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肺炎哪些食物应忌食?

  禁忌1、蛋白饮食

  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禁忌2、食多糖之物

  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小儿肺炎患者多吃糖后,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

  禁忌3、辛辣食物

  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禁忌4、油腻厚味

  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多低下,若食油腻厚味,更影响消化功能,必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抗病力降低。因此,不宜吃鱼肝油、松花蛋黄、蟹黄、凰尾鱼、鲫鱼子,以及动物内脏等厚味食品。若喝牛奶应将上层油膜除去,乳母也应少吃油腻,以免加重病情。

  禁忌5、生冷食物

  若过食西瓜、冰淇淋、冰冻果汁、冰糕、冰棒、冷饮、香蕉、生梨等生冷食物,容易操作体内阳气,而阳气受损则无力抗邪,病情也难痊愈,故应忌食,特别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更应禁忌。

  禁忌6、喝茶

  肺炎患儿多有发热,应忌喝茶水。因茶叶中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发热时,机体处于正邪相争的兴奋阶段,脉搏较快,饮茶后会刺激心肌,加重消耗,如此非但不能退热,相反还会使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另外,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中医认为不利于肌表的邪气外散,对发热的小儿也是不相宜的。

  禁忌7、乱服用清热药

  金银茶、青果、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药,对肺炎患儿有益。但不能较长时间服用,特别对体质较弱者,勿轻易服用清热药。否则,会伤及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症状加剧。

  禁忌8、用酸性药物和食品

  五味子、乌梅、维生素C、酸果、橘子、食醋等味酸,能敛、能涩、有碍汗出解表。

  禁忌9、滥用退热药

  刚发热就用过多的退热药,不仅对机体不利,而且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因此,对发热患儿应慎用退热药,且忌用药过多,以防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发生虚脱。

(实习编辑:张蔚蔚)

小儿脑瘫患者有哪些饮食禁忌

脑瘫儿童由于身体缺陷,体质较弱,容易感染疾病而影响功能的康复,因此合理的饮食,注意营养是十分重要的,脑瘫儿童饮食有五不、五要,介绍如下:

五要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增强食欲,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馒头、粥、粉为主食,过多杂食会影响食欲,造成营养障碍。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大便通畅,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饺子、菜泥、菜汤,教育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4、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有条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进食,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阳光照射皮肤,可增进食欲,帮助吸收。

五不

1、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2、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3、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5、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小儿气虚如何调理?应吃哪些食物?

  气虚质,是中医的虚证之一,当患儿出现精神不振、疲倦无力、容易出汗、懒言懒动、头晕嗜睡等症状,则可视为气虚。

  气虚可因个别脏腑的特有症状,再细分为肺气虚、脾胃气虚、肾气虚及心气虚等证型,如咳嗽牵延日久、容易感冒、呼吸气短、遇冷则鼻塞、流鼻水、气喘、声音低微为肺气虚;而食欲不振、嗳气腹胀、容易恶心呕吐、腹痛肠鸣、肌肉消瘦、大便较软,或易腹泻、排便不畅等症则为脾胃气虚;而肌肉筋骨酸痛、身材矮小、小便频数、色清量多、夜尿多则为肾气虚;若见胸闷胸痛、动则易喘等症则为心气虚。小儿气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小儿脾气虚:如果孩子出现了脾气虚的情况,那么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脸色蜡黄、食量下降、大便也变得更加的溏稀,平时则是表现出非常的倦怠和乏力。

  小儿肺气虚:孩子患有肺气虚,那么症状则是表现为脸色苍白。身体感觉到乏力,但是很容易出汗,稍微一运动就出现气喘的情况。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特别是在变天的时候容易患有疾病。

  小儿肾气虚:这种类型的孩子主要表现为稍微一运动就出现气喘以及气短的情况,脸色苍白同时怕冷。

  小儿气虚如何调理

  第一,要让孩子经常到户外活动,接受自然风光的沐浴。如果孩子经常被关在家里,稍微一出门受点凉就会生病。要让孩子适应自然环境,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因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如果与自然环境不相适应,那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第二,孩子平时的衣着要适中,不要过厚过暖。因为多数孩子体内的热量都很充足,而且孩子活动量普遍很大。如果衣着过暖,稍一活动就会出汗,而活动一停下来,着一点风就容易生病。中医所说的“汗出当风”是小儿感冒发热的主要原因。

  第三,平时要经常给孩子喝水。因为孩子活动量大,出汗多,多喝水才能及时补充出汗所丧失的液体。多喝水还能促进人体代谢,使代谢产物及时排出,这样也能防止生病。

  第四,注意饮食调摄,使孩子的大便保持通畅。经常感冒发热的孩子多半内热较盛,即人们平时所说的“火”大。对这种类型的孩子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巧克力和油炸食品。除了合理的饮食结构外,还要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每天大便一次。只有大便通畅,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才能及时排出。

  小儿气虚就如文中提到的一样,分为三种类型,家长们在想为小孩补气的时候一定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改善气虚体质的效果。

  宝宝气虚体质怎么办?

