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儿童不宜常服板蓝根

预防感冒?喝板蓝根;感冒了?喝板蓝根;发烧了,喝板蓝根。在很多家长的经验里,板蓝根属于“万金油”,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其实板蓝根经常服用并不科学,而且后果严重!

专家指出,经常服用板蓝根防止疾病并不科学,它可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常服板蓝根有时不仅起不到防止疾病的成效,乃至会对孩子的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伤害。

板蓝根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毒副作用小,使用便利,很受一些家庭青睐。对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譬如流感、流脑、肺炎、肝炎等,都有着较好的防止与医治成效。

尽管板蓝根对一些常见病有较好的防止作用,但矫枉过正,作为一种药品,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人体的肝脏解毒能力下降时,仍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板蓝根的话,会造成蓄积中毒,伤害人的消化系统与造血系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这样的病症在幼儿中尤为常见。这是因为幼儿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肝脏功能尚不完善,体内分泌的解毒酶不足。

此外,板蓝根属于性寒之药,对于防止、医治实热之症有较好疗效,可是对于那些脾胃虚寒的儿童来说,经常服用板蓝根,会以致他们呈现口淡、疲劳等症状,造成体质下降,不仅起不到防病的目的,反而会致病。

推荐

“病宝宝”请勿长期吃中药

小儿感冒要慎用复方感冒药

板蓝根不是万能神药儿童常喝危害大

记者昨天在北马路一家药店看到,该店销售的板蓝板颗粒,价格从6元至15元不等。店员张女士介绍,板蓝根颗粒是家中常备药物,每个月都能卖出四五十袋,但没感觉这几天买的人增多。而另一家药店的店员齐女士介绍,看到新闻后她马上进了一批板蓝根颗粒,并堆放在门口旁边,但销量没想象中好,5日一天只卖出去了一包。

儿童也有酒瘾? 儿童不宜喝酒

 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在喝酒的时候,会选择用筷子也给宝宝沾上几滴,认为这是 在培养宝宝的酒量,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儿童是不能喝酒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 什么儿童不宜喝酒?喝酒对于儿童的伤害有哪些?你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知识介绍呢?

啤酒是一种营养饮料,素有“液体面包”之称,除含有乙醇以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以及大量维生素B、磷、钙等,还有益于健美等方面的优点。但这并不能抵消酒精带来的 危害,啤酒中酒精度为3.1~5度,小儿肝、肾等器官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受到酒精的毒害。 儿童对铅的毒性作用敏感,而饮用啤酒会使儿童血铅升高,对儿童身体发育危害极大。同时 啤酒产热量高,儿童经常饮用,会使腹壁脂肪增厚,得肥胖症,诱发多种疾玻另外啤酒中添 加的色素、香精、防腐剂也对小儿健康不利。作为一个家长,如果要加强孩子营养,可从胡 萝卜、豆制品、小白菜、水果、动物肝中去补充,不要靠啤酒提供。而且从幼年养成饮酒习 惯,对于心理卫生是不利的。

首先酒中的酒精的刺激性对肝、胃伤害最大。儿童喝酒,会使肝功能受损,胃部消化不良。 酒精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它不仅能损害粘膜上皮细胞,诱发各种急性和慢性炎症及溃疡,还 会促使粘膜细胞发生突变,导致口腔癌或食道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个组 织发育不成熟,口腔、食道粘膜细嫩,管壁浅薄,对各种异物刺激比较敏感。酒精不仅会刺 激胃粘膜,影响胃酸和胃酶的分泌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而且还可使血管充血受损,导致胃炎 和胃溃疡。大量饮酒还会引起急性胰腺炎。酒精在人体内吸收快,但氧化分解慢,它在体内 代谢过程中还要消耗较多的叶酸和维生素B1,因此,青少年长期饮酒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和维 生素缺乏症,影响正常的发育。酒精被人体吸收后,在体内主要靠肝脏解毒,而青少年的肝 细胞分化不完全,肝组织脆弱,饮酒容易造成肝脾肿大,使血液中的胆红质、转氨酶及碱性 磷酸酶增高,影响肝功能。

第二、儿童喝酒还会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使孩子容易感染感冒、肺炎等疾玻

第三、儿童喝酒会使儿童的智商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影响到大脑的 发育。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及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当酒精随血液到达大脑后,更容易对大脑细 胞产生抑制或损害,使青少年的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第四、儿童喝酒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殖系统。男孩子喝酒,酒精会对发育期的睾丸有很大的损 害,轻的使发育减缓,严重的会造成成年后的不育。对女孩来说,酒精也会影响性腺的发育 ,使内分泌紊乱,到青春期到来时,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经期水肿、痛经、头痛等现象。

相信通过上面的文章介绍,大家已经知道了,青少年喝酒对于身体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我 们要学会更好的保护孩子的健康,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监护工作,保证孩子的身体 健康,千万不要在青少年时期去触碰烟酒,这对身体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本文Hash:f3c286e0e576c03cf1abec8d18b40d187b2f7de3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