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解决宝宝吃饭小麻烦妈妈从此不再烦恼

【妈妈网特稿】宝宝吃饭总是让妈妈头痛。妈妈都试过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过了,但是宝宝还是将才菜汤玩具,饭菜跌倒一桌都是,到处都是黏糊糊的米粒。在身边也随处可见跟着宝宝屁股后面追着喂饭的。这可怎么办呢?别急,下面为妈妈们支个招,管管吃饭坐不住的小调皮蛋。

老人总是说小孩子能自己坐,就该学会自己吃饭,爸妈也希望宝宝早点掌握这项技能,问题是,想要宝宝自己乖乖吃饭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让宝宝自己吃饭的麻烦

让宝宝自己吃饭会遇到哪些麻烦?

第1个小麻烦:他总是把食物洒在地上

刚刚学会拿小勺子的宝宝,总是拿不稳,好不容易舀起来了,摇摇晃晃的又掉到了地板上,弄得餐桌和地板脏兮兮的,打扫起来可真麻烦。

妈妈好办法:

1、先让孩子学着自己吃那些容易舀起的食物,比如蒸蛋羹或蔬菜泥。也可以让他先练习用手拿着吃东西,比如把蔬菜或者水果切成条状,或者是给他小面包、烤馒头片之类的。

2、选择合适的餐具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底部带吸盘的小碗以及符合婴儿抓握的小勺子都能避免这个麻烦,或者帮助宝宝更容易地把食物放进嘴里。

3、如果怕他把地板弄得很脏,就要事先在他的餐椅下面铺好报纸或者容易擦洗的塑料地垫。这样妈妈收拾起来也很方便。

第2个小麻烦:他弄得自己的身上和手脸都很脏

宝宝除了会把食物扔在地上,还会把自己也弄成个“菜”人,全身上下都沾满了食物,特别是小手,干脆把勺子一扔,直接往碗里抓,拦也拦不住,一副你再管我就要大哭的架势,这可难坏了爸妈。

把自己弄得很脏

妈妈好办法:

1、其实,小宝宝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当你准备让孩子自己吃饭之前,可以尽量让他多“观摩”你们吃饭。让他坐在饭桌前,一边给他示范如何使勺子,如何舀取食物,一边用简单的语言向他解释。

2、小围兜是妈妈的好帮手。可以来个双保险:给他穿上后背系带的、长袖的防水罩衫,再在前胸戴上一个大一些的围嘴。而且,因为围嘴不直接接触孩子的皮肤,你还可以选择那种便于清洗的胶质或塑料质地的围嘴。

3、在饭桌旁边放好湿纸巾,当小家伙想用脏乎乎的小手去摸眼睛或者头发的话,赶紧给他擦干净。

第3个小麻烦:他吃得量不够

宝宝好像完全沉浸在“吃”的乐趣中,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No,宝宝正不亦乐乎的把食物当成自己的新玩具,实际吃到肚子里的量实在是太少了,如果这时,你忍不住拿过他的小碗喂他的话,让他自己学吃饭的计划就泡汤咯。

妈妈好办法:

1、妈妈可以准备双份餐具,给宝宝一份,自己拿一份。在他练习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进嘴里的过程中,也可以喂他一部分,这样就不用担心小家伙吃得量不够了。

2、宝宝在“自己吃”的过程里,并不是想要吃饱饭,他的注意力还是在“自己”上。所以妈妈也不妨先喂他吃了7层饱,再由着他去学习和尝试“自己吃”的乐趣。

3、1岁左右的宝宝,除了吃饭外还要喝配方奶,所以即使他自己学吃饭的一个阶段吃的饭少了,也不会影响他的营养均衡。妈妈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加一些水果餐或者小零食来弥补正餐的不足。

宝宝不想自己吃饭

第4个小麻烦:他吃了几次后不想自己吃了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宝宝完全把学吃饭当成是自己的一次新的“冒险”,和各种食物和锅碗瓢盆作斗争,当他发现他不能自如的操控这些家伙时,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还不如妈 喂的好呢!这可怎么办呢?

