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秋季别盲目“秋冻”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踏入秋季,气温开始下降。照理说人们应该适当增添衣服,但是又碍于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有些爸妈就开始迷茫了:“究竟秋季应该让宝宝穿少点呢,还是让宝宝穿多点呢?”

秋季宝宝穿衣法则:

1.给宝宝穿衣服,要保持头部散热,头部过暖反而会令宝宝心烦头晕;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碍宝宝活动为前提。

2.妈妈可以随时摸宝宝的手,如果手上的温度适中而颈背又没有汗的,说明宝宝穿的衣服量适中。

3.宝宝秋季穿衣服,可以遵循“三暖”的法则,即“背暖、肚暖、足暖”。

到底要选什么样的衣服,才能让宝宝在秋天保持“背暖、肚暖、足暖”呢?下面马上介绍。

时尚又实用,毛织背心暖后背

在春季和秋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打扮:里面穿一件长袖的衬衣或者T恤,外面再穿一件针织背心,看起来时尚又保暖。毛呢针织背心穿脱比较方便,它能给背部保暖,整个人又不至于穿太多而感到闷热。秋季里,妈妈也可以给宝宝添一件这样的背心。

白天肚兜晚上睡袋,肚子保暖不成问题

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所以宝宝肚子保暖不能忽视。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宝宝的小肚子总是很容易着凉。一是白天玩耍时或者大人抱起宝宝时,上衣很容易揪出来而使肚子着凉;二是晚上睡觉时,宝宝蹬被子等也容易露出肚子。因此,妈妈可以选择白天用肚兜,方便活动;晚上给宝宝用睡袋,爸妈也不用担心宝宝蹬被子了。

加双小袜子,秋季足部够暖和

相信我们到了冬天都有这样的体验:身体上除了暴露在空气中的手部和面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体温最低的部位。对于宝宝来说,从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宝宝都是光着脚走路。腿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别让宝宝再光着脚了。婴儿脚部幼小,可以穿脚套;年龄大一点的宝宝,可以根据脚长选择袜子。

宝宝“秋冻”别盲目遵循五个原则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它符合了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然而,秋季气温变化大,万一穿少了直接把宝宝冻出毛病来怎么办呢?秋季宝宝增减衣服有什么原则呢?

不同年龄宝宝秋冻“指标”不同

“秋冻”的时段主要是从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专家提醒,“秋冻”绝不是盲目地“冻”孩子,而要有一定标准。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2-5℃时,孩子外出不必增加衣服。如果室内外温差超过7℃,出门时就应及时加衣。同时,如果昼夜温差小于8℃,宝宝还可以接受一些耐凉锻炼。一旦昼夜温差大于10℃时,就应该给宝宝及时添加衣服了。

不同年龄的宝贝“秋冻”都应有度。0-1岁的婴幼儿,入秋后衣被不要紧包紧裹,要宽松舒适,便于宝宝肢体活动。当室温降至20℃以下,可穿夹衣盖夹被。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中,可以比大人减少一层衣被,因为孩子代谢旺盛,产热多。2-3岁的幼儿,秋天宜穿纯棉贴身线衣裤,易于吸汗。3岁以上的宝宝活动量大,不能过早穿厚衣、高领衣,活动时要穿便于脱换的运动衣。

-]-01“秋冻”别盲目遵循五个原则

“秋冻”也要遵循五个原则

背暖: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但不可“过暖”,否则背部出汗多,易因背湿凉而患病。家长应当经常检查宝宝背部是否出汗,温度是否过高,以便调整衣物。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宝宝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所以,“肚暖”是宝宝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为宝宝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宝宝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

头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幼儿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宝宝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它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

判断宝宝该穿多少试试这些妙招

给宝宝“春捂秋冻”,都应该以手暖无汗为标准,家长要常检查宝宝的手、额头、后颈、锁骨、后背,如果手脚不凉、不出汗,说明衣物穿着合适。锁骨温热时衣物刚好,后背有汗则是穿多了。

秋季宝宝穿衣,还可以试试这套“算术法则”:将宝宝所有的衣服都按照度数来划分,例如一件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羽绒服是6℃,稍厚的棉衣是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薄外套是3℃,厚的单衣2℃,薄的单衣是1℃等。以环境温度为基准,一件件加衣服,最终控制在26℃就可以。比如上午出门时,室外温度为21℃,那么可以穿一件厚的单衣加一件薄外套:22+1+3=26,这样控制起来就很方便。

