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4种血管瘤家长要提高警惕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主任胡葵葵主任医师

王小姐家的小宝宝一出生的时候,在右侧脸颊下面有一颗小小的红点点,家里的老人家说这是胎记,当时王小姐也觉得只是一个小小的红点,应该不碍事,便没有太在意。过了几天,王小姐在逗小宝宝玩时无意中发现宝宝右脸颊的红点长大了,便开始担心起来,于是带着宝宝去医院看,医生说这是“婴幼儿血管瘤”,如果血管瘤还在生长,则要考虑给予干预治疗,如果不再生长了,一般情况下是会自己慢慢消失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血管就开始生长了,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血管瘤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到。有些血管瘤在宝宝一出生的时候就可以见到,有些会在出生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由于有些血管瘤会随着宝宝长大而慢慢消失,有些血管瘤虽然会生长,但可能生长得非常缓慢,还有一些血管瘤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这些不同性质的血管瘤,对宝宝的危害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哪些血管瘤家长可以不必担心,哪些血管瘤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呢?

“葡萄酒色斑”也叫“鲜红斑痣”。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到了,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不高出皮肤表面,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多数在面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变红变紫,即我们俗称的“红胎记”。葡萄酒色斑是一种血管畸形,大多数是不能自行消退的,它主要是影响美观,一般无其他危害。如果葡萄酒色斑长在脸部或其他暴露部位影响到美观时,可以选择激光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瘤,略高于皮肤,有些在宝宝一出生的时候就有了,有些可能会在宝宝出生后2周到2个月时才出现。“婴幼儿血管瘤”多见于头面、四肢和背部皮肤较多见,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如针尖样,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是被蚊子叮咬的或者甚至没有注意到,大的甚至可以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分。

“婴幼儿血管瘤”的自然过程一般包括增生期、稳定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一般在出生~8个月内生长迅速,有时可以生长到2岁,体积可以增长到原来的数倍,然后进入稳定期保持一段时间,接着在随后的数月或数年的病程里自行慢慢消失,通常在1~4岁间逐渐消失,超过4岁有些也还可以继续消失,但是速度极慢,超过这个年龄如果还没有消失的,一般比较少见到可以完全消退。

由于“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自然消退的特点,因此并不是每个“婴幼儿血管瘤”都需要处理。但如果血管瘤长在特殊部位,如长在面颈部,即使消退后也还可能遗留色差等美容问题,因此要及早到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如果长在五官影响到了宝宝的呼吸或视力时,或者血管瘤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几倍,或血管瘤因反复破溃出血,则更应该要考虑在血管瘤增生阶段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

血管瘤的居家观察

当家长发现宝宝身上长了血管瘤时,切不可大意,最好先到医院请医生判断这个血管瘤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会不会自行消退?对宝宝的健康和容貌有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一般每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发现血管瘤病变范围缩小,表面颜色不像以前那么鲜红,逐渐变紫、变淡,皮肤隆起高度变平坦,说明血管瘤在稳定期或消退期,可以继续观察等待消退;如果血管瘤病变范围扩大,表面颜色鲜红色,表面皮肤隆起加重,说明血管瘤病变部位在增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果血管瘤病变部位在头面 或手脚部位增长迅速,需特别注意,应及时治疗,以免增长过大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面部畸形或肢体残疾。血管瘤破溃出血时,家长也应该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家长一定要警惕宝宝的牛奶贫血症

为保持身材,初为人母的李女士不愿母乳喂养,一直给宝宝喂奶粉。结果,孩子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爱美的她这才悔不当初。

要警惕宝宝的牛奶贫血症

李女士家住长春明珠,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爱惜身材的她,从儿子一出生就给其喂奶粉喝。28日,她带着半岁的孩子到省妇幼保健院体检,医生检查发现,孩子不仅体重、身高和发育不达标,还患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对此,李女士十分不解:自己给孩子喂的都是进口高级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什么还会患缺铁性贫血?

对此,该院儿保科满朝艳医生指出,缺铁性贫血症又称牛奶贫血症,指婴幼儿因过量饮用牛奶,未添加“辅食”而引起的贫血。铁是人体造血生成血细胞的必需元素,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带了一定的铁,但4-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铁基本用完,就需要从食物中补铁。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牛奶,1000毫升中仅含有0.5-2毫克铁,只有人奶的33%,而且其中的钙、磷、钾含量都很高,这些矿物质会影响铁的吸收。

满医生提醒爱美女性,育儿最好用母乳。一般来说,孩子从4个月开始,除喂母乳和牛奶外,还要逐步添加一些蔬菜泥、水果泥和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可选择鸡蛋黄,它不仅含铁多,而且易消化,可将煮熟的鸡蛋黄碾碎,加入到煮沸的牛奶中,搅拌均匀后喂宝宝。

宝宝的六种饮食误区妈妈要提高警惕

话说,到底是吃什么重要,还是怎么吃重要呢?许多爸妈也许会说当然都重要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常常将目光放在“给宝宝吃什么”,而忽略的宝宝到底应该怎么吃才对。这不,搜罗了六种宝宝常见的饮食方式,看完了也许爸妈们会惊唿:塬来都错了!

