晓得她怎么想出来的”,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和成人迥异的!

8.27.2003

心心做小医生

“心心,我这是得了什么病呀?”

“毛病!”

“吃瓜子吃得太多了,又生毛病了!”

“DR:潘,我啊,头晕,眼花,胸闷,唉,你快给看看,这是得了哪门子病呀”

“毛病!”

反正所有找潘医生看的病的诊断一律都是:“毛病!”

她有时还会忍不住问你:“你怎么又得毛病了呀?”

“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

“我没有照顾好小白兔”

“我说了对不起了,你原谅我了吗?”

“妈妈天天带我出去玩,我真的很开心,哈哈哈哈”......心心开始懂得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小嘴巴一天到晚不仃,妈妈可一点也没嫌烦。

35

主题:请教张教授和妈妈们:怎么 培养孩子迎难而上的精神?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08:39:3709月15日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经常会叫苦叫累,轻言放弃,这里面有些是真苦真累,有些是“畏难”,有些是是因为缺乏对一件事持久的兴趣。

我想请教过来的妈妈,怎么从生活中去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持久力?

主题:张教授:帮忙看看这个大孩子,该怎么引导呢?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22:47:1709月15日

LG的外甥,今年大学毕业。一直是个“好”孩子,没有主见,没有热情,没有冲劲,不说话,神情神态近于木讷(也许他心里很明白,可你绝不可能从他的脸部表情判断他的真实想法),甚至仅有过的玩电脑游戏的兴趣也被家人一再地强令禁止而放弃了。其实他挺聪明的,所以能在没有学习目的的情况下,考上了大学,GRE也考了2210分。

今年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学的是理工科,本来家里期望他继续出国读硕,他也已基本按大人的要求考了GRE,可是就在这时,他说他厌学,长期对学习不自信,所以不想再碰书了,他说大道理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我不想再读书了。可他也不找工作,他说理工科不是他的兴趣,他不想一辈子做技术,想从事文科的工作,可是这个从小数学物理比语文政治强,什么书都懒得看的孩子怎么文科的事呢?且不说这些,既然好不容易有了想法,那去找呀,可这孩子天天呆在家,连门都不出。他对什么都缺乏热情,欲望,包括学习,工作,物质,精神,人生。。。。。。

我也晓得这是因为他从小衣食无缺,包办过多,家教过严,家人对他偶有的想法也是否定多于肯定,同时却又缺乏与父母的理解沟通导致的自闭个性。他也有优点,至少还是个真实的孩子。

张教授,请问对于这个已经22岁的大孩子,怎么办呢?怎么帮助他树立信心,兴趣,目标,和热情呢?真的很怕这样下去,连尚存的一点诚实也会丧失。真的很怕这样下去,他的人生.....

主题:张教授:还是关于这个大孩子,再说说他的情况,再请教。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3:29:3909月16日

您说鼓励他去闯荡一下社会,可是这孩子是没反应,推也推不动啊。他一点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渴望自立,自主的欲望。怎么鼓励啊?

这孩子一向是“乖”孩子,至少他从不顶撞家人,他可以你跟他面对面讲三四个小时的话,他没眼神(更别说交流,神情是木讷的),没表情,不说话,等你说完,他走人。那种木讷和顺从,让我看着都心疼,别扭。

这种压抑不是显然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他高中我认识他时,他就是这个样子。原本希望他进入大学会好些,可是大学四年,相对父母的唠叨少多了,自我的天地也大多了,期间他还一个人租房出去住了半年(以考GRE为由),可是他还是对周遭的环境缺乏起码的感应,怎么社会对他一点影响力也没有呢?

这次为了出国读硕的事,也许真的是家人把他逼急了,有一次家人还在说着话,他摔头就走,看到这我还有点暗自窍喜,以为他开始自我觉醒,可是就摔了这一次,又变回了个木头人。这次他倒是坚持自己不出国的想法,提起高中考大学痛不欲生,泪流满面,说那时因为读书紧张每早起床都出鼻血,心里怕得要命,高考临考语文前一夜睡不着,也是很怕,考GRE考得看到单词都想吐.....对这点滴过往的经历他的父母知道一些,不知道一些,反正都没认真对待过。所以他现在不想读书,看到书都不想碰。

但是他没一点判逆的想法,也没有一点离家独立谋生的意愿,甚至对找工作也不积极,一副混到哪是哪的样子。 回答你的仅有的只字片语无非是“哦”“哦”。他妈妈还说,他毕竟还是个让人放心的老实孩子,绝不会学坏,不会找女朋友,不会.....我心想,学坏也是要有“能力”的呀。

另外,他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想法,无论对工作,还是对出国,只要都帮他搞掂,他就去。由此,我又对他的“厌学”有点怀疑,这会不会是不想“行动”的借口?这样子的精神依赖,真是让人束手无策。

张教授,您说,这孩子,怎么让他“活”过来呀?

张仲华教授回复:小心心妈妈:这真难啊!

如此差的适应能力,就是让这个年轻人出国,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到那时候,父母追悔莫及。连反抗都不会,如此麻木,怎么办?可他的母亲还持这样的观点。孩子在很长时间里痛苦的经历,父母好像无动于衷,也没有去反省自己的问题。如何办?也可以给孩子一段时间去无。但是在一段时间,父母要很好的反省。虽然这个年轻人有22岁,但是心理并没有长大。父母的态度依然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父母应该确确实实的像孩子道歉,可怜的父母,最后却害了孩子,这样的父母现在还少吗!

早期教育个案-小心心妈妈(2)

主题:张教授,要父母主动道歉的可能性太小了。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5:16:1009月17日

孩子的妈妈现在也很着急,她也意识到这和整体的教育有关,但也仅是“意识”而已,离能主动道歉还差很远。他母亲也提出是不是该让孩子出去散散心。但是那个时代的父母大多都认为自己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是为孩子好,延续到今天,不是还有很多父母在扼杀孩子的生命力吗?

现在对他,出国读硕,国内考硕,他是不肯的。

找工作,他口头答应,也说让父母放心之类的话,可每天“小”门也不出。

一个二十二三岁一米八四大学已毕业的男孩子,天天呆在家不动不是急死人吗?再加上这个孩子连话也不说,这样时间会很快过的,怎么办好呢?

他外公外婆一味地责备女儿(婿),说他们管教不严,凡事太依顺孩子,说什么“他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都依他,小孩子是要靠父母时时把关。”的话,他的父母也急于没有后门马上帮儿子就业,真的检讨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上,即使有也是一刹那的,大多是束手无策,所以要做到象教授说的向孩子道歉是不可能的。孩子倒是谁也不怪,可他谁也不理啊,啥也不做。

中秋节全家人一起吃饭,他只对父母说了句:“妈妈,帮我买个包吧”,父母两个人就开始热烈地讨论到哪去买,买什么款的,而儿子听了只淡淡地又说了句:“只要是个包就可以了”。我在一边瞧在心里,真是又好笑又疼心。可全家人都觉得这很正常,习惯了。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从小有一次找一群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被邻居告诉他妈,从此,就一个人再不出门也不往人家家去了;我认识他时,一个高二的孩子不晓得上海徐家汇,淮海路在哪里(这不是笑话);家里送水送物的陌生人他从来不开门,因为他妈交代社会太复杂;也就在今年,压岁钱拿到就被妈妈拿走,说是怕他不小心会掉,而两岁的心心却已晓得捏住红包,放在自己的袋袋里。大学四年,我一直鼓励他和同学出去自助旅游,话一说出口,就被全家人否定掉了,说他那个能力怎么行?还是读好书吧,对这一切,孩子表现得都很木然;他的妈妈从小对他说得最多的是“不可以”,他爸爸从小说得最多的是“等大了会好的,我也是晚开窍的”,他外公外婆说得最多的是“你舅舅小时候比你行多了......”他舅舅说得最多的是:“读美国前二十名的大学!”

这孩子之所以这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全家人都以他舅舅(我LG)为他的榜样,凡事都说:“你舅舅小时候.....”同仇敌忾,永远是恨铁不成钢,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已经彻底麻木了,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生理上都会对这些话自动过滤。因此我已经向我LG提出严重警告,不许爷爷奶奶包括他自己在心心面前说:“你爸爸你小时候.....”

话又扯远了,总之,在这个家庭环境中,这个孩子好象是没生机了,可是他又不愿投到社会的新鲜空气里,怎么办?

我也找他谈过很多次,告诉他过往的不可追了,他必须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负责,象雨点爸说的两条路,我都说了不晓得多少遍了,最长的一次足足十二个小时,我是唱单簧的,他还是那样,你说完,他走人,态度诚实,行动没有,怎么办呀?

这孩子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家庭对他的影响依然很大,虽然表面上他是那么无动于衷,可是感觉得到他是因为太重视家人的想法才变这样的。这就是我虽然没信心,却还是一次次和他交谈的原因。

而且,我觉得他的想法都偏幼稚,偏悲观,老是往负面的方面想,这大概也是不自信 表现。有些时候,听他的话,我真觉得还没八岁的翩翩老到,我真希望他能表现出一点活力,阳光气息。

还有就是,他一点也不急,好象时间和生命都和他无关一样!投下石头都溅不起点水纹。

主题:给小心心妈妈

版权所有:雨点爸原作提交时间:14:09:3709月17日

我们这几代“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包办的事情太多了,覆盖了生活的每个方面。孩子也许从小就有独立倾向的萌芽,要在各种事情上作主。很小的时候,父母以能力不够为由阻止孩子去作主,逐渐长大以后,以功课繁忙、社会复杂为由替孩子作主。总之,过多的包办扼杀了孩子的自主。

别的小事情的不说,选择小学中学学校,让孩子在多大程度上作主?考大学填报志愿呢?经济上提前独立呢(例如上大学的时候当家教挣钱)?大学以后继续求学的事情?找工作?交什么朋友?谈恋爱?结婚?

