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用药一定要谨慎

  前天晚上,睡到半夜,妈妈发现一岁半的亮亮浑身发烫,一量体温,38.9℃。妈妈决定先用退烧药给亮亮降温,天亮后再去看病。翻遍家中的药箱,也找没到儿童退烧药,亮亮爸爸拿起一盒阿司匹林,刚要打开,亮亮妈阻止他“不能乱给孩子用大人吃的退烧药,还是下楼去药店买吧”。

  “亮亮妈妈的做法是对的,在为儿童退烧时,用药一定要谨慎。”儿科主任医师刘金权说,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未完全。一般不建议给12岁以下儿童选用含有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的衍生物退烧。

  “现在用于儿童退烧的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刘金权解释,任何年龄段患儿都可首选该药退烧,另外,还有一种是布洛芬又称异丁苯丙酸,其退热快而平稳,与泰诺一起被认为是当今安全可靠的解热镇痛药物。“不过,布洛芬最好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刘金权说,布洛芬可单用,也可与泰诺同时使用,还可与泰诺交替使用。

  “现在,还有一些具有退热作用的中药很受家长青睐。”刘金权说,很多家长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但中药退热缓慢,而且所含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家长还是应谨慎使用。

  “退热药物可从药店直接购买,使用前,家长要仔细核对孩子的体重和药物剂量。”刘金权说,退热药物的剂量一定要精确掌握,同时,还要兼顾治疗引起孩子发热的疾病。

  而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儿童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

  阿司匹林:“头痛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不了解药品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按这句顺口溜为小儿用药,就可能会出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引起用药儿童出现瑞氏综合征后,医生们对这一老牌药物的用药安全更加注意了。1975~1985年,瑞氏综合征在北美高发,1980年达到了高峰,其致死率约为30%。因此从1986年起,在所有儿童用阿司匹林的包装上已提出警告。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肝功能损害、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损害。据悉,此综合征在我国并不多见。

  此外,阿司匹林还会引起胃肠道刺激、延长出血时间、过敏反应等。

  在过敏反应中,以哮喘较为常见。

  安乃近,这些年安乃近用得少了。1977年该药已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目前,27个国家已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对乙酰氨基酚,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过量应用此药会引起肝脏损害。对乙酰氨基酚没有其他解热镇痛药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功能影响、粒细胞减少等,也无肾毒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

  布洛芬,对胃肠刺激和血小板影响不大。但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儿童用退烧药要谨慎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很多家长在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为帮助各位家长做好退热药的“选择题”,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一下介绍:

阿司匹林

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对乙酰氨基酚

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布洛芬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小时,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度,下降百分率为88%。儿科专家认为,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

柴胡注射液

为中药柴胡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规格为每支2毫升,用量3岁以内小儿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岁每次一支。另外,有两种退热药物要慎用。

复方氨基比林

又叫安痛定,该药是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强效退热药。该药中含有的氨基比林可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若在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入本品易致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险。对某些患儿来说,本药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儿科专家指出,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小儿脑瘫用药要谨慎

如果孩子患有脑瘫,不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伤害很大,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幸的,很多患儿家长会病急乱投医,听信一些虚假广告和所谓的“特效药”,助长不法药品产生,不仅多花冤枉钱,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在此提醒家长们:小儿脑瘫用药要谨慎!

临床上,药物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手段之一,但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脑瘫患儿的家长都有带着孩子到处求医,大小医院跑遍、各种疗法试遍也无济于事的经历。但放弃治疗,孩子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只得继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只要有可能都要试一试。家长们的这种心态也给了一些不法药品、商贩们可趁之机,继而一些“脑瘫治疗特效药”登上了大小媒体,大肆宣传。

而实际上,一些脑瘫治疗虚假药品并不难判断,只要仔细观察能明确的与正规药品区别开来,因为国家对处方药严格限定其宣传范围,只能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监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相关信息,不能将其作为一般药品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

由于脑瘫病因复杂,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性治疗,每个患者情况不一样,医学专业性要求很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患儿都适合药物治疗,也不是都能用药物治好的。治疗脑瘫临床上一般则采用一些改善脑功能、降低肌张力、神经营养类药物,而这些药物一般对于脑瘫发病早期,对3岁以下脑瘫患儿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而治疗脑瘫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恢复四肢功能,从而使脑瘫儿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当脑瘫儿确诊之后,应尽早对其进行科学规范化的治疗,这是决定患者日后行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关键。

脑瘫康复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是治疗一定不能盲目,千万不可相信虚假的广告宣传,用药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文Hash:cfade03faf128ff04e134d719f2fa4a0252fa02a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