妈妈好办法:

1、小宝宝的参与意识是自然萌发的,由孩子的气质特点和性格决定,个体之间差异很大。那些试了几次就不肯再自己吃的宝宝也许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少给孩子盛一些食物,让他很快能自己吃完,会使他充满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

2、及时鼓励和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即使他把饭洒一半,也最好说:“宝宝真棒,你能自己吃完碗里一半的饭了!”而不要说:“你把碗里一半的饭掉在地上!”

3、和宝宝玩毛绒玩具自己吃饭的游戏,或者经常在宝宝面前表扬那些愿意自己吃饭的孩子,这样也能鼓励激起宝宝再次尝试自己吃饭的兴趣。

妙招解决孩子不爱吃饭爸妈从此不再烦恼

【妈妈网特稿】有不少家长会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深感困扰和无助,孩子吃饭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营养的吸收,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发育。为何孩子到了饭桌上就是特别不情愿,其实这是与平时爸妈的引导和饮食习惯是密不可分的,让孩子乖乖吃饭,方法一定要正确,而且要科学。

宝宝不爱吃饭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了。有的孩子吃一顿饭要全家动员,连哄带骗;有的孩子吃一顿饭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夏天还好,到了冬天,饭是冷了再加热,再冷再加热,弄得家长是非常头疼;还有的孩子是吃两口饭要看会儿电视或出去玩一会儿才肯继续吃。家长不禁要问:“宝宝为什么不爱吃饭,到底怎样才能使孩子要吃饭呢?”

孩子不爱吃饭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首先要看看宝宝是一直吃饭不好还是因为最近患病或预防接种所引起,后者的这些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后基本都能恢复以往的饮食量。还有一些宝宝厌食则是由于肠胃道不适、体质虚弱或患了全身系统的疾病所致,这些宝宝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一旦疾病治愈,孩子的食欲也会随之恢复。当然,还有些孩子是由于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而导致厌食,缺锌的孩子可以给他多吃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肝脏、瘦肉、鱼子、花生、核桃等。如果缺锌严重,就应根据医生诊断选择药物补锌。

如果排除了以上这些情况,那么还可以从一下这些方面来提高宝宝的食欲。

1、保证充足的睡眠

家长肯定会觉得奇怪,吃饭和睡觉怎么就联系到一块了呢。其实宝宝消化道活动与他的大脑皮质的功能密切有关,如果睡眠不足会抑制丘脑下部的进食中枢,从而明显地减少消化液和胃肠道的蠕动,因此充足的睡眠是提高食欲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进食的兴趣

2、饮食要定时定量定点

定时、定点进食会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每当临近吃饭时,他的消化系统便会活动起来,产生饥饿感,从而为进食作好准备。

3、要提高进食兴趣

家长可经常变换食物的烹调方法,以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进食兴趣,促进食欲。

4、不要强迫进食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吃饭吃得少,一定非让他多吃几口。其实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宝宝有时会多吃一点,有时则可能会少吃一点,这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家长不必忧心如焚。如果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引起宝宝的反感,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食情绪。

5、适当的活动

户外活动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进食前半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不要在餐桌上训斥宝宝

6、不要在餐桌上训斥宝宝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在愤怒、悲伤或焦虑时,幽门括约肌会放射性收缩,使食物滞留在胃中,导致食欲下降,甚至会造成胃炎。吃饭时训斥或打骂孩子不仅会降低其食欲,也会使孩子用拒食来表示反抗。

7、不吃零食

有些孩子每天在正餐之间要吃喝许多高热量的零食,如巧克力、糖果等,或者喝大量饮料,这既会使血液中的糖含量过高,还会产生饱腹感,从而没有了饥饿的感觉,所以到了正餐时间他根本就没有胃口吃饭,而过后又要以点心零食充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妙招应对“野蛮宝宝”爸妈从此不再烦恼

【妈妈网特稿】现在的小朋友都是个小大人,说话做事都有模有样的,可是宝宝的性格一天比一天野蛮,这也让妈妈很尴尬。那为何宝宝会如此野蛮呢?如何才能驯服这些“野蛮宝宝”呢?