从小开始,孩子们实际上在一种非常被动的,没有选择性的条件下生活。孩子们最大牢笼,也同时也是最温馨的港湾,就是--“家”。作用偏想哪个方面,应当看孩子的感觉,而不是表面上的所谓幸福。

从孩子的角度,孩子们即便想做什么事情,父母给于经济上作主的权力了么?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不挣钱,什么花钱事情都要和父母商量,如果父母不主动给出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的任何大一点的想法都被轻易扼杀了。当父母在说自己辛苦养大了一个孩子,花了多少多少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扼杀了孩子的多少自由。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把家里因为孩子花掉的钱作为分母,把其中孩子能够自主的部分作为分子,作为一个满足孩子意愿的参考指标,也许穷人的家里可能得分还要高。

在父母以经济保障为“要挟”的环境下(原谅我这么说),孩子是很苦闷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心智还不丰满到足以明白那么多道理,只有不满、反抗,而反抗往往是以牺牲学业为代价的。

类似的“牺牲”例子在生活中很多。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员工,如果要从原单位跳槽,他的优秀可能极大阻碍他跳槽,他如果明白过来这个道理,虽然没有聪明到提前变得不优秀,但是可以马上开始自暴自弃,看看你们放不放我。

从愤怒的孩子的角度,任何“优秀”的素质,都比不上“自由”来的珍贵。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他们经常因为学习好,必须顺势作乖孩子,失去了好多自由,这当然是养育、教育观念出了问题的结果。为了重新获得自由,他们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手段,以破坏父母所看重的“优秀”来换回自由,这些往往是在潜意识中就完成了的。

你说的“孩子”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要改变以往是不可能了,现在可以作的是,父母找孩子谈话,讲清楚大学已经毕业,一般人,都是要某种程度独立了,可以有两条路:1)立即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还先不说赡养父母的义务);2)继续求学,家里可以给一定的帮助,但是周期不能太长,将来也必须以某种方式偿还这些费用(这些费用本来就是父母的,算作借吧)。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此时不是家里求着他去做什么,而是他独立了,有事情可以求家里,最好事事靠自己。比较那些某些自身和外部条件不如他的孩子,他算幸福的了,应当珍惜现有的基础。

而事事靠自己后,收获是无穷的自由,但是风险也完全自己承担。找不到好工作?如果父母无力帮助,孩子活该;如果父母能够帮助一点(助推一下而已),孩子应当万分感激才是。无论怎样,都没有理由埋怨父母。暂时在家里吃饭?交伙食费。没有房子住?去西直门立交桥下住(我见过一 家在北京的哥们就是这样开始独立的);要求父母暂时宽限一阵?交房租。

孩子目前的迷茫,一方面是长期积累的情绪,需要释放,另外,也可能是真的被父母包办惯了,要他自主,也暂时找不到方向。就象鉴于里面的犯人,在监狱的时候渴望出来,但是一旦刑满释放,走出监狱的大门,却一下子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好。

因此,这时候父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如我上面说的那样完全把孩子推出去,也是有危险的。也许可以给一个适应期,让孩子成天思考,但是经济上有了严格的准则,让孩子知道,这不是原来的花钱找父母的时代了,一切要靠自己了,欠债总是要还的。

大学毕业的孩子,毕竟还是有基础的。只要他真的愿意在社会上去混,技巧应当还是有的,毕竟念过那么多书。关键问题是解决他的主观动机问题,也就是为了谁、为了什么而生活的目标问题,这个要慢慢来。

我比较愤怒的是,许多成年的年轻人,闹不清自己和父母之间到底应该是谁养谁。无论孩子文化程度怎样,在国内还是海外,前途是否远大,请先搞清楚这个!否则就是枉活了20多年。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反抗期”年龄,父母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以全新的角度和孩子交往。可以想象一下,孩子负气出走,多年以后才带着老婆孩子回来探望的极端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前一段给几个朋友发了过去的贴子,重温了一下人人都有的对于家的逃离和回归过程。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心路历程,差别是程度,要完全没有波折是不可能的。顺与不顺,从相当长的阶段来看,都是合理的。暂时的不顺,酝酿了后面的大顺。

家,我们监狱的家,港湾的家,父母的家,自己的家,自己投奔父母的家,父母将来投奔自己的家,先逃离,再回归,不行就再逃离,再回归....。

主题:可以理解。

版权所有:雨点爸原作提交时间:16:38:4409月17日

你不是他的父母,有关让他实质上独立的决定,恐怕还是他的父母亲自来作有效果。

要促使他有所行动,还是需要从实质上触动他,例如我说的经济来源问题。如果这些不解决,他可能还是觉得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他父母本应作的事情。

另外,你说到他不发表意见,你说的话是否有效果也看不出来,这个是最头疼的。如果失去了交流的氛围,事情的后果就难以预测。

我估计,这个孩子也有可能在大方向上还是愿意顺着父母的意思,但是目前实在烦了,也可能自己还找不出烦的根本原因。别人说的,也还有一个理解的过程。

这里我说说我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一些事情:我大学毕业分配回四川,似乎是和父母共同的决定,这可以说是一种“潜意识”的决定,一种默契。其实和父母没有公开、认真讨论过这个话题,分析利弊,算是一个草率的决定吧。当时从我的角度,我觉得工作地点距离父母近是一个重要因素,将来可以好好照顾父母,尽儿子的责任。当时还是国家包分配的(自己联系单位已经出现苗头了),联系单位过程也充满不如意(受限制于什么人事指标等等,最后去的不是自己一开始选中的单位),在四川工作几年后,越来越苦闷,感到没有出路。虽然这个单位对我还是很好的,但是我自己就是觉得闷。后来,工作5年后,我才下定决心辞职到北京自己闯。这时和父母商量,父母说,感觉我在那个单位也是不合适,关于将来养老的问题,父母也还没有老到那个地步,可以放宽心,先闯荡,将来再说。这个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如果我早一点和父母沟通,可能一毕业就留在北京是较好的选择...。

现在,我无论死活,我 不会怪我的父母,决定是我做出的,我自己会负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远远地想这些事情,才充分感觉到家的吸引力--我父母的那个家,我曾经的家。这个过程,似乎也不好省略的,很年轻的时候,虽然看过多少小说,但是悟不出来。

孩子是否孝顺,顾不顾父母家里,是一个角度;但是切切不要忘记了和父母真正有效地沟通,不要认为别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因为孝顺父母,而无条件听从父母,以做出牺牲为标志,似乎也不是最好的道路。父母一方,和孩子一方,谁先想到这个问题,谁就先准备这个讨论的环境。

主题:张教授和妈妈们,求助:我应该去跟老师提这个要求吗?谢谢。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05:4709月19日

前两天看到论坛里的大孩子的妈妈也在讨论小红花的问题,我都没仔细看,想着心心还小呢,想不到这么快就轮到我和你们同甘共苦了。

上了小班后有了些正规课程后,老师会对孩子的“表现”开始挑剔起来,也许因为心心的老师是带惯了大孩子的班下来带托班的,一下子没适应小孩子的特点,这帮孩子怎么这么闹呀?她逢见家长都讲“做规矩”的必要性,最近好多了,也许是慢慢和孩子间相互习惯了。

心心现在两岁九个月,开始有了点协同概念,开始有点愿意牺牲自己的玩具换取集体生活的乐趣,在引导地选择下愿意接受“分享”的行为。

心心刚升小班,因为年龄小,还有点自顾自,自律性显然不如同班的大孩子,不过她的适应能力还行,蛮会自得其乐,最绝的是她怎么一点也怕老师,对这一点,我一直想不通,要知道她的老师是带大中班下来的,不算特和气的。

进入小班,三岁不到的心心也开始尝到了拿不到小红花的滋味,而且是追着讨不到小红花的滋味。以前,心心大概都是看商业机构笑着给孩子发贴纸发奖品哄孩子开心的老师看多了,心心由此以为奖品是平均分配,每讨必得的。

前天我隔着窗观摩了后半堂“语言表演”的兴趣课,老师是分园外聘的,属于较为严肃的类型,教一首儿歌,讲得好的孩子发贴纸,我一眼望去,二十来个孩子中,心心的坐相的确是最没规矩的(居然是翘着腿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家也没这样单独坐的机会,我还是头次领教她的坐相),要她跟着讲老师教的儿歌没问题,口型,声音,包括动作,表情都能跟上拍,可她表现得很心不在焉,要是我是老师,别的孩子都那么认真,瞧她那样,也……。

可心心却对老师的手上的贴纸兴趣很浓,每发必要,且是主动上去讨:“我要,我讲得好的!”(我观察下来,就她一个主动问老师要,且是离开座位追在老师屁股后不仃地要的)第一二轮一定是发给最认真的孩子,老师基本没正眼扫她,她都是很扫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老师的漠然的一面,也许是看商业机构笑着给孩子发贴纸发奖品哄孩子开心的老师看多了,看到这场面我心竟难掩凄然)等发到第三四轮,她倒还是锲而不舍,每发必讨,老师会瞧她一眼说:“你讲得好了再给你!”“我讲得好啦!我讲得好啦”看着每次空手回到座位的心心我心里真有点难受。一直到最后下课,老师才象征似的给了心心一个小贴纸。也不知道是因为纸太小了给心心揉坏了还本来就是缺角的,在把玩了一小会儿战利品后,她又回到了这个老师面前:“坏的!坏的!这张贴纸是坏的,能不能给我换一个?”“今天老师发完啦,下次来给你换吧”我估计下一次(一星期后),这老师准不会记得自己的承诺。

这位老师临出教室门,看到我拉着心心的手,还笑脸盈盈 说:“别看这个孩子年纪最小,蛮活络的!”(老师对孩子和对孩子的家长的态度的反差真的也让我一再地领教了。)

昨天开家长会,我问老师:“心心在幼儿园怎么一点不怕老师?”

老师说:“真是一点不怕。她什么都要自己来,吃饭睡觉走楼梯,因为全班她最小,我们总会想到去帮帮她,她是绝对不要的,个性是蛮强的,我们也开始给她做点规矩了。”

我说:“昨天语言表演课,我看到一个教室二十多个孩子全都那么规矩地坐着跟老师念,等老师奖励,就她坐没坐相,一心一意地追着讨贴纸,整堂课一点没有挫败和畏惧的心态,平时在幼儿园一直是这样的吗?”

老师说:“是啊,她是每次都主动讨奖品的,每次都叫着喊着:我乖啦,我这次真的乖啦。我一开始都不会给她,慢慢矫正她的行为,不过,我觉得她的个性真的很好,很开朗也很主动。”

这个老师最后也没提她矫正的结果是给了心心奖品还是没给。

一次次空手回到座位上的心心的模样真的在我脑海里很难抹去,那种既有点无所谓又有点不甘心的空落的神情对我真的是陌生的,说实在的,我是有点克制不住的心酸,恨不得立刻去买一堆漂亮贴纸捧到她面前,同时我也在心底一再提醒自己别太在意――孩子在幼儿园哪能象在家一样处处哄着呢,就当是挫折教育和社会教育吧。

可是昨晚论坛上的一位妈妈说得话真的打动了我,奖品虽小,可包含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期冀的老师的关心和认可!

今天我问心心,幼儿园的贴纸你能不能争取到?心心说:“不能”

“为什么呢?”

“老师说我不乖,等再表扬时再给,再表扬时说还不乖,我说我乖啦,我乖啦”

“那老师最后有没有给你呢”我继续问

“没有”

“那你想不想要呢”

“想”她说的时候又露出我在窗外看到的那副既有点无所谓又有点不甘心的空空落落的表情,眼神左右闪烁着好象在极力掩饰这种情绪。(也许是我多心了?)

由此,我向张教授和爸爸妈妈们请教,我是应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在她努力后还是尽量发给她小红花,鼓励她的积极性,还是算了,只当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自己去抗?还有张教授和过来的妈妈能不能告诉我以后的发展轨迹会是怎么样的?孩子会为了小红花而改变自己吗?是改变好还是不改好?我作为妈妈应该做什么,对三岁不到的孩子,怎么引导会让她又易懂又有效?

