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的基本常识

由于鹅口疮这样的疾病在生活当中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所以家长们有必要都去了解和口疮疾病的相关知识,因为只有了解了疾病才能更好的去预防和治疗疾病,下面我们就请小编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

有关口腔溃疡的医学解释

小宝宝的口腔溃疡和大人的口腔溃疡是两回事,它是一种口腔黏膜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病毒是单纯疱疹病毒,人的口腔、皮肤、眼、会阴部等都是该病毒易侵犯的部位,而且有复发性。

由于宝宝的免疫力低下、皮肤粘膜的屏障功能差,常因感染、外伤或其他因素引起口腔粘膜长泡、糜烂、损伤。有些口腔黏膜斑还合并潜在的问题,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宝宝口腔局部溃疡的病因、病情、病症各不相同,因此妈妈们一定要仔细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宝宝口腔溃疡类疾病都有哪些?

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

症状:得此病的宝宝一般哭闹不安、并有低热、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口腔内白膜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见于上下唇内侧,颊粘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会波及到咽部。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疱疹性口炎: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罹患。

症状:患病宝宝口腔粘膜上出现小水疱,有些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还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宝宝会疼痛流涎,烦躁哭闹、拒绝进食。本病终年可以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传染性。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宝宝手足口病:病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

症状: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尤其是口腔黏膜多数都出疹子,同时伴发口腔溃疡的也较多。应鉴别于水痘,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少见。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只要悉心护理,一般一周就能痊愈。

地图舌:宝宝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均匀的剥脱,好像地图样的舌苔。这就是地图舌,又叫剥脱性舌炎。

症状:缺乏微量元素锌是此病的重要原因。乳牙萌出期较多见,还可能与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以及口腔内的慢性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有关。地图舌出现后,一般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纳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症状。中医认为宝宝脾胃阴虚及脾胃气虚,多与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关系,所以要以治疗、调理脾胃消化功能为主。

关于鹅口疮疾病的基本常识在看完小编的介绍之后人们已经有了了解,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希望在以后人们能够正确看待鹅口疮疾病,要重视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做好对于俄口疮疾病的预防。

鹅口疮的基本知识介绍

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鹅口疮的疾病,很多婴幼儿都遇到过此病的侵袭,导致此病发生的具体原因就是因为一些细菌感染到口腔,孩子吃东西就疼,这样就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有影响,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检查

一般不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可以小心地刮下一点白斑送到检验室检测。通过检验能够确定酵母菌的类型,以便医生能更准确给宝宝用药。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滞留奶块相鉴别。口腔滞留奶块,其性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红、粗糙。

治疗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对于鹅口疮疾病的一些常识,我们大家在阅读了以后就特别清楚了,孩子患上此病以后,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危害是很严重的,所以,此类疾病的防治工作还需要父母多加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定期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掌握小儿肠炎的基本常识

肠炎是肠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少数孩子还会出现呕吐和肠道出血。肠炎发生时经常是“来势汹汹”,令人不知如何应对。现在,让我们对它做个全面分析吧!

病毒、细菌——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病菌后引起的,导致肠炎的病菌种类繁多,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不过,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由细菌引发的肠炎则症状较重,其中常见细菌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致病的病菌大多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餐具或直接通过手进入人体。由于致病的病菌种类繁多,虽然有针对某些病毒和细菌的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但目前大多数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进行主动免疫。因此,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是预防肠炎发生的重要环节。

洗手——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是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经常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上所感染的各种病菌,不仅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也切断了病菌传播途径。另外,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也很重要。还要提醒家长,要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和冰箱中的食物,千万不要把冰箱当做保险箱,以为食物放进冰箱就没问题了。

季节、性状——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医生诊断肠炎主要是根据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以及肠炎发生的季节、腹泻的大便性状来判断引起肠炎的原因。在秋冬季出现的2岁以下孩子流行性腹泻,粪便呈蛋花样或白色水样,那么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大;如肠炎发生在夏季,则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可能性大;如果大便中含有黏液、脓血,则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等。

止泻——不能马上进行

看到孩子腹泻,家长都迫切想止泻。其实,医生一般不主张马上使用止泻药,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延迟病菌从孩子体内排出,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大多数孩子的肠炎属于中轻度,可以在家护理。但是当肠炎伴发严重全身症状,如高热持续不退,呕吐频繁,腹泻严重并持续,大便带脓血,出现口唇干燥、小便减少等脱水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脱水——最易出现的“副产品”

肠炎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容易出现脱水,所以,预防和治疗脱水是肠炎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足水分。口服补液盐适合在家庭中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肠炎患儿脱水,可以少量多次让孩子喝,特别是在每次腹泻或呕吐后,要让孩子喝10~15毫升。

在肠炎腹泻时和腹泻后的短时间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可以减轻和缩短腹泻病程,预防再次发生感染性肠炎腹泻,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广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禁食——没有必要

在孩子腹泻期间,不必禁食和限制饮食,而应基本保持原来的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一般也不需要换奶,除非腹泻持续7~10天以上,才需要暂时改用抗腹泻配方奶。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继续喂辅食,但要适当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

在肠炎发病初期,孩子食欲会明显减退,特别是伴有呕吐的孩子。此时不必强迫孩子进食,但要保证水分供应,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或者白开水。

本文Hash:e1925ac432db18c4dcdcb7982ceb995c8b5c1962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