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警惕4岁的宝宝最爱泄露隐私

“我家有20万块钱”、“妈妈说你的衣服特别难看”,现在该向你的小喇叭解释隐私的重要性了。只是别着急,一步步跟我们来几招。

4岁的悠悠到了他的姨妈家里,进门还不到几分钟,这个小喇叭就开始广播了。不管你想不想听,想听什么,反正“频道”很多。姨妈差不多知道了他爸爸和新女朋友之间的所有事情,比如最近的一次吵架是怎样爆发的?后来两个人都说了哪些难听的话?他们最后又怎样和好如初的?看着姨妈惊讶的样子,他还沾沾自喜地补充:“吵架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大餐,爸爸吃完饭后就犯了胃病。”他甚至能告诉姨妈,最近有张阿姨、吉叔叔、肖伯伯等等来过他家,其中张阿姨呆得时间很长。

记性太好了吧?是的!知道的太多了吗?当然!这是4岁孩子的正常表现吗?绝对没错!

当你正在为他长大而高兴时,烦心事却越来越多。与小宝宝不同,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交际技能,能够描绘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专家指出:“到了四五岁,孩子们可以和大人真正对话了,这当然是个可喜的飞跃。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话多必失,他会不加选择地泄漏你的所有秘密。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懂什么该跟别人说,什么不该说,除非你特别告诉他。”那就从现在开始吧,试试parents的“五步法”,让这个“小喇叭”小声点。

第一步:解释要清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详细说明

加利福尼亚州儿童发展专家贝特西·布朗·布罗恩说:“很多父母只是告诉孩子,这些事情是隐私啊。而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什么是隐私?孩子根本不明白。”因此,如果想要说话奏效的话,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词语来解释这个概念,而且说的时候,要具体详细。可以试着这么对孩子说:“隐私是只有自家人才知道的事情,不应该跟别人说。比如爸爸妈妈吵架这件事就不要对别人说。”

第二步:学会自己判断隐私--玩提问题的游戏

当孩子已经明白了隐私的含义,接下来,就可以帮他分辨那些事情属于隐私,哪些可以毫无顾忌地告诉别人。克拉克解释说:“父母们完全不可能把每件事是否能跟外人说对孩子一一说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帮孩子培养自己判断的能力。”。

她提出一个有效的办法:编一些“傻乎乎”的情节,然后跟孩子一起探讨是不是该把这些告诉别人。比如,问孩子:“我和爸爸说,我们要在月球上盖一套房子来让全家人住,这样的话用不用告诉外人呢?”然后,鼓励他向你提问,比如他会问:“妈妈,我可以告诉老师,你觉得她的鞋子很难看,她别再穿这样的鞋子进教室吗?”你可以这样回答他:“老师有老师自己的喜好,我只是说出了我的看法,不一定我的看法就是对的。而且,你这样对老师说,肯定会让老师觉得十分难堪,让她下不来台,你想一想,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穿得太难看了这样类似的话,是不是你也感到十分难受呢?像这样的事情,你不说比说更好。”

第三步:学会征求父母的意见--当孩子不确定时

即使经过了数不清的角色扮演游戏,孩子可能还是对有些事情拿不准。所以,告诉他:“如果你不知道这件事情该不该对外人说,可以先问问我。”不过,让你尴尬的是,他可能不会小声说话,而是像大喇叭广播一样地问你:“妈妈,我能跟齐阿姨说飘飘小弟弟的头型很奇怪吗?”不管结果如何,你也要在私下里表扬:“你问妈妈能不能说,而不是告诉直接齐阿姨,是很对的。我要表扬你,但是,最好下次小声问我,这样,阿姨就不知道我们说 小秘密了。”

第四步:给个暗号--当他快要“犯错”时

有的时候,大人说到激动处,也会说错话,孩子也一样。所以,为了防止孩子大嘴巴,把家里的所有丑事都告诉别人,你可以与孩子定一个“暗号”,比如,当你觉得孩子要说起一个不合适的话题时,可以给他递个眼神、给个暗号,阻止他把事情搞糟,比如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他的腿,或者把手指头放在嘴唇上做“嘘”状都可以。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多多:给他提醒的时候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让他悬崖勒马,从而让尴尬的局面消失殆尽。

第五步:及时补救--避免错误升级

无论你怎样强调、怎样限制,孩子有时还是做不到守口如瓶。与其像唐僧念经一样反复唠叨,不如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说这些不合适’或‘这不是在公开场合讲的事情’。”如果孩子的表现令在场的其他人感到不舒服,你可以立刻纠正孩子,当场替孩子向被伤害的人道个歉。但切忌不要对孩子的无心之错大发脾气。,这样的小题大做,很可能会使在场的人更加难堪。

TIPS

控制说大话三步法

有时孩子的说话欲望像滔滔洪水,挡也挡不住。但是,你发现没有,他这时在运用自己的想象,说些吹牛不纳税的话,这时,不妨运用“三步法”来解决。

第一步:解释什么是吹牛。他喜欢用实实在在的例子说事,那就告诉他:“昨天你特别饿,于是你跟你的好朋友丁丁说你一个人吃了20个鸡翅、4盘菜、2碗米饭,这就是说大话。”

第二步:找出破绽。他用自己的想象告诉了你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比如他今天扮演了一回超人,救了一条小狗,然后他把小狗送给王伯伯了。而你今天刚好碰见了王伯伯,知道是他假想的。那就告诉他,你也希望成为超人,但是超人是做了事情以后才会对人说出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不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但是,不妨一起把事情的经过画出来。

第三步:鼓励复述。启发他把发生过的事情和一起读过的童话书,按照原来的庐山真面目,用自己的话再说出来,这会让他感受真实的存在。

实际上,最好的避免尴尬事件重演的办法,就是注意自己的言行,记住,隔墙有耳。即使一个5岁的孩子正在自己的房间里玩他最心爱的玩具,看上去对你毫不在意,但如果你在电话上跟邻居说今天来的快递员多帅气,他的耳朵保证会竖起来。下面要发生的事就不用我说了。

秘密正负辨

虽然孩子看上去在不停地泄露秘密,但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开始有藏着你秘密了。那么你对待这些秘密的态度对不对呢?

