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用药5个误区要警惕

当孩子生病时,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孩子吃药,这样能有效的帮助孩子控制住病情,帮助孩子更快的恢复。但是家长朋友是否清楚,孩子生病吃药虽然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有一些误区需要家长朋友多加了解。今天小编就向家长朋友介绍孩子生病吃药的5个误区,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1、成人药品不要给孩子使用。

孩子不是成人的迷你版,孩子和我们成年人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代谢、药物作用的器官、副作用、对药物的耐受性等等都有其特点,如:成年人用的阿司匹林、安乃近这种药物不能给孩子用。
2、不要随便给孩子吃非正规医院提供的保健品。
这些药物没有什么确切疗效,不要以此代彼。也不要盲目给孩子增加营养的补品,例如:蜂皇浆、虫草;孩子正常饮食,营养均衡即可。如果孩子真的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应该到医院就诊。
3、避免交替使用退热药,或者用药过量。
孩子吃了退烧药没有马上退下来,家长不要过于着急,可以通过喝水、物理降温帮助退烧,而不是还没到服药时间就再加退烧药,一下子药物“过猛”,大量出汗,容易造成孩子水分流失过快、引起虚脱,电解质流失;孩子喝完药吐了,也不需要马上补服,药物到达体内可能有一部分已经被吸收。
4、要正确服药喂药。
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强行、捏鼻子给孩子灌药,这样非常危险,容易造成孩子呛咳,甚至窒息;7岁以下儿童不能直接吞服药片、胶囊或颗粒等固体药物,因小童直接吞服固体制剂容易导致误吸入肺部而引起窒息。家长应该用水把固体药物化开,再喂给孩子。
5、正确对待抗菌药物的使用。

国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专项治理,老百姓不能排斥、也不能滥用抗菌药物。一般病毒感冒是不用抗菌药物,除非是合并有细菌感染。如果医生诊断是细菌感染要用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
孩子如果生病了需要吃药,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儿童健康专家提醒广大的朋友给孩子吃药一定不能犯错误,否则就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上面小编已经向大家介绍了5个误区,希望家长朋友能多加关注,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警惕!孩子用药的10大误区

  儿童的生理、代谢等特点都与成人不同,家长给用药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年用药必须按每日每次公斤体重多少来计算药量。

  警惕!孩子用药的10大误区

  误区之一

  现在孩子一感冒家长就给他们用抗菌药,觉得这样疗效快,滥用最多的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等等。

  其实感冒90%为病毒引起,抗菌药无效,如伴有发热、痰黄、白细胞增多等症状,才需要选用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抗菌药。6个月到2岁的婴儿在每年8-11月间,常因轮状病毒引起腹泻,这种病毒服用抗菌药根本无效,应该使用畅言停、口服补液盐、地衣芽孢杆菌等,但家长往往给以庆大霉素、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误区之二

  除去感冒以外,现在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给他们使用退热药,这样首先是可能掩盖孩子病情,降低抵抗力。小儿发热不超过38℃,一般不用退烧药,可采取物理降温法或者用中成药。

  其次,家长选用的退热品种也往往是错误的,往往选用不良反应严重的安乃近或含有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正确的做法是如果要用,应选择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药。

  误区之三

  现在的很多家长不根据感冒症状给孩子对症用药,而是把一两种药视为常备药,不管是什么症状的感冒都用它;要不就是重复用药,一次给孩子同服很多种药,其中很多药都是重复应用,剂量都加大了。

  误区之四

  现在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卫生院,以“三素一汤”(激素、抗生素、维生素,输液)作为治疗儿童发烧之“宝”,很多家长也认同这种观点,这是非常错误的。激素会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感染。一般来说,糖皮质激素应用时应有中毒症状明显伴有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适应症,还需要与足量抗生素同用。

  保持孩子牙齿整齐的秘籍 应对挑食,这个世界性难题 入园前帮孩子克服心理恐惧

  推荐阅读:

  

  怎么补养才科学?

  父母做的100件事

  不同血型BB智力培养

  12星座妈妈和孩子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误区之五

  很多家长认为,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既然是营养品,就可以多多益善,其实此类药应用过多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警惕!孩子用药的10大误区

  如非处方药规定维生素A每天不能超过4000~6000单位,维生素D每天不能超过200~400单位,大量应用会引起中毒,锌、铁也不能过量应用。

  误区之六

  很多家长都认为中药副作用小,愿意给孩子吃中药,比方说孩子一感冒,也不根据症状,不按中医辩证论治,千篇一律地用羚翘解毒丸、感冒清热冲剂等等。其实感冒按中医理论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不同症候应用不同中成药。

  误区之七

  很多家长不明白药理,自行在家给孩子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红霉素,红霉素和开瑞坦,吗丁啉和颠茄,乳酶生、整肠生与抗生素,而这些药物如果同时服用会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之八

