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告诉你宝宝乳牙蛀了怎么办?

  为什么中国儿童的龋齿发病率越来越高,除了孩子爱吃零食、没养成口腔保健的良好习惯等原因外,最重要的是父母对于儿童龋齿的忽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蛀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孩子的乳牙早晚会脱落,不需要治疗”,导致孩子错过龋齿早期治疗的时机。

  网友问:5岁女儿龋齿非常厉害,除了下门牙两边4颗,其余的都蛀掉了,全部补过了,但是最近老是说右上最后2颗磨牙痛,去医院打开补过的材料,重新充填,请问这样子弄过,烂了神经,会不会影响以后换牙?

  还有,女儿的牙釉质很不好,好像很疏松,有时候用力一掰都会掉一小块下来,现在需要补钙吗?刷牙可用含氟牙膏吗?

  浙江省口腔医院口腔内科主任陈晖教授答:针对充填过的牙齿,可再做根管治疗,治疗后对换牙不会有什么影响;含氟的牙膏是能用的,但最好和大人分开,防止细菌交叉感染,此外还要监督女儿把牙膏泡沫吐干净。

  至于补钙的问题,牙齿的发育分为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也就是说,牙齿在萌出前,釉质的钙化已经完成了。所以说,如果你女儿蛀的是恒牙,这时再口服补钙已经收效甚微,如果是乳牙的话还是可以补,虽然对乳牙牙质不会有太大提高,但对今后的恒牙牙质会有帮助。最后再提醒下,补钙最好从孕期开始,因为宝宝的乳牙硬组织形成大多是从胎儿期开始的。

  还有,这种牙釉质疏松的牙齿比较容易蛀牙,可去医院做乳牙再矿化治疗,预防龋齿。

  网友问:我女儿一颗牙齿掉了几年了,就是长不出来,请问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办法治吗?

  教授答:长期不长牙齿,可能是先天性牙齿缺失,要去医院尽早检查;也可能是牙胚被挡住了长不出来,可去医院拍个片子看看牙胚,明确原因后再治疗。

  网友问:5岁的孩子还没换牙,牙齿已经蛀光了,该怎么办?

  教授答:如果真的是蛀得一个不剩的话,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也比较少见,应该去医院及时检查原因,看看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还是口腔卫生工作没做好,也有可能是营养不良。

  母婴频道专家提醒:许多家长有认识误区,以为乳牙蛀掉了不要紧,其实乳牙蛀了不治疗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恒牙健康,不能忽视。

  (编辑:苗皓)

宝宝上幼儿园哭心理专家告诉你怎么办

1、老师说孩子在父母入园时大哭,但多数进入到班里后就没事了,孩子这种现象时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专门哭给家长看的?

孩子入园时大哭,原因与上面说的有关,同是也是因为孩子还没学会能替代“哭”的好的告别行为。如果父母能坚持用开心平和的状态送孩子去幼儿园,在路上不焦虑、不指责、不提孩子根本领会不了的要求,同时到了门口能开心的和孩子说再见,门口的老师也能亲切、和颜悦色的接他,和他一起与父母告别,那么孩子很快就会学会好的告别习惯,从而替代过去的“哭别”。

孩子进了班里就没事了,是和孩子的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一是因为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特点是“情境性”的,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哭自己也会莫名其妙跟着哭,就是由“情境”决定的。所以当孩子离开了当下那个感觉悲伤的环境,很快就会恢复。

其次,这一表现也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时间不会很长,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当进了班里后,如果小朋友们也没哭,同时又看到了新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快会被转移。所以,孩子哭并是不表现给家长看的,而是他当下的发展只到了这样的阶段。

2、为什么许多家长在家里问幼儿园好不好时,问着问着就变成了幼儿园不好,老师不好,小朋友不好了呢?

这个原因和上面的原因有些雷同。2-4岁的孩子,思维是情境性的、形象性的,父母不能问那么抽象的问题,比如“好不好”“有没有意思”等,这些问题一来不好回答孩子理解不了,二来就算老师对孩子不好,但是孩子离开了那个情景他除了有些情绪之外具体情况他是无法回忆的。

孩子之所以最终回答成“不好”也是和父母的情绪暗示或者语言暗示有关,孩子看出了你对哪个答案最关注,所以就用“不好”来成全了父母。比如如果回答“好”,父母就觉得孩子回答太快没思考,就会反复问,“真的吗“”怎么好“之类的,最终让孩子觉得你喜欢”不好“这个答案。

还有的父母会喜欢问孩子“快乐吗”“开心吗”之类的,如果这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对他进行了健康的情绪方面的引导与管理,那么这个孩子对这类问题是能回答的。但如果没进这方面内容的引导,那么孩子回答什么都是“随机”的。

所以,父母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况,可有两个最直接的方法:一是观察孩子的情绪,因为情绪是最外显的,孩子也善于用,不会伪装;其次是和孩子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了解,比如角色扮演游戏、讲故事等来了解。最终再去和老师沟通来解决。

3、哭的孩子和不哭的孩子,在班里是一起玩好呢,还是分开玩好呢?