小编提醒:“秋冻”不仅指少穿衣服,还有在天气晴好时宝宝应多在户外活动,每天让宝宝出去玩1-2个小时,多晒太阳,提高耐寒力,增强免疫力。另外秋季一日之内往往温差较大,宝宝的衣服最好是易穿脱的,要及时增减,不要怕麻烦。秋冬季节在室内还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多为宝宝补水。还可以培养孩子适当用冷水洗手、洗脸并用干 巾擦干,喝25℃左右的凉开水,这样循序渐进,到冬天也不放弃,就能让宝宝逐渐适应降温过程。

宝宝秋季进补切不可盲目

一、宝宝秋季食补不可盲目

秋季进补适宜粥饮

虽然进入了秋季,但是气候并没有达到最佳的进补时节,初秋天气干燥,孩子进补容易生热上火,加上孩子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原本就没有发育完全,他们也很难全部消化和吸收,也就更需要注意了。秋季孩子进补适宜吃一些温补的粥品,像鱼粥、瘦肉粥、虾皮肉、银耳羹、雪梨汤之类的食物。即能起到滋补的作用,又不会导致虚热上火,并且有补脾胃的作用,一举两得。

多吃鱼类虾类蛋类

鱼类、虾类和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营养来源,孩子到了初秋之后,家长们可以适当增加蛋白食物的摄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帮助。因此,此时孩子们已经从夏季的食欲不振慢慢恢复到原有食欲,孩子们的胃口好了,摄入的食物也就会跟着增加,鱼类、虾类和肉类等食物不用担心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的脂肪积累,入秋后,家长们可以适当增加孩子吃鱼虾的次数。

适当喝蜂蜜好处多

秋初孩子喝蜂蜜可以说是最好的季节,人体容易出现秋燥,而蜂蜜在秋天喝则会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减少秋燥对人体的影响。蜂蜜内含有几十种天然营养成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帮助。每天早晚空腹喝一杯蜂蜜,对孩子的肠胃健康和器官调养非常好。但是家长们要注意的是泡蜂蜜水时不宜水温过高,温水45度左右即可,过高的水温会破坏掉蜂蜜当中的营养成分。

不宜在食物中添加滋补药材

有些家长喜欢在食物当中添加一些滋补药材,像参,年幼的孩子不宜食用。参是补气大补之物,就算是成人也不宜,更别说孩子了。秋季到来,家长们只需给孩子进行饮食上的一些健康调补就行,不需要夸张地大补特补,补得过多当心把孩子给补出病来,或是吃成大胖子,儿童肥胖也是一种疾病,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并且还会诱发青少年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后果非常严重。

二、宝宝秋季食补食谱

虾仁蛋饺

原料:

虾仁、盐、姜、葱、料酒、鸡蛋、青叶蔬菜、作料。

制作:

1、新鲜的虾仁洗净加入盐、姜、葱、料酒等作料,放蒸锅内蒸15分钟后待用。

2、生鸡蛋打开盛在小碗中调匀。

3、将鸡蛋液摊在炒锅中,待上面鸡蛋尚未凝固时加入虾仁,然后把鸡蛋对折成半月形,翻面煎一下即可取出待用。

4、水开后,加入青叶蔬菜和蛋饺,稍加煮沸即可食用。

食物功效:

虾仁和鸡蛋都是优质蛋白质食物,虾仁同时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容易消化吸收,是儿童最佳补充蛋白质的食品。绿叶蔬菜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排骨皮蛋粥

原料:

大米100克,小排骨200克,松花蛋半个,花生米30克,葱花少许,酱油、精盐、花生油、味精各适量。

制作:

1、把小排骨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小段,用酱油、盐腌渍1小时,放入沸水中煮熟。

2、将松花蛋去壳,洗净,切成小方块。

3、把大米、花生米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煮,当米粥将熬好时,放入松花蛋丁、酱油、味精;另用炒锅,放入花生油,炸葱花成金黄色,出葱香味时,倒入米粥中,至粥熬好以后,将排骨配到粥中,即可食用。

食物功效:

排骨与皮蛋熬粥,可以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功效。幼儿食用,可以祛病健身。

本文Hash:c09ffc8c00041310baa468ff77302c82b3729fc9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