  气虚质,是中医的虚证之一,当患儿出现精神不振、疲倦无力、容易出汗、懒言懒动、头晕嗜睡等症状,则可视为气虚。

  气虚可因个别脏腑的特有症状,再细分为肺气虚、脾胃气虚、肾气虚及心气虚等证型,如咳嗽牵延日久、容易感冒、呼吸气短、遇冷则鼻塞、流鼻水、气喘、声音低微为肺气虚;而食欲不振、嗳气腹胀、容易恶心呕吐、腹痛肠鸣、肌肉消瘦、大便较软,或易腹泻、排便不畅等症则为脾胃气虚;而肌肉筋骨酸痛、身材矮小、小便频数、色清量多、夜尿多则为肾气虚;若见胸闷胸痛、动则易喘等症则为心气虚。

  不宜常吃寒凉饮食

  气虚体质是小儿常见体质之一,常出现于鼻过敏、气喘、消化障碍、身材矮小、尿床、容易感冒、肥胖及心脏病等疾患,当您的宝贝,出现气虚质的症状越多,则表示气虚的严重度也越高,父母宜培养正常饮食习惯,如定食定量、避免吃零食,饭前尽量勿吃过甜、高脂肪或高糖之食物、饮料,以免过早产生饱胀感而降低食欲。而正常的作息及适度户外运动,都可避免气虚加重。对气虚患儿,平时应注意饮食如:

  1.甘平

  为主食,如葡萄、柠檬、木瓜、草莓、菠萝、枇杷、李子、菠菜、红萝卜、茼蒿、花椰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花生、黑木耳、玉米、栗子、橄榄、豆浆、白米、糙米、黄豆、黑豆、赤小豆、冰糖、鱼肉、猪肉、鸡蛋……等。

  2.甘温

  油菜、大头芥菜、番瓜、龙眼、荔枝、樱桃、番石榴、金桔、杨梅、桃子、杏子、李子、糯米、红糖、麦芽糖、大蒜、香菜、生姜、葱、茴香、醋、沙茶酱、牛肉、鸡肉、虾、黄鳝、淡菜、羊奶。

  3.甘凉

  菱角、莲藕、香菇、冬菇、蘑菇、白木耳、瓢瓜、绿豆、豆腐、茶、麻油、生姜皮、苹果、莲雾、西红柿、甘蔗、香瓜、柳丁、无花果、蜂蜜、乌骨鸡、鸭、蟹、鳖、蛋白、牛奶。

  以上食物轮流食用。尽量不要常吃冰冷寒凉或未熟食品,如西瓜、香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杨桃、柿子、香蕉、芒果、桑椹、奇异果、黄瓜、苦瓜、空心菜、?白笋、豆芽、紫菜、海带、西洋菜、豆豉、荸荠、白砂糖、蛤蛎、蚌类,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当不可避免时,尽量在白天食用,因当外界阳气旺盛时,身体也较有抵抗寒气入侵的能力。

  选用适合药膳及避免情绪波动

  现代社会,存在着不同层面的压力,婴幼儿极易因外界的各种刺激,引起情绪波动,轻者自愈,严重者影响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消化系统障碍,而气喘、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也认为与情绪激动关系密切,所以为使幼儿健康的发育,避免惊吓、勿娇生惯养、减少恼怒是身心保健的要点。

  由阴虚引起的小儿多汗,以盗汗为主,出汗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足心,并伴有精神烦躁、睡眠不宁、大便干结、口渴、面唇色红、手足心热,或有低烧等,宜用养阴清热的疗法。

  现介绍以下家庭调理中药方:

  1、用乌梅10克,浮小麦15克,大枣6枚,煎汤代茶饮。

  2、选用生地黄、白芍、何首乌、麦冬、知母、黄柏、地骨皮各10克煎水,分3次服。

  3、用百合10克,莲子15克,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烂熟,入冰糖15克熔化后食用,每天1次,连服数天。

  在此提醒孩子家长:平时少吃辛热上火的东西,以防宝宝出汗更多。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对小儿气虚的症状及调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小儿气虚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进行调理。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宝宝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本文Hash:b3104ccf30a3f1c44473f47609e0a4a089422390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