主题:心心是该转班还是回托班?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17:4609月25日

今天到幼儿园,看公开课,真是让我的心累死了,我都想把心心转回到托班去。这个想法也是刚有的,却很强烈。

首先是步入小班后,老师开始注重对孩子们的“管理”,从礼貌用语具体到课堂细节,本来这是件好事。可是老师的态度和方法不对,至少是不适合心心的个性。首先是过于讲究形式,单是一句“老师好”,孩子明明是大声叫了,而且很有积极性,可老师因为早晚的接待都很忙,没听到,等她有空了,回过头来,一定要“整”得心心再叫一次,还一定要是看着老师激情饱满地叫,心心哪会肯呀,于是一个紧抱不放,一个扭转挣脱,搞得双方都不过瘾,可就是这样不过瘾的场面,我连着看了表演了三天,每次都是心心叫的时候老师没听到,老师说:“一定要让她叫,这是小班的规范。”我看不过,在一边说:“她刚才叫得蛮好的,您忙着没听到”老师也晓得自己忙:“哦,刚才叫过啦?可是一定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叫”然后总不忘跟我唠叨一句:“心心是很犟的”

心心的老师四五十岁(孩子要考 学了),很固执也很要面子。这样的老师不适合心心。哪怕真摊上个厉害老师,也最好是年轻的,较适合心心个性,传统又上年纪的老师是厉害在骨子里的,她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大道理也懂,都是用来骗家长的,对孩子用的还是老一套),有的却是如何让孩子服从的经验。

然后是自由活动,心心上窜下跳,玩得很开心,全班就她一个,经常能乐得“哈哈”声的,碰到这个场面,老师还是很喜欢她的,会忍不住抱抱她。老师跟我说:“心心的性格真的很好,这个班孩子们已经有自发地按年龄交朋友的特点,可只有心心跟大的小的都可以玩得很开心”我想这一来是天性,二来,她太小,还没懂得“差异”。别的孩子已经感到和相近的相处比较舒服,才会有这样的自主选择。

接着是半小时的剑桥英语公开课,整堂课,她根本没理。一开始在咬裙角,把裙摆咬得湿湿的,然后是挠痒痒,最后索性趴在我的背上不肯下来。我觉得这是她对心理压力的一种排解,也就不顾老师和其他家长不解的眼光(他们不解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的放任,觉得我在这种场合至少应该制止孩子的行为,劝她回座位),由她趴着。

事后我和老师沟通,老师说心心从来没这样,英文课因为形式比较活泼,一直是心心喜欢上的课,表现得也很积极主动,今天的反常主要是家长在的缘故。我的理解倒不是因为我在的缘故,心心的亲子课上得也不少,原因在于教室气氛过于正式,二十多个家长肃静地站在一边,老师把这作为一年多来唯一一次对家长的“交待”也看得很重,神情凝重正式,这让心心很陌生,在心理上不适应了,不接受。于是有了以上的行为作为心理排解,在整个过程中,她的神情倒是无所谓的,趴在我背上还笑出了声。

因为她表现的三种行为都不是她的习惯,相反都是反常举动,所以我很重视。我觉得这是她的心理年龄还小,不能适应环境的自我排解行为,说明整个过程她的压力很大。而老师却不这样理解,因为心心的态度没有让她们觉得孩子紧张,她没哭没闹还很嘻哈,自说自话,如入无人之境。她们也觉得是因为孩子小,所以不懂得遵守“纪律”。

根据心心的情形,我想转回到托班。可现在的托班是一个老师一个保育员25个孩子,也就是说一个老师负责25个孩子......据我的了解,心心的幼儿园的托班是撒手不管,只求太平的。这对现在需要有点规范意识的建立的心心也未必有利。等到她近四岁,再管,以她的个性,那更难了。再说托班的活动空间也比小班小得多,毕竟托班的主旨在与托儿所的衔接。

也有朋友建议找园长转班,转个不那么较真的老师,转年轻老师,也许还适合心心?转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老师相对会和蔼些,同学的压力也会释放些。

张教授和妈妈们,心心是该转班还回托班?

主题:碰到这样死不认错的孩子怎么办?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20:4409月25日

心心属于死不低头的孩子,对于无足轻重的事情,她会很快地说:“对不起”,还要求别人回应“没关系”,我觉得她是拿礼貌用语作为自己游戏的一种。

如果她感到是师长表现必须重视的错误,你告诉她错了,她会说:“对的”“我以后还这样做”(她说的很平静,可表现的坚定分明是挑衅)即使在气氛上有让她觉得有强制认错的压力,她最多也是不说话,你逼她说,还是:“对的”,打几下把她打疼了,如果不是太疼,她边落泪,边叫的,还是“对的,对的,”“我还会做”,如果是真疼了,那就哭呗,就更不会理你,不会认错了。

只有等这事 全过了,她的气头消了,你回过头来再和她“讲”道理时,会说“错了”“我以后不会了”。可这时,身为父母还是觉得很无奈,知道她并不是在认错,而是不和你计较罢了

主题:张教授前几天不在,关于心心不想长大和新近更变本回厉的发展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25:4809月25日

孩子在压力面前,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心心走路是不要妈妈抱了,可是,也由此得出了因为她长大了,太重了,所以妈妈抱不动了的结论。上次,我看她睡前太闹了,过于兴奋,于是提出抱她一会儿哄她睡,她居然很体谅地跟我说:“妈妈,我太重了,你抱不动的,让我自己躺着吧,你拍拍我就可以了”当时,我真的很惊异她的想法,而且她语气中的理解明显夹带着无奈,我就坚持要抱她,可小人儿还蛮固执的,自顾自地躺好了。自此,我开始警惕起她的落寞心绪。

苏州,周庄游回来后,也许真的是走得累了,哪怕我们夸她,也是说:“哦,心心太棒了,这么长的旅程都是靠自己坚持走下来,妈妈真为你骄傲,心心真的长大了!”心心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终于在回来后,把思想理成了语言,表达出了我还小,还没长大的想法,继而表示出了抗拒吃饭的行动(虽然不是很严重,一般喂喂她,哄哄她,饭量倒没少)。

心心就想做回小毛头,“我没有长大”,“我还小呢,我是小宝宝”甚至这两天有不吃饭的迹象,因为吃饭会长得又高又大,所以她小人家一看到饭就先用手推得远远的,“不要吃饭,吃饭会长大的,我不要长大,我还是小宝宝呢”,在路上撞见比她小的孩子甚至是刚出生的宝宝,她都会强调“我跟她一样,我也还小呢。”

昨天在爷爷家,居然把婴儿时的吃饭的椅子搬了出来,一定要求把自己绑进去才肯吃饭。看到自己还能绑在BB椅里,心满意足地笑得“哈哈”声的。

我觉得心心的压力发泄的表现方式,不是用哭哭啼啼,手足无措的方式,而是用她想象中的解决办法,而且她好象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主题:心心是个“目中无人”的孩子,怎么办?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35:5909月25日

心心是个直接,冲动,“目中无人”的孩子(表现在我行我素,自我的意识对行为的控制特别强――行为冲动,执着)。我这两天也反思了很久,这真的是天性,不是“教”得出来的。

今天,去幼儿园又看到了一个例证,“妈妈,我带你去看小兔子!”一群孩子正围在兔笼前,为了能挤进去向妈妈炫耀唠叨已久的小兔子一家,欢欣雀跃的心心快跑过去,两手同时奋力扳走两个大男孩子的肩胛,钻进去蹲下就位了,注意力马上被兔子吸引去了,再没回头看一眼她推的那两个男生怎么样了,也忘了再回头招唤身后的妈妈。整个过程利落,迅捷,看得出毫无思考的过程(思考面前两个男生的实力,周围环境的状况,行为的性质,后果……)两个身高马大,看上去至少四五岁的大男孩显然对这突然的外力毫无防备,都“哎哟”一声趴下了,都看了一眼心心,都没说话就拍拍灰跑着玩别的去了,我想他们一定看到心心太小了,就不和她计较了,如果对手瞧着大点,一定不会就此轻易罢休的。

我自己觉得“自主”和“规矩”是矛盾的,一个懂得自我约束,察颜观色,对外界环境敏感的孩子必然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规范,孩子的理性思维发展得慢,对这个“自我规范”的度很难自我把握,所以有些孩子因为过于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而自己把自己的心性压抑甚至扭曲了,也许这会是个乖孩子,却可能朝被动的,弱 的方向走,早教论坛最近也常见这样的孩子的妈妈求助。

我的心心就是往反方向走了,自我的意识占绝对的优势,对周遭的环境和人物不敏感,同样也因为孩子的理性思维发展得慢,想要什么就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不愿意太费周折去想“曲线一样救国”的方法,更别说做了。

而且她没有怕的人,其实爷爷,爸爸,老师都会经常对她严厉,心心对于所有她觉得有压力的让她不自然的人,事,都是第一反应:先奋力地推开,如果推不开,她也不会屈服,采取的态度就是不回应。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让她觉得有力量的威胁(如老师逼她叫人时往往拉住她的手不放松)她在不回应的过程中会抱以自我排解式的嬉笑,想方设法地转移话题。如果觉得是力量型的,如爸爸,爷爷,她会先抗争,再不理。疼了才会哭,不般爸爸爷爷不会打她,她就表犟性表现得让人无奈。

怎么办?怎么办?我也在想怎么又保护了孩子的乐观,主动(直接),真实的天性,又能引导她懂得适当地对环境的敏感,对别人要求的敏感,能够懂得适时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真的很难。妈妈细心,发现得早,可以及时引导,却只能随着孩子的本性引导,这个“度”很难操作。

张仲华教授回复:小心心妈妈:你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关于是否上托班。看你讲的情况看,那个年龄大老师比较保守。但从你讲的其他例子,这个老师还是很有责任心,对孩子也比较宽容,像心心这样的孩子适当的受的约束也有好处。

第二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孩子认错,你认为孩子错了,对于较聪明的孩子,虽然只有三岁多,但是他考能更多的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错误,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错。妈妈可能更多的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方面,你最好要举具体事例,分析一些问题在什么地方。

第三个问题,虽然你鼓励孩子的独立,孩子也这样去做,但是你的方法有问题。小孩子你鼓励他去独立,他去做一件事情,你就要更多的给与他关爱。说具体一点,今天鼓励孩子自己走,孩子也自己走,并且很努力去做,事后,马上要把孩子抱到怀里,很好的和他亲热。结果你鼓励完了,不见下文,孩子认为你这样做是减少对她的爱,所以马上给你声明,我还小,我还是一个小宝宝。

第四个问题,目中无人,你讲的在外面如何去和其他孩子适应,你不要太担心,孩子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他如果吃了亏,自己就会调整。在家里,爸爸严厉并不重要,关键是公平、公正,大家都要服从规则。

早期教育个案-小心心妈妈(9)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0913:18:15

主题:20040306的日记,其中有些是关于孩子的交往的。希望教授,黄海,狼和各位看官指点:

以下是三月六日的知泓活动的确日记,里面有些没写完,我也懒得为了上贴写全他了,还请妈妈们凑和着看吧。

2004.3.6

今天,是今年第一次跟知泓参加植树的活动。真好。

天气很帮忙,阳光明媚。因为是在郊外活动,风很大。但对有很深厚的游历经验的心心,这已经不算什么了。

早上先是到陈云的故居,参观了这个据说是耗资两个亿的纪念馆,真是建得精到。我们在那里种了上海的市花白玉兰树。五个家庭为一组,和心心一组的四个哥哥姐姐都是四五岁的大孩子了,尤其是三个大男孩子,充分带动了心心的劳动积极性。铲土,拍土,浇水,:“我是农民伯伯!”心心一样不拉地干得象模象样的“你是农民小姐!”妈妈在边上调侃地更正。小家伙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在边上聊天正兴的妈妈们,心心发话了:“你们大人在干什么?快点过来帮忙呀!”