当然是一起玩好。上面我也说了孩子思考问题是“情境性”的,会受到周围情境的影响,所以和不哭闹的小朋友玩,能让孩子观察到好的行为是什么,何种行为能得到群体和老师的肯定。如果分开,虽然从老师方面而言似乎方便了些但对孩子群体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会有影响作用。

当然,如果孩子哭闹的厉害,可以暂时带离群体场合,进行安抚后再回来。如果孩子不愿意,可以让孩子在离群体不远的地方远观,等到他情绪稍有平复、自己愿意时再鼓励他行动。

4、几乎所有的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时都会大哭大闹一场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吗?

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天性,身为最高级的人也更是如此。孩子上 儿园哭闹主要是由于孩子感觉自己面临着两大“危险”:一是要离开最熟悉、最亲的人,这个人会把自己交给一个“陌生人”然后离开;二是这个人离开后,自己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小朋友,要接触陌生的生活环境。前者我们把它叫做与父母间的“分离焦虑”;后者我们把它叫做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两种“危险”都会让孩子心生恐惧,由此而产生直接的情绪反应。

成年人有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方法做基础,所以在面对陌生环境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是内隐的,适应的方法也是多样的。而一个才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活动状态总是外显的,直接的,面对恐惧他们只能用最熟悉的情绪——哭闹来表达。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知道,孩子入园哭、闹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从正常的时间角度来看,7-15天左右,断断续续哭闹都属于正常,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基本能适应。但是也有需要引起父母重视的情况,那就是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哭闹一个月以上,哭闹强度是加剧的,那么,这类孩子的哭闹一定是有原因的,至于是什么原因,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及家人关系等因素后才能有效干预。

5、为什么有的孩子入园哭几天就就没事了,有的孩子会哭几周甚至几个月?

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会有很多因素的影响:

1、孩子自身的气质类型

2、孩子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

3、父母对孩子是否是爱与信任的关系

4、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是什么样的

5、父母对孩子的心态及自身的成长经历

孩子入园,是孩子社会化教育的开始,这时,小的家庭开始要面向社会,过去是封闭的,家里有再不合适的因素也能做到先不“外扬”,可是当孩子开始面向幼儿园时,封闭的家庭中原有的问题开始外露,开始要勇敢面对和解决了。所以说,孩子入园面临的问题,最考验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程度、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和谐与否、教育理念是否一致。而哭闹不适应,是最早、最直接的一种。

6、入园爱哭闹的孩子会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吗、学习和生活吗?

入园爱哭闹和将来的成长、学习与生活没有必然的联系。

孩子的成长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有太多太多的影响因素,任何人都无法预知。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和研究表明,孩子入园爱哭闹会对将来有何影响。

入园阶段的孩子才3岁,属于性格各方面的“可塑期”,无论孩子的哭闹时气质决定的,还是由身边人的养育方式决定的,只要愿意改变,一切都有机会。但是,前提一定是:好好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宝宝上幼儿园哭心理专家告诉你怎么办

1、老师说孩子在父母入园时大哭,但多数进入到班里后就没事了,孩子这种现象时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专门哭给家长看的?

孩子入园时大哭,原因与上面说的有关,同是也是因为孩子还没学会能替代“哭”的好的告别行为。如果父母能坚持用开心平和的状态送孩子去幼儿园,在路上不焦虑、不指责、不提孩子根本领会不了的要求,同时到了门口能开心的和孩子说再见,门口的老师也能亲切、和颜悦色的接他,和他一起与父母告别,那么孩子很快就会学会好的告别习惯,从而替代过去的“哭别”。

孩子进了班里就没事了,是和孩子的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一是因为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特点是“情境性”的,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哭自己也会莫名其妙跟着哭,就是由“情境”决定的。所以当孩子离开了当下那个感觉悲伤的环境,很快就会恢复。

其次,这一表现也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时间不会很长,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当进了班里后,如果小朋友们也没哭,同时又看到了新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快会被转移。所以,孩子哭并是不表现给家长看的,而是他当下的发展只到了这样的阶段。

2、为什么许多家长在家里问幼儿园好不好时,问着问着就变成了幼儿园不好,老师不好,小朋友不好了呢?