一般,孩子的攻击行为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玩具和食物等,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以男孩居多。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父母必须予以纠正。

孩子的野蛮行径

一、孩子的“野蛮行径”分几类

1、取乐性攻击行为

以身体、言语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其他人实施攻击,以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

2、报复性攻击行为

有的孩子受了别人的气,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从而使得攻击行为更加严重。

3、习惯性攻击行为

频繁的攻击性行为形成了习惯,在情绪低落或者亢奋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形式多样,或说粗话骂人,或随手乱摸等。

4、迁怒性攻击行为

当孩子受到批评时,感到心中愤愤不平,但他们知道这种情绪不能向老师和父母发泄,而只能把怒气发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

5、模仿性攻击行为

在流行的电视、电影、游戏中,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

6、妒忌性攻击行为

因为妒忌其他小朋友而产生的一种攻击行为,方式以语言为主。

二、孩子的攻击行为如何产生

1、儿童辨别是非能力差,这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宝宝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他们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对错,所以,当电视、电影、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出现时,他们便会模仿学习,并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英雄行为”。而且这样的攻击性行为还会在同伴之间传播。

2、攻击行为经常是不愉快情绪的自然发泄

如果宝宝情绪过度低落,或者大人总是让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这时,孩子就要发泄不满的情绪了,他们的发泄方式不像成人那么多样化,可以听音乐、散步、运动,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宣泄方式非常简单,常见的是大哭,当然,产生攻击性行为也是其中的一种。

3、父母的教养方式或方法不正确

孩子做错了事情,有的父母不分事由便打孩子,宝宝便产生了抵触情绪,对爸妈的这种行为感到不满,他们会把这种行为转嫁到别人身上,从而形成了攻击行为。

野蛮行径产生的原因

三、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1、给孩子创造一个优雅的环境

相比成人来说,孩子的行为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优雅的环境,才能促进宝宝的良好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书籍和娱乐器具等供孩子选择,尽可能避免电视、电影、游戏等暴力行为的刺激。

首先,爸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和长处,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孩子开辟一小块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给他们想象的自由,拓展他们的思维。爸妈可以为孩子搭造一个书架,给他们创造阅读的氛围,奠基他们的知识。爸妈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锻炼他们的计划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给宝宝创设这样的环境来替代电视、游戏对宝宝的诱惑,就会减少他们模仿而来的攻击性行为。

2、让孩子懂得正确宣泄情绪的方式

每一个人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体会到烦恼、挫折等负面情绪,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此时就需要爸妈合理地引导孩子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当孩子受了委屈时,爸妈要选择适宜的场合,引导宝宝将自己的委屈发泄出来,否则孩子消极负面的情绪体验就会增加,郁积在心中,到了爆发 的时候就很难疏导了。因此,父母要和孩子多多沟通,并讲清楚事情的缘由,让孩子大哭大叫一番,让他们的情绪得以发泄。父母或者可以通过游戏来转移孩子的不愉快、压抑的感情。当孩子有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后,如果父母发现及时,则可根据孩子的情绪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用愉快的游戏来缓解孩子的消极体验。如玩画画游戏、智力拼盘和其他有乐趣的游戏等。

适当让孩子释放情绪

3、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让孩子体会对攻击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的忧虑不安之情,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情心。可以让孩子玩一次过家家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使其设身处地地体验。假设孩子成了父亲或者母亲,这时假想一种情境——他们自己的孩子也受了委屈,然后问一下他们怎么办。这时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思考,体会到攻击行为给别人的父母和孩子带来的不快,如果孩子有深刻的体验,那这种攻击行为会骤减并慢慢消失。

此外,父母也可以让孩子玩扑克、投球等游戏,以提高孩子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比如玩简单的扑克游戏,父母应当把游戏的细则向孩子讲清楚,要特别强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违规,做什么又是必须的。孩子通过在游戏中慢慢地体会其中的规则,理解游戏的用意,自觉性就会相应地增强,相应的爱心和同情心就会慢慢产生,那自控力也会得到提高,攻击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和消失。

4、做孩子的表率

孩子学习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模仿,而孩子从出生到慢慢地成长,首先模仿的就是父母的行为。父母虽然不一定能够做到言传身教,但是父母的行为总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所以,爸妈随时都要想一下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合适吗?好的行为需要说教,坏的行为则要避免。爸妈不要由于自己的不愉快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谩骂,也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得意而发生家庭暴力事件,或者把自己的攻击情绪和行为带到家里来?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要一致,不溺爱不谩骂,夫妻间应当避免争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本文Hash:f61f5762a3d1a6cb55f5da18d90d7eec6c1581a5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