笑脸:一定要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明白好秘密和坏秘密的区别。比如你对孩子说:“为了给人一个惊喜,不告诉别人你给奶奶准备的生日礼物是件好事;但在地毯上做记号却不告诉我是不对的。”

哭脸:担心孩子会隐藏什么“大”秘密。其实多半是“我藏了个玩具在床底下”或“我在幼儿园给你做了个礼物”一类的事情。

笑脸:一定要明白保守秘密能帮孩子培养自制能力,这会限制他乱说话的冲动。

哭脸:逼孩子保守秘密。比如,如果你觉得孩子会把一个乐翻天的派对事情说出去,就干脆别告诉他。

宝宝生病的4大症状,家长须警惕

  1.持续发高烧

  家长们不要忽视孩子发烧。要知道,很多重大疾病都是从持续发烧开始,也就是说重病先兆大多伴有发热。因此,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持续高烧不退的话,一定要引起重视,需要及时送孩子就医。这不是在家洗温水澡,或是多喝温开水能解决的事情。当然,如果孩子为超过38.5℃,可以采用温和的物理降温法,在家先观察一天两天,如果能自愈不需要药物治疗最好不过了。

  2.头疼很严重

  如果孩子经常跟父母们说自己头痛,家长们不要以为孩子在假装或是撒娇,而应认真仔细地询问孩子不适症状,有什么样子的感受,以便及时区分孩子是真头痛还是假头痛。如果孩子发生严重头疼,并伴有其他症状,如高烧、意识不清、模糊不能辨物等,那孩子很可能患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且病情很严重,需要马上就医。很多情况之下,这一类的疾病最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脑部,导致孩子智力受损。

  3.起大片大片的皮疹

  家长若突然发现孩子皮肤表面有大片大片的皮疹,不要以为是捂出来的。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患荨麻疹之类的疾病所致,虽然情况不是很严重,但也需要及时就医。虽然现在的孩子出生后便会接种相关疫苗,但注射疫苗之后也有患荨麻疹的可能性。如果孩子身上的斑点呈红色或紫色,用手按下去颜色不变,且伴有发热,很可能患脑膜炎等重症,需及时就医,以避免意外发生。

  4.重症腹泻,伴呕吐

  当孩子出现重病腹泻伴有呕吐时,很可能是食物中毒了,或是患上了严重的急性肠胃炎。若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可能可能延误救治时间,造成沉重伤害。

  小结:如果宝宝出现以上几种不适,说明病情比较严重了,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专家称3-4岁的宝宝性格最自私

人的利己是本性,所以当孩子表现出自私的行为时,家长们不应该单纯地斥责,而是要耐心地教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人类并非生来就懂得分享。瑞士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在幼年时期通常表现自私,直到七八岁才懂得与人分享。专家认为,这一突然转变是人类基因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糖果考验瑞士苏黎世大学恩斯特。费尔主持的实验中,229名3至8岁瑞士儿童应邀参与3轮不同实验。各轮实验中,每名儿童面临两种选择。研究人员向每名儿童分别展示一张其他儿童的照片,要求这名儿童在3轮实验中分别就如何与照片上的儿童分配所得糖果做出选择。孩子的自私实验第一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得一份糖果并需做出选择,把一份糖果全部留给自己还是平分给另一名儿童。第二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三份糖果,继而选择把两份糖果分给另一名儿童、自己留一份,还是与另一名儿童平分。第三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两份糖果,选择全部留给自己还是与他人各得一份。年龄差异面对“利益”考验,不同年龄段儿童做出不同选择。费尔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3至4岁儿童普遍显现“利己”倾向,不考虑其他儿童的利益。5至6岁儿童的表现相差无几。7至8岁儿童则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实验结果显示,第一轮实验中,近80%7至8岁儿童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平分一份糖果,而非吃“独食”。第三轮实验中,尽管面对获得双份糖果的诱惑,仍有多于40%的7至8岁儿童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平分两份糖果。相反,3至4岁儿童中不足9%选择平分。分享观念无处不在。第二轮实验中,多数7至8岁儿童不愿意让另一名儿童获两份糖果,而自己仅得一份。先天后天几十年来,行为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争论人类慷慨或自私的品质来自遗传还是成型于社会塑造。费尔在论文中揭晓,平等观念和分享行为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实验虽然没有确定各种因素影响的比例,但结果显示,基因与社会文化均对平等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形成发挥作用。“正如性成熟是由生物学和基因造成,其他现象也可以这样解释,”费尔说,“平等观念与分享行为也可以由生物学和基因造成。”另外,实验还显示,没有兄弟姐妹的儿童更加慷慨。这一结果出乎意料。小编总结: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自私行为和性格,孩子在童年时期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也就是说孩子的自私是可以被改正的,所以,父母应当对孩子从小教育,使其摆脱自私。(实习编辑:Alan)

本文Hash:627731708320148131db09875966aafb05c0900f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