误区一:咀嚼过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胃肠功能尚不成熟,给他们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再说了,他们当年也是在这样的嗷嗷待哺中成长起来的呀,现在照样活泼乱跳。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不卫生的喂养方式。

人体的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孩子们喂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孩子,从而引起感染。实际上,当宝宝已具备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咀嚼食物,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其牙齿的生长,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咀嚼和吞咽的良好习惯。但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给宝宝喂食生硬、粗糙、油腻或过于刺激的食物。

饮食误区(一)

误区二: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

在给宝宝喂食奶制品时,相信许多不怎么懂事的爹妈们会很傻很天真地以为: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就越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于是,他们往往喜欢给宝宝喂食高浓度的奶粉。醒醒吧爸妈们。诚然,宝宝生长发育迅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需求特别高,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宝宝胃肠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耐受性亦相对较差。

奶粉配制过稀,固然易引起营养不良,但配制过浓了,则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肠胀气等问题出现,这同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我们强调配制奶粉时,应按照奶粉罐上的详细配制说明,选择适宜的浓度。

误区叁:保健品有益健康

不少爱子心切的父母认为蜂乳、人参等是高级营养品,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饭、饮水时都给他们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给宝宝吃。

虽然宝宝营养充足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但这些补品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其浓度相当于正常未发育儿童的8-34倍。即使“儿童专用补品”中的某些品种,也不能排除其含有类似性激素和促性腺因子的可能。当孩子摄入这些外源性激素后,很大可能会发生性早熟现象。

再说了,保健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并不完全,不能供给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若长期以这些保健品代替牛奶,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更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此外,蜂乳、人参糖浆等通常含糖量较高,经常吃还会影响婴幼儿的食欲。

其实,正常健康的宝宝,只要根据实际需要,按比例进食牛奶、鸡蛋、肉类、粮食、青菜、水果、豆制品等日常食品,已完全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盲目进补,其结果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饮食误区(二)

误区四:喝高浓度糖水有助于补充体能

有的家长听说糖分能补充体内碳水化合物和热能的不足,于是,他们有空就给宝宝喝些糖水,或在牛奶中加糖,而且越甜越好。

实际上,糖水浓度过高,一方面,容易满足食欲,刺激胃肠道产生腹泻、消化不良等,宝宝因而不愿再进食其他食物,从而造成食欲不振,长此以往,导致营养不均衡,甚至出现营养缺乏症。

另一方面,由于糖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长期食用,当其供给的热量超过机体需要时,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从而造成小儿体重增加,肌肉松弛,继而出现肥胖症。此外,糖分在口腔中溶解后还可能腐 牙齿,使宝宝易患龋齿。因此,我们并不提倡让小儿喝高浓度糖水。

所以说,为了宝宝的健康,给宝宝喝浓糖水这码事就别做了。

误区五: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多吃无妨

我们都知道:鸡蛋是个好东西。蛋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对婴儿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之过多,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后果。

营养专家认为,1岁-1.5岁的孩子,最好只吃蛋黄,且每天不宜超过一个。当宝宝长到1.5岁-2岁时,可隔日吃一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两个蛋。

假如妈妈在宝宝的粪便中,发现有如蛋白状的物质,则说明婴儿的肠胃不大好,不能很好地吸收蛋白质,对于这些宝宝来说,最好把蛋黄加入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如果宝宝正在出疹,更要注意暂不要吃蛋,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饮食误区(叁)

误区六:宝宝喝茶好处多

中国人喜欢喝茶,因为茶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鞣酸、叶酸、维生素、蛋白质及矿物质,其他还有茶碱、咖啡因等。所以,适当喝茶,对人体有益。但是,给婴幼儿喝茶则另当别论。

给宝宝喝少量淡茶没有大的害处,但是,如果经常喝茶,或喝浓茶,就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茶中的咖啡因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孩子喝浓茶后易出现睡眠减少、精力过剩、身体消耗增大的弊病,影响其生长发育。

茶中一种叫做鞣酸的物质,可以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影响食欲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小儿出现消化不良、身体消瘦。过度喝茶,还会因水分过多,使心脏负担加重。

本文Hash:9a7ee611cccf4edf230480d38e79819b33a9d56c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