就完午餐,玩了一会游戏。

再次跟车来到青浦的农业园。象今天在田埂里疯跑,真的很开心。这一望无际的田埂,对我这个城市妈妈也是充满了魅力。我这辈子都没象心心这样欢快地,心灵纯净开放地在田地里跑过。

还有暖房里盛开的桃花,真好看。心心捡拾着花瓣,

种桃树,心心种得依然是很认真,挖土,下树,埋土,浇水。倒过来的次序又种了一遍树。虽然鼻子,脸颊都只吹得红红的,唇边也因为劲风吹得有点开裂,心心依然是雀跃并劳动着。身边不止一个妈妈对我说:“心心真厉害,穿得这么少,我们穿这么多,都快觉得被风吹了跑了”,是啊,这可是没遮没拦的荒野呢(这个农业园还没有开垦,据说要到明年才会对外开放,我们这次算是这里的开荒牛了)。心心听了,悄悄地在嘴里咕哝:“我是一颗小松树”

玩蝙蝠的游戏,心心显然还没太懂这个游戏规则,沉迷在瞎跑瞎叫的快乐里。

种树回来的路上,心心和湛湛哥哥用枝条开了一仗,还在哥哥鼻梁边划了个口子,顿时鲜血就渗了出来,哥哥大哭了。心心的眼里顿时盛满了眼泪,显得很委屈,可是这样的事情不教育,以后再发生更严重的就更不好办了。看着妈妈严厉的目光,心心抿着嘴,噙着泪,沉着脸,显得又是惊恐又是坚硬。妈妈是真的不忍心了,可是看到湛湛的伤口,又忍不住责备着心心。心心别过头,说了句:“我不是故意的”就不理我了,任我再说了许多大道理,她都无言。

直到回程的车上,心心的情绪已经自我调整得很好了,看着兴高采烈的小东西,妈妈觉得还是要让她对自己的行为有个“认识”,

“心心,去对湛湛哥哥说声对不起”

“不,我不说”

“心心,孙悟空可是知错能改的,你再不说对不起,师付可要念紧箍咒了”妈妈笑着引导,心想,只要说了,就好,就达到了让她对自己行为有个惦量的目的。

“湛湛哥哥,对不起!”坐在前座的心心扯开了嗓子叫开了

“不行,太轻了,再响些”

“湛湛哥哥,对不起!”心心开始当玩儿一样,叫得全车都听得见,远远地也传来了湛湛妈妈体谅的回声:“没关系的,没关系的”

“湛湛哥哥,对不起!”

“湛湛哥哥,对不起!”心心又扯了好几嗓子,才心满意足地落坐了。

晚上回到家,我们对今天的游玩作了个总结,妈妈拉住心心的肩膀问

:“心心,今天种树好玩吗?”

“好玩”

“以后还要这样出去玩吗?”

“要”

“心心,妈妈今天还要表扬你一件事,心心 真的很棒!”

心心很疑惑,但明显很有兴趣地看着妈妈

“心心今天虽然把湛湛哥哥弄伤了,但是勇于承认自己的行为,并主动道歉,真的是棒!”

因为不放心心心的理解能力,妈妈再说

:“心心把湛湛哥哥弄伤了,有没有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当时的过程实在太快了,妈妈们都没看到,等听到湛湛的哭声,看到鼻梁上的血迹,一切动作已经静止了,且两个孩子的距离也很远,妈妈们都不敢相信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还是心心的惊恐的表情的语言证实了事情的过程:“是他先动手打我的,我划在他的鼻子上”)

“有”心心边说边点了点头

“在车上,心心有没有主动道歉?”

“有”

“怎么说的?”

“湛湛哥哥对不起!”

“看看,心心真棒!”听了这话,心心的脸上这时明显浮起了宽释且骄傲的笑容。这时妈妈话峰转了回来:

“心心,以后手上拿着尖的棒子能不能打架?”

“不能。可是,已经如果打了怎么办啦?”

“真打了起来,也不能用工具,太危险了!”

“可是,已经用工具了怎么办啦?”

看着孩子天真和轻松的表情,妈妈不想和孩子缠下去了,,深究起来,她未必认识到,我也未必讲得清楚。我再看了她几眼,抱了抱她,拍拍她,便松开她的肩膀,她也无心要这些个答案,玩去了。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1213:21:40

主题:主题:我在想,规则意识是不是到自我建立好了再建立比较好呢?(下面的回贴,提上来说)

我总觉得两三岁的孩子,自我的意识才刚荫芽,判断力还很弱,在这个时候强调规则意识,很容易会让孩子没有判断力。

当然,也有早熟的孩子,既能遵守规则,又有自我的主张,且能调节得很好,这样当然是理想的。可这样的孩子有多少呢?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对于孩子的天性发展过程而言,是不是应该有个次序呢?为什么我们要阻止孩子用他的方式玩?为什么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我老是为心心不安份的行为而不安?其实细细想来,她的行为并无太多的不妥呀,只是违反了我对循规蹈矩的认识,所以我不安,甚至是恐慌(教授看到了我这种恐慌的心态)。

小小的孩子,有能力把规则意识作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来遵守吗?我想大部分孩子还是为了讨好大人,讨好大人的期望,把自己的冲动,兴趣和欲望掩盖起来了,希望能符合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要求,再不相信自已的判断。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态里成长,很多人在长大后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在做这样一件事:寻找自我。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1400:26:00

主题:如何建立这个社会规则,纪律的意识?再和家慧妈妈和各位爸爸妈妈探讨

家慧妈妈,谢谢你急我所急,能从另一个角度不断地提醒我的想法和做法,谢谢!

我看了摇篮妈妈的困惑的贴,从她的很多描述里看到了熟悉的心心,很理解她的心情。三岁的心心已经扰得我心神“恐慌”(我觉得教授这个词用得很到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不一样,那种不安,恐慌,置疑和困惑……),她的孩子已经五岁了,想象得出妈妈的着急;我也看到了你发的宋庆龄的理念。

我想说的是:

1.先说说幼儿园的理念和实践。宋庆龄幼儿园的确是上海响当当的,她的理念一直走得很前。但是事实上是怎么样的?就我听到的令我很困惑,前不久在画画班,一个宋庆龄幼儿园的妈妈唉叹,孩子的课排得太紧了。中班的孩子,已经排上的课表(当时她是强调了“课表”,我还通过反问确认了的确是“课表”令我咋舌),要上英文,数学 ,识字,老师说不建议“缺课”,否则会跟不上。兴趣班,虽然不是强制上的。但家长在老师的“话音”里不敢不上,可是上了创意画画班的孩子里(大多是男孩子,可能男孩子天生的反抗性和自我精神比女孩子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没女孩子强),都不再喜欢画画,甚至不再愿意去画。因为老师对画画的切入途径还是离不开“传统的”模式,要求看物画,一起画一样的,画得象......好的幼儿园是在理念上,理论上是新的,可是在实践上还是路漫漫......家慧妈妈,我看了你当老师妈妈的观察和反思,从一个角度是证实了这种理念和实际的反差的确是存在的。

回说心心,她前后转过两个一级一类的示范园,有一个的名气我觉得在上海能和宋齐名。当我报名时,园长也是说:我们的幼儿园是鼓励孩子的自主性,以尊重和信任孩子为前提等等等等,但是了解下来,也一样,幼儿园对管理重于教育,“立壁角”和“到别的班上去”已经成为老师对托班的孩子的普遍教育办法(既然这两家示范园都差不多,我觉得说上海所有的公立园都差不多,是不为过的),老师的理念很新,做法多还是传统。孩子从中体会到的当然有对“规则”遵守的必要性,但是你觉得,在两三岁的年龄,孩子更多从中感受到的会是什么?

最后说我的态度:我是准备让心心来适应幼儿园的,因为经过两个上海最好的地段相对最好的幼儿园的经历让我看清了这是社会现实。但怎么适应,我真的很疑惑。尤其是对心心这样个性的孩子,我是有些无措。我既不想“盲目跟进”,又不知道该怎么把握“度”,因为这个度对孩子来说实在太难把握。所以上来求教!

2.摇篮上的孩子才五岁,我们能不能把眼光放远点,到二十岁时,你觉得她会有何想?

我是看到的实际例子的,在网上请教过张教授我侄子的问题,从小没问题,到了大学毕业后,才发现早没有了自我,要找回何其难。在他的自述里,明显感到在从小到大,为了向师长的期望靠拢,为了得到学校的认同,他是在逐步否定了自我的。而当需要自我时,需要走向社会时,他却走不出这一步了。而我另一个表弟,和他同龄,学历没他高,但是知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所以正在挑战他的人生,很有趣味地享受自己思考,选择和成长的过程。

我写这段话的意思还是:人是需要自我的。我们的教育本身在这方面的问题也是需要正视的,而不是讲两句新的理念就可以当没问题的。那么家庭在其中该起什么作用?怎么起作用?

3.对规则的理解,如果纯粹从自己的事自己做,说到做到等角度,我可以说,心心不会比别的孩子差,有很多方面会遵守得比很多孩子都好,因为她的意志力较强,很多时候她本能地讨厌别人的越俎代刨(包括她能配合三年洗冷水澡,我觉得也和她的意志力和承受力有关的)。但是从纪律,从集体的统一角度来看,她显然很弱,我觉得很多孩子对纪律的遵守还是逼于对老师的威严和对师长的期望的趋同,而心心对这两样在乎吗?我想每个孩子都需要认同,象得到的小红花,她半夜醒来要找三回,找到了才肯入睡。但是怎么认同,每个孩子又具有不同的气质,对心心,还是不自觉地却也是很强烈地表现出自我的意识高于他人的认同。

我一方面也希望她能趋同于幼儿园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害怕孩子的凌角在老师的影响力下,在现有的幼儿园的激励机制下磨平。

4.我觉得这和注意力时间短或所谓的多动症是绝对无关的,只是孩子的兴趣点不同而已。反而和这类孩子精力太充沛,相对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天性有关。

摇 的孩子拿在手上的东西似乎都可以玩,就连移动的校门也可以玩上很久,上课时注意力极其短暂。老师也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很短,但她似乎特别的短,一直在一刻不停的动,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这些都体现她的兴趣点的转移和对自己的兴趣点的专注。这些真的和心心很象:精力充沛,兴趣点多多,对兴趣点一旦抓住会很专注,决不可能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半途而废。

我前两天上的“下山的太阳”,心心玩这些时的专注我想至少是不比同龄人弱的。怎么利用好这份专注?