  很多家长在孩子得病时用成人药治疗,觉得只要剂量减少一些就可以了。其实大人与小孩儿不仅体重不一样,病理、生理也有差别,肝肾功能、排泄、代谢也都不同。 像去痛片、感冒通、氧氟沙星、安乃近、复方甘草片均不能给小儿服用,尤其是一些大人应用的缓释片、控释片,更不应分割开给小儿应用。

  误区之九

  喂孩子吃药确实是个麻烦事儿,尤其是很多中药气味苦涩,于是家长就想出办法不用白开水,而是让孩子喝饮料送药。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些饮料中可能含铁、钙等元素,会与中药发生沉淀,影响药效。

  误区之十

  由于市场上药物缺乏儿童剂型,很多处方药说明书都写成“儿童酌减”或12岁以下儿童服1/6等,造成家长给孩子吃药很随意,正确的做法是按公斤体重加以计算。临床常用的计量方法是,按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多数药物标出了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只要知道患儿体重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药物用量。

  如果吃药时没条件测体重,可以参照这种办法6个月前体重=月龄×0.6+3(公斤),7-12个月体重=月龄×0.5+3.6(公斤),1岁以上体重=年龄×2+8(公斤)。如5岁,需服红霉素,其体重为:5×2+8=18公斤。

  利于宝宝大脑发育的8种关键元素 宝宝不宜穿有松紧带的裤子 MP3随身听损害孩子的听力

  推荐阅读:

  

  怎么补养才科学?

  父母做的100件事

  不同血型BB智力培养

  12星座妈妈和孩子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给孩子立规矩这些误区要警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喜欢给孩子立各种各样的规矩,让孩子在秩序中成长。但从实践证明,在立规矩的时候,很多父母陷入很多误区,今天小编总结了几大误区,希望大家警惕。

帮助孩子树立规矩,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让孩子们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去建立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陷阱一一招出天下太平

可能在快要吃晚饭之前,孩子偏偏要吃饼干,想着孩子一会儿因为吃了零食而不吃饭的情景,妈妈拒绝了孩子的请求。接下来就是哭闹、纠缠不休,妈妈没了耐心,一气之下,以暴力结束了这场闹剧。孩子哭哭泣泣地去饭桌那吃饭了,看似被立了规矩。但其实呢?

许多爸爸妈妈常常认为“给孩子立规矩,他又不听,有什么用,只有一招最灵验,那就是打!”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暗示孩子一切问题都可以运用暴力来解决。还有一些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子弹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吓唬他,次数多了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比如孩子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妈妈可以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可以吃东西。孩子可能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妈妈绝对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

陷阱二不一致导致混乱

孩子犯了错误后,爸爸妈妈也许会立场坚定地要给予处罚,但是爷爷奶奶往往就会替孩子求情了,甚至会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爸爸妈妈。这种情况是最要不得的。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态度都应一致,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否则的话,孩子很快会找到家长之间的“空子”,会因为有老人的撑腰,变得不明是非、不讲道理,难以教育,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想要扭转就难了。

陷阱三坏规则目的不明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学会心中有规矩,但是爸妈回想一下,自己的做法对吗?给孩子立的规矩对吗?

比如说这个规矩其实无关紧要,但是在爸妈看来是很重要的,于是就用自己的意愿去强加给孩子,这样到最后只会让孩子迷茫,到底这种规矩是该立还是不该立?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之间为了所谓的“面子”常常给孩子树立一些自相矛盾的规矩。最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的就是两家孩子在一起玩,抢玩具。小孩往往觉得很困惑,为什么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要去抢回来,大人却不让,“让别人玩一会儿嘛,不要那么小气。”等到自己去抢别人的玩具时,大人又说“不许抢”,反正怎么做都不对。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最好的就是尽量把他们分开,如果他们不能轮流玩,都要同时抢同一个玩具的时候,就把那个玩具收起来,干脆谁也别玩了。

陷阱四做过头过犹不及

给孩子树立规矩时,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不要太严苛。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严格的规矩,不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 涂。不要制定太严格的规矩或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如果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可以宽松一些,不能过分苛求完美。想想我们自己还不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经常“违规”吗?有时,也可以在孩子的要求下,偶尔放宽一下“政策”,比如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这样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

陷阱五太松散毫无效力

妈妈规定去商场不可以乱要东西,可东东看到自己喜欢的小汽车后就赖着不愿意走,并且大声地哭闹起来。妈妈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满足了东东的要求。

这个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既然立下了规矩,就应该去遵守执行,任意地更改会让孩子有空可钻,以后也不会再把所谓的规矩当回事了。哭闹是孩子试探爸妈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哭闹就无原则地顺从他,他就会抓住大人的弱点,并且一再地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

在孩子的教育中,如果是立下的规矩,那么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去遵守。比如在家时规定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一样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本文Hash:8a232cc289220bd33a83ceb12174539c29ca1448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