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与治疗宝宝蛲虫病

  你的孩子有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的毛病吗?如果有的话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得了蛲虫病。

  蛲虫为乳白色小线虫,长约1cm,雌雄异体。成虫寄生在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回肠下段。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雌虫向肠腔下段移行,于夜间爬出肛门,在肛周、会阴部皮肤皱褶处排卵,然后死亡。虫卵在肛周经过约6小时的发育即成为感染性卵,若患儿再经口吞入即形成自身感染,不需中间宿主。虫卵抵抗力较强,室内环境一般可存活3周。虫卵可经手、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吞食或随空气吸入等方式传播。成虫在体内存活1~2个月。

  蛲虫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通过肛门-手-口直接感染和人群之间接触,偶尔,在肛周孵育的幼虫再返回肛门内而发生逆行感染。本病容易传播,常在集体儿童机构或家庭中造成流行。

  患儿常诉肛门和会阴部皮肤剧烈瘙痒,以夜间明显,常影响睡眠;局部皮肤可因搔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虫体附着的局部肠粘膜可发生轻微损伤,引致食欲减退、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慢性炎症等症状。还可出现烦躁夜惊、遗尿、磨牙等。

  治疗应根据本虫的特点,宜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反复感染。内服药可用驱虫药,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每晚睡前清洗会阴和肛周,局部涂擦蛲虫膏可杀虫止痒。

  由于蛲虫寿命短,如无重复感染,不治亦可自愈。应强调以预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勤换内衣裤,婴幼儿尽早穿满裆裤,玩具、用具、被褥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关注小儿隐睾的最佳时机 小儿常见的几种心律失常 小儿得了急性肠炎如何用药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如何预防和治疗宝宝乙肝?

我们都知道乙肝是一种带遗传的病,一不小心就很容被传染上。很多人都说,乙肝在初期都没什么反应,一旦身体有反应了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了,到医院检查结果就很严重了。小孩免疫力较差,及其容易染上乙肝病毒。要如何预防乙肝呢?感染上乙肝后该如何治疗呢?

宝宝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不会马上出现症状,但会比成年人更容易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了解如何防止新生儿感染乙肝。

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传染病总数的1/3。全球3.5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国有近1亿人。根据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3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中国2013年乙肝的总发病人数是96,2974人,接近100万人。

如果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也没有注射过抗体,你的宝宝在出生后12小时内也未接受治疗的话,那么在宝宝出生的过程中,你把病毒传染给宝宝的几率大约是10%~20%。如果你是在怀孕晚期感染乙肝病毒的话,那么传播的几率是80%~90%。

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宝宝可能不会马上有任何乙肝病毒的症状,但会比成年人更容易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几率为90%,成年人是5%~10%)。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终生传播乙肝病毒,而且发展为肝脏疾病或肝癌并最终致命的风险也比较大。尽管某些药物对控制感染人群的肝脏疾病大约可达40%的有效率,但乙型肝炎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

如何防止新生儿感染乙肝?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中国实施新生儿优先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有效地保护了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乙型肝炎防控效果显著。2012年5月,中国正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认证,已经实现了将5岁以下儿童慢性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指导,如果妈妈不是乙肝感染者,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共需要打三针,第1针需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针和第3针分别需要在宝宝1个月和6个月大时接种。

如果你感染了乙肝,你的宝宝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微克)重组酵母或20μg(微克)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这样能够极大地防止宝宝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的详细治疗: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药物疗法为辅。应避免饮酒及使用对肝有害的药物。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用药宜简不宜繁。

1、强调卧床休息,给予清淡而营养丰富的饮食,外加充足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索C。

2、进食过少及呕吐者,应每日静滴10%的葡萄糖溶液1000~1500ml,酌情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

3、保肝降酶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甘草酸制剂(如异甘草酸镁等)、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水飞蓟素等。

4、中医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热重者可服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湿重者可服茵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宜用茵陈蒿汤和胃苓汤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可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可用平胃散。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一)总体 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措施