天生的充沛的精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她不想睡午觉,睡不着,能要求她怎么办呢?每天使不完的劲,也会让她不定心于纪律上需要的安静。心心每天晚上至少十点到十点半才能入睡,早上七点半就醒了,只要有活动,她是决不会午睡的,蹦蹦跳跳,嘴上不仃,笑声不断,精力充沛让她很难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安静规定的时间。

我承认在心心已经过去的三年里,我的确是关注得多,思考得多,干涉得少,除了些社会规范类的,如别人的东西不能动,简单礼貌,先来后到等等行为,心心因为有要求也渐成习惯;而对于“管理”的确是鲜有,我一般都尊重她的选择,甚至力图从她的选择中发现惊喜,我这种心态也许也是心心行为导向的一个重要原因(妈妈的态度我想孩子还是很能明察的)。但往下何去何从?

我上次自己总结出几条

1.培养让孩子有体谅之心

2.在家庭和生活环境处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主性。

3.尽量在条件范围内选择理念和实践能协调,小班化的教育环境。

4.和老师有良好的沟通,让孩子能随年龄成长渐渐进入社会的,集体的角色。

但这几条看上去都是急不得的,都是需要从孩子的理解能力的增长,和家庭的生活点滴入手来慢慢等待成效的,具体怎么做,不要说对小孩子,对大人也是很难的生活课题。

我觉得第一条如果能做好,可能还是会有很大的效果的,如心心现在一直问我:

为什么有这么多车在路上开?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和我们往一个方向走?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向反方向开?

为什么高楼大厦里住了这么多人?

为什么他们和我们一样要上幼儿园,要上班?

为什么有的人要到北京去有的人到到深圳去?

为什么还有外国人?

……

哪怕我一遍遍用我的话解释给她听,但明显她是不满足于我的解释,而继续在自己的困惑和思考里的继续地问着,这些需要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的感知能力的成长,等到她想明白了,不问这些问题了,然后大概就可以引导体谅心了?有了体谅心会不会就对行为有所约束了呢?还希望过来的妈妈指教。

我想还是要先从理性上明确大方向,再从行为上想清楚怎么做。希望能从论坛上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作者:greenye发表日期:2004-04-1409:05:41

主题:小心心妈妈在前面摸着石头过河,偶在后面跟着

天生的充沛的精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她不想睡午觉,睡不着,能要求她怎么办呢?每天使不完的劲,也会让她不定心于纪律上需要的安静。心心每天晚上至少十点到十点半才能入睡,早上七点半就醒了,只要有活动,她是决不会午睡的,蹦蹦跳跳,嘴上不仃,笑声不断,精力充沛让她很难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安静规定的时间。

我承认在心心已经过去的三年里,我的确是关注得多,思考得多,干涉得少,除了些社会规范类的,如别人的东西不能动,简单礼貌,先来后到等等行为,心心因为有要求也渐成习惯;而对于“管理”的确是鲜有,我一般都尊重她的选择,甚至力图从她的 选择中发现惊喜,我这种心态也许也是心心行为导向的一个重要原因(妈妈的态度我想孩子还是很能明察的)。但往下何去何从?

这两段话简直是在说我和儿子呀!所以我的烦恼也多多:精力旺盛,不午睡,有主见,估计幼儿园里要教的儿歌什么的我儿子都会了......

看上去好象都是优点。:(

现在儿子还没上幼儿园,可“不愿午睡”一直令我头疼。我是不强迫他午睡的,可轮到我上班时,总不能让老人也不午睡呀!到上幼儿园又该怎么办?那时是十二点就得上床!所以我只好随大流就把这当“逆境训练”吧

作者:北京菲菲妈发表日期:2004-04-1409:25:32

主题:真佩服小心心妈

你觉得自己想得还不够清楚吗?你总结的那几条如果都能实行起来不就很好了!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你是低估了孩子的--就是孩子对规范的理解力和体谅之心。就说体谅吧,有没有心心让你抱或者让你陪她玩而你因为疲劳拒绝她的情形发生过呢?要她理解这种情况不是什么难事吧。再说规则,心心有没有问过“为什么我们要在十字路口挺下来”?你不会回答说“因为这是警察叔叔要求的,否则他会抓我们”吧,你肯定会说“否则大家都别想走,而且还会有危险”。对于这样的回答,心心难道会不能理解吗?

很理解你担心孩子因为渴望外界的认同而否定自己的感受,进而丧失自主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咱们国家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我同意你说的心心“自我意识高于他人认同”是一件好事。那么,在自我决定的前提下,如何与社会要求协调--还是我上次说的,我觉得不过是个权衡的问题,或者说是“成本收益”分析。也许心心还不会这么做,不过你可以帮她--如果确实觉得老师的课没意思,并且这个老师根本不值得学生的尊重,那就我行我素、蔑视老师以及其他孩子的不认同,并对“立壁角”甘之如饴;反过来,如果觉得这种反抗、这种张扬不值得为之付出立壁角的代价,那就向老师妥协(妥协也是思考后的一种选择,不是没有自主能力下的盲目服从)。

其实,说到权威,我觉得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权威”。你对于社会规范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态度,你如果可以蔑视立壁角,那大概孩子也可以;你如果在重重规矩之下还能保持思考能力,那大概就不必担心你的孩子变成一个只会服从的小木偶。

越说越乱,全当凑个热闹吧。

作者:小杨的妈妈发表日期:2004-04-1410:01:26

主题:匆匆说几句,感性的与理性的妈妈有点区别

1.关于适应幼儿园

关于适应幼儿园的“度”,我有一个原则,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即使偶尔不开心,在家长的帮助下,又能变得开心就行。这是我的度。我对孩子上课的表现不在乎。

曾经跟老师打电话问别的事,老师向我提起由于小杨调皮她们怎样批评她、也因为抢别人的玩具让她独坐一边。可是,小杨回家还说开心,喜欢老师。批评就批评吧,我袖手旁观,让孩子适应环境。

但如果孩子几天都不开心,或者强烈拒绝上幼儿园,我是一定要解决的。

2.关于自我的问题

大凡学习好的孩子,几乎都是在学校各个方面都不错,可以说是向老师的期望、学校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靠拢。可是出问题的还是少数。可能这样的孩子的兴趣刚好与学校和老师的期望相符。说到底,自我的问题可能是个人的兴趣能不能发展的问题。找到了兴趣所在、并能有渠道发展,也就找到了自我。当你的志趣与你的职业吻合时,成功与快乐是连在一起的。当不吻合时,我有自己的生活乐趣,也能自得其乐。

所以,我除了想培养小杨这个那个之 ,我希望她将来能对做饭、家务在行。一个女性如果能这样,她怎么也不会太闷吧。

3.关于规则

对孩子的规则每个家长心中都有一个谱,这与家长的素质有关,这是没法改变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大于老师的影响力吧。对三岁的孩子来说幼儿园的对纪律的要求有点过高。还是那句话,孩子只要愿意上幼儿园就行。对孩子个性的保护的责任主要还在于家长。你愿意孩子怎样,你就怎样做。

4.多动症不应该成为话题,多动症的判断方法比较简单。

作者:黄海月明发表日期:2004-04-1410:36:08

主题:简单发言,有则思之,无则笑之:

我觉得小心心妈妈有些过虑。当然,针对某些征兆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大道理通则事达、知机而后动的境界也是我自己的追求,然而这种思考应该放在自己心里,不要溢于呀言表,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焦虑,影响了孩子。

单纯谈论小心新的表现,我觉得小心心妈妈和张教授的问题是一样的根源:使用自己的判断限制了自己进一步判断的能力-----我觉得最好先把自己的某些判断抛弃。我下面打算帮一个小忙:-))

小心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运动能力特别强,并且愿意运动:比方跳跃台阶。

2,喜欢绘画:作品都很出色。

3,玩的时候很专注:她摆得积木多达70多块,连续的,有特定思路的!

4,上课经常跑动:我不知道是什么程度,看不见,无法判断。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既定的事实。从这些事实里面,小心心妈妈看到了“自我与规则”的协调,张教授看到了“自我意识与创造力”的问题。说实在的,我无论如何都看不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怎么会跟一个39个月的孩子联系起来的呢?我一直没有弄明白。

我看到的是:

1,小心心喜欢运动,所以他愿意把他的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2,她喜欢绘画,她绘画的过程之中,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同时发现了与自己不同的环境。

3,她喜欢摆弄积木,说明数学能力正在提高,数学能力提高之后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规则意识,规则一时总是数学能力的副产品(顶多是同步的)。

针对这3点,说明孩子的感受能力或者观察能力都很出色,妈妈能否与之交流,把这些优秀的能力转移到对“人”(同学,老师,。。。)的身上?拥有这些能力,固然是自我意识;把这些能力运用到观察自己的邻居伙伴,也是自我意识;如果妈妈适当的引导,孩子的能力竟然能够应用到更宽广的领域,孩子肯定会很骄傲。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担心4,孩子愿意跑动?为什么还需要作出如此不实际的判断呢?

当然,我随便说一说总是比真正的坐起来容易:-))

作者:mwslam发表日期:2004-04-1410:45:26

主题:哈哈.