这个原因和上面的原因有些雷同。2-4岁的孩子,思维是情境性的、形象性的,父母不能问那么抽象的问题,比如“好不好”“有没有意思”等,这些问题一来不好回答孩子理解不了,二来就算老师对孩子不好,但是孩子离开了那个情景他除了有些情绪之外具体情况他是无法回忆的。

孩子之所以最终回答成“不好”也是和父母的情绪暗示或者语言暗示有关,孩子看出了你对哪个答案最关注,所以就用“不好”来成全了父母。比如如果回答“好”,父母就觉得孩子回答太快没思考,就会反复问,“真的吗“”怎么好“之类的,最终让孩子觉得你喜欢”不好“这个答案。

还有的父母会喜欢问孩子“快乐吗”“开心吗”之类的,如果这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对他进行了健康的情绪方面的引导与管理,那么这个孩子对这类问题是能回答的。但如果没进这方面内容的引导,那么孩子回答什么都是“随机”的。

所以,父母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况,可有两个最直接的方法:一是观察孩子的情绪,因为情绪是最外显的,孩子也善于用,不会伪装;其次是和孩子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了解,比如角色扮演游戏、讲故事等来了解。最终再去和老师沟通来解决。

3、哭的孩子和不哭的孩子,在班里是一起玩好呢,还是分开玩好呢?

当然是一起玩好。上面我也说了孩子思考问题是“情境性”的,会受到周围情境的影响,所以和不哭闹的小朋友玩,能让孩子观察到好的行为是什么,何种行为能得到群体和老师的肯定。如果分开,虽然从老师方面而言似乎方便了些但对孩子群体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会有影响作用。

当然,如果孩子哭闹的厉害,可以暂时带离群体场合,进行安抚后再回来。如果孩子不愿意,可以让孩子在离群体不远的地方远观,等到他情绪稍有平复、自己愿意时再鼓励他行动。

4、几乎所有的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时都会大哭大闹一场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吗?

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天性,身为最高级的人也更是如此。孩子上 儿园哭闹主要是由于孩子感觉自己面临着两大“危险”:一是要离开最熟悉、最亲的人,这个人会把自己交给一个“陌生人”然后离开;二是这个人离开后,自己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小朋友,要接触陌生的生活环境。前者我们把它叫做与父母间的“分离焦虑”;后者我们把它叫做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两种“危险”都会让孩子心生恐惧,由此而产生直接的情绪反应。

成年人有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方法做基础,所以在面对陌生环境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是内隐的,适应的方法也是多样的。而一个才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活动状态总是外显的,直接的,面对恐惧他们只能用最熟悉的情绪——哭闹来表达。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知道,孩子入园哭、闹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从正常的时间角度来看,7-15天左右,断断续续哭闹都属于正常,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基本能适应。但是也有需要引起父母重视的情况,那就是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哭闹一个月以上,哭闹强度是加剧的,那么,这类孩子的哭闹一定是有原因的,至于是什么原因,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及家人关系等因素后才能有效干预。

5、为什么有的孩子入园哭几天就就没事了,有的孩子会哭几周甚至几个月?

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会有很多因素的影响:

1、孩子自身的气质类型

2、孩子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

3、父母对孩子是否是爱与信任的关系

4、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是什么样的

5、父母对孩子的心态及自身的成长经历

孩子入园,是孩子社会化教育的开始,这时,小的家庭开始要面向社会,过去是封闭的,家里有再不合适的因素也能做到先不“外扬”,可是当孩子开始面向幼儿园时,封闭的家庭中原有的问题开始外露,开始要勇敢面对和解决了。所以说,孩子入园面临的问题,最考验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程度、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和谐与否、教育理念是否一致。而哭闹不适应,是最早、最直接的一种。

6、入园爱哭闹的孩子会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吗、学习和生活吗?

入园爱哭闹和将来的成长、学习与生活没有必然的联系。

孩子的成长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有太多太多的影响因素,任何人都无法预知。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和研究表明,孩子入园爱哭闹会对将来有何影响。

入园阶段的孩子才3岁,属于性格各方面的“可塑期”,无论孩子的哭闹时气质决定的,还是由身边人的养育方式决定的,只要愿意改变,一切都有机会。但是,前提一定是:好好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本文Hash:b4a6c487ced2411b87413cbae3e9f1625803693c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