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的护理应避开五大误区


宝宝发烧的护理应避开五大误区

  误区一:发热捂汗,可以帮助退烧

  宝宝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甚至盖上大棉被,觉得宝宝穿得厚点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结果适得其反,多余的热量散布出去宝宝体温迅速升高,不但难受,还有可能诱发抽搐呢。

  其实宝宝高热时常常出现末梢循环变差,于是头部躯干滚烫、手脚冰凉,大一点的孩子还会说觉得冷。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把宝宝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冰凉的部位则要适当保暖,例如用温热水敷一敷,用手给宝宝搓搓手脚等等,让孩子手脚变暖才更容易散热,有利于退烧。

  误区二: 发烧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电扇

  有些老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电扇,否则容易受寒加重病情,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其实孩子发烧了泡个温水澡是非常经济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身也有利于散热退烧。洗澡水温以比体温低1-2℃为宜,每次洗15-30分钟左右。如果您只洗了3-5分钟,那退热效果将大打折扣哟。如果温水擦浴一段时间后体温还比较高,那过段一小段时间后可再重复一次。物理降温不比服用退烧药,它的时间间隔和次数都没有限制。

  误区三:高烧也不吃退烧药怕影响医生诊断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宝宝退烧了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其实这种想法有些过虑了。

  我们建议,只要是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包里都备一支体温计和一瓶退烧药。体温计方便随时量体温,随身带着退烧药。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且有不适,可以先给宝宝服药再等着看医生。如果宝宝有热性惊厥史,更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或刚开始上升时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可能让孩子体温不要升得过快过高。

  误区四:无论什么情况发烧都立即吃退烧药

  有些家长认为发烧会“烧坏大脑”或者“烧成肺炎”,发现孩子发烧了就非常慌张,甚至体温都没来得及量就给孩子吃药。

  通常儿科医生会把38.5℃作为是否服退热药的分界点。但我们同时应该知道:给孩子服退热药的目的在于减轻孩子因发烧引起的不适感。所以何时需要服退烧药,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具体的病人而不是针对体温。也就是说没有一刀切的标准,如果觉得难受,就可以考虑给药,如果没有特别不适,就没有必要服退烧药。

  其实38℃以下低热很少引起孩子严重不适,并不需要吃退热药。有些孩子体温到39℃,却仍旧很精神,还可以和家长拍手唱歌做游戏,这种情况退热药就不是必须。有时测体温比较高,孩子睡得正香,那也没必要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让他们吃退烧药。对于某些上中学的大孩子来说,他们对发热的耐受反而没小小孩好,有时体温刚过38℃这些大孩子就会觉得头痛、周身不适,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必教条地非得要超过38.5℃才给孩子服退热药。

  服退热药并不会加快感冒等疾病的恢复,反而增加肝肾不必要的代谢负担。所以家长不要对发热过于恐慌,更不要无论什么情况发烧都立即吃退烧药。

  新生儿及3个月小婴儿更要慎用退热药。因为小婴儿体重轻,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家长应在咨询儿科医生后方可给孩子用药。

  误区五:输液打“退烧针”会退烧快一些

  经常晚上接诊遇到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说“白天已经来医院看过病了,说是感冒,只开了药,现在又烧,半夜来看急诊就是为了来给宝宝打个针好退烧。”看到家长熬夜憔悴的双眼,我只能很无奈地告诉他们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折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感冒”,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它本身有“自限性”,其发生、发展、消退都有一个过程。输液并不会好得更快些。

  如果没有并发症,感冒症状也没有严重到影响生活,就完全可以耐心等待疾病自然恢复而不需要用药。对感冒病毒没有特效药,打针输液,让宝宝挨不必要的一针,增加痛苦和浪费金钱还耗费时间,实在不值得。

  宝宝感冒发热,真正需要输液的是极少数,需要输液的通常是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或者一些特殊的临床情况。那哪些情况真正需要输液呢?如果宝宝长时间高热不退、进食差,饮水少或者喂药特别困难时,可以考虑输液。这种情况下输液,目的是补充水分,预治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吃得少精神倦的宝宝在补了足够的液体、糖和电解质后会更容易退热、也会感觉舒服一些。

  总结几句:

  1  宝宝发烧巧应对,少穿衣服多喝水;

  2  物理降温是基础,功夫做足效果好;

  3  退烧药物随身带,当服药时果断服;

  4  中低烧时勿惊慌,小宝用药宜慎重;

  5  普通感冒常自愈,无谓输液别强求。

护理发烧宝宝谨防五大误区

春季是各种疾病的易发期,小宝宝也容易在春季生病,发烧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孩子发烧,家长们会非常的着急,会立刻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或者带孩子去医院。专家介绍,对于幼儿发烧的护理,有些时候我们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事实:儿童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都会使身体发热。但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当以上原因被排除时,如果孩子仍感到发热或不舒服,则有80%的可能是真的发烧了。以下是量体温时的发烧标准:肛门、耳朵或颞动脉:38℃及以上;口腔:37.8℃及以上;腋窝:37.2℃及以上。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事实: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事实:发烧合并感染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事实: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以防误吸造成窒息。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事实: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孩子发烧,家长着急,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冷静的处理,不要盲目的给孩子吃药或者吊瓶,只有科学的护理才能让宝宝逐渐的恢复健康。

护理宝宝发烧常见的两大误区

宝宝病了,发烧38。5℃,医生给宝宝开了3服中药。说来也快,当天晚上宝宝就退烧了。既然不烧了,我就不再给宝宝吃药了。想到宝宝两天没有好好吃饭,于是买来他平时爱吃的蛋糕、薯条,吃了不少。谁知过了一天宝宝又发起高烧,再去医院检查,居然是肺炎!为什么宝宝的病发展成了肺炎?

错误一:退烧后马上停药

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正常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体内的细菌、病毒可能还存在,炎症还未完全消失。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则疾病有可能“死灰复燃”,导致病情更为复杂、严重。

因此,小儿退烧以后,应该继续服药。中医中药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激发食欲,促进营养的吸收,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很快得以恢复,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余邪,使病情完全治愈。

错误二:恢复期进食油腻食物

孩子在生病的时候,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对于孩子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父母不必过于焦急和忧虑,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烧退了以后,小儿消化吸收功能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正常水平。

本文Hash:0d42247e20541efa6d500037a50b028c4550f5a3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