你终于出现了

不好意思,我没有读上面的贴.我总觉得大人们有时是小题大作,上纲上线的.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既定的事实。从这些事实里面,小心心妈妈看到了“自我与规则”的协调,张教授看到了“自我意识与创造力”的问题。说实在的,我无论如何都看不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怎么会跟一个39个月的孩子联系起来的呢?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哈哈.我也经常搞不明白.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1411:14:00

主题:说我过虑,我喜欢听。:)

但说我的焦虑,影响到孩子,我不同意哈。就是因为对孩子行为上长期不干涉,甚至还乐在其中的顾虑,才到网上来请教该怎么管怎么顾。我想心心更感知到的是妈妈的放任和欣赏。因为至今只要有人叫她不要调皮,她就会回应说:妈妈喜欢调皮捣蛋的心心。淘气妈妈最喜欢了 。

谢谢你的贴,我会细细想想的。:))

作者:上网看风景123发表日期:2004-04-1410:58:21

主题:胡说几句。

我觉得小心心妈妈总在寻找一种“理论”,然后试图再用这一理论去指导自己对孩子的养育。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只要凭“本能”和“感觉”就能决定自己要怎么做的。我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孩子一定也差不多就是怎样的。所以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怎么处理,和家长自己的素质、处世方式是绝对相关的。学了再多的理论,如果这些理论是和自己的处世方式根本上不同的,实施起来就会变了样。

回到小心心具体的“问题”上来,如果妈妈觉得孩子这样没什么不好,对老师的“白眼”或者“惩罚”能够安之若素的,就没必要做什么。

我本人觉得,小孩到幼儿园去,与其说是为了培养交往能力,不如说是为了让他们学会遵守一定规则。要让他们看到家庭以外的另一个世界,让他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象父母那样无条件地喜欢他们。

正在上班,就胡乱地说这些。

作者:小玩的妈发表日期:2004-04-1412:15:23

主题:感觉心心真是个哲学家

呵呵,点名要过来人的妈妈说说。我是过来人,说说直接的感觉了。

我真的很感兴趣,当初面临这个小家伙的问题,你是怎么用你的话解释的呢?能这么想的孩子是个宝呢,如果是我,就这么几个问题够我喝一壶的。

我个人感觉最好的方法是用当初人类面临这个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孩子探讨,而不是解释。

我替心心问出她还没有问出的话吧。

为什么有这么多车在路上开?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和我们往一个方向走?

这个问题真大呀,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车那里来的,去哪,都是干什么的,马路是干什么的,当初马路怎么来的,人们怎么想起来修路的,如果这么多人在马路上乱走,马路很挤,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呢?这还涉及到最大效率的问题呢。路有没有头啊,路的头在哪里呀,

人们为什么要出行啊,东南西北的方向啊等等,这个话题真大。

为什么高楼大厦里住了这么多人?

这更涉及到为什么要盖房子啊,盖房子要用多少时间和多少东西呀,人们怎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房子呀,人们为什么要住房子呀,什么时候有的高楼啊?(这些孩子可能还不知道以前没有楼吧)

为什么要上班?涉及得更多了,就是最初人们要活着,后来怎么出现了社会分工,又怎么演变成上班(农业社会没有上班一说的),幼儿园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去北京和深圳?可以从需求、工作、生活等等,也可以让她帮你分析一下你的情况啊。

为什么还有外国人?

这个话题更大了,成了国际问题了。

你家心心整个一个哲学家和人类学家,难怪人家天天在那里想着你已经回答过的问题呢。

“继续在自己的困惑和思考里的继续地问着,这些需要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的感知能力的成长”,嘿嘿,这就是孩子的优势,而我们成人,不少已经成了定势呢,最缺少的就是这种“倒过来想一想”。

感觉心心很好呀

“我想还是要先从理性上明确大方向,再从行为上想清楚怎么做。希望能从论坛上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其实我觉得你的大方向很明确的,你心里的迷惑是心心这种行为是对她今后的生活有不良影响。

我没觉得心心有什么问题,教授不是说要明确目的吗,既然明确目的了还有什么迷惑的。

俺儿子小时候没你那么用心,没有刻意想着怎么培养他,就是翩妈的话:“沿着孩子小手指的方向”,我只是他一个玩伴,有时候能给他帮助有时侯只能给他支持的玩伴。其实养子更似治国,有 的有计划的形式莫如制定游戏规则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寻找、发现。我相信自己的儿子。我想心心妈妈有些焦虑了,其实养儿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明确方向和确定政策后就是观察和等待,等待是重要的一课,不会等待很可能导致拔苗助长。

孩子自己学会变通的,如果他明白自己必须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人最大的本事就生存本领,这是与生俱来的。

喜欢范例吗?给你讲几个建立你的信心吧。中午不睡觉,自己变着法找乐呗,上课不喜欢听,自己在那里做白日梦呗,到别的班去,太好了,更可以离开老师的眼睛了。我那儿子中午不睡觉已经成了一大怪,开始老师让他去别的班去,他去别的班有点压抑,只能睡觉,可后来他哭着向我抗议,说再去别的班就不去幼儿园了,老师只好罢了,看学会用抗议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了。等到到了大班,中午去别的班又成了他的一个乐趣,帮老师管人家中班的孩子,帮助人家叠被,也是一种游戏,看,又学会把惩罚当成一种奖赏了。呆着没事,好象儿子用手指头也能玩出花样来,瞧,还发明了新的玩法了。

儿子的幼儿园中班下学期也排课表,但是没有心心那么严重,比如,没有数学、识字等等(我看现在好像有识字了)。试问,我们能改变幼儿园的方式么?如果能改变,我们就尽力改变它,如果不能改变,就有两个选择:转学或变通。我儿子在幼儿园时,我遵循一个规则:幼儿园重视的,我一概不管,不是我不重视,是不用我操心,这也是他必须适应社会的一课。幼儿园里缺少的,我要补给他,所以就一直带孩子疯玩了。

至于考虑到是否将来理解规则,觉得担心没有必要,规则这东西到处都有,小心心这个哲学家要问了: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规则呢?呵呵,慢慢等待吧,规则也是生存的一课。

至于对上学后的影响,没看到有什么。现在上学了,觉得孩子也很正常。很多妈妈担心过于自由孩子上课有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些孩子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像小心心这样对学习探讨感兴趣的孩子你还担心什么。另外,规则不用你强调,上学后,老师强调的比你好。也别怕孩子吃亏,让老师惩罚几回只要孩子心理好也未尝不是个办法。比如我儿子,作业,人家知道作业是帮助人学会的,既然学会了,不做也可。比如纪律,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早上迟到如果给班级扣分,就力求早点到,比如升旗的时候。如果只是扣个人的星星,比如平时,那迟到几回也未尝不可,大不了我的那个星星就当没有就是了。看,人家对规则理解得很透,我还操心什么。

前一阵还有个事,什么原因我忘了,反正我告诉他这事必须执行,这是规矩。人家冲我白白眼,在一张纸上写“严禁规矩”。

瞧,能把自己的不喜欢写出来也很好,当然,人家表达自己的意见了,也执行了。

前面都有那么多跟贴了,我这个贴纯属让你开心,离题万里,看着玩吧。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1412:37:12

主题::))

我也是从你说的几个角度来“认真”地回答孩子的,但我觉得孩子需要的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她的执着并不在于要理解我的话,而是在跟自己较劲。从她这几个定式的问题里,她是在一遍遍反问自己。象她一遍翩地问:为什么要有红绿灯?其实她对定式的答案很清楚了,可是她还是一遍遍地问,我觉得她是对身边太多的和自己的不同的困惑,是在问自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路上,为什么红灯一亮,我要仃了,别人就要走了,别人走到哪里去啊?这些都是她延伸地问题。

孩子是个哲学家!我这两天正在看这本书 :)

我的焦虑来自别的孩子对规则的渐渐接受,小时候,孩子们都一样,我没什么好焦虑的,现在,老师反应,我自己立处课堂环境的坐也不是,拉也不是的心境让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是不是该建立规则了?怎么建立呢?

说明一下,心心还在托班,我说的中班排课是别的孩子,在上海最好的幼儿园,以此说明社会现实如此。

一直以来,喜欢小玩。但如教授所示,小玩是个“小天才”呢,他的天份是已经崭露了头角了,怎么引导,有你这个智慧的妈妈,真的是一路看好。:))(绝无恭维的意思)

而心心,还是个平常的孩子,在三岁这个当口,是顺着小手指的方向走,还是顺着大流指引的方向走,我是倾向于前都,但一直在论坛上寻找“信心”。:))

谢谢你,给了我信心!

作者:澄妈发表日期:2004-04-1413:07:31

主题:澄也是这样不停地问的):

“为什么要有红绿灯?其实她对定式的答案很清楚了,可是她还是一遍遍地问”--她知道了不等于她就理解了。

澄就是这样的,老爱问为什么要有交通灯,为什么要有黄灯,为什么行人过马路的没有黄灯,为什么要划分车道,为什么要有车,……而且还反反复复,刚回答完又问,能说他不知道为什么吗,当反过来问他,没有交通灯会怎么样时,他回答得头头是道,关键是他还没有理解,所以他还要继续思考。一旦他理解了,他就不会问了。

作者:cindytan511发表日期:2004-04-1413:36:24

主题:帮家慧妈妈发贴

没想到又引起那么多争议,然而在办公室不能回复,真是难受。

总结一下,我比较同意北京菲菲妈妈的想法,小杨的妈妈的快乐说和上网看风景的本能说,黄海的具体操作办法。原则上就象小心心妈妈说的父母选择什么理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早教的父母花那么多心思,孩子多半会顺着父母的想法或更确切地说,使用的早教方法走。

宋幼的课表也许吓人,但经常去看他们上课,就知道,原来他们的英语课,识字课是这样上的,怪不得孩子很快乐,那家长就没啥好担忧的。小心心妈妈提到小心心的幼儿园也是类似的幼儿园,也就是说,相对大众的幼儿园是更宽松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如果小心心有那些妈妈担忧的问题,妈妈着急一点,很正常!别说妈妈,我作为旁人,看到家慧同学的问题,也很急呢!但我们不需要恐慌,思考或者通过同有不同看法的人交流,在交流中思考,然后采取对策,是很必要的。

黄海等已经说了一些在我看来,很好的方法,我也贡献一点想

我觉得,妈妈的指向有点问题“妈妈喜欢调皮捣蛋的心心。淘气妈妈最喜欢了。”这句话很说明问题的,可能是小心心问题的根源,我说一下我对家慧是怎么说的,小心心妈妈可以看出我们的分歧:妈妈永远爱你,你不乖,难看,脏。。。妈妈也爱你,不管你怎样,妈妈总是喜欢你的。但是,如果你在饭店或别的公共场所喧哗,吵闹,别人会讨厌我们,不欢迎我们;你很脏,别的小朋友也许不愿意同你牵手;如果你健康,漂亮,唱歌唱得好听。。。妈妈就PROUDOFYOU,你自己也可以更快乐,PROUDOFYOURSELF。

如果我们从处处给孩子设限,啥也不许孩子做,走到鼓励孩子淘气,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呢?

我曾经是很偏激的人,有了孩子却中庸起来,所以,我对封园长有要求的尊重和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性的过程中尊重和发扬孩子的个性的理论很满意。说到底,孩子的成长,不就是社会化吗?

