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避免对宝宝益智开发时的3大误区

误区一:忽视儿童生理成熟度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早期教育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过早和过晚都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我们都知道狼孩儿、猪孩儿的故事,他们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各种智能开发的时机,所以,即便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不能使他们赶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平。而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某种智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对此,家长朋友应该了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识。

误区二:“学习”狭隘化

谈到学习,许多人就想到学校里坐在课堂上听课,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识。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和刻板了。当一个婴儿能够辨认出妈妈和其他人的区别的时候;当一个男孩子出于对异性的好奇而在书店里翻《女性心理学》的时候;当一个人第一次吃西餐,小心翼翼地模仿别人的时候;当一个女生注意明星们的着装搭配的时候;当一个人新买了电器,看说明书的时候;当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地方打开地图寻找他应该走的路线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需而求谓之学,我们需要的某种知识和技能我们现在还没有,我们去追求它,这就是学习。人们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是课堂之外学到的,比如交往的常识,心理调节能力,如何应变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和潜规则等。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得到高分,可以让我们进入名牌大学,可以让我们在进入人才市场的时候有一张镀金的入场券,然而,它仅仅是入场券,究竟如何打开局面靠的是我们在课堂之外练就的本领和走出学校之后学到的知识。

说这么多,是想告诉朋友们不要狭隘地理解学习,以便不狭隘地要求孩子。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是通过游戏和生活学习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学习,他们参与的每一个游戏或者活动都是学习;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广泛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幼儿借此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广泛地探索和兴致勃勃的状态对于幼儿来讲是无比重要的,前者让孩子不断发现自己的天赋,后者让孩子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心理的自我建构。

误区三:重结果轻过程

其一,快乐比结果更重要。孩子从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应态度,比孩子所学的具体的结果更重要。孩子没学多少东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这种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一些功利心很强的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学有所成,比如背唐诗、记单词、学数学等,可谓去本求末。其实孩子多背几首唐诗,多识几个汉字,这一丁点优势很快就会消失,长远来讲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假如孩子因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其二,孩子从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比结果更重要。对于婴儿来言,看到比看懂重要,听到比听懂重要,感官知觉是智力的先导,即便孩子不能理解,或者说记住的东西很快忘记了(比如背唐诗),背过本身是重要的,这个过程已经会对孩子智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并不反对智能开发,更不反对孩子博学多才,但是,我们要以孩子内心的和谐为前提。对于幼儿,我们不应该有特别刻意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而是要对孩子自然的兴趣和自发的表现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当我们不去刻意追求的时候,结果往往是意外的收 获。

家长要警惕宝宝智力开发3大误区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

  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他介绍说,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

  他还说,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时,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妈妈带着圆圆去做智力测试。

  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难过不已。“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

  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实际发展,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很可能因此而抹煞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邹小兵还举例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

(实习编辑:张蔚蔚)

家长给宝宝早教要避开的三大误区

  1、“求早”

  为了不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年轻父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宏愿,便有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早”的急躁心态。父母在孩子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还尚未发育成熟,就急匆匆的为孩子进行“智力开发”。针对于父母们的“求早”心理,儿童心理及教育专家们颇为忧虑。专家们认为过早的训练和学习违反了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

  专家认为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从无到有,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的进行各种职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负担和压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尝到失败的负面情绪体验。孩子可能会因为多次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了其潜能的发挥,也容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各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

  专家认为,教育孩子的关键首先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适时教育。

  2、“求快”

  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些父母便设置了一套自认为完美的教育计划,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快速打造一个“小神童”和“小天才”。父母这种功利的心态,一味的求快,认为早早让孩子学文学、算术、今后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好,却不知道这样做很可能破坏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可能会引发孩子以后的厌学情绪,适得其反,所以父母们可是要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学习和认知不能操之过急,要理性对待。

  3、“求全优”

  能教育处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相信是父母们心中的最高目标,可往往是事与愿违,父母制定了一套完美的教育计划,让孩子学这学那,希望培养出一个全才。但很多事情是不为我们意识所转移的,这种激进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会扼杀了孩子的潜能。要知道孩子天生就不是全优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我们必需承认自己的孩子的弱点,孩子的只能框架都各不相同。专家认为,培养一个全优的孩子不太现实,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其实,早教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早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游戏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观察能力,协调能力,与他人协作能力,认知能力等等。游戏的方式通常也是很显浅的,不如听音乐或推木桶等,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它所潜在的作用是无法量化的。

  母婴频道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宝宝早教的误区的内容,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明白,望子成龙的心态虽然可以理解,但是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在早教时选择科学的方法才是王道。

(编辑:樊雪娇)

本文Hash:f70cb06a981b4a5b8ff58772291cd7e94bad284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