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应该如何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孩子的生活作息变得不正常,小小孩可能变得黏人,其他孩子可能变得比较不爱玩或不喜欢动。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的规律,可以让孩子早点有安全感,例如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尽量保持一定,但是可以有点弹性。孩子的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地震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心灵的缺口才是最重要的,身体表面的伤口很快会愈合,但心灵的伤口,如果干预的不好,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出恐惧,走出痛苦。可能的话,睡觉时可以开个小灯,若是有需要,可以让孩子抱着玩具睡觉,睡觉前父母可以说一些话或是做一些动作(像是摸摸头、抱抱孩子或是亲一亲孩子)来安抚孩子。

如果他们不听话,尽量不要处罚孩子,因为这次地震的影响很大,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到原来规律的生活。

抱怨身体不舒服→安慰孩子

孩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会喊头痛、肚子痛或是胸口痛。通常如果不是真的有身体方面的问题,会慢慢消失。但是如果这些症状严重到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即使不是真的身体的问题,最好还是找医疗人员协助处理(有精神科背景的更好),必要时,一点点的镇定剂会有些帮忙。

攻击或反抗行为→对不良行为设限

小小孩可能出现打人或咬人的行为,较大的孩子则是打架、不和同学玩、逃学或变得很不听话。一般来说,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只要限制他们不好的行为,大部份可以获得改善。对较大的孩子,有时他们内心的焦虑或沮丧会以不良行为来表现,这时候可以请他们一起重建家园或照顾弟妹,让他们的情绪有好的发泄管道。如果可能的话,团体治疗可以帮助这些大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绪。

重覆玩地震的游戏→不必干涉

孩子很可能一直玩和地震有关的游戏,但是结局可能一直在变,甚至和真正的结果不一样。虽然在玩的过程他们不会感到快乐,而且主题一直重覆不变,大人倒是可以不必太过干涉。

一再问家里或家人的情形

孩子可能会一再地问现在家里怎么了?其他家人怎么了?为什么会地震?这时候要有耐心,尽量诚实的回答。

退化行为→不要处罚或责备

国中以下的孩子可能又出现尿床、吸手指、不会讲话、黏人或怕黑等等像小小孩的行为,大部份时间不会拖太久,必要时可以安抚孩子,但绝对不要处罚或是责骂他们。较大的孩子可能以希望父母注意他们、变得较不负责任和依赖来表现。大部份随着家庭常规的重新建立和时间的过去会慢慢改善。

焦虑→在关心的环境下讨论

所有的孩子(包括大人)都会紧张、焦虑,可以以关心的态度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害怕和担心。孩子常常会反映出家人的紧张和不安,而且他们会从父母身上学习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通常在一个关心的情境中讨论可以减低焦虑。

心情不好→注意有没有想死的念头

地震过后多少会心情不好,但是如果心情一直不好到吃不下、人越来越瘦,常睡睡醒醒,变得很消沉,最好看看医生。如果心情差到觉得活着没意思,未来没什么希望,觉得没有人能帮他,甚至有想死或想自杀的念头,一定要带去看医生。

问孩子会不会想死或想自杀,绝对不会让原来不想死的人变得想不开。

罪恶感→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

有些孩子会对自己活下来或帮不上忙感到很罪恶,有些孩子则是怪大人没有好好保护他们,较小的孩子可能会以为是自己不乖、做错事或是想不好的事情所以才会地震、家人才会受伤或死掉。这时候大人可以告诉他们这不是他们的错,而且大家已 经在想办法让生活恢复正常,抱怨对事情并不会有帮助。孩子可能不会很快接受这些说法,需要大人耐心地重覆保证。

当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时该如何治疗?

(妈妈网配图)

推荐一个简单有效的治疗模式:倾听孩子。

*为什么需要倾听?

1,倾听可以让你越来越深地走向孩子深层的感受,并很快拉近你和孩子的关系,从而让孩子对你建立信任感;

2,孩子会反复地试探你,看你是否真的爱他,是否真的可被信任;你一旦获得信任,在你的关注下,孩子会从他原有的空间中走出来,探索新的天地,也就走出了过去生活给他的创伤;

3,孩子会越来越多地要求你去关注他,并越来越依恋你,依恋的过程实际就是建立安全感的过程;

4,孩子会越来越容易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然后把重要的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才能借此帮助他解决问题,解除潜在危机,走向身心一致的过程。

*倾听的原则:

1,专门的时间。

①你可以安排的时间。保证在这个时间内不受打扰,没有电话、门铃和他人干扰,时间只属于你们两个人;

②你无法选择的时间。有时候倾听的时间往往容易发生在睡觉前后或吃饭的前后,所以需要你观察孩子,及时抓住他想要倾诉的时机。因为儿童与成人不同:他不能表达自己需要被倾听。你必须透过儿童的情绪来把握治疗的时机。儿童的情绪不出来,治疗不能开始。

2,选择安全的地点。

在孩子发泄情绪时有一个安全的释放空间,跳动的时候没有危险物的存在。

3,足够的心理准备。

同时在倾听的整个时间段里,让孩子有支配你的权利。

4,无论孩子表现出怎样的情绪和行为,你的情绪和意识都要基于爱。

不要闪现出要教导他、改变他,甚至教他怎样解脱的办法,或是闪现出不欣赏他的做法、想法的念头。

5,不要自己猜测和设想孩子的问题。

要跟随孩子的所有情绪和问题,直到你觉察到孩子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父母爱如何安抚孩子的心灵创伤

“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80后父母谨记教育名言,在幼儿早教上砸下重金。殊不知,比起开发幼儿脑力,爱的教育,要更加重要得多。80后父母需要更多发掘和体会幼儿的内心需要,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小朋友时,也应该及时地满足不同幼儿的情感需要。

0-3岁

父母爱的教育胜过早教机构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影响幼儿的情感发展、社会行为,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据了解,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爱的教育方式。家庭的关爱对孩子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

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父母能比较好地做到这点。

3-6岁

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小伙伴

进入幼儿园后,不同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情感需要,老师要用心去发掘和体会幼儿的内心需要,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地满足不同幼儿的情感需要。如: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老师和保育员给予的是关怀、爱护、抚摸、拥抱、微笑和亲和。对于中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情感上慢慢地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需要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当老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时,要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一些内心想法和真正需要,知道幼儿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法,增进师生情感,满足幼儿的安全感和爱的需要。

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是幼儿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爱”的深刻含义。尊重幼儿,要求老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小贴士:如何安抚孩子的心灵创伤

儿童在生活中会出现许多的心灵创伤,比如抑郁、孤单,以及由于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恶性结果,作为父母,如何做医治孩子心灵创伤的情绪医生呢?

首先,必须仔细观察孩子所具有的心灵创伤的成因,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适当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可通过实际行动来加以改进。

其次,通过谈话方式来与孩子交流并疏通孩子的情绪障碍。在交谈中,要耐心引导,用父母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的心灵。

最后,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孩子习惯的关系,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努力避免使孩子再想到以前的心灵创伤。

本文Hash:96bdcb9957a9cd4eb22d4c26b28fdb0a8220874b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