作者:cindytan511发表日期:2004-04-1413:41:51

主题:如何建立这个社会规则,纪律的意识?再和家慧妈妈和各 位爸爸妈妈探讨

帮家慧妈妈发贴----

没想到又引起那么多争议,然而在办公室不能回复,真是难受。

总结一下,我比较同意北京菲菲妈妈的想法,小杨的妈妈的快乐说和上网看风景的本能说,黄海的具体操作办法。原则上就象小心心妈妈说的父母选择什么理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早教的父母花那么多心思,孩子多半会顺着父母的想法或更确切地说,使用的早教方法走。

宋幼的课表也许吓人,但经常去看他们上课,就知道,原来他们的英语课,识字课是这样上的,怪不得孩子很快乐,那家长就没啥好担忧的。小心心妈妈提到小心心的幼儿园也是类似的幼儿园,也就是说,相对大众的幼儿园是更宽松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如果小心心有那些妈妈担忧的问题,妈妈着急一点,很正常!别说妈妈,我作为旁人,看到家慧同学的问题,也很急呢!但我们不需要恐慌,思考或者通过同有不同看法的人交流,在交流中思考,然后采取对策,是很必要的。

黄海等已经说了一些在我看来,很好的方法,我也贡献一点想

我觉得,妈妈的指向有点问题“妈妈喜欢调皮捣蛋的心心。淘气妈妈最喜欢了。”这句话很说明问题的,可能是小心心问题的根源,我说一下我对家慧是怎么说的,小心心妈妈可以看出我们的分歧:妈妈永远爱你,你不乖,难看,脏。。。妈妈也爱你,不管你怎样,妈妈总是喜欢你的。但是,如果你在饭店或别的公共场所喧哗,吵闹,别人会讨厌我们,不欢迎我们;你很脏,别的小朋友也许不愿意同你牵手;如果你健康,漂亮,唱歌唱得好听。。。妈妈就PROUDOFYOU,你自己也可以更快乐,PROUDOFYOURSELF。

如果我们从处处给孩子设限,啥也不许孩子做,走到鼓励孩子淘气,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呢?

我曾经是很偏激的人,有了孩子却中庸起来,所以,我对封园长有要求的尊重和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性的过程中尊重和发扬孩子的个性的理论很满意。说到底,孩子的成长,不就是社会化吗?

作者:闪_亮_的_日_子发表日期:2004-04-1416:11:35

主题:好呀,继续讨论讨论

我觉得,妈妈的指向有点问题“妈妈喜欢调皮捣蛋的心心。淘气妈妈最喜欢了。”这句话很说明问题的,可能是小心心问题的根源,我说一下我对家慧是怎么说的,小心心妈妈可以看出我们的分歧:妈妈永远爱你,你不乖,难看,脏。。。妈妈也爱你,不管你怎样,妈妈总是喜欢你的。但是,如果你在饭店或别的公共场所喧哗,吵闹,别人会讨厌我们,不欢迎我们;你很脏,别的小朋友也许不愿意同你牵手;如果你健康,漂亮,唱歌唱得好听。。。妈妈就PROUDOFYOU,你自己也可以更快乐,PROUDOFYOURSELF。

第一种说法,如果妈妈真的喜欢调皮捣蛋和淘气的孩子,那说出来的就是真话,没有什么不妥。第二种说法,看得出妈妈真的不喜欢调皮捣蛋。我联想到国民党引诱被抓住的共*产*党干部变节时候的手段,话好听,但是其中的意思却很险恶。所以呀,两种说法,体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念,是不可以调和的。

建议第二种说法改进一下,就更有意思一些:“妈妈永远爱你。如果你健康,漂亮,唱歌唱得好听...妈妈就PROUDOFYOU,你自己也可以更快乐,PROUDOFYOURSELF。如果你不乖,难看,脏...妈妈也爱你,不管你怎样,妈妈总是喜欢你的。如果你在饭店或别的公共场所喧哗,吵闹,别人会讨厌我们,不欢迎我们;你很脏,别的小朋友也许不愿意同你牵手;不过呢,现在你还小,还可以闹好几年,如果你觉得这样舒服的话。妈妈想,按妈妈这样有教养的人生出来 孩子,你长大以后一定特别有教养,跟你现在怎样没有什么关系,妈妈也照样PROUDOFYOU,你闹也要闹出一点水平哦。因此,趁着小时候的日子,你可以使劲闹,闹个痛快多好,妈妈在一边看了也欣慰呢。万一你很小年纪就老气横秋的,不想闹了,妈妈也喜欢你。不管怎样,妈妈都喜欢你,你随便吧,嘿嘿嘿...”

如果我们从处处给孩子设限,啥也不许孩子做,走到鼓励孩子淘气,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呢?

你难道不明白,存在有的类型家长自己真的淘气,也发自内心真的喜欢孩子淘气?如果你认为鼓励孩子淘气,是一种假装的鼓励,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不是人家的问题。所谓“淘气”,这词汇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不就是淘气么,不是杀人,不是放火。而是淘气。这是非常温柔的一个词了。淘气的孩子长大了就一定...?如果有兴趣可以接着讨论这个问题。

我曾经是很偏激的人,有了孩子却中庸起来,所以,我对封园长有要求的尊重和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性的过程中尊重和发扬孩子的个性的理论很满意。说到底,孩子的成长,不就是社会化吗?

看样子说这话的人不够偏激。可能以前也不偏激,现在也不偏激,只是以为自己偏激而已。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封园长是谁?抱歉没有看前面的帖子。是“封建”的“封”吧?

社会化,有给社会捐献小羊的,有捐献小狼的。难道培养出吃人的狼的,就不是社会化了?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1416:17:07

主题:鼓励孩子淘气,为孩子的淘气时的奇思妙想喝彩

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在有老人的情况下,处处都是“规矩”,我就给心心设了这样一条底线:只要不闯祸就可以了。(当然,这条底线也只是一说,一般还是父母小心处理当时的环境是对孩子安全的,对家居安全的,就可以了。)

孩子淘气,调皮是好奇心的外在体现,每个孩子都向往的,比如听调皮蛋的故事,不妖怪的故事,苏斯的故事,每个孩子都喜欢一遍一遍地听,为什么?因为孩子向往这样的身心的无拘无束,喜欢这种童真童趣。

我喜欢看着心心哼着小调画画的样子,喜欢看她专注于她的淘气,这样的纯净的快乐,真是羡慕啊。

三岁的心心,我带她去公共场合,如果要求高的,我不去,如果她吵闹了,我抱走,当然从三岁开始,我也会跟她说你讲的那些大道理,但不会作为主调。

她很脏?那洗干净不就干净了?自己干净自己舒服,她为自己的好心情唱歌,为自己能玩得好而健康,我祝福她,可是为什么要迎合别人的期望呢?每个人的标准和期望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对脏的理解也不一样,让孩子过于注重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对于三岁多的孩子过早了。如果成人刻意这样引导,我觉得大可不必。

还有一点,你说上课,是不是老师以为上课的形式很快乐,孩子就应该投入?只要是以快乐的形式上的识字,英语,就不是知识的硬性灌输了?我觉得这是成人的理解。还要看孩子愿不愿意,感不感兴趣,在这个年龄点学这些适不适合?这都直接影响孩子的课堂表现的。

作者:家慧0711发表日期:2004-04-1420:24:18

主题:家慧在妈妈的期望里快乐着!

如果看过我以往的记录,就会知道,家慧是个快乐而正常的孩子,她一点也没有因为我对她有期望而不快乐,而我对她的期望,也是顺应她的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的。比如,在家慧可以走路以后,我就让她拿蜡笔,水彩,粉笔,各种笔画我们家的墙壁,在家慧3岁我们搬新家之前,我们刷过三次墙!但是,我没有因为我能容忍她画墙就不告诉她,她在外面不可以随便乱画,当她 的涂鸦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她2岁多以后,渐渐懂得了为什么大人要保持墙壁干净以后,我们就给她买了宜家的画板,从此,她就不在墙上画了,我们搬家以后,家慧没有把墙弄脏过。我和家慧都为此骄傲。比如,只要环境允许,我们都是带家慧参加我们的社交活动的,她小时候,喜欢爬来爬去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条件好一点的餐馆,她在吃完饭以后,可以爬来爬去,我会跟着她,那时侯,我唯一的原则是,她不可以去碰别的客人和他们的桌椅,我跟着她的目的,除了保证她的安全,还负责向被骚扰的客人说对不起;等她会走路的时候,我甚至为她选择有楼梯的位置,她吃完饭后总是乐此不疲地走上走下;巧合的是,同闪亮的日子说的一样,我开始对家慧说,家慧,你看,爸爸妈妈吃饭都是坐在位置上的,别的客人也是,这是进餐的礼仪,你是小孩,有特权,可以玩一会,但你不可以妨碍别的客人。现在说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有从几个月到两岁很长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因为她小而不带她出门,或者主观地认为她不能适应环境,我们带她去很多不同的环境,她通过观察和妈妈的解释,知道各种不同的环境对人有不同的要求,她在淘气的同时,认识到淘气的极限。当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的重要客人来访,我们全家请他们全家吃饭,家慧非常淑女地过了一个晚上,客人赞不绝口,家慧当然为自己骄傲!再比如,幼儿园,老师总是提醒孩子们,在教学楼里走道,楼梯,不可以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别的班级上课,在外面的水泥走道上,尽量不要奔跑,怕摔交了容易受伤,在草地上,奔跑啊,跳跃啊,什么都可以,3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明白这些道理,他们不一定时时刻刻能想到,做到这些,但他们已经到了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年纪,合理的提醒是需要的。

早上我说了,我喜欢快乐说,很多时候,就怕标准太多,无所适从,如果简单地以快乐为标准,其实早教也容易些。快乐说可以反证我的适应规则说,因为,家慧总是可以找到同环境相适应的方法来快乐地做她当时愿意做的事情,她做的时候,她快乐,因为她没有给别人带来不快乐,也没有人干涉她的行动,于是她更尽兴,更快乐。假如小心心一直是快乐的,在家里自由地画画,在学校自由地听课,小心心妈妈就没有必要恐慌,没有必要提出专心听讲的问题。正因为孩子如果特别不遵守规则,可能受到老师,同伴的排斥,可能不快乐,我们才需要讨论怎样对待规则不是?

如果孩子们真的快乐,那么,他们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称为灌输,因为灌输是那么明显的贬义词。老师当然需要动脑筋用快乐的形式来吸引孩子,(我也在尝试呢,昨天的课效果很好,孩子们快乐的声音传到走廊里来接孩子的家长耳朵,他们也跟着快乐,我更快乐!)没有孩子是不愿意学新的东西的,孩子们天生就是爱学习的,而我们教育最要紧不就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保持学习的热情?我想,小心心妈妈说的,要看孩子愿不愿意,应该也是指愿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形式,而不是说孩子不愿意学知识本身吧?

作者:闪_亮_的_日_子发表日期:2004-04-1500:10:14

主题:读后感...

