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看医生的四个对策让孩子自愿看医生

导读:医生恐怕是孩子最不愿意见到的人之一了。许多孩子“谈医色变”,生了病不看医生,不肯配合家长,严重的甚至一提到看医生就哭闹撒泼,家长为此一筹莫展。

医生恐怕是孩子最不愿意见到的人之一了。许多孩子“谈医色变”,生了病不看医生,不肯配合家长,严重的甚至一提到看医生就哭闹撒泼,家长为此一筹莫展。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怕看医生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次打针吃药给孩子留下了恐怖的印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次,还可能是家长平时用“医院”、“打针”来吓唬孩子,让孩子认为看医生是一种惩罚;最后,可能孩子听人讲过吃药打针的痛苦,所以“谈医色变”。这样看来,孩子怕去医院、怕看医生,实质是怕打针、吃药。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记住,切忌强拉硬扯、不理会孩子的哭闹,强制性打针、吃药,那样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也更加害怕看医生,严重者还会引起心理障碍,对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个心理问题呢?

(1)激将法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使他自觉配合医生的治疗。例如,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听隔壁的王阿姨说,他们家的欣欣昨天去医院看病,医生叔叔说欣欣可勇敢了,打了针都不哭。我们家的宝宝也能像欣欣一样勇敢,对不对?”也可以启发孩子,使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医生不喜欢哭闹的孩子,要是宝宝哭呢,医生就会打很疼的针,要是宝宝勇敢一点,不哭不闹,医生打得很快,就一点也不疼。”

(2)榜样法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勇敢的榜样。如请看过医生且表现勇敢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进行现身说法,或给孩子讲个令人敬佩的人物故事,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对这些形象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从而把看医生的可怕在心理上降到从属地位,然后及时地把这些形象和孩子自然联系起来,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并有勇气克服打针、吃药的困难,从而配合医生的治疗。

(3)潜移默化法

平时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父母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了解生病看医生、打针吃药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方法,只有看过医生,病才能好,才能正常地和小朋友玩耍等等。家长还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看医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不要孩子一生病就全家出动,表现出过分的紧张,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也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

(4)转移法

家长可利用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看医生之前,可以告诉孩子,看医生以后可以去游乐园玩等等,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游乐园的事情上。有条件的话,在孩子打针或者吃药的时候,可以放一些他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之类转移其注意力。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是成人应在平时进行一些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怕看医生的问题。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把看医生、打针这些作为吓唬孩子的手段,使孩子在心理上对医生产生了恐惧,这是不足取的。

克服孩子怕看医生的心理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不论是生病还是接种疫苗都会跟医生接触,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医生就是戴着口罩、拿着针筒,正是因为这样不少的孩子对于医生其实是有恐惧心理的,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害怕看医生的心理,家长们尝试了很多的方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大家也在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应该怎么办呢?

1、让孩子深度了解医院

跟孩子说说到医院的流程,比如先去哪儿挂号,然后再到哪儿候诊,接着再去见医生等等,或者向孩子介绍医院的不同科室,给他讲讲每个房间都是做什么用的,以此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更深入了解医院,减少恐惧感。
2、“看医生”游戏
通过玩“看医生”的游戏来消除孩子对医生和医院的恐惧感。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利用玩具医药箱,让孩子扮演医生,爸爸妈妈扮演不停话又爱哭的病人,让“小医生”来处理。经过这样一个游戏,孩子不仅对看病的流程比较熟悉,消除了恐惧感,孩子今后对医生的配合程度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3、为孩子挑选温馨的医院和蔼的医生
有些医院环境差,药水味和针筒,是令孩子产生恐惧与排斥心理的原因之一。一些好的大的医院的儿童区会有玩具,木马等供孩子玩耍,打发无聊的时间同时,降低就医的恐惧。此外,亲切可爱的小儿科医生,让孩子觉得医生就像是自己的叔叔、阿姨一样,比较愿意接受。

4、不要撒谎

永远也别对孩子说“打针一点儿都不疼”,这样会让孩子对疼痛的感觉产生混淆和疑惑,对妈妈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应该说“孩子,打针有一点疼哈,就像摔了个屁股蹲一样。”帮助孩子了解疼痛的感觉,进而接受,战胜恐惧。另外,不要给孩子空口许诺,如果孩子可能会打针,那你就绝对不要提前告诉他“医生肯定不会给你打针。”
孩子害怕看医生,作为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孩子害怕看医生往往都是因为孩子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并不了解,属于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家长们应该向孩子详细的介绍医生这个职业,让孩子对于医生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孩子怕看医生怎么办

孩子生病必须到医院看医生,但有些孩子不肯配合成人,怕看医生,许多家长都为此发愁。怕看医生,实质是怕打针、吃药。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孩子以往的经历或听人讲过吃药打针的痛苦造成的。因此,成人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生病看医生、打针吃药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方法,而不能把这些作为吓唬孩子的手段,使孩子在心理上对医生产生恐惧。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对明知可怕的事情反抗性最强。一旦孩子生病又拒绝看医生怎么办呢?1、给孩子树立一个勇敢的正面形象。如请看过医生且表现勇敢的孩子现身说法,或成人有声有色地讲个令人敬佩的人物故事,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对这些形象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从而把看医生的可怕,在心理上消除或降到从属地位,然后及时地把这些形象和孩子自然联系起来,用鼓励的方法使模仿的要求变为孩子自我表现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是能够接受医生治疗的,也可以忍受找针吃药的痛苦。2、用激将和启发的方法,使孩子自觉克服害怕心理。例如,对孩子说:“医生有两种方法,对听话的孩子,打针吃药就不痛苦;对不听话不愿意看医生的孩子,打针就会疼,吃药就会苦;不疼的针、不苦的药是给勇敢的孩子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这时一般都会配合医生治疗。3、利用孩子思想幼稚和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可以提出看医生,然后看书、玩娃娃等,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选择书或娃娃上了,看医生无形中成为不成问题的事了。4、去医院看医生不必兴师动众,全家人前呼后拥,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为看医生是了不得的大事。其实,生了病怕看医生才是最可怕的。如果对孩子强制性打针、吃药,那么更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加深对医生的恐惧感。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孩子一般容易模仿正面形象的行为,也会模仿反面形象。如“小花猫不吃药,我也不吃药。”成人应同时进行一些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本文Hash:e24a96aa8637f5810c0e70257b7d9b7cc089e484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