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应重视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发生应答与否或发生应答的时间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疗程、监测和随访时间,必要时可调整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类和核苷(酸)类似物。两者各有优缺点。IFN类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核苷(酸)类似物可通过直接抑制HBVDNA复制,进而改善肝组织学病变,延缓乙肝病情进展。其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缺点是疗程相对不固定、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炎保肝治疗

肝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是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而如能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有可能减少肝细胞破坏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五)促进蛋白合成药物

马洛替酯:具有促进肝细胞RNA的合成及提高核糖体活性的作用,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六)抗肝纤维化药物

目前还缺乏肯定有临床疗效的药物。可酌用冬虫夏草菌丝及丹参等活血化瘀中草药制剂。

(七)免疫调整药物

用药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

(八)对症支持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1、人血白蛋白、血浆低蛋白者可适当输注。

2、维生素K1维生素K是肝合成因子Ⅱ、Ⅷ、Ⅸ、Ⅹ所必需的物质。有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可给予肌注或静脉滴注。

3、维生素病情重或不能进食者应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安达美)。

4、门冬氨酸钾镁。镁和钾对维持肝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门冬氨酸在三羧酸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加鸟氨酸循环。

5、其他药物治疗葡醛内酯(肝泰乐)、肌苷、能量合剂均可应用。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全程接种共计3针,按照0、l和6个月程序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

2、意外接触HBV感染者血液和体液后的处理:①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水平,并于3和6个月内复查。②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县城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疫苗或是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1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疫苗(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疫苗(各20μg)。

宝宝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宝宝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可见手足口病对宝宝的健康可谓是一大威胁,因此该如何预防与治疗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

  ★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如果患病,如何护理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第一页123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疾病的表现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手足口病的治疗

  一、手足口治疗方案

  手足口

  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发病初表现为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随后表现为疱疹显现以及身热持续、烦躁口渴等里热征候,少数甚至可见心悸、气促、胸闷,或高热、神昏、抽搐等危象,恢复期表现为疱疹渐消、身热渐退、口唇干燥等一系列气阴两虚,余邪未尽征候,因此治疗时宜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用药。

  1.疾病早期

  表现、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或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约1~2天,或同时口咽部、手足皮肤出现疱疹为特征。

  方药。

  主要药物10g、连翘10g、黄芩6g、薄荷6g、白寇仁6g、藿香10g、石菖蒲10g、滑石10g、茵陈10g、板蓝根10g、射干6g

  加减、葛根;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浮萍解肌透表。

  2.发疹阶段

  ①普通患儿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咽痛、流涎,倦怠 纳差,大便多秘结,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化湿透邪。

  参考处方、野菊花、黄连、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3—4次口服,或灌肠、直肠点滴。

第一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疾病的表现

  加减:

  1。高热、抖动、易惊加羚羊角粉冲服;

  2。便秘加生大黄;

  3。咽喉痛加元参、板蓝根;

  4。咳嗽加杏仁、炙杷叶。

  中成药、小儿豉翘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金莲泡腾片,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②重症患儿

  1)临床主要表现为,汗少,疹出不畅,嗜睡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昏睡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

  参考处方、生大黄、栀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广地龙、全蝎、羚羊角粉(冲服),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3~4次口服,或可灌肠、直肠滴注。

  中成药,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临床主要表现为,喘促,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迟缓,或脉微欲绝。

  治法

  参考处方、炮附子、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

  重症患儿发病急,传变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3.恢复阶段

  表现、神疲乏力、口渴、纳差、手足皮肤及口咽部疱疹消退或未尽。

  方剂。

  主要药物10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甘草6g、天花粉10g、白扁豆10g、生地黄10g、太子参15g、茯苓15g

  中成药可用生脉饮口服液等。

第一页上一页123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疾病的表现

本文Hash:58db6dd788c188667d613187affcbf18b20d0ef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