“那时侯,我唯一的原则是,她不可以去碰别的客人和他们的桌椅,我跟着她的目的,除了保证她的安全,还负责向被骚扰的客人说对不起”

如果孩子很小,她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别人打交道,虽然有时采用的方式会让别人很吃惊(例如我看到过很小的孩子上去就啃别人的脸的,其实那是极端亲热的表示),但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看到是很小的 孩子,也就不会介意。当然,这个时候,家长要替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有些环境就不要去了。有时不是孩子不对,而是环境不合适。如果在家里,就当然是以孩子的需求为主,比方说家具都是圆角的,怕伤害到孩子,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孩子可以够着的位置等等。在这个时期,父母不要过分内疚,总觉得自己的孩子骚扰了别人什么。谁家的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都可以理解。

“现在说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有从几个月到两岁很长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因为她小而不带她出门,或者主观地认为她不能适应环境,我们带她去很多不同的环境,她通过观察和妈妈的解释,知道各种不同的环境对人有不同的要求,她在淘气的同时,认识到淘气的极限。”

带孩子去什么环境,当然要有所选择。大胆的父母,可以稍微超出自己认为的极限,但是不要太离谱。这一切,目的都是要给孩子尽可能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快乐中生活。一旦选好的环境,在合适的场合,就放手让孩子释放能量。

如果是很小的孩子,说话教育不一定管用,遇上不当动的东西,父母可以一边说话解释,一边把孩子的手从物体上拿开,或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到别的事情上。这一切,都因为孩子是一个小小的“人”,要用适合她的方式来办事。

长大一点后,就可以讲道理了。讲道理到什么程度,和年龄有很大关系。如果一时间讲不清、听不懂道理,可以温和地“强制”执行。

总之,不要带着歉疚的眼神看社会。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对孩子太好,而是许多时候太刻薄了一些。

感觉你对家慧有点那么不够意思,居然还挺自得的。我是从心态这个角度来说的,不是别的意思。

“有一次,我的重要客人来访,我们全家请他们全家吃饭,家慧非常淑女地过了一个晚上,客人赞不绝口,家慧当然为自己骄傲!”

这种效果是可遇不可求的。从你的话看出来,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看重的。我觉得,小孩子的偶然性很强,如果一直要淑女下去,恐怕要求太高。虽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心里是有数的,但是孩子不一定可以每次都“稳定发挥”,只要一个孩子总体上表现不错,就应当很满足。至于“重要客人”,如果这个客人不是儿童,那重要程度也超不过家慧是不是?家慧是重要的主人呢。越是重要的客人,越应当懂得宽容孩子是不是?一些概念,还是不要加到小孩子身上为好。

“再比如,幼儿园,老师总是提醒孩子们,在教学楼里走道,楼梯,不可以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别的班级上课,在外面的水泥走道上,尽量不要奔跑,怕摔交了容易受伤,在草地上,奔跑啊,跳跃啊,什么都可以,3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明白这些道理,他们不一定时时刻刻能想到,做到这些,但他们已经到了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年纪,合理的提醒是需要的。”

老师的角度和家长不太一样。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没有关系,如果是老师管理下孩子出事了,似乎老师的责任就要严重一些。所以一般老师都是看管孩子比较紧一些。让孩子明白这些差异,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总体上还是要鼓励孩子放开,我觉得大部分孩子每天的精力还是没有发泄干净的。

“快乐说可以反证我的适应规则说,因为,家慧总是可以找到同环境相适应的方法来快乐地做她当时愿意做的事情,她做的时候,她快乐,因为她没有给别人带来不快乐,也没有人干涉她的行动,于是她更尽兴,更快乐。”

这个有一个度和量的问题。比方说,一个人被诬陷后进了监狱,如果和监狱合作,也可以快乐,但是这是苦涩的快 。我以为,在总体上无奈的适应中,(比方说生存的需要,策略的需要)出现一定程度的与环境冲突,在成长中的孩子的角度,是很自然的,这个和快乐不快乐没有关系。我见过一些孩子,为了急于讨老师欢心,牺牲了自主的快乐,过分看重从老师的认可中得到另外一种快乐,我以为是苦涩的快乐,不一定太高级。

“假如小心心一直是快乐的,在家里自由地画画,在学校自由地听课,小心心妈妈就没有必要恐慌,没有必要提出专心听讲的问题。正因为孩子如果特别不遵守规则,可能受到老师,同伴的排斥,可能不快乐,我们才需要讨论怎样对待规则不是?”

任何孩子,在这种顺从和违背比例程度的取舍上,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我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判断能力。父母给出建议,阐明因果关系,当然是不错的。不过不必代替孩子思考,为孩子做主。孩子们都是很会见风使舵的,父母的大部分担心都是多余的。如果一件事情,孩子觉得特别难以容忍,宁可面临排斥,那就是从他的角度真切的感受,我们不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

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如果觉得她经常和环境发生冲突,这并不一定代表这个孩子不快乐。孩子的快乐,我们永远只能体会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还是谨慎一些评价为好。

作者:小杨的妈妈发表日期:2004-04-1508:53:50

主题:一点感想

首先家惠妈妈所说的“淘气”可能和小心心妈所指的可能不是一个概念。

象小心心妈自己描述的“孩子一边哼着小调,一边作画”,这些家惠妈妈也乐意接受。把油彩弄得到处都是也不算淘气。家惠妈妈的做法:即给孩子一个特定的空间可能更好。

孩子打扰了别人,向别人道歉,而不是阻止自己的孩子。很对,尊重被人体现在任何场合。

来了客人,孩子表现淑女,妈妈为此骄傲。鼓励孩子遵守一般礼仪,这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是强迫。

家惠妈妈处理方式更西化一些。

42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5-2413:40:45

主题:我不喜欢你!

珊珊娘,心心和珊珊不一般大,所以我提不出较好的意见,就把我曾经类似的日记贴上来给你看看,逗你一乐吧。:)

三月十三日

心心喜欢把自己当时当刻的想法用简短的话表达出来:我喜欢,我不喜欢……这本来是好事,可是这东西变本加厉,还要加上自己的臆想:我不喜欢你,我要打断你的腿,然后把你扔到垃圾桐里去!我要把你扔进池塘里!我要抠你的眼睛,挖你的鼻子……听得我直犯恶心,用手捂住她的嘴,可是绝对没有用的,她会竭尽全力,声嘶力竭地叫。真是令人难堪。按说家里是绝没有这样的环境,她能说出这些我只能想大概是从听故事里臆想出来的。

可是她这样子表达常令我很尴尬。有时她对人小小声的说一句话,别人很有兴趣地凑过头来想听清楚,却往往是:我要把你扔进池塘里之类,害得别人不晓得这个凑过来的这个头怎么缩回去,一下愣那儿不知如何作答了。

心心这样的现象至少也有一个月了,今天,当她再次向爸爸吼出了:我不喜欢你,我要打断你的腿后,我再也忍无可忍了。我抱起了她,向她提出了严重的警告:心心,你这样子说话,别人听了会很不开心,一不开心就会还击,与其让你在外面受责罚,还不如让妈妈来教育你,下次再给我听到一次,只要一次,妈妈一定是要下狠手把你打得屁股开花的。

心心睁大着眼睛,向我做了个鬼脸,然后问:那我真的不喜欢他们怎么办啦?

人是你要喜欢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的吗?象爸爸,你因为要和他一起玩电脑,就叫好爸爸,我喜欢你 ,你因为不想和他睡一张床,就叫我不喜欢你,要把爸爸扔到池塘里。这样子随心所欲地可以吗?

四月一日

现在可能真是大了,有些道理能听进一点了。象她会对阿姨说:我不喜欢上幼儿园,我不告诉你,我放在心里,跟爸爸妈妈说。这一看就是我教的,可她活学死用啊。我看她老对人说:不喜欢。就跟她说,放在心里,回来跟妈妈说。她小人家就是这样放在心里的。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5-2516:49:36

主题:为什么老师说不喜欢顽皮捣蛋的孩子啊?

心心蹦蹦跳跳地回了家,一进家门口,妈妈就抱起她在怀里猛亲:“小宝贝,回来啦!”

“妈妈,为什么为什么老师说不喜欢顽皮捣蛋的孩子啊?”心心调皮的样子真可爱。

“老师喜欢顽皮的孩子的,只要不捣蛋就可以了”

“可是老师问Doyoulike?我说不喜欢,她又问Doyoulike?我还是说不喜欢,老师说说我顽皮捣蛋,说不喜欢我了,哈哈哈”看她的样子一点不难过哦

心心笑着继续说“老师问我书Doyoulike?是本大的,我说不喜欢,又问我Doyoulike?是把伞也是大的,我又说不喜欢,小朋友一个个都说喜欢,就我说不喜欢。我不喜欢大的,我喜欢小的,我的孙悟空宝贝喜欢小的,我要给他小的。”

这回我明白了八九不离十,一定是外教课,老师教句型Doyoulike?,拿书和伞问孩子,别人都说喜欢,就她在想什么大的小的,她的孙悟空宝贝(心心一直自诩是孙悟空的妈妈),执着地说她不喜欢,所以老师说了句顽皮捣蛋的孩子老师不喜欢。

不管事情的事实和心心的叙述有没有偏差,这孩子的样子真是可爱,妈妈看得欢喜得不得了,搂在怀里:“调皮捣蛋只要不影响别人,就是好孩子,心心说不喜欢,说得出理由,顶呱呱!言论自由嘛”

我想心心一定不明白什么叫:言论自由。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5-2514:56:44

主题:太容易得到=缺乏动力=消极?(婉儿妈和心心妈讨论集)--欢迎教授和更多的妈妈参与意见

心说:

我很认同你那几个等不等的。心心和灵灵的条件都太好了。

婉灵说:

可是,她们的性格却不太一样。

心说:

看过我那篇礼物不拆的事吗?到现在,那四个礼盒还躺在她房里等着她。

个性本身不一样呗,八字五行

婉灵说:

是,我就是对此疑惑。

张教授对心心的情况,好象是赞许的,

心说:

还有就是孩子的兴趣点。

婉灵说:

为什么在球球这里就成问题了呢?关键是什么?

心说:

我想是表现的地方吧。如果心心对世界的好奇会象对新衣服,对礼物,对吃的,对玩具那么不经心,可能问题就一样了。可是她对世界是充满了好奇的。

她对人也很不经心,每回叫人都要提醒,小时候更是我的难题,可是她看到小鸟,甚至是树叶都要上去说:你好,你好,还要感慨:我好喜欢你们呀。

我想这些可能是个性,也是差别

婉灵说:

照你这么说,是个性的原因,是先天的,与环境无关?

心说:

和家庭的氛围,父母和领带人的个性有关吧

虽然孩子什么都有了,但是强化呢,还是弱化。心心是弱化的,我想她大概觉得所有的孩子跟她差不多,但球不同,他有对比。

婉灵说:

那就不是这个原因----得到的一切太容易。

那得到的爱太容易就不成为孩子不积极的理由?

心说:

不会。我觉得得到的爱多,对孩子肯定是正面的。

象翩翩,我觉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真正意义上的优越性,都是来自对感情,爱的信任。孩子有了这些,会自信且无畏的。

但是我觉得球和琵的家庭配比的关系不是很合理,对两个孩子 个性成长都不好。如果是同父母的亲姐弟又会好些,象她们那样,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易失衡

婉灵说:

那是不是可以推断:球球的不积极主动,不是因

本文Hash:29bb0bda33c46097a213b3